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2-01-06刘遵刚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10期
关键词:问题及对策小组合作初中数学

刘遵刚

摘要:中学数学是一门以探究为核心的学科,其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中学数学教师要按照课程大纲的要求,结合教学特色,向学生展示数学的神奇一面,这是我们每个人的职责和义务。在新课改全面推行的背景下,作为中学数学教育的主导力量,应采取有效的团队协作学习模式,使其真正成为中学数学的主体。但是,目前的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科学的方法进行优化,从而使中学数学的整体素质和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

关键词:初中数学;小组合作;问题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采取科学、全面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其成为中学数学的主体。目前我国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急需采取有效、科学的策略,从各个方面保证中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一)小组成员的分配缺乏科学性

在小组合作的应用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每个学生的差异化素养及实际认知水平,科学全面地进行小组成员的分配以及管理,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全面参与到学习实践之中,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但在传统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应用中,教师在进行分组时明显缺乏科学的分组方法,也没有进行高效化的分组管理,这就使得个别学生在小组中缺乏存在感,无法真正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之中。如教师未能够对每个学生的优劣势进行全方位的评估,也没有对学生的认知以及学习水平进行精细化的管控,这无疑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分组的科学有效性。再比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组时,往往长时期不进行更换以及调整。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小组成员之间的固定性利于他们深入全面的展开合作,但长时间不调整小组成员也使学生形成依赖心理以及定式思维。

(二)小组合作学习内容设计不合理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为进一步优化以及提升学生的合作素养,更好地夯实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应该结合课程内容的教学需求,有效创设科学化的学习内容。但在实践过程中,因部分教师缺乏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精确认知,也没有把握好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内涵,使得小组合作学习内容设计不够科学合理,难以整体提升以及优化学生的数学素养。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将一些需要学生独立思考探究的内容以小组合作学习内容来分派下去,这无疑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以及制约学生的思维发展,也难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还容易造成较为严重的时间消耗。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合作内容整体难度比较大,学生即使经过合作学习,也难以把握问题的精髓,这样的任务创设容易抑制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化对策

为更好地提升小组合作学习成效,教师应该注重结合小组合作学习中突出存在的现实问题,积极采用高效的优化对策。

(一)科学合理地进行分组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保障分组的科学合理性,是提升合作学习实效的关键所在。一方面,教师应该对班级内的学生了如指掌,依托于平时的调研、测试、评价等等,将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个人素养、兴趣爱好等了解清楚,建立个性化的学习档案。在掌握学生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教师应该进行合理有效的分组。另一方面,在分组的实践过程中,教师还应该保障每个小组的规模。事实证明,若小组的规模相对比较大,那么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每个学生的参与程度可能会降低,这无疑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合作学习的整体实效。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班级内学生数量,将他们分成均等的若干小组。组内成员一般4-6人为宜,过多会影响学生的参与度,过少则无法实现合作学习的目标。此外,当教师确定每个小组的人数以及具体规模后,还应该为他们配置相应的角色,做好精细化的分工。在角色分配的过程中,教师要明确不同学生的优劣势,尽可能为他们配置相对应的角色,以此来整体保障合作学习的实效。

(二)创设科学的合作学习内容

在一堂数学课中,教师若全盘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无疑会影响课堂的教学进度,也难以保障教学目标的实现。为此,在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该精准全面地把握应用契机,适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科学模式。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的中间阶段使用该模式,此时学生的课堂注意力逐渐下降,学习效率也逐步变低。为转换学生的视角,也为了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可以适时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当然,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实践中,教师更应该精心设计合作内容。可以说,并不是所有数学内容都适合合作学习。为此,教师应该精准全面地分析相对开放性的合作内容,科学巧妙地创设合作情境,将一些开放性、互动性强的内容,尤其是与学生实践生活紧密关联的数学内容,作为合作学习的任务,积极引导学生全面参与到这些内容的讨论以及互动之中,进一步夯实以及优化学生的合作素养,更好地提升合作学习的力度。

(三)全面发挥教师的引导者角色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为进一步提升以及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也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数学认知,教师应该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始终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切实有效的发挥好引导者的角色,更好地推动小组合作学习的深入,把握介入的契机。例如,在探索图形的相关性质时,教师不能从一开始就介入指导,而应该通过巡课的方式,及时把握每个小组的合作进度以及探讨重点,在学生出现思维障碍或者探讨偏差的时候,适时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此举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规范学生的合作学习方式,也能够确保学生合作学习取得突出的成效。当然,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也不能够采用放任置之的方式。虽然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但他们在合作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一定程度的认知偏差,也可能没有掌握高效的合作方式,这使得他们的合作学习常常会出现问题。为保障小组合作学习的整体实效,教师应该充分突出小组长的重要地位,引导小组长认真组织好成员来进行深入探究。当通过合作探究无法达成共识或者无法探究出结果时,小组长可以及时向教师请教。

结语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一种高效且科学的学习模式。但当前阶段,小组合作学习中尚存在着较为突出的问题以及不足,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小组合作学习的整体成效,也难以优化学生的学习素养。为此,教师应该积极采用高效化的优化对策,进一步夯实小组合作学习的整体力度。

参考文献

[1]楊金鹏.浅议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与学的思考[J].家长,2021(33):121-122.

[2]杨文宏.关于新课标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J].家长,2021(33):129-130.

猜你喜欢

问题及对策小组合作初中数学
作文评改“五步曲”
对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浅议财务会计管理在工程企业中的问题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