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体护理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21-12-08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32期
关键词:状态用药护理人员

杨 洋

(辽阳辽化医院,辽宁 辽阳 111003)

心力衰竭在临床中比较常见,该病的发生与各类心脏疾病相关,是多种心脏疾病对心肌造成损伤,导致心功能、心肌结构改变,引起心室充盈功能、泵血功能受到影响[1]。心力衰竭持续存在的状态即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可表现为乏力、呼吸困难等症状,具有病程长、致死率高的特点,由于该病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所以对老年患者健康及安全构成严重威胁[2]。对慢性心理衰竭老年患者治疗中,除了给予积极的治疗措施外,护理干预措施的应用对治疗效果的提升也有促进作用。本研究针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整体护理的效果进行观察,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辽阳辽化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94例慢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抽签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7例。对照组中,男26例、女21例,年龄60~86岁,平均(71.30±2.10)岁,心功能分级:Ⅱ级11例、Ⅲ级24例、Ⅳ级12例,合并症:23例冠心病、8例心功能不全、7例高血压心脏病、4例心肌炎。观察组中,男25例、女22例,年龄60~87岁,平均(71.70±1.90)岁,心功能分级:Ⅱ级10例、Ⅲ级25例、Ⅳ级12例,合并症:25例冠心病、10例心功能不全、5例高血压心脏病、3例心肌炎。纳入标准:①均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符合相关诊断标准[3]。②年龄≥60岁。③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参与。排除标准:①合并重要脏器功能严重障碍者。②精神异常者及认知障碍者。③恶性疾病者。④无法沟通者。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如对患者生命体征指标进行监测,针对慢性心力衰竭疾病知识、治疗方法等向患者进行简单介绍,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针对患者所用药物的用法用量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进行介绍与指导等。

1.2.2 观察组 实施整体护理,如下:①基础护理。患者在入院出去,由于对病区环境不了解,处于陌生状态,心理上容易产生不适感。因此护理人员对进入病区的患者除了热情接待意外,还需对对病区环境、住院环境、主治医师、责任护士等进行讲解与介绍,使患者尽快适应陌生环境,以减轻心理不适感。同时,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知识,提高患者的认知程度,避免因疾病认知不足,引起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并通过对治疗方法、预后情况的讲解,让患者认识到积极配合治疗对疾病恢复的重要性。②饮食护理。在饮食方面,结合患者的饮食习惯、喜好等因素,对患者的饮食进行指导,要求患者家属多为患者准备清淡饮食,禁止食用高盐、高脂类食物,严格按照少食多餐原则进食,禁止暴饮暴食,日常饮食以新鲜水果、蔬菜为主,使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确保日常集体所需的营养物质摄入均衡,合理膳食,保持大便通畅,预防血脂、血压升高[4]。③用药指导。对治疗所用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等向患者进行讲解,避免在用药期间出现不良反应使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受到影响[5];同时叮嘱患者在用药时,严格遵医嘱用药,严禁擅自停止用药或增减用药剂量,要求家属对患者用药情况进行监督。④心理护理。由于慢性心力衰竭在治疗过程中,疗程较长,患者受疾病影响,在心理方面容易出现烦躁、焦虑、紧张等负性情绪,对医护工作易产生排斥、不配合的情况[6]。所以,在护理过程中,需将心理干预作为护理工作中的重点。在具体干预中,对患者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进行分析,采取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措施,以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如可通过与患者聊家常,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对其不良情绪有较好的缓解作用;整个护理期间,护理人员都需要多对患者进行安慰和鼓励,对失去治疗信心的患者,可介绍治疗成功的案例,恢复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念[7];日常可在病房内播放舒缓音乐,使患者身心放松,减少不良因素的影响,对提高治疗效果有促进作用。⑤出院指导。出院时,对患者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进行指导,让患者在院外严格遵循饮食计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复查,如出现任何异常情况,要求患者及时来院检查。

1.3 观察指标 护理前后分别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分并对比,量表评分区间均为0~80分,得分越低表示患者心理状态越好。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统计并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问卷评分0~100分,分为非常满意(≥90分)、满意(60~89分)和不满意(<60分)。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用t检验,用()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用率(%)表示。

2 结果

2.1 心理状态对比 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为(32.97±3.88)分、(30.69±3.24)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心理状态水平对比(分,)

表1 两组心理状态水平对比(分,)

注:与护理前对比,aP<0.05;与对照组对比,bP<0.05。

2.2 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87%(46/47),明显高于对照组[80.85%(38/47)],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n(%)]

3 讨论

对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而言,通常临床症状并不典型,但如果存在明确诱因,则极有可能导致重度心力衰竭的发生,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威胁[8]。由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周期较长,治疗期间受疾病等因素的影响,患者对医护工作容易出现不配合的情况,不利于整体疗效的提升。所以,为确保治疗效果的实现,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期间,需配合有效的护理措施应用。

作为一种先进的护理理念及护理模式,整体护理在临床中应用,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与现代护理理念相符;该护理模式的应用以护理程序框架为基础,在护理管理及护理措施应用中,对护理程序系统化的进行运用,实现较好的护理效果[9]。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中,整体护理的应用较传统护理方法具有显著的优势,患者的自我防护能力、自我护理能力均得到提升,对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能够有效预防,同时也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0]。且在住院过程中,通过疾病知识的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也均得到改善,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中,整理护理的应用,也促使护患之间沟通更加融洽,并且护患之间沟通的加强,对护患关系改善有促进作用,也便于护理人员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及时了解与干预[11]。护理人员在护理中,也能够严格按照护理要求,全面、认真、负责的开展护理工作,护理质量有效提升,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也提升,有利于健康教育、护理工作更好的开展;此外,受现代护理理念的影响,在整体护理实施中,各项护理措施的应用都以满足患者身心需求为目标,对患者的人格、情感、思想、行为等充分给予尊重,保证患者的同意权与知情权,更加注重患者的心理状态的调整,消除患者不良情绪,坚持相互合作、平等交往、关爱患者的人文精神,使护患关系得到明显改善[12]。本次研究显示,护理后,观察组心理状态评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在护理过程中注重心理干预措施的应用,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有利于患者对医护工作更好的配合;在本科室护理工作中,应用整体护理模式,对科室护理服务质量有显著提升作用。

综上所述,对慢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护理中,整体护理的应用效果较好,护理服务质量显著提高,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猜你喜欢

状态用药护理人员
精准用药——打造您自己的用药“身份证”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状态联想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治病·致病·致命——用药需慎重
用药不如用乐——三择音乐养生法
生命的另一种状态
坚持是成功前的状态
在医院编外护理人员中推行人事代理择优同工同酬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