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多浆膜腔积液为首发表现的老年多发性骨髓瘤1例

2021-12-05薛冰艳史青林徐瑞彤汤琪云朱国琴

实用老年医学 2021年10期
关键词:浆膜单克隆浆细胞

薛冰艳 史青林 徐瑞彤 汤琪云 朱国琴

1 病例资料

病人男性,75岁,因“胸闷伴腹胀半年”于2020年8月10日收入我科。病人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活动时加重,夜间不能平卧,伴有腹胀、纳差、全身乏力。半年来明显消瘦,体质量下降15 kg,无腹痛腹泻,无腰背部疼痛,无头晕、视物模糊,无畏寒发热。在外院查上腹部CT:腹腔积液,心脏增大,心包少量积液,两侧胸腔内少量积液。既往有支气管扩张病史30年。入院查体:体温36.9 ℃,脉搏82次/min,呼吸频率19次/min,血压87/57 mmHg。恶病质,精神状态差,皮肤黏膜未见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听诊两肺呼吸音低,两下肺闻及湿啰音,心音遥远,可闻及二尖瓣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腹部膨隆,无压痛、肌紧张及反跳痛,左肋下可触及肿大的脾脏,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血常规:Hb为89 g/L;免疫五项:IgG为4.93 g/L,IgA为22.3 g/L,IgM为0.253 g/L,C3为0.649 g/L,C4为0.141 g/L;生化:乳酸脱氢酶为173 U/L,总胆红素为30.2μmol/L,直接胆红素为18.3μmol/L,白蛋白为30.6 g/L,肌酐为50.4μmol/L,FPG为1.31 mmol/L,钙为2.27 mmol/L;凝血:凝血酶原时间(PT)为12.9 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为33.1 s,纤维蛋白原(FIB)为1.4 g/L;BNP为3735 pg/mL;尿常规:尿胆原4+;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输血前八项、肿瘤标志物、甲状腺功能、自身抗体系列均正常。胸腹部CT平扫:两肺多发片状模糊影及结节影;左下肺支气管扩张;心包积液;两侧胸腔积液伴两下肺膨胀不全;腹盆腔少许积液。二维超声心动图:左房右房增大,心功能减退(射血分数:57.0%);中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中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中等量心包积液。

入院后予肠外营养支持、纠正电解质紊乱、抑酸护胃等对症支持治疗,并进行腹腔穿刺引流,送检腹水常规:颜色黄色,李凡他试验弱阳性,WBC为132×106/L,RBC为1000×106/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为6.9%,淋巴细胞百分比为84.2%;腹水生化:乳酸脱氢酶为64 U/L,腺苷脱氨酶为1.9 U/L,总蛋白质为13.8 g/L;腹水肿瘤标志物、细菌培养及脱落细胞学检查未见异常。病人腹胀稍缓解、乏力纳差症状稍改善。入院后第3天,病人右下腹出现片状紫红色瘀斑,考虑皮下出血,腹腔穿刺引流液体由黄色转为暗红色。立即复查凝血功能:PT为15.2 s,APTT为38.2 s,FIB为1.5 g/L;给予法布莱士及新鲜冰冻血浆输注,改善凝血功能。再次复查胸腹部增强CT:腹盆腔肠系膜脂肪间隙模糊,腹盆腔积液较前进展;两侧胸腔积液和心包大量积液,均较前增多。考虑病人多浆膜腔积液对症治疗效果欠佳,诊断不明确,遂予完善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18F-FDG-PET/CT):全身松质骨密度稍低,未见明显骨质破坏影;心包腔积液、双侧胸腔积液、腹腔及盆腔大量积液。

病人一般情况差,存在多系统受累,涉及多学科问题。复习文献发现,对于免疫五项中IgA异常升高,IgM及IgG均明显降低的病人,需完善浆细胞疾病相关检查。8月14日病人行外周血涂片,发现部分成熟红细胞呈缗钱状排列的特征性表现。骨髓穿刺检查提示:浆细胞系统异常增生,原幼浆占11.2%,提示多发性骨髓瘤(MM);流式细胞学分析示:单克隆浆细胞占0.96%,表达CD38、CD138、CD56和cLAMBDA,不表达CD45、CD19、CD27和cKAPPA。染色体:46,XY[20]。骨髓荧光原位杂交检测(FISH):1q21基因复制阳性,p53缺失,t(4;14)、t(14;16)均阴性。血清蛋白电泳:M蛋白为19.92%;血清β2微球蛋白为3.92 mg/L;血清免疫固定电泳:IgA-L型;尿LAM轻链:96.9 mg/L。腹水流式:异常浆细胞占0.01%,表达CD38、CD138、CD56和cLambda,不表达CD45、CD19、CD27和cKappa,符合骨髓瘤细胞免疫表型。结合病人临床表现及骨髓检查,确诊为MM IgA-L型[Durie-Salmon分期Ⅱ期A组,国际分期体系(ISS)分期Ⅱ期,修订的国际分期体系(R-ISS)分期Ⅱ期,髓外浸润]。8月27日将病人转至血液专科采用减量RD方案[来那度胺10 mg(第1~21天)+地塞米松20 mg(第1、8、15、22天)],目前随访中。

2 讨论

MM是一种不可治愈的浆细胞恶性肿瘤,其特征是单克隆浆细胞在骨髓中异常增殖、聚集并产生大量单克隆Ig,引起广泛的溶骨性损伤、高钙血症、贫血及肾功能损伤等临床表现。MM的发病率位居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第二位(约占10%),全球每年新发MM占肿瘤新发总病例数的0.9%,因MM死亡人数约占每年肿瘤死亡人数的1.1%[1-2]。病程中首发表现即为多浆膜腔积液的病例报道较少,给临床诊断带来一定难度。

综合参考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及国际骨髓瘤工作组(IMWG)的指南[1],诊断活动性MM的标准包括:(1)骨髓单克隆浆细胞比例≥10%和(或)组织活检证明有浆细胞瘤。(2)血清和(或)尿中出现单克隆M蛋白。(3)骨髓瘤引起的相关表现:①靶器官损害表现(CRAB):[C]校正血清钙>2.75 mmol/L,[R]肾功能损害(肌酐清除率<40 mL/min或血清肌酐>177μmol/L),[A]贫血(Hb低于正常下限20 g/L或<100 g/L),[B]溶骨性破坏,通过影像学检查(X线片、CT或PET-CT)显示1处或多处溶骨性病变;②无靶器官损害表现,但出现以下≥1项指标异常(SLiM):[S]骨髓单克隆浆细胞比例≥60%,[Li]受累/非受累血清游离轻链比≥100e,[M]MRI检查出现>1处5 mm以上局灶性骨质破坏。2020年修订的中国MM诊治指南指出,对于新诊断的MM,如有CRAB症状或SLiM表现,则考虑为活动性MM,需要启动治疗[3]。本例病人高龄,老年评分系统(GA)评分为2分,为衰弱病人,根据指南推荐,老年衰弱病人推荐减低剂量,因此行减量RD方案。

MM的胸腔积液通常是良性的,并发于充血性心脏病、慢性肾功能衰竭、心脏淀粉样变性低蛋白血症、肺梗死或感染。骨髓瘤性胸腔积液(myelomatous pleural effusions,MPE)占MM胸腔积液的1%。罕见的MPE是由邻近胸壁或肺病灶的骨髓瘤细胞直接浸润、血行播散和(或)淋巴阻塞引起的,以IgG骨髓瘤最常见[4]。本例病人为双侧胸腔积液,由于一般情况差而未行胸腔穿刺引流,不能排除MPE可能。

既往研究显示,MM很少发生腹膜侵犯[5-6]。浆细胞性腹水可能反映疾病进展到更有侵袭性的阶段,也可能是肿瘤负荷增加或广泛髓外播散的证据。发生腹水的病例预后很差,有报道显示其中位生存期为1.5~2个月[7]。大多数病例对常规化疗反应不良。本例病人采用来那度胺、地塞米松治疗,病人仍在接受治疗和观察。

本文中该例病人以胸闷、腹胀起病,缺乏骨痛表现,影像学检查提示多浆膜腔积液,未发现溶骨性破坏,给诊断带来了难度。先后3次腹水脱落细胞学检查未发现肿瘤细胞,但仍不能排除恶性肿瘤。且相关检查提示结核感染、结缔组织病等疾病基本可以排除。Ig对本例MM的诊断起到了提示作用,通过外周血涂片和骨髓穿刺,依据骨髓形态、血清蛋白电泳、免疫固定电泳等相关检查明确诊断为MM。

综上所述,老年人MM表现多样,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对于多浆膜腔积液病人,排除其他常见原因仍不能明确诊断时,需要考虑MM可能,及时行胸腹水、骨髓穿刺等检查,明确诊断,并及时进行治疗。

猜你喜欢

浆膜单克隆浆细胞
中医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研究进展
FDA批准紧急使用授权礼来新冠抗体Bebtelovimab对Omicron有效
骨髓涂片联合活组织检查浆细胞数量对浆细胞骨髓瘤的诊断价值
甲状腺髓外浆细胞瘤超声表现1例
淀粉/聚丙烯酸酯共混浆膜的吸湿放湿性能探讨
以多浆膜腔积液和溶血危象为特征的儿童肝豆状核变性1例
携IL-6单克隆抗体靶向微泡破坏技术在兔MI/RI损伤中的应用
多发性骨髓瘤合并颅内浆细胞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分析
安徽某地鸭浆膜炎三价灭活疫苗对浆膜炎预防效果的评估
单克隆抗体制备的筛选过程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