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尔茨海默病外周血液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2021-12-05陈心怡孙杨徐德恩

实用老年医学 2021年10期
关键词:退行性脑脊液血浆

陈心怡 孙杨 徐德恩

AD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目前AD的诊断主要依靠神经心理评估、MRI、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扫描(PET)以及脑脊液生物标志物检测等方式。然而,由于它们具有高成本性或侵入性特点,限制了其作为临床诊断一线筛查工具,无法广泛应用于老年痴呆病人的初级诊疗。近些年来,以血液为标本筛选合适的AD生物标志物研究得到了广泛开展。本文旨在对外周血液的AD生物标志物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寻找适合用于AD病人筛查的生物学诊断工具。

1 β淀粉样蛋白(Aβ)

传统的脑脊液Aβ40和Aβ42作为AD的核心生物标志物,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但脑脊液标本采集在临床实践中不容易被病人所接受。相比之下,外周血Aβ作为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受到了广泛关注。但在AD的生物标志物数据库中,针对血清Aβ的临床研究结果并不一致。早期有研究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中的Aβ40、Aβ42及Aβ40/Aβ42的水平,但结果显示,上述指标在AD病人与健康人群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后来Song等[2]对12个横断面研究和7个纵向研究进行了荟萃分析,其中横断面分析结果显示:AD病人的血浆Aβ40水平与健康人群无明显差异,而Aβ42水平有所降低;纵向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前期AD病人血浆Aβ42和Aβ40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群。一项纳入了100例AD病人和46名健康体检者的前瞻性研究结果显示,AD病人血浆Aβ42以及Aβ42/Aβ40水平明显低于健康人群[3]。另一项采用单分子列阵技术(Simoa)对719例大样本进行研究,发现AD病人血浆与脑脊液之间的Aβ水平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且AD病人血浆Aβ40、Aβ42及Aβ42/Aβ40水平较健康人群和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者偏低[4]。Chen等[5]采用免疫磁减量方法(IMR)检测遗忘性MCI病人血浆Aβ42水平,结果发现MCI病人血浆Aβ42水平较健康人群偏高,且与后期出现的认知功能减退明显相关。以上研究结果表明,病人在痴呆临床前期,血浆中的Aβ42和Aβ42/Aβ40水平明显升高,但进入痴呆期后,两者水平均呈现下降趋势[6]。这表明血浆Aβ水平在痴呆的临床不同时期表现是动态的、非线性变化的,随着时间的推移,Aβ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在病人体内发生了变化。即使在24 h内,血浆Aβ42和Aβ40水平也随着昼夜节律改变处于动态变化,并且还受载脂蛋白E4以及疾病严重程度等因素的影响[7]。近来一项研究显示,AD病人外周血中Aβ42/Aβ40水平降低可以预测脑淀粉样变阳性率[8],说明血浆Aβ可能成为用于筛选个体是否存在脑Aβ沉淀的良好生物标志物。然而,考虑到不同研究设计之间的差异,未来还需要进一步扩大研究对象,采用更多样化的检测方法,来评估外周血Aβ作为AD的生物标志物的可靠性和特异性。

2 tau蛋白

以往使用传统的检测方法很难检测到AD病人血液中的tau蛋白,随着高敏检测技术的发展,血清tau蛋白有望成为筛查AD的生物标志物。有学者使用Simoa或IMR在AD和其他痴呆病人中均检测到血浆t-tau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人群[9-10],并且血浆t-tau浓度升高与认知损害进展速度有关[11]。一项研究共检测172名健康体检者、57例MCI病人以及40例AD病人血浆中t-tau及p-tau水平,并以脑Aβ-PET和tau-PET检查结果作为对照,结果发现AD病人外周血t-tau和p-tau181水平升高最明显,而MCI病人与健康对照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AD病人血浆p-tau181浓度与脑Aβ-PET和tau-PET阳性有明显的相关性[12]。Karikari等[13]研究发现,血浆p-tau181水平在AD临床前阶段开始增加,在痴呆期进一步升高,在诊断AD方面有较高的准确性(AUC为0.853),提示血浆p-tau181可作为用来预测MCI转化为痴呆的生物标志物。此外,Thijssen等[14]发现AD病人血浆中p-tau181浓度是额颞叶变性病人的3.5倍,在预测AD病人脑淀粉样变性方面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提示血浆p-tau181可鉴别AD与非AD的病理性改变[15]。一项针对健康人群、主观认知功能下降或MCI病人的队列研究中,所有参与者均进行血浆p-tau217检测、脑tau-PET和Aβ-PET检查,结果发现认知功能正常但Aβ-PET阳性的对象血浆p-tau217水平已经升高,并且该变化先于皮质tau-PET变化;纵向研究结果也显示血浆p-tau217水平升高与认知功能减退和脑萎缩相关,提示血浆p-tau217比p-tau181更适合用于AD的早期筛查[16-18]。Palmqvist等[19]针对AD和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人的横断面队列研究发现,血浆p-tau217可以区分AD与非AD(AUC=0.96),也可以区分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AUC=0.89),其准确率明显高于血浆p-tau181,但与脑脊液p-tau217、p-tau181和tau-PET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血浆p-tau217可以用于鉴别AD与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最近有报道称p-tau231有望成为新的诊断AD的生物标志物之一,该研究发现p-tau231能够准确地识别AD病人,并将其与Aβ-PET阴性(AUC=0.92~0.94)人群区分开来,还可以将AD病人与非AD神经退行性疾病病人(AUC=0.93)以及Aβ-PET阳性的MCI病人(AUC=0.89)区分开来,提示p-tau231比p-tau181能更早地识别AD的临床分期,甚至早于脑Aβ-PET检查阳性结果[20]。因此,血浆p-tau231有可能是一种有前景的诊断AD的新型生物标志物。总的来说,t-tau、p-tau181、p-tau217以及p-tau231均可以区分AD与非AD,但是p-tau181准确率更高,而p-tau217以及p-tau231除了区分AD与非AD外,还可以识别非AD神经退行性疾病。尽管血浆tau蛋白能够部分反映AD的病理变化,但由于人体的正常衰老过程与AD病理改变均可以导致血浆tau蛋白水平变化,两者具有较大的重叠性,因此未来需要大样本、多中心以及联合多种技术来进一步验证血液中tau蛋白是否可以作为诊断AD的生物标志物。

3 神经丝轻链蛋白(neurofilaments,NfL)

NfL是构成神经元轴突中间纤维的特异性分子蛋白,负责轴浆运输、维持神经元正常形态及保持神经纤维的弹性,它在大多数神经退行性疾病中表达增加,在轴突损伤时进入血液循环。在AlzBiomarker数据库中,NfL已经作为与AD相关的生物标志物被大量研究。早期研究发现,在家族性AD中,血浆NfL水平在AD临床症状出现前10年左右就呈上升趋势,而在散发性AD中这种变化稍晚[21]。Khalil等[22]的研究表明,AD病人血清或血浆NfL水平与脑脊液NfL水平密切相关,但是血清NfL在多种非AD神经退行性疾病中表达均有所增加,在诊断AD方面的特异性低于脑脊液tau和Aβ。一项横向性研究发现,AD病人血清中的NfL水平明显高于MCI病人和健康对照者;纵向分析发现,MCI病人的NfL基线浓度越高,其基线认知功能评分越低,转化为AD的风险越大,提示血清NfL可以预测AD的进展[23-24]。另一项回顾性分析评估NfL和t-tau在轻度AD诊断试验中的应用效果,结果发现血清中的NfL在诊断轻度AD方面优于t-tau[25]。Benussi等[26]发现,血清p-tau181区分额颞叶变性者和AD病人的准确率高,而血清NfL区分额颞叶变性者和健康人群的准确率高。

4 微小核糖核酸(miR)

随着大数据基因组学的发展,关于表观遗传研究的数量急剧增加。利用表观遗传学可以解释AD病人环境暴露与基因交互作用的机制。表观遗传学涵盖了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非编码RNA等。miR是一类核苷酸高度保守的非编码RNA,在AD病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随着许多新技术的发展,血液中发现了许多与AD相关的miR。Guo等[27]对AD病人进行高通量测序,发现AD病人有9种miR(hsa-miR-26a-5p、hsa-miR-181c-3p、hsa-miR-126-5p、hsa-miR-22-3p、hsa-miR-148b-5p、hsa-miR-106b-3p、hsa-miR-6119-5p、hsa-miR-1246和hsa-miR-660-5p)明显异常,其中hsa-miR-22-3p具有最高的灵敏度(81.8%)和特异度(70.9%)。近来有研究发现,AD病人的血清miR-133b表达水平显著下降,且血清miR-133b水平与MMSE评分呈正相关[28]。Nagaraj等[29]对AD相关性miR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发现36种血浆miR被重复验证过,最常见的是hsa-miR-125b,6篇报道均显示其表达水平一致性下调。Takousis等[30]通过Meta分析发现,AD病人与健康对照者的血液标本中有32种miR表达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有5种miR在脑脊液和血液中均出现了差异表达,例如hsa-miR-125b-5p、hsa-miR-146a-5p和hsa-miR-223-3p在脑脊液中表达上调,在血液中却表达下调。近来研究也发现,AD病人血浆中的miR-125b/PTGS2表达上调,miR-125b可以预测AD病人的认知功能下降[31]。由此可见,血浆miR-125b有可能成为诊断AD的一项新的指标。另外,Yang等[32]发现,AD病人血清外泌体中miR-135a和miR-384均表达上调,而miR-193b表达下调。还有研究发现,从AD病人血清分离的细胞外囊泡中的hsa-miR-1306-5p、hsa-miR-342-3p和hsa-15b-3p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下调[33]。综上,在血清/外泌体中发现多种miR有助于AD的诊断。然而,不同地域不同种族的人群有不同的外周血miRNA谱,而且很多研究仅停留在生物信息分析层面上,缺乏大量生物学证据。因此,外周血miR与AD的相关发病机制、功能以及特异性等问题有待于大量研究。

5 总结与展望

理想的生物标志物首先应该满足特异性和敏感性的标准,其次应当具备易取材、易检测、定量、可重复性以及不受合并疾病影响等特点。尽管AD血液生物标志物检测有望成为未来最具潜力的早期诊断手段之一,但是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其检测结果仍需要大样本重复验证后才能在临床中广泛应用,目前还不能作为临床诊断和可靠的监测指标。随着检测技术的更新与发展,相信AD血液生物标志物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也将随之大幅度提高,未来会有更多关于AD生物标志物的研究,以及采用多种生物标志物联合检测来提高AD早期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猜你喜欢

退行性脑脊液血浆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中医辅助对退行性骨关节病关节镜术后康复的治疗效果
脊柱内镜下融合技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的疗效研究
富血小板血浆盒联合头皮微针引入生发液治疗雄激素性脱发
脑脊液药物浓度与结核性脑膜脑炎疗效的相关性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自发性脑脊液鼻漏误诊变应性鼻炎一例
你真的了解献血浆是怎么回事吗?
腰椎滑脱分型研究进展
脑子也是水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