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策略初探

2021-12-31李秋丽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课程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小学英语阅读教学

摘   要:基于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围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将教材活化成生活,抓话题发展语言能力;将知识活化成技能,促合作发展学习能力;将语言活化成交际,重生成提升思维品质;将图片活化成情境,巧渗透培养文化意识的方法,以此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英语;学科核心素养;阅读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1)31-0059-06

2014年3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一重要概念,要求将研制与构建学生核心素养体系作为推进课程改革深化发展的关键环节。《意见》发布之后,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讨论迅速成为了教育界的热点话题。但是如何基于教材特点及教学实际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目前仍在探索之中。而阅读是人们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教学实践中,我们围绕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立足于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摸索出了将教材活化成生活、将知识活化成技能、将语言活化成交际、将图片活化成情境的教学策略。

一、将教材活化成生活,抓话题发展语言能力

作为语言类学科,在英语学科中处于首位的核心素养便是语言能力,语言能力主要指在社会情境中借助语言进行理解和表达的能力,而这种社会情境就是我们真实的生活。教材是生活的浓缩,生活是教材的释放,教材文本就是对生活的提炼和再现,而将教材和生活连接在一起的连接点就是语言话题。《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中指出: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应该学习和掌握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以及用于表达常见话题和功能的语言形式等。而我们的小学英语教材正是以话题贯穿于整个教学单元的,因此我们可以抓住教材中的单元话题,分析同一教学单元中各文本之间的内在联系,合理安排课时,从整体上设计教学,进而将教材还原成学生真实的生活,发展他们的语言能力。

如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My Country and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围绕“国家”这一单元主题,向学生介绍了有关国家的词汇以及谈论国家地理位置、国旗、首都、语言、风景名胜等方面信息的基本句型。单元中的每课都围绕着一个国家的相关信息展开介绍,看似各课文本之间没有多大的关联,但事实上教材对于每一个国家的描述都是围绕地理位置、国旗、首都、语言、风景名胜等五个方面进行的,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单元第一课的国家为例,引导学生围绕这五个方面学习有关这个国家的语言知识。

如本单元的第一课China,围绕中国介绍了相关的语言知识,教学时教师结合中国的地图及风景名胜图片,通过呈现问题:What country is it? Where is it? What’s the capital city of China? What do we speak in China? What’s famous in China?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语言知识,对中国的地理位置、国旗、首都、语言、风景名胜等进行描述。结合这样的语言情境,引导学生理解这些语言项目的含义。接下来,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围绕这五个方面对中国进行描述,最后通过这样的表格(见表1)引导学生梳理和归纳本课的知识。

教学完本课之后,教师还可以布置这样的预习作业,鼓励学生按照此表格在第二篇课文中查找下一个国家——加拿大的相关信息。随着句型在本单元后面几篇课文中的循环呈现,学生可以不断体会和感悟语言的意义和功能,同时进一步巩固和操练所学的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一个表格,学生可以将零散分布于各课的语言知识点编织成知识网络,对本单元的语言知识进行有效地梳理和概括。这样的教学方式也可以启发我们每一位教师,不仅要善于纵向使用教材——单独的备某一课,还要善于横向使用教材——理性分析教材中各文本之间的联系,从而有效地衔接各课的教学内容,实现单元教学的整体推进。语言能力包括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正是因为教师深入理解教材,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融合在语言话题之下,才将教材文本还原成了学生的实际生活,从而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

二、将知识活化成技能,促合作发展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之一,主要是指主动学习、积极调适、自我提升的意识、品质和潜能,促进学生形成持久的学习兴趣、主动的学习态度和明确的学习目标,能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有效监控和管理学习过程,多渠道获取学习资源。语言的学习离不开对话和交流,对话和交流离不开合作,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学习、积极调适、平等交流、大胆表达,从而有效发展学习能力。

教学中,我们发现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往往流于形式,小组合作变成了“合着坐”,学生之间缺少语言、行为和思想方面的合作。怎样才能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呢?首先,合理的分组很重要。我们尝试采用了“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方式,将好中差三个层次的学生分到同一组。其次,赋予学生的身份和角色也很重要。为了让学生的合作更有实效,我们每个小组安排四名同学,并且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给每一名同学一个身份,如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我们称呼他为大师,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担任副组长,我们称呼他为大将,而学习能力比较弱的学生,主要负责答题和小组展示,我们称呼他为得分王。为了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不让学生给自己贴标签,通常每个组由一名大师、一名大将和两名得分王组成。接下来,通过给学生不同的加分,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例如大师正确回答一个课堂问题得1分,大将回答一个问题得2分,而得分王回答一个问题得3分。在这种加分机制的激励下,组内的大师和大将都愿意辅导得分王,让他在小组之间的竞争中为本小组得到高分。这样得分王们的学习欲望就被大大地调动起来了,他们不再是往日课堂上的弱者,通过自己的行为改变小组的积分,为自己的小组赢得荣誉,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了自信。当然,小组合作的目的不是竞争而是合作,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会鼓励小组成员给自己的小组起一个响亮的名字,这样小组就有了强大的凝聚力,大家可以在组长的带领下,一起以游戏竞赛的方式在活动中学习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生的交际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升,大师和大将在辅导得分王的过程中提升了知识梳理能力,而得分王在不断参与课堂活动的过程中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相互学习,每个人都充分发挥了学习的主体作用,促进了个性发展,而且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不斷对话,有效地将语言知识转化成了语言技能,从而训练和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积极调适、自我提升的学习能力。

三、将语言活化成交际,重生成提升思维品质

思维个性特征作为核心素养的思维品质,反映其在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造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没有思维含量的语言,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正是因为思维的存在,所以语言也就有了创造性。而从语言学角度来看,交际能力是一个人对潜在语言知识和能力的创造性运用能力。因为语言的创造性,我们要帮助学生将课堂中学得的语言转化成真实的交际,注重课堂语言的生成,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那么作為教师,我们应该怎样促进学生语言的生成,进而提升他们的思维品质呢?

(一)提供情境,启发思维的创造性

创造性思维即创新思维,指以现有的思维模式,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和方法。由此不难看出,创新思维的培养和训练离不开情境的支持。所以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创设语言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四年级上册Unit 3 Let’s go!Lesson 18 Lost in the City是一篇故事。故事讲述了一只可爱的小猫到城里拜访姐姐Kitty,因为小狗指路错误导致迷路,在好心老鸟的帮助下,最终找到姐姐的故事。

教学中,教师别出心裁地创设了学习情境,把教室里的桌椅摆成了四部分,通过桌椅的摆放给教室留出了一个十字空区,同时准备了the Mice House和the Nice House桌牌,放在不同的位置,除此之外教师还绘制了交通信号灯,放在了十字空区的中心位置。这样的桌椅摆放,将教室布置成了一个小型的社区,在这个社区中有马路、有信号灯、还有街边的房屋,这样的情景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文本中短语“Go straight. ”“Turn right.”等的意义,还可以有效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为他们后面的故事表演提供了场景,更重要的是在场景的烘托下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激发,有了更多独创性的语言表达:

Cat: Excuse me.

An old bird: Yes?

Cat: I’m lost.

An old bird: Pardon?

Cat: I’m lost. Can you help me?

An old bird: Yes.

Cat: Where is the Nice House?

An old bird: I’ll show you. It’s not far. Go down this street. And turn left at the traffic light. There’s the Nice House.

Cat: Thank you.

An old bird: You’re welcome. See you later.

Cat: See you.

在情境的帮助下,学生的独创性思维被启发出来:当看到拄着拐棍的鸟爷爷时,学生推知他可能耳聋,于是加上了语言“Pardon”;当鸟爷爷给小猫指路后,学生加上了表达感谢的句型“Thank you.”;当和鸟爷爷分别时,学生增加了句子“See you later.”更让我们感动的是,在真实情景的帮助下,学生结合房子和信号灯等的具体位置说出了真实的句子:I’ll show you. It’s not far. Go down this street. And turn left at the traffic light. There’s the Nice House.语言是在特定的情境中发生的,而故事本身就是对语言的提升和再现,所以在故事课的教学中,通过图片、实物、视频等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语言情境,可以更好地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进而启发他们思维的创造性。

(二)深挖文本,培养思维的批判性

批判性思维指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看法去分析问题,对看到、听到、读到的事情进行分析、评价、推理、解释等。批判性思维者是好奇的,能不断地质疑,思想开放、灵活;能合理、公正地作出评估,审慎地作出判断,乐于重新思考,对问题有清晰的认识;能有条理地处理复杂问题,用心寻找相关信息,合理选择评价标准,专注于探究,坚持寻求学科和探究环境所允许的精确结果。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对于学生今后的人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教材是我们对学生进行语言教学和思维训练的重要媒介,因此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离不开教师对教材文本的深入挖掘。如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8课Billy Bee是一节故事课。课文讲述了小蜜蜂Billy带领小伙伴Benny一路飞行到20公里外的城市取回一种特殊的蜂蜜,从而解救生病的女王the queen bee的故事。教材中提供的练习作为讨论问题:Do you like Billy Bee? Why?在解读教材的故事中,我们发现故事中的两只小蜜蜂各有各的特点,无论是Billy的善良、勤劳,Benny的坚持、永不放弃,还是两只小蜜蜂的乐于助人,都是值得学生学习的品质。所以在处理教材时,我们将教材中有关主要人物Billy的讨论变成了对Billy和Benny的讨论,鼓励学生在与同伴讨论的过程中,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发表自己的看法。如在课堂的讨论环节,我们的学生有了这样的表达:

T: What can you learn from Billy?

S1:He is very kind.

S2: He is helpful.

S3: He is hard-working.

T: How about Billy?

S4: He is kind, too.

S5: He is warm-hearted.

T: What else can we learn from Billy?

S6:He never gives up.

...

正是因为有了教师对文本的深入解读,才让学生不仅关注到了故事中的主要人物Billy,还关注到了故事中的另一个人物Benny,并从他的身上学到了永不放弃的品格,而这正是处在激烈人才竞争中的学生身上所缺少的和需要磨炼的。而这样的教材处理方式更培养了和发展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给学生的语言学习提供了批判性思维的视角。

(三)设计导图,提升思维的逻辑性

思维的逻辑性主要表现为思维的规则和规律,具体涉及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心智活动。而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挖掘了负责可视、综合、几何、绘画的右脑的潜在技能,运用线条、符号、词汇和图像,把一长串枯燥的信息变成彩色的、容易记忆的、有高度组织性的图像、颜色等,并在这之间建立了记忆链接。学习者借助思维导图可以形成合理有序的知识结构网络。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清晰合理的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有效梳理语言知识,有利于学生逻辑性思维的发展。如六年级上册第13课Seasons向学生介绍了春夏秋冬四季。教材文本围绕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这些季节,如气候特点、自然现象、所穿衣服等。教学中教师设计了这样的思维导图(见下图),将季节的特点表达得淋漓尽致,这样可以让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季节信息一目了然,从而有效描述这些季节。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将有关四季的信息填写在表格里。

当学完了整篇文章之后,学生对于节日话题就有了整体的把握,他们可以通过围绕天气、自然现象及所穿的衣着等三個方面来描述一个节日。作为六年级的学生,他们已有了十几年的生活经验,对于季节这个话题他们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积累,所以在学生学完了课文知识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围绕季节话题再次进行交流,如:What can you eat in different seasons? What can you do in different seasons?为学生后面即将学习的有关季节的知识做好铺垫,同时也启发学生结合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对思维导图进行拓展。在导图的原有基础上,围绕季节话题再次拓展和延伸,这既是对学生逻辑性思维的梳理和拓展,又是对学生思维逻辑性的训练和提升。“由于受到教材文本篇幅的限制以及学生本身英语语言积累等因素的限制,教材文本中的大多数内容尚未能够依据话题呈现丰富的内涵。”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挖掘教材的文本内涵,通过设计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基于话题内容对教材中的语言话题进行拓展和延伸,在此基础上训练和发展语言思维的逻辑性。

四、将图片活化成情境,巧渗透培养文化意识

文化意识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取向。作为核心素养内涵之一的文化意识,指的不仅是学生了解一些文化现象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还包括评价、解释语篇反映的文化传统和社会文化现象,比较和归纳语篇反映的文化,进而形成自己的文化立场与态度、文化认同感和文化鉴别能力。显然,相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小学生而言,文化意识中的有些方面相对抽象,但是意识是可以渗透的,这就启发我们在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时,可以引导学生对获取的语言信息加以思考,为不同的文化信念寻找合理性解释,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信念系统。那么,针对小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教师应该运用什么样的方法培养他们的文化意识呢?我们认为利用教材中的图片为学生还原语言的真实情景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阶段的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而图片是可视可感、具体想象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呈现教材中的图片,向学生还原语言真实的场景,进而将抽象的文化传统和社会文化现象等可视化,帮助学生理解和接纳语言所承载的文化,进而向他们渗透文化意识。

如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Christmas第19课Christmas Is Coming!向学生介绍了西方传统节日圣诞节。随着中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的增加以及国外旅游的普及,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这个西方的传统节日并不陌生,但是对于这个节日所承载的宗教意义,学生并不熟悉。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将教材中有关圣诞节的图片通过多媒体依次呈现给学生,同时配以Carols这首常见的圣诞歌曲。在歌曲和图片的启发下,学生马上联想到了这节课是有关圣诞的知识学习。之后,教师通过呈现问题:What do you know about Christmas? What is Christmas? When is Christmas? What do they do at Christmas?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对问题进行解答。于是课堂上师生之间有了这样的对话:

S1:Christmas is a western holiday.

S2:It’s on December 25th.

S3: They sing special songs at Christmas.

S4: They invite their family and friends to their house.

S5: They put up Christmas trees.

T:Wow, they will put up Christmas trees at Christmas. But how do they put up Christmas trees?

S6:They put a star on the top of Christmas trees.

T: Good. But why do they put the star on the top of Christmas trees?

Ss:(学生沉默)

T:This is a story from the Bible.(多媒体课件中呈现《圣经》的图片)We will learn something about it in this unit.

通过师生之间的对话,学生围绕圣诞节进行了表达。随着对话的深入,学生对圣诞节的描述也越来越清晰,为后面阅读文本做好了铺垫。作为本单元的第一课,教师并没有拘泥于教材中所呈现知识的传授,而是通过师生之间的对话,让学生聚焦于语言知识背后的文化。图片的呈现为学生的语言学习创设了语境,激发和唤起了学生对于圣诞节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积累。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逐渐了解到圣诞节是一个宗教节日,圣诞节的由来和传统都与《圣经》有关。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教师将教材中的图片变成了学生的语言学习情境,还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不仅关注到了语言内容,还关注到了语言背后所承载的文化。在此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文化意识的渗透是润物无声的,其中图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五、结语

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是深化课程改革的重大举措,而有效的教学策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语言的运用能力,还可以促进学生心智品格的发展。阅读在英语学习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对正在成长中的中小学学生,学会阅读英语不仅是他们形成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还是促进其身心全面發展的重要基础。作为小学英语教师,我们应该把握《课标》的理念,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将教材活化成生活发展语言能力,将知识活化成技能发展学习能力,将语言活化成交际提升思维品质,将图片活化成语境渗透文化品格,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河北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三年级起点)三年级下册、五年级上册、六年级上册[T].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14.

[4]程晓堂,赵思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J].课程 教材 教法,2016,(5):79~86.

[5]王   蔷,敖娜仁图雅,罗少茜,陈则航,马   欣.小学英语分级阅读教学:意义、内涵与途径[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7.

[6]李秋丽.整体呈现 有效衔接——例谈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J].河北教育,2014,(6):28~29.

[7]钱希洁.追问:让课堂丰盈起来[J].中小学外语教学与研究,2013,(9):5~7.

[8]Facione,P.Critical Thinking:A Statement of Expert Consensus—The Delphi Report[M].California:California Academic Press,1990.

[9]彼得·费希万,诺琳·费希万,爱格尼丝·蒂瓦里,费利克斯·尤恩.作为普遍人类现象的批判性思维——中国和美国的视角[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55~62.

[10]丛李方,徐   欣.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教育科学论坛,2010,(7):51.

猜你喜欢

学科核心素养小学英语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核心素养及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与疑问
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四个对话视角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
趣学理念点亮英语教学课堂探微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
英语语篇教学的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