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汉“虎”隐喻的认知对比分析

2021-12-06徐孝晖

文学教育 2021年11期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对比分析隐喻

徐孝晖

内容摘要:人类在不断的文化历史积累的过程中,赋予了许多物体更为深刻的涵义。老虎也不例外。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将虎的形象、习性和品质映射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结合英汉民族的地理环境、思维方式和社会文化等因素,对英汉“虎”的词汇隐喻意义进行了对比分析,寻求其共性和个性,旨在了解彼此之间文化的异同,增进双方文化交流和社会交融。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 “虎” 隐喻 对比分析

传统意义上的隐喻作为一种修辞学术语,指用一种事物暗喻另一种事物,属于比喻的一种。但自Lakoff和Johnson于1980年提出概念隐喻以来,隐喻就上升到了认知高度[1]。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来看,隐喻是从一个范畴域向另一个范畴域的结构映射,即从“始发域”(source domian)向“目的域”(target domian)的映射[2]。也就是说,在隐喻结构中,也许人们常常会把两种看起来毫无任何关联的事物相提并论,这是因为人们在不断的实践和历史文化积累的过程中,在认知领域对两者产生了相似的联想,因而寻求两者之间的共通性,以此抒发人类对客观现实的认识和评价。Lakoff将隐喻看做是人类思维、行为和表达思想的一种系统的方式,即概念隐喻[1]。动物隐喻属于概念隐喻中的实体隐喻,“在这类隐喻概念中,人们将抽象的和模糊的思想、感情、心理活动、事件、状态等无形的概念看作是具体的、有形的实体,因而可以对其进行谈论、量化、识别其特征及原因等”[3]。虎作为自然界中的一种大型动物,按理说和人类的日常生活关系不大,与人类关系也不像家畜一样密切。也许正是因为这种距离感,反而激起了人们对虎的濃烈兴趣,对它或畏惧,或敬仰,并且随着时代的变迁,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人们对虎的感情也越来越复杂,从而赋予了其更深的涵义。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来看,由于民族间的语言、文化等不同,那么他们对同一认知对象的隐喻往往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本文以虎为例,将其具体到英汉两种语言体系的隐喻认知当中,分析东西方世界赋予“虎”涵义中的共性和个性,并讨论出现这些共同点和不同点的原因,以促进东西方文化之间的交流。

一.英汉“虎”隐喻认知的共性分析

1.凶残

例1:She arouse the tiger in his nature.

例2:空山向晚城先闭,寥落居人畏虎狼。

虎作为一种生活在野外的猫科动物,同时也是肉食动物,无论是对丛林中的其他生物还是人类都造成了一定的威胁,因其啖生食而不吐骨头,给人们留下了凶残的形象。英文例子中的tiger代指人凶残的本性,而中文例子中的“虎狼”就是指凶狠残暴的人。

2.勇猛

例3:She fought like a tiger to be able to keep her children.

例4:霍去病是西汉征讨匈奴的虎将,屡次出击,屡建奇功。

虎体型庞大、四肢强健,犬齿和爪极为锋利,力量强大,捕食时异常凶猛、迅速而果断,任何它盯上的猎物都无法逃脱。因此,汉语和英语中虎可以延伸为勇猛的涵义。英文例子中的“fought like a tiger”就是一个常见搭配,义为“勇猛搏斗”,而中文例子中的“虎将”就是指勇猛善战的将领。

3.有活力

例5:She worked like a tiger.

例6:瞧他在球场上生龙活虎的样子,简直与平常判若两人。

虎的体态雄伟强壮高大,身形矫健,往往充满活力,因此英汉中虎都可以延伸为有活力。英文例子中的“worked like a tiger”指的是工作时干劲十足,而中文例子中的“生龙活虎”就是指生气勃勃,充满活力。

通过英汉“虎”隐喻认知的共性分析,我们发现这些共性主要是由虎本身特点决定的,是普遍认知的问题,并未涉及各自的文化因素、地域特点和思维方式。但是英汉对于“虎”隐喻认知的不同点要远远大于共同点。

二.英汉“虎”隐喻认知的个性分析

1.英语对于“虎”的隐喻认知

a.法罗牌(一种赌博游戏)

例7:We are bucking the tiger.

这里的tiger指的是一种赌博的纸牌游戏,名叫Faro(法罗牌),起源于17世纪后期的法国,18世纪在欧洲非常流行。而用tiger来代指这个游戏的原因也非常简单,由于早期这个牌的背面印有孟加拉虎,因此tiger在英文中还延伸为法罗牌的涵义。

b.高呼声

例8:On the king's appearance,thecheering was tremendous—regularBritish cheering,well led, succeeded by that which is not British,“three cheers and a tiger,” but it was “Hi, hi, hi, hullah!”[4]

上述这个例子出自The Hawaiian Archipelago,很显然,“three cheers”指的是三声欢呼,而“a tiger”一般是指人们在欢呼之后又扯开嗓子叫出的一声高呼。由于老虎的叫声雄浑有力,据说老虎的叫声可以吓住许多动物,因此英文就借助老虎叫声的这个特点,将tiger的词义延伸为高呼声。

c.浪荡子,蛮横霸道的人

例9:He is a tiger that he never listens others explanations.

这里的“tiger”明显是个贬义词,是英式英语中的一个表达。会出现这种明显贬义是因为地域文化的差异。一般来说,虎发源于亚洲东部,基本上生活在欧亚大陆。当虎首次出现在美洲大陆人面前的时候,他们只会认为虎是一种凶狠残忍的动物,讲究其动物性,而不会赋予其灵性。因此“tiger”在英语中延伸出蛮横霸道的涵义。

d.迅速发展的(经济)

例10:As we all know, Korea is one of Asias tiger economies, provider of high technology to the world.

“tiger economy”是一个随着时代发展出现的新兴词汇,翻译成中文是“小龙经济”,其实这里就体现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之所以会译成“小龙经济”,因为中国有“龙抬头”这样一句谚语,对于新兴发展的事物总偏向以龙为喻。但是,“tiger economy”指的东南亚几个蓬勃发展的经济体,一开始特指新加坡、香港、韩国和台湾,而英文中会用“tiger”也是受到了地域文化的影响,“tiger”是一种普遍生活在亚洲的生物,所以这里用“tiger”指代了这些迅速发展的经济体。

对于英语中“tiger”的隐喻认知分析可知,英语中虎的引申含义基本上还是基于老虎本身而言,一般强调的还是其动物性,并没有赋予什么特殊的文化含义,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tiger”也被赋予了一个特定含义,比如“tiger economy”。相比之下,由于文化因素的影响,汉语赋予“虎”的涵义要更为广泛。

2.汉语对于“虎”的隐喻认知

a.身材魁梧

例11:那人虎背熊腰的样子,一看就不好惹。

“虎背”就是指背宽厚如虎,这是基于老虎体型所赋予的隐喻意。虎体型庞大,高大威猛,因此“虎”在汉语中引申出身材魁梧的涵义。

b.威严,权威

例12:老虎门下官难做。

这个例子其实跟伴君如伴虎是一个意思。由于虎的形象威风凛凛,普遍被认为是世上所有兽类的统治者。前额上的花纹构成汉字“王”,事实上,中国的“王”字就是因了老虎而来的,义为统治者。统治者掌握着实权,处于所有制度的顶峰,是权威的象征。因此,虎在中文里又引申为威严、权威。

c.(地势)雄伟险要

例13:南京背负钟山,面临大江,形势险要,自古被称为虎踞龙盘之地。

“虎踞龙盘”意思就是钟山像龙盘着一样,石头如同老虎趴着。至于这里用老虎打比喻的原因还涉及到了风水学。据《风俗通义》记载:“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能执搏挫锐,噬食鬼魅。”[5]虎在中国文化中一直被奉为百兽之王,是中国神话传说中镇守西方的四大神兽之一。而按风水学的要求,风水宝地需要北有靠山,南有水流环绕,而东西又有屏障。南京也的的确确具备了所有的条件,地势险要,是建都的宝地。而这里的虎就代指雄伟险要,特指地势。

d.祈福辟邪

例14:只见阿婆手中针线翻飞,不一会儿,一双虎头鞋就做好了。

在中国传说中,虎是非常有力量和正义的动物。人们认为虎可以驱除家庭的三大灾难:火灾、失窃和邪恶。自汉代开始,有些家庭就会画虎于门,以辟邪镇宅,而这样的习俗也一直延续至今。由于虎被赋予了辟邪的寓意,它也被视为儿童的保护神,人们常常会让孩子穿虎头鞋,带虎头帽,寓意孩子长得虎头虎脑、健康强壮。简而言之,人们借老虎的威严和庄严来镇祟辟邪和保佑安宁,因此虎在汉语中延伸出了祈福辟邪的涵义。

e.智慧之人,人才

例15:这所大学卧虎藏龙,人才济济。

这里“卧虎藏龙”中“卧虎”的字面意思是指卧着的老虎,虎遇到猎物时会伏低,并且寻找掩护,慢慢潜近,等到猎物走近时,就会突然跃出攻击。当老虎是卧着的时候,代表隐藏不露的能力。除此之外,虎在汉语中象征人才的原因还涉及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自古以来,虎被视为百兽之王,人们认为虎自然也有一番头脑。因此,结合老虎捕食时的习性和中国文化赋予的美好寓意,虎在汉语中就引申出智慧之人、人才的意义。

对于汉语中“虎”的隐喻认知分析可知,汉语中虎的引申涵义除了基于虎本身的相貌特点和生活习性之外,更重要的是来源于人们赋予它的文化意义。并且,与英语不同的是,虎的引申意义往往是褒义或中性的,贬义占据较少。

3.英汉“虎”隐喻认知出现个性的原因

通过分析得知,英汉对于“虎”隐喻认知的不同点主要是受到了地域环境和文化因素的影响。首先,不同语言中隐喻产生差异的重要因素就是受到了地域的影响。据目前的化石分析可知,虎仅生活在欧亚大陆,而美洲大陆及西欧地区基本上见不到野生的老虎。正是由于见不到老虎,西方人也无法赋予老虎一些特殊涵义。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虎的形象传到了西方时,缺少了一定的文化积淀,人们往往只会单纯地将老虎看作一种动物,英语的各种表达大部分也只讲究其动物性,没有赋予其灵性。其次,传统文化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在人类社会早期,人们对于周围的事物都非常陌生,对于一些不能解释的现象和超出自己能力的事物,他们会有敬畏的心理,因此产生了不同的种族信仰和图腾崇拜,并一直延续至今。而虎作为一种凶猛的大型食肉动物,中国古人对它既害怕又崇敬。害怕的是,虎食人畜而不吐骨头;崇敬的是,虎如此威猛无比,定能驱魔避邪。因此在中国文化里,虎始终占据着一个重要的位置,不仅是十二生肖之一,同时也是四大神兽之一,镇守西方。因此,除了基于虎本身形象的一些詞义外,汉语还赋予了虎一些更为深刻的涵义。

虎作为自然界中的一种动物,英汉对于其的隐喻延伸具有相同观点,也具有不同观点。相同观点是基于虎的动物性而言,而不同观点则涉及到了地域和文化因素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虎在英语文化中只是一种凶猛残忍的动物,因此英语赋予其的隐身涵义基本上都是贬义的,如凶残、浪荡子等。反之,汉语中“虎”的隐喻褒义要远远大于贬义,这都是文化影响的结果。但可喜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英语中对于“虎”的隐喻认知在一点点改变,英语中用“tiger economy”代指亚洲新兴发展的经济体,这也是从侧面上承认了亚洲的发展潜能。而汉语中的一些文化也远渡重洋,现身在西方人面前。例如,“have a tiger by the tail”和“paper tiger”分别源自于汉语习语“骑虎难下”以及“纸老虎”。发生的这些改变不仅仅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更是文化交融的结果。本文只是对一些典型的隐喻进行了阐述,还有许多存在于语言细节当中。对于“虎”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隐喻认知意义,未来定会出现更多方面的延伸,这些延伸的出现还伴随着中西方文化更好的交流,这是值得相信的。

参考文献

[1]Lakoff, G & M. Johnson. 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 Uinversity of Chic Press,1980.

[2]陈家旭.英汉隐喻认知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

[3]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4]Bird, Isabella L. The Hawaiian Archipelago[M].America: Kessinger Publishing,2010.

[5]应劭.风俗通义[M].北京:中华书局,2014.

(作者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认知语言学对比分析隐喻
爱的隐喻
论隐喻理论构建的参照维度及连续统
概念隐喻新类型中的认知机制探讨:共现性还是相似性
基于隐喻相似性研究[血]的惯用句
基于图形一背景理论的英语简单句的认知分析
基于认知语言学“事态把握”的视角分析日语学习者授受表达的使用
认知语言学在日语惯用语教学中的应用
成渝经济区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比较研究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对比分析
英语虚拟语气的认知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