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中的形象分析

2021-12-06严志蓉

文学教育 2021年11期

严志蓉

内容摘要:作家史铁生的经历可以说是与死神共舞,而他却在一片凄苦中生出亮光,为我们指引方向。短篇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是史铁生的成名作,本篇论文通过分析小说中的破老汉、留小儿、以及那整日和他作伴的牛这些重要形象的解读,感受作者塑造形象的特色和在文章中传达的精神内涵。

关键词:白老汉 老黑牛 留小儿 形象分析

在文章中作者以平淡的陕北方言,讲述了自己的插队故事,呈现了清平湾那片土地上贫瘠而诗意的生活,称赞了陕北人民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表现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也把读者和作者的思念一起带回了遥远的清平湾。

一.爱唱歌,有着破锣嗓子的白老汉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中,白老汉是文中最主要的人物,作者通过对话式的语言、生动的神情动作、细微的心理描写,将人物形象、生活状态出神入化地呈现出来。白老汉只是清平湾里所有农民的一个缩影,通过对他的描述作者展现了清平湾淳朴的民风和那些像白老汉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却依然对生活充满热情的乡亲们。

1.淳朴善良的破老汉

“和我一起拦牛的老汉姓白。”[1]陕北话里,“白”发“破”的音,我们都管他叫“破老汉”。简短的几句话完成了对白老汉的形象描写, 那几颗零零碎碎的牙,那几根稀稀拉拉的胡子,尤其是他的嗓子——他爱唱,可嗓子像破锣。他最主要的特征就是“穷”,但是他丝毫不吝啬的帮助别人,整天唱着歌,在这日复一日的劳作中依然保持着淳朴善良。他自己的日子过得并不富裕,在和小孙女相依为命的清苦日子里,他依然对别人伸出援手,这与上文中的穷形成鲜明的对比。他说:“谁也有难下的时候”,在草窑里遇见两个人时,破老汉把他们领回自家窑里,端出剩干粮让他们吃;看见我在半夜喂牛时困的不行,他让我去睡觉,帮我把料拌上;破老汉骂牛就像骂人,爹、娘、八辈祖宗,骂得那么親切重情义,有爱心[2]……这就是我的清平湾里让作者想念的白老汉,他在拼命的生活、热情的助人,他豁达乐观,他用他仅有的并不富裕的东西带给别人一点点亮光,作者被他的善良感动,同样被清平湾人的乐观坚强感染,那好光景不知何时会来到,但你依然得往前走,带着初心、热情往前走。

2.顽强不屈的倔老头

破老汉的一生,过得并不顺心,妻子和儿子都没了,留下一个小孙女,两人相依为命。但是即使是这样的生活,白老汉依然没有向命运低头,他乐观向上,放开喉咙高声歌唱,他把生活的情绪都融进了那信天游中,他唱的歌也许并不那么好听,但是他的歌声似乎在诉说着他的经历、他的过往……在文中很多地方都体现了这是个顽强不屈的倔老头,陕北的风俗,清明节家家都蒸白馍,是为了纪念一个叫子推的人。破老汉说,那是个刚强的人,宁可被烧死在山里,也不出去做官。[1]这是一句在介绍清明节蒸白馍的习俗时加进去的话,看似不经意的一句话显示了白老汉的顽强,他在说子推刚强的同时也将自己的性格特征展示出来。在白老汉眼里,奸猾的赚钱不是一个厉害人, 破老汉看不上他弟弟,他佩服的是老老实实的受苦人,哪怕他过得贫困,也是本本分分的挣辛苦钱。他和寡妇亮亮妈互相喜欢,心中觉得“亮亮妈,人可好”,但他为了避免小孙女受气,只得望着亮亮妈住的窑洞呆呆地坐着,闷闷地抽烟,选择一个人带着留小儿生活,[1]作者用这生活中的点滴刻画着这个倔老头,讲述着那些看似平常却又让人印象深刻的事。我回到北京后,破老汉托我同学给我捎来一张十斤的粮票,这张粮票在北京不能用,可是破老汉偏不信,说:“咦!你们北京就那么高级?我卖了十斤好小米换来的,咋啦不能用?”[1]他为儿子的不幸去世遗憾,心里惦记着同样生病的我,倔老头不信不能用粮票,这倔强中透露出的关心对于生病的作者,也是莫大的安慰,在那遥远的清平湾,还有记挂着他的人

二.天真可爱的留小儿

留小儿也是本文的重要人物,她是白老汉的小孙女,她渴望天安门、渴望北京、渴望走出农村、渴望美好幸福的未来,她对那清平湾之外的天空充满着好奇。留小儿常问史铁生关于北京的事情,并攒钱希望史铁生去北京引她一起去,史铁生答应了却不料病情加重。但是最后,留小儿还是攒钱来了北京,见到了作者,对于生病的作者,见到留小儿是很大的安慰,她在困难中从未放弃对生活的希望,她和白老汉一样,是一个乐观、热情、活泼且富有生活气息的人。

留小儿是个懂事的小姑娘,小小年纪就跟着破老汉放牛、干活、做饭几个放到火堆里的玉米粒变成爆米花就能让她惊喜不已,艰苦的生活对于孩子来说很不易,但她自己从这平淡的生活里寻找乐趣。北京、天安门是留小儿的梦,她怎么问也问不够,留小儿的形象是清平湾下一代人的代表,依然努力,最终改善自己的生活。“村里的生活改善了不少、能吃饱、一年还能吃好多回肉、黑肉真的还是比白肉好吃些这是留小儿见到作者时说的话”,话语里是满足、是开心,在那遥远的清平湾里,所有人都是这样的,乐观热情,他们凭借着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变好,就像清平河水一样,一代又一代,不停的努力着。

三.“老谋深算”的老黑牛

小说以牛开篇,作者生病干不了活就去养牛了,这可是个重要的差事,清平湾的牛比人轻松不了多少,除了靠天吃饭,田野里的牛可是个好帮手。作者在放牛这个日常的工作中,塑造了牛的形象。它们总是一言不发地干好它的工作,乐观、温驯、勤劳,既平凡又伟大。它们勤勤恳恳的劳作着,养活着这片土地上千千万万的农民。作者起初不喜欢这头老黑牛,觉得它“老谋深算”,它能把野草和田苗分得一清二楚,它假装吃着田边的草,在我不注意时趁机啃倒一棵玉米或者高粱。但是,随着相处时间的增多,这头老黑牛的首领风范,让我刮目相看,老黑牛的精神让人感动。面对生命的威胁,它勇敢不屈;面对自己的同类,它爱护有加[4];面对角斗的失败,它坦然接受,它就像白老汉一样,虽然年老却依然坚韧,虽然倔强却又深藏温柔。在那清平河流过的地方,不仅有人的真善美,就连那没有思想的动物的精神,也那么值得赞美,那的一切就像那远去的日落一样那么的柔和、动人。

四.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那片贫瘠的土地里,有作者生命中的过往经历,清平湾离他那么遥远,清平湾的生活已经过去了那么久,但却又一直在他的心里。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民风就像种庄稼或树木一样,是在一方土地上生长起来的。这个陕北的小山村,孕育着一代代勤劳朴实的农民,他们将勞动当做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吃苦耐劳的精神激励着他们,使他们感受到了力量,延续着对未来的无限期盼,在艰苦的环境里依然乐观勇敢的生活着。“扶犁的后面跟着撒粪的,撒粪的后头跟着点籽的,点籽的后头是打土坷拉的,一行人慢慢地、有节奏地向前移动……”[1]即使每天都是劳作的日子,但是乡亲们还是努力生活,用坚韧诠释着生命的本真;即使是繁重的生活,在作者笔下也充满着诗意,他用一系列的连续动作为我们呈现了一幅欢乐的耕种图,也体现出了清平湾里的村民们吃苦耐劳、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陕北的黄土高原,虽然被雨水冲刷得沟沟壑壑,但它却是那么厚重,那么广阔无际,清平湾里发生的点滴,就和这浑厚的背景融为一体。

作者在文中用平实的语言刻画了形象,和他的语言一样,清平湾的农民就是这样的朴实,耐劳,他们就像牛!牛是无私的,负重的,为他人的,文中对于牛的描写和人的叙述是相互照应的。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千沟万壑、黄沙滚滚的黄土高原,养成了陕北农民热情、豪爽的性格,他们就像默默奉献的老黄牛一样,努力的生活着。那里不仅有倔强可爱的白老汉、天真烂漫的留小儿,还有那一群没有细细描述的人,那些一年到头只盼望着能多吃几次白馍馍、一生到死时只希望能睡一口薄柏木板的棺材、把孩子叫心儿、对“我”这个年轻人十分照顾、对燕子的到来十分开心的他们……

在《我的遥远的清平湾》里,史铁生总是在平淡的叙述中展开生活的画卷,清平湾的破老汉倔强顽强,像厚重的黄土一样朴实,留小儿淳朴懂事,乡亲们自强不息,在艰难的环境中保持着自己美好的品德,就连那里的牛都是那么值得赞颂。在清平湾里,虽然生活是劳累,是艰难,是贫穷,是面朝黄土背朝天,但是人们依旧在为生存而劳作着,与这清平湾朴实、坚韧、宽厚的精神一起经历岁月的更替,一代一代努力的生活着。

参考文献

[1]史铁生.我的遥远的清平湾[M].武汉文艺出版社,2015.

[2]李浩.作用于情感的“涡流”以及背景依赖——重读史铁生《我的遥远的清平湾》[J].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19(04):34-42.

[3]李惠.史铁生《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的叙事艺术[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9(03):85-88.

[4]林威娜.浅析《我的遥远的清平湾》中的两个重要形象——破老汉、老黑牛[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1(6):24-25.

(作者单位:兰州交通大学文学与国际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