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对黑格尔实践观的批判与超越

2021-11-10张丽丽

文学天地 2021年6期
关键词:黑格尔马克思实践

张丽丽

摘要:《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里,马克思提出了实践这一观点。实践的观点贯串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改变世界是他的理想,实践是他的手段和工具。追溯马克思实践观的理论来源,必须承认,黑格尔的实践观对马克思产生了一定影响。尽管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理念将其陷入唯心主义的境地,但是深入探究黑格尔、马克思的著作,不难发现马克思继承并发展了黑格尔的“合理内核”,而空想与抽象被马克思所摒弃。

关键词:黑格尔;实践;马克思;扬弃

一.肯定了黑格尔对实践各要素的划分,批判并重新规定了各要素

实践“指人们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感性物质活动。”[1]在这一诠释当中,也就解释了实践的主体,即人;实践的对象,即客观世界。实践是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活动,主体有意识的在这一活动中按照一定的目的,自觉地进行着,因此具有自觉能动性的特点;实践的客体是外部世界,世界是物质的,对这一客体的革新再造,也就是一种物质性的改造活动,因此具备直接现实性的特点;人类社会存在才有了历史,历史是随人类活动产生的,人类的活动本身带有社会历史性的色彩,因此实践具有了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实践的形式不是独一的,它是各式各样的。其中,实践的形式即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践。分开来讲,首先最基础的——生产实践,就是指对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这是人们得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保障,对人类能否进行下一活动、开展其他活动具有决定的作用;其次,与生产实践相互作用的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就是指在阶级划分、社会矛盾突出、等级观念日益严重的社会中,各个阶级的人们开始了一切革命改造活动——阶级斗争;第三与生产实践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科学实践活动,就是指带有自然、社会性的探究、学习性的实践活动,有利于人们更准确的认识自然界及人类社会,认识其中的规律并加以利用。

二.否定了黑格尔实践和认识的思想,重新阐释了实践和认识之间的关系

(一)实践决定认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科学的指明了人类认识的基础就是实践。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gegenstandliche]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思维——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2]通过实践,把主观和客观联系在一起,个体可以将理论变为现实的东西,如果离开实践去谈认识的真理性问题则是一种形式主义,就如中世纪那些教会学院论证基督教的教义一样。

恩格斯四十多年后将其升华,他说,不可知论认为人类获得的知识是以感官为基础的,当个体说事物或者其特征时只是感官产生的印象而已。这样的观念看似难以驳斥,但是当个体感知事物并利用它时便产生了一个“行动”过程,利用的结果则会判断感觉是否正确,如果结果是错误的,那么则说明感觉是有缺陷的,是片面、肤浅的。因此,要对感觉器官加以培训“使我们的行动只限于正确地形成的和正确运用的知觉所规定的范围,我们就会发现,我们行动的结果证明我们的知觉符合所感知的事物的客观本性。”[3]在这里恩格斯说明了脱离实践谈认识真理性问题是不行的,再次证明实践可以检验认识的真理性。

(二)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认识可以对客观事物做出反映,对实践起着影响作用。尤其是一些理性认知,诸如对事物的本质、规律等作出的认识,像这些科学、正确的认识会对人的实践活动提供经验、指导,产生积极的影响。相反,一些错误的认识,像是那些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而做出的肤浅认识,以及对社会、个人负面的认识,则会对实践活动产生消极、阻碍影响。

三.对劳动的对象化和异化进行区分

(一)“卢卡奇命题”

卢卡奇在研究青年马克思与黑格尔之间的关系时,向世人抛出过这样的命题——“黑格尔将对象化等于异化,而马克思则严格区分了两者;黑格尔肯定了异化,而马克思则否定了异化”。这一命题在世界范围内影响深远,尤其在中国,被众多学者视为探析马克思与黑格尔关系的遵循指照。在《历史与阶级意识》、《青年黑格尔》、《青年马克思》等著述中,卢卡奇专门研究过早期马克思和黑格尔辩证法之间的关系,因此,“卢卡奇命题”就是在这其中以及随着《历史与阶级意识》的新版序言中正式提出而呈现。

卢卡奇于《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对马克思《资本论》中提到的“拜物教”概念进行了分析。从中,卢卡奇捕捉并形成了“物化”这一概念,而且把这一概念解释为“人自己的活动,人自己的劳动,作为某种客观的东西,某种不依赖于人的东西,某种通过异于人的自律性来控制人的东西,同人相对立。”[4]与《手稿》中的“异化”概念相比,“物化”概念与“异化”概念有些惊人的相像的地方。

(二)对象化与异化

黑格尔“在外化这一术语中包括了任何一种形式的对象性。这样,在逻辑上异化最终与对象性合为一体。”[5]黑格尔的逻辑认为对象化就是异化。并且黑格尔的对象化,也是从自我意识出发,而自我意识的外化也只是抽象的。黑格尔观察到了劳动的有益方面,却没有反思到劳动也有有害的一面,但正是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才区分了劳动的对象化和异化。

马克思关于劳动的对象化和异化进行了严谨的科学划分。在马克思看来,劳动的对象化就是指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为了生命得以在客观世界展开必然进行的首要的基本活动,这是具体的、现实的。而劳动的异化情形只有在特定的社会形态才会呈现,因为在资本主义社会当中,工人受到资产者的欺压,为获取仅够维持购买生活资料的工资受到机器、商品的奴役,此种劳动就表现为异化劳动。马克思认为“异化”只是劳动的一种状态,而“对象化”活动才是劳动的真正本质,这就把人的对象化、异化划清了界限, 实现了对黑格尔的扬弃。

参考文献

[1]卢之超.马克思主义大辞典[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93:746-747.

[2]《马恩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34,433,445.

[3]《马恩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758.

[4]盧卡奇著.历史与阶级意识[M].杜章智等译.北京:商务出版社,2004:150.

[5]卢卡奇著.青年黑格尔[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76.李谦,女,16岁,汉族,北京市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生,共青团员。作品发表于《神州》、《教育学文摘》、《散文百家》、《文学少年》、《青年文学家》、《中华传奇》.《唐山文学》、《中学生作文指导》、《牡丹文学》、《年轻人》。系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北京市海淀区作家协会会员。

猜你喜欢

黑格尔马克思实践
最有思想的句子
黑格尔评理
黑格尔评理
《卡尔·马克思:世界的精神》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辩证法家的形而上学
别开生面的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