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学校农学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1-12-27严银元

甘肃教育 2021年1期
关键词:农学专业中等职业学校解决策略

严银元

【摘要】近年来,中职学校农学专业的发展还存在诸多困难,而要克服这些困难,需要社会、学校、职业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千方百计消除各种不利因素,促进农业职业教育健康发展。本文就此做了一些探索,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农学专业;问题;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1)01—0052—02

随着我国进入历史性的发展新阶段,产业结构调整加速进行,不同行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但是,目前我国职业教育还存在一些与国民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为此,国务院于2019年发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1],为进一步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不同层次的中等职业学校中,农学类专业的发展较为薄弱,发展进程相对滞后,而且在持续萎缩。针对这一问题,笔者结合长期的调查分析,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中等职业学校农学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观念滞后,认识不足。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的不断加快,数量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逐步向城镇转移,成为新型城市居民,彻底脱离农村,不再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同时,由于农业生产需要付出的时间较多,而获得的收入相对较少,由此导致了数量较多的农村劳动者不愿意继续参与到农业生产活动中,进而转向收入更高、劳动强度相对较小的工业生产和商业活动,以外出经商打工等作为重要的就业方式。

2.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产业优势不突出,经济收入差,缺乏吸引力。当前我省农业产业化程度相对较低,农产品精深加工不足,农业产业链较短,导致农产品附加值无法有效提升,加之农业从业者技术水平普遍不高,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的整体经济效益不佳,农民看不到经营农业的优势所在,进而导致他们自身不愿意长期从事农业生产,也不愿再让孩子走自己的老路,这样就从源头上减少了农学类专业学生的报考数量,进一步阻碍了涉农专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目前中等專业学校普遍出现农学类专业招生困难、生源严重不足,专业难以维系的不利局面。

3.中等职业学校涉农专业建设还存在一系列问题。首先,有的中职学校虽然开设了农学类专业,也有一定数量的本专业学生,但由于学校规模和各方面条件的限制,缺乏与专业相配套的实验实习场地,如养殖场、园艺场、果园等等,这样就造成了农学专业的学生只能在黑板上种庄稼、在书本上养动物的尴尬局面,使得教师的专业教学活动受到了一定的局限,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也仅限于书本,使之陷于片面化、零散化、抽象化。既不能全面系统地掌握理论知识,更无法直观形象地掌握实践技能,给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其次,部分学校农学专业师资力量不强,特别是担任实训教学任务的教师技术水平不足,无法向学生传授更多的种养业实践技术,也不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农业产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向,造成了学生专业兴趣降低、学习态度转差、失望厌学,这也从另一方面影响了专业的发展。最后,由于受条件限制,相当一部分学校既没有专门的实习农场,也没有对口的联合办学涉农企业为农学专业学生提供实习场地,致使教师无法开展与教学相关的生产实践活动,使得“教”与“学”脱节,从而影响了整体的教学效果。

4.就业创业前景不明。由于政策、环境、资金、技术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使得中职学校农林牧渔类专业毕业的学生在面临升学、就业、创业等人生重大抉择时存在诸多困难,压力较大,看不到清晰的未来,缺乏以农为业、以农促富的内在动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等职业学校涉农专业的规模化发展。

二、解决策略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农业的重视程度。一方面,借助政府的各项惠农政策,加强宣传,使农民能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政府在涉农政策上给予的优惠,增强从事农业生产的信心,使他们能够心甘情愿地去从事农业生产,使得整个农业的发展步入良性轨道。另一方面,中等职业学校也要积极发挥自身的信息优势、知识优势和技术优势,深入到农业农村生产第一线,进村入户,利用自己所掌握的信息、技术,指导农民搞好生产经营,帮助其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增加其收入,让他们深切地感受到学好农业生产技术对于家庭经营的重要性,从而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到职业学校去学习农业生产技术,掌握家庭经营管理知识,以便学成后更好地从事农业生产,搞好家庭经营,实现靠现代农业发家致富的美好愿望。

2.转变办学观念,增强服务意识。职业学校要牢固树立学以致用、教学为生产实践服务的观念,打破常规,坚决摒弃过去那种单纯的课堂教学模式,一切以农业生产实践为基础,以农民增收致富为目标,以培养有知识、懂技术的新型农民为宗旨,使学生学有所图,学有所得,学以致用,少讲枯燥的专业理论,多教实用的生产技术,并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相得益彰。教师要走进田间地头,深入农民群众中间,及时了解农民群众的所思所想,重点关注农民群众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掌握与农学专业相关的第一手资料,以便使教学活动更贴近农民群众,贴近生产实际。同时,重视农业生产技术的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扎实的生产实践技能,能够学得懂、用得上、能致富,这样才能赢得家长和学生的认可,也才能进一步壮大学校规模,提升学校影响力。为此,学校应在课程设置上精心选择,优先选择那些与当地农业生产联系紧密、符合产业发展方向、实用性强的课程作为教材,或者根据当地产业发展需要,发挥职业学校的人才优势、资源优势,开发编写符合当地生产实际、简洁实用的校本专业教材,用以进行农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如此才能更好地促进涉农专业的发展。

3.加强农学专业建设,增强专业吸引力。作为涉农专业,无论是种植专业、养殖专业还是园艺等其他专业,都必须要有一定规模的种植园和养殖场等作为实习场地。这些设施一方面可成为学生实习的场所,让学生亲自参与生产实践活动来掌握专业技术;另一方面也可对周边农民起到示范带动作用,种养户通过参观和实习,亲身感受到优良品种和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增强他们学农务农、以农致富的信心。同时,学校还应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完善设施设备,建立起完整的实验室和充足的实验实习设备,或直接与具有一定规模的种养大户及现代农业公司衔接,深度开展产教融合,拓宽人才培养渠道,为教学和实习提供有力支撑。而软件方面就是要加强专业技术队伍的建设,通过选派农学专业教师到相关院校进修和培训,或让教师亲自到养殖场和种植园从事一定时期的生产活动,通过多种形式,不断提高专职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甚至使其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这样才能保证培养出优秀的农技人才,也才能更进一步地增强学校的吸引力。为此,学校就要长远规划,统筹安排。除了要有计划地建设好种植园、养殖场等实习基地外,在教学活动的安排上,也要采取灵活机动的措施,让专业教师有更多的时间进村入户,与农户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获取第一手资料。只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对农户进行技术指导,与他们共同探讨家庭经营管理,帮助他们有效地开展农业生产,也能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增强农学专业的吸引力。

4.制定配套政策,拓宽升学就业途径。多年来,为了解决三校生升学就业问题,我省先后制订了一系列扶持优惠政策,针对涉农专业,协调省内相关农业类院校,每年提供一定数量的本科和专科招生名额定向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涉农专业毕业生,为他们进一步深造和就业创造了有利条件,极大地增强了中等职业学校涉农专业的吸引力,为促进中等职业学校涉农专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同时,随着国家对农业农村工作的调整布局和对“三农”问题的进一步重视,我省也相应制定出台了《甘肃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2018—2022年)》,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产业振兴,其中自然也包括农业产业振兴。提出要加快农业转型升级,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壮大特色产业优势,延伸产业链,增加农民收入。而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自然离不开对农民进行农业技术方面的培训和指导,与此同时,战略规划也提出要“大规模开展就业技能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也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将会极大地促进涉农专业的进一步发展。

总之,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涉农专业的发展,既要依靠政府的大力支持,也要依靠社会、学校和广大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只有多管齐下,相互协调配合,大力营造重农、亲农、富农的良好氛围,职业中学农学类专业才会越办越好,获得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颖,刘京南.基于“1+X”证书的“汽车舒适安全系统检修”实训项目建设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20(04).

编辑:郭裕嘉

猜你喜欢

农学专业中等职业学校解决策略
基于现代农业的农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标准研究
农学专业企业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
中等职业学校实施“长短课”的必要性与实施建议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培育学生职业精神的研究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
启蒙农学专业本科新生创业思维的途径探索
关于我市中职学校发展农学专业的几点思考
关于我国水污染治理存在问题与解决策略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