APP下载

探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思维

2022-01-06张生和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10期
关键词:数学教学思维能力小学数学

张生和

摘要:作为义务教育的初级阶段,小学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学生在具体的形象思考中逐漸发展抽象思考能力。新课程改革重新定义了小学数学的意义,小学数学教学不再是数学理论知识的“教学和学习”,而是引导学生对数学现象进行独立观察和思考后再提问,要求学生独立探索且内在吸收数学知识。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科目之一,与实际生活有密切的关系。引导学生构建不同的思维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开发并执行逻辑思维能力,还为学生提供了对数学知识的更深认识,能够进一步提高数学学习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思维发展的引导有其必要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当前,高素质综合型人才是现代化教育发展的根本要求。教师应重视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积极改变当前的教学模式,全面提升学生的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包括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以实现教学改革的目标,如何实施有效的培养计划是我们教育者应深思的教学问题。

一、改变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思维

小学高段数学教师采取改变教学方法的措施,逐渐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发挥逻辑思维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巨大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适用于现代化的教学中,教师只有不断创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例如,求扇形、半圆等形状的周长和面积具有一定难度,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制作出相关动画,随后指导学生自己制作学具,解答相关类型的题目。多媒体教学属于新颖的教学方式,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小学高段学生的思维能力。小学高段数学教师创新教学模式,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不断提高小学生的团队精神,养成积极探究的意识,获得全面发展。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在小组中选择数学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作为组长,更好地监督其他同学的学习情况。教师提出问题,由小组学生进行讨论,随后展示问题答案,教师进行相应点评。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能够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在小学数学高段教学中,将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拉近枯燥数学知识与小学生之间的距离,从而实现引导学生思维的目的。

二、创造学习环境,引导学生思维

良好的学习环境对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具有重要影响,小学高段数学教师需要创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下引导学生思维。首先,需要由学校创造出一个大环境,重视校园文化交流,确保学习环境的健康稳定。其次,由教师创造出一个适合引导学生思维发展的环境,促使小学生更加愿意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极易受外部因素的影响,创造学习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小学高段数学教师需要将教学重点转向引导学生思维能力上,探究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更好地展开数学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创设相对具体的教学情境,提高小学生的认知水平,确保小学生在可靠的教学环境中学习,从而增强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形成数学高效课堂。教师重视学生的思想引导,革新传统的教学理念,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上作出贡献。

三、拓宽解题思路,发散学生思维

针对数学问题,掌握正确的解题思路才能够获得正确答案。在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思维需要从拓宽解题思路的角度出发,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出一定的数感,从而取得理想的数学成绩。在小学高段数学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会出现以下情况,不同的学生对同一道题目采用的解题方法不同,但是得出了正确的答案,教师看到正确答案后,会忽视学生的解题方法,这不利于拓宽解题思路,不利于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小学高段数学教师为引导学生思维,可以有针对性地展开不同解题思路的探讨,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过程,同学之间相互学习,引发思考,从而掌握更多的解题方法。拓宽解题思路具有必要性,有利于帮助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教师应该重视总结过程,促使小学生实现数学知识的内化吸收,课后加强巩固,掌握课上讲解的知识点。小学高段数学教师积极引导学生思维,设置与教学相关的数学任务,引发学生思考,要求学生充分发挥出主观能动性,依靠自己的能力逐渐找到解题方法。

四、举一反三,培养横向思维

举一反三的目的是以一件事为载体,梳理、总结其中蕴含的规律,然后将这一规律拓展到一类事件中。这一过程必然离不开比较。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主对比不同章节的练习题,发现其中的相似点和不同点,以相似点总结规律,以不同点提炼差异,或者也可以对比新、旧知识,了解其中的相似之处及不同之处,这样才能轻松地举一反三,准确把握新、旧知识之间的关联,并以此构建知识体系。例如,在教学“列方程解百分数应用题”时,教师会让学生自主完成课后练习,然后对比之前学过的问题“已知一个数,求这个数的百分之几”,体会其中的相似点与不同点。但教学不可止步于此,还需要让学生与同伴展开交流,由学生自主提炼出结论:相似点在于都需要根据已知条件找出数量关系式;不同点在于本课所学习的知识点是求单位“1”,所以需要列方程求解。通过这样的比较、分析之后,学生在面对此类问题时,既能够明确解题思路,也能够主动关注解题注意事项。在巩固练习环节,教师再次设置比较问题:同样是列方程解应用题,百分数、整数和分数应用题之间,是否存在相似点与不同点?学生在经过探讨之后得出结论:都是列方程,具体的解题步骤相同;虽然百分数、分数、整数体现的形式不同,但本质都是指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本质相同,解题方法相同。这种新、旧知识之间的比较,更易于学生在知识之间搭建桥梁,完善知识网络。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学生每学习一个知识点,都会自主联想到之前学过的知识,找到两者的相似点与不同点,提高了举一反三的能力。

结语

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不仅要求讲授课本上的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更多的小学生利用思维能力构建数学知识体系,甚至应用于其他学科。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够为有效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全面理解数学课程。小学高段数学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模式,营造出轻松的学习氛围,引导小学生走上正确的学习之路。

参考文献

[1]何德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J].知识窗(教师版),2021(02):83-84.

[2]王小明.浅论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内蒙古教育,2019(33):109-110.

猜你喜欢

数学教学思维能力小学数学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