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画语境,促美好即景表达

2021-11-20冯雪芹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1年11期
关键词:交际语境教学设计

冯雪芹

[摘 要]写景状物类习作是小学阶段重要的习作内容。统编教材对写景状物的习作进行了由简单到复杂的安排。教学五年级的写景类习作“        即景”,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确定精准的教学目标;同时要创设真实的诗画语境,链接学生的个人喜好,让学生形成读者意识,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表达。课堂上,教师可通过定格最美画面、初写生活之美、修改笔下美景、评选动人即景等环节,让学生在具体而真实的语境中经历构思、写作、修改、展示的全过程。这样,学生不仅获得习作能力的提升,而且形成良好的写作思维习惯。

[关键词]交际语境;教学设计;写景状物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31-0008-04

【教材分析】

“          即景”是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习作话题。单元的篇章页提示习作要素为“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因此,运用动态描写来写具体景物的变化,是本次习作练习的重点和难点。

从习作角度来看,本单元的课文编排独具匠心。《四季之美》是并列式结构,以描绘重点景物来突出四季的变化;《月迹》通过描绘盼月、寻月、追月的递进式画面来表现景色的变化、情感的深化;《鸟的天堂》是通过同一景物不同时段、不同景象的对比来突出变化,表达作者的惊叹。课文从结构、写法、角度三个维度做了示范。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边朗读边想象的基础上欣赏变化的丰富性:时间的变化、景物的变化、境界的变化、感官的变化、心境的变化、写法的变化……这样,为素材选取打开思路,为写法运用搭建支架,为叙述角度呈现可能,为评价修改提供支援。

这是一次内容开放的习作,话题中的“景”范围很广,时间、地点、事物都没有限制,选材完全由学生个人的喜好决定。教学时,可通过情境植入、延续等方式来链接学生的个人喜好,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有目标的、有对象感的景物描绘。

【学情分析】

三年级两次写景状物的习作—— “这儿真美”“我的植物朋友”,侧重于观察方法的积累与运用;四年级的习作——“推薦一个好地方”“游     ”是在三年级的基础上练习有顺序、有重点地介绍景物;五年级的习作——“        即景”的“即”字是对观察的敏锐度提出的要求,对学生来说难度是比较大的。“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敏锐捕捉的重点在观察。对外,学生要对景物,如颜色、声音、味道、样子等进行细致的观察,捕捉特点、记录变化;对内,学生要对自己观赏景观物时的感官体验、内心感受进行觉察与品味。习作课前,教师要通过阅读欣赏、小练笔等进行观察角度、观察记录的指导与点拨;习作的过程,是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对外观察”与“对内觉察”进行有机融合,然后按需输出的过程。

【教学目标】

1.融入语境唤醒原始的记忆,能多角度、多感官感受身边景物的特点,发现景物的变化。

2.在角色转化中运用有序观察,领悟表达方法;依托语境,通过样本比较,运用合理想象、动静结合的方法写出画面感。

3.语境拓展中获得真实发表的体验,展评分享中再获表达美好的动力。

【设计理念】

写景状物类习作存在为有序而有序、为特点而特点的程式化写作的倾向,究其原因在于交际语境的缺失。创设真实(拟真)写作任务的交际语境,能激活学生内在的言语表达机制。本设计通过创设诗画家乡情境,将写作任务由教材形态转化为语境形态,引导学生在具体语境中写作。学生基于网络公众号中介绍的东京奥运冠军汪顺家乡的文章,在搜寻原始的素材记忆时,自觉地与语境要素相关联。课堂上,教师通过打造“诗画热力值”,建立真实读者群,引导学生将自己想说的与读者想听的联系起来,让学生发现情境任务与写作经验的落差,并积极主动地在构思、试写、修改的过程中不断去对应语境关联,同时通过分析、处理、整合来顺应话题、读者、目的、文体等要素的要求。通过利用手机APP,让学生进行真实发表,这样能进一步强化习作交际功能,促进学生用文字与他人沟通、传递情感能力的发展。

【教学过程】

一、创设语境,定格心中最美

(一)创设语境,激发表达欲望

创设诗画家乡情境:“同学们,随着手机APP的发展,‘诗画家乡,云游四海的热度逐渐升温。我们的家乡奉化,不仅山川秀丽,生态优美,也是2021年东京奥运会冠军汪顺的家乡。‘诗画浙江公众号介绍汪顺家乡的推文(图1)刚一发出,阅读量就过万了。目前,我们的家乡备受关注。因为疫情影响,能亲身来走走的并不多。如何让大家都能领略我们家乡的美景呢?”

预设。

将美景记录下来,然后发布到网络上,或者美篇、小红书等APP上。

(二)融入语境,建立读者意识

1.开启原始记忆:“家乡的哪个地方、哪一刻的景象,让你印象深刻?静静地想一想,自己曾经看到过的最难以忘怀的画面是什么?”

预设。

自然现象类——漫天朝霞、七色彩虹、纯净月光、细雨绵绵……自然景观类——春之桃林、金秋山野、渔村码头、瀑布飞流……

2.建立读者意识。“打动大家的画面很多。如果你是读者,你会对怎样的描绘感兴趣呢?”

预设。

能表现家乡特点的,富有画面感的,能让人如临其境的等。

(三)阅读教材,明确习作要求

1.自学教材,明确要求。“如何用文字描绘美景,进而打动人、感染人呢?请大家阅读教材,找找方法。”

学生找出习作要求: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

板书:“有顺序   有变化。”

2.突破“即景”,明确课题。板书课题:“即景。”提問了解“即”和“即景”的意思。

预设。

“即”是指那一刻、当下、当时、当地等,“即景”是指眼前所见的景色。

“那一刻、那个地方你眼前所见的景。如果填入题目,那你会怎么填?”

预设。

雨后即景、瀑布即景、霓虹即景、日落即景、窗外即景等。

补充题目,定格最美画面。

【设计意图  动机是习作的基础。本环节创设“诗画家乡”的语境,诱发动机,打开视野,让学生清楚习作的阅读群体是网络用户。在理解语境的过程中,学生自然领悟“即景”的内涵,从而主动地学习教材,明确习作要求。】

二、融入语境,初写生活之美

(一)作者角度,梳理心中美景

1.填写表格(表1),分享景物。在你写“即景”前,想想哪些景物会出现在你的笔下。

2.交流。引导学生以“我想写的是‘          即景,主要景物有            ”的格式进行交流。

预设。

1.我想写的是“日出即景”,记录天空的颜色,太阳突破海平面的过程,日出后的海面、村舍和村民。2.我想写的是“田园即景”,记录去年初秋去乡下阿婆家看到的风景,主要有金黄的麦田、忙碌的农民以及浅浅的溪水、彩色的山林。

3.梳理顺序。习作提示要按一定的顺序,那写景的顺序有哪些呢?

预设。

时间顺序,上下远近,整体—部分(部分—整体)等。

(二)读者角度,评评热力值

1.口述即景:“‘诗画家乡让手机用户能足不出户就领略到奉化景色的美丽、生活的美好。小组合作,依据表格提纲说说即景画面,看看你的‘诗画热力值是多少。(表2)”

2.组内分享,建立读者群。

(三)领悟方法,初写心中美景

1.再学教材,明确重点——如何写出变化。

2.教师提供结构与方法支架。(1)《四季之美》的并列式结构和秋季的语段;(2)《月迹》中的盼月、寻月、追月递进式画面;(3)《鸟的天堂》的对比式结构,榕树由寂静到热闹的画面。教师提问:哪些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预设。

1.要写出景物的形状、姿态、气势的变化和发展,让静的景物显示出“动”的景象;2.注意展开丰富的想象、联想,表达自己感受等。

3.播放轻音乐,初写心中美景。学生依据表格提纲,写出最主要的画面,注意有顺序、有变化。

【设计意图  本环节通过“诗画”热力值的评选、建立读者群,帮助学生进入语境。有了读者群,学生口述的时候心中就有清晰的读者。学生之间互为读者,互评、交流不仅能帮助他们在打腹稿时进行构思与调整,而且能让学生感受到分享的乐趣。】

三、依托语境,修改笔下美景

(一)样本比较,了解读者喜好

指名上台交流,投影展示样本一、样本二。学生自读,师生共同评议。评议指向顺序清晰,富有变化。

样本一 《夏雨即景》

[刚刚还是烈日当空,不一会工夫,天空就布满了乌云,电闪雷鸣。豆大的雨点落下来了,滚烫的地面冒出了水气,过了一会儿,地面才凉下来了。夏天的雨来得快,去得也快,一个小时都不到,太阳又挂在天空中了。 ]

预设。

有序:由上而下,但景物较少,内容单薄;变化:天空、温度有变化,但角度、感官、联想不够,画面感不强。

样本二 《窗外即景》(一、二)

预设。

基本有序,但缺少动态变化。

(二)依托语境,聚焦“变化”

通过样本,我们发现描绘出画面感且富有变化的“即景”更能打动人。那如何提升我们的“诗画”热力值呢?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份习作(样本三),你觉得有什么地方特别值得自己借鉴学习?

样本三 《瀑布即景》

预设。

由上而下有顺序,动静结合有变化,合理想象融感受。

板书:声色形态 动静结合。

(三)提提建议,自主修改

1.依据样本三,围绕“变化”说说样本一、二的修改建议。

2.自主修改片段,二次交流。从变化的角度点评修改内容。

修改对比样本一

[修改前 修改后 刚刚还是烈日当空,不一会工夫,天空就布满了乌云,电闪雷鸣。豆大的雨点落下来了,滚烫的地面冒出了水气,过了一会儿,地面才凉下来了。夏天的雨来得快,去得也快,一个小时都不到,太阳又挂在天空中了。 刚刚还是烈日当空,不一会工夫,天空就布满了乌云,电闪雷鸣。豆大的雨点铺天盖地而来,像有人一大盆一大盆地往下泼着水。雨点儿打到窗户的玻璃上、地面上,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像热烈的交响乐。烈日炙烤后的地面冒出了水气,过了一会儿,才渐渐凉下来了。夏天的雨来得快,去得也快,一个小时不到,雨点儿变小了,乌云全都散了,太阳又发出耀眼的光芒。雨后的奉化格外凉爽,房子、道路都被冲刷得干干净净,树木更加青翠欲滴了。 ]

预设。

通过增加景物、声音,并进行合理想象,凸显了夏雨的变化。

3.同桌分享:读给同桌听,从有顺序、有变化两个角度点评。

【设计意图 在表达阶段,缺乏读者意识的作者和具备读者意识的作者所关注的范围是不同的。后者会考虑读者的心理与习惯,力求笔下的语言更容易被接受、理解。本环节学生依托语境,以提升“诗画”热力值为目标,在“分享—点评—建议”的过程中发现需要修改之处。修改前后的样本对比,直观呈现了将变化写鲜活的方法,为学生的第二次写作提供动能。】

四、语境拓展,评选最动人即景

(一)語境拓展,鼓励展示发布

出示美篇APP截图。图2。

美篇APP目前有4亿用户,其中“走进我的家乡”的话题,已经有10.8万人参与。你看这位叫“水芙蓉”的用户,她发表的“诗画奉化”就与我们的主题相同。她的文章有1085的阅读点击量,73个赞和11条评论。我们也可以将自己写的“即景”发布到该话题中。这样,我们不仅可以通过点赞、发表评论的方式互相点评,还能吸引这10万多参与者来阅读我们的文章,欣赏我们的家乡。

(二)真实发表,现场点评

1.利用美篇APP发表学生的《窗外即景》片段(下图,截屏展示)看了这篇分享,你会如何发表评论呢?会点赞吗?

《窗外即景》片段

[教室的窗外是几棵三层楼高的树,站在窗口能望到树顶。春天,树木抽出新芽,小小的、嫩嫩的,一伸手就能摸到它。到了夏天,树顶会长出嫩黄的花骨朵,没几天就开放了。等开的时候,你才发现根本不是花,而是一簇簇绽开的叶子,转眼就由黄转绿了。新的叶子长到手掌那么大,老的叶子就会脱落,所以这些树一年四季都是绿的。每当我做阅读题似乎懂了些却始终写不出答案时,我扭头看见那一抹新绿,便豁然开朗。它不只是一抹绿,而是我的心灵导师。当我算得心烦气躁时,它的客人——鸟儿总能送来阵阵歌声,使我的心沉静下来。 ]

2.当堂分享,真实点评。现场依据学生的回答点赞、输入评论。

预设。

把自己放进了景色里,能引发读者的共鸣;与《月迹》的方法相同,读者能跟着文字一起融入景色中。

板书:心中有情。

(三)美篇发表,评选最动人“即景”

1.组内模拟发表。组员领取点赞贴和即时贴,互相阅读后进行点赞与评价。

2.读者角度,增加交流感。想象自己是读者,依据点赞与评价进行互动与修改。

3.美篇发表,评选最动人“即景”。

【设计意图  本环节通过拓展了“诗画家乡”的语境来优化评价的路径和手段。教师用美篇APP现场发表一篇修改习作,并依据学生的评价进行点赞与评论。这样就拓展了评价主体,将评价标准转变为是否达成习作交流的目的。在获得真实发表体验后,学生会自然地感受到用文字与人沟通、传递情感的乐趣。】

【板书设计】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交际语境教学设计
交际语境守望儿童真实写作的麦田
顺应论视角下《破产姐妹》中英语委婉语的研究
语用充实与典籍英译
增设意外:营造突如其来的交际语境
浅析言语交际背后的法则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