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探索

2021-11-28杨雯雯

现代商贸工业 2021年36期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改革

杨雯雯

摘 要:以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重点从课程改革理念及目标、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改革、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探索,课程改革具有创新特色,取得良好效果。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改革;四位一体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36.071

0 引言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和重视。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引导和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方面和明确人生目标,将其培养成有责任、有担当的国家栋梁,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也是高校教育课程的重中之重。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正确心理引导和教育的主渠道。2021年7月7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这是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最新指导意见,《通知》中要求进一步提高学生心理健康工作针对性和有效性,切实加强专业支撑和科学管理,着力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通知》中明确要求:高校要面向本专科学生开设心理健康公共必修课,原则上设置2个学时(32-36学时),可见,开设国家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重视。在大学生自身看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也是十分有必要的。有关数据资料显示,认为非常有必要开设这门课程的学生占据了全体参与调查学生人数的75%,可见,大多数学生对这门课程的认可程度。

1 课程教学现状调查

自编“大学生心理健康课”课程实施调查问卷,从课程满意度、课程创新性、课程学以致用性三个维度进行调查。利用观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以我校学生为被试,发现心理健康课程实施存在以下问题。

1.1 学生不能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提升心理调适能力

教材内容体系设置以“章节”“单元”等形式呈现,注重理论研究,缺少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为一体的课程内容设置。导致学生听了很多理论内容,却不能将知识点与技能点和自身实际相结合,缺乏掌握心理調节的能力,不能解决自身的心理问题。

1.2 教学方法相对单一,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以教师讲授式、灌输式教学方法占据主导。教学方法较难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部分学生出现课上玩手机、注意力不集中等状况。缺乏体验式的教学环节,学生自觉使用应用价值不高,不会应用心理学的原理、效应、规律解决自身或他人的心理问题,学起来有“纸上谈兵”之感,致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1.3 课程内容缺少引导学生关注未来积极自我

课程讲授重点放在“消极心理学”内容的讲授,侧重常见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的讲解,内容讲解局限于对学生大学阶段的影响,忽视了指向学生未来,对应对挫折能力,心理调适能力,如何拥有积极的生活态度,怎样挖掘自身的潜能优势,如何具有感知和创造幸福能力的培养。

2 课程改革探索研究

2.1 课程改革理念及目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理念:一切为学生的心理成长,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通过课程改革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地位和作用。创新授课模式和学习方式,以任务为驱动,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课程改革目标: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树立职业理想、明确学习目标、增进学习动力,回归快乐学习的本位,提升抗逆力;通过不断挖掘自身潜能和自身性格优势,提升对自我的悦纳程度,健全完善人格品质,在未来的人生中,快乐生活、更具竞争力。

2.2 课程内容改革

由于高职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很多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淡薄,对心理健康没有正确的认识,因此,在基础知识讲解部分,注重学生在心理健康、心理咨询、心理危机等方面认知的改变及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学生通过认识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异常的表现,心理危机的应对、心理咨询的概念、功能等,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形成自助求助的意识,能够根据知识点进行自我认知,懂得哪些心理问题可以通过自我调节或心理咨询进行解决,哪些心理障碍、精神障碍需要专业医疗机构进行诊治。

当前,高职学生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偏低,不能将理论与实际有效结合,因此设置贴近学生实际的心理内容。设置大学生情绪管理内容,提升情绪管理能力;设置职业生涯规划内容,提高学生的目标感;设置人际交往心理内容,提升人际交往能力;设置恋爱及性心理内容,提升学生爱的能力;设置感恩与生命教育及挫折应对内容,提升学生幸福指数;提升对生命的尊重、珍惜意识;提升学生抗挫折能力。

结合高职学生的就业形势与就业特点,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设置不同内容,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职业素养,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以人际交往模块为例,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发布不同的任务描述。针对护理专业的学生,任务主要解决如何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针对营销专业的学生,任务主要解决如何跟客户建立良好的信任的关系;针对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任务主要解决如何更好地为客人服务,让客人有宾至如归的体验和感受……项目主题相同,但任务具体描述不同,对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和职业精神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2.3 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改革

2.3.1 教学模式

(1)采用“知、体、训、咨”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知:心理健康知识。通过知识讲授,让学生对心理健康有正确的认识。

体:情感体验。通过活动,让学生切实感受此时此刻的情感体验。

训:行为训练。针对相应的知识开展心理调适技能的应用训练。

咨:心理咨询。创新性将心理咨询引入课堂教学。

在充分保护学生个人隐私及心理安全的前提下,根据学生意愿,针对某些心理问题进行课堂心理咨询,第一,帮助学生认识心理咨询;第二,教师利用心理咨询理论和技术方法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第三,让学生通过观看心理咨询的现场操作步骤,能够助力自身成长,学会帮助他人。

(2)采用小组合作形式,利用任务驱动模式。将学生8个人划分为一个小组,以项目-任务为驱动,完成知识点的自学,资料的查找,以及任务工作单的填写等,真正体现教师的主导以及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可以培养学生的交流溝通能力,如是否能良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是否能倾听他人的观点。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的能力,如是否与小组成员合作完成任务,做到相互协作、互相帮助、听从指挥。

2.3.2 教学方法

(1)需要激发法:需要是个体心理活动和行为的根本动力,是大学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起点。课前了解学生的心理需要及心理困惑,从学生的需要出发,针对学生关注的心理热点问题,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的需要,提高教学效果。

(2)互动体验法:教学中将心理知识的讲授、心理测验、心理训练与心理体验融为一体,使学生在学习新知的基础上,增加情感体验,通过深刻的情感体验,提升自我觉察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教师把在心理咨询中发现的普遍问题,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的重要教学内容。选取典型个案(在遵守保密原则下,进行技术处理),融入课程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进行案例分析教学,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4)角色扮演法:教师提供一定的主题情境并讲明表演要求,让学生扮演某种人物角色,演绎某种行为方式、方法与态度,达到深化学生的认识,感受和评价“剧中人”的内心活动和情感体验的目的。

(5)催眠冥想法:通过催眠技术,让学生进入潜意识,帮助学生潜意识意识化,发掘其内在心理资源。

2.4 课程考核评价方式改革

创建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第一,注重多元主体考核评价。以往考核形式多以教师考核评价为主,现在多元主体可以分为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小组内评价、小组间评价。第二,注重过程性考核评价。当每个项目-任务学习后,通过学生自己填写以及小组成员填写任务工作单,如记录单、作业单、评价单等,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突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自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他人评价,综合考核评定自身的学习效果。

2.5 课程改革创新特色

(1)采用“知、体、训、咨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教学中将知识讲解,情感体验、行为训练、心理咨询融合起来,让学生既有新知的学习,又有情感的体验;既有心理行为的训练,又有心理咨询技术的演示与运用,能够学以致用。将个案心理咨询引入课堂,让学生直接感受向专业人员求助的直观效果,学会利用学校资源提升心理健康水平,是课程改革中的一大创新。

(2)采用项目-任务驱动模式,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采用小组合作、任务驱动的模式,让学生回归快乐学习本位,在任务完成中,激发学习的内在动力,将课程的知识点、技能点及思政点的学习巧妙结合,不仅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的掌握、运用能力,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职业精神。

(3)注重学生终身学习理念及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再局限于对学生大学阶段的影响,更注重学习的效果迁移和延伸,迁移、延伸到步入社会以后,对学生一生的影响之中,让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受益终生,成为一个自尊、自信、自强的人。

3 改革成效

选取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2019、2020级学生(试点班级)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探索,成效显著。第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大幅度提高,学生参与度大幅度提高,课堂气氛和谐热烈,学生课堂满意率达到96%。第二,学生对心理健康及心理咨询的感受性提高,心理健康自我保护意识及主动求助意识增强,学生心理咨询人次及学时相比课程改革之前提升12%。第三,学生自我心理认知及自我心理调节能力提高,学生群体的心理问题整体水平下降,心理健康水平提升。第四,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有所提升,团体意识增强,小组合作关系更加紧密,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第五,教师的教学成就感上升,师生关系更加和谐,形成良性互动。

4 结语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探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积极的品质,这是改革中收获的成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任重道远,它是一项系统性、创新性的工作。高校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充分发挥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主渠道作用,积极学习心理学前沿知识,建构新的教育途径,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的健康发展,为社会输送高素质、高层次型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基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浅析[J].科教文汇(上旬刊),2020,(08):155-156.

[2]薛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改革[J].高教学刊,2017,(20):139-141.

[3]丁爱芹.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方向[J].现代职业教育,2020,(08):52-23.

[4]高慧,杜瑞.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初探——以鄂尔多斯职业学院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37):164-167.

猜你喜欢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改革
浅析高职院校心理咨询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创新研究
高等院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互联网+”时代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大学生人格问卷UPI测评的结果分析与应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