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史观全球语境

2021-11-10龚泊榕

文学天地 2021年6期
关键词:跨文化传播

龚泊榕

摘要:进入21世纪,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各国文化之间的交流沟通也越来越频繁。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世界文化多元性也就成为了当今时代所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运用跨文化传播中文化包容、身份政治等知识来分析当今文化多样性的趋势,并为中国在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背景下如何应对文化敌意提出了建议与应对措施。

关键词:跨文化传播 媒介身份政治 世界文化多样性 文化智慧

在我的理解中,文化就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精神活动以及创造的产物,是人类历史与社会的一种反映与规律;文化多元性观念则是在多种多样的不同国家、民族等文化中,正确认识并看待其他文化,继承本文化的优秀部分,兼收并蓄其他文化的“精华”,从而不断完善文化,并坚持文化多元、平等。

1 世界文化多元化的两大重要基础

1.1 文化包容与文化觉悟的区别:

文化包容是对除自己以外其他的文化保持尊重和理解的态度,尤其是对文化相异的地方选择接受并包容。就比如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身边会有许多信仰不同宗教的人,基督教信徒每周都要做礼拜,穆斯林忌猪肉、斋戒日等都属于文化,但人们往往会尊重并理解、包容这些文化。

文化觉悟则是了解文化背后及其深层所蕴含的深意与道理、价值,深刻全面的去探究文化。就单举基督教做礼拜的例子来说,文化觉悟就是去挖掘他们为什么要做礼拜,在基督教中,礼拜日也就是安息日,是一个快乐安息的日子,信徒们在这一天能好好休息(心理和生理两方面的休息),供给给人们恢复所消耗能力的时间。

从以上分析来看,二者的区别归根结底就是在深浅程度上,文化包容只是对文化的一种包容、理解的态度与行为,而文化觉悟则是对文化更深层次的研究与挖掘。

1.2 文化包容与文化觉悟的辩证统一关系

文化包容以文化觉悟为前提。在当今世界一体化进程中,文化多元性现象也越来越表现突出,但要想真正的做到文化包容,就必须先去深挖、探索文化背后所蕴含的深意、道理、价值,只有通过对文化的探究,了解了、理解了其他文化才能够去接受、包容并尊重其他文化。

文化觉悟需要文化包容。在文化包容的过程中,人们能够更加深层次的了解文化,也是对文化觉悟的一种促进与升华,因此,文化觉悟又在文化包容中不断发展。

2 多元文化中的中国文化差异

2.1 从文化自身来看

从个体现实看,在当今社会中,不同个体的经历等各不相同,对于社会、文化的态度以及对待方式也就不同,这也就造成了个体间的巨大反差。

从自我发展看,不同的文化、民族、个人等,都会有不同的发展方式。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教育是自我发展的一重要组成部分,在中方教育中,我们传承者上千年的集体意识,强调社会集体与国家高于个人,因此在此次疫情中,我们大部分中国人就能做到以国家、社会利益为一切出发点,严格遵守疫情相关要求。而在美国与西方的教育中,大多宣扬个人主义,教导人们要崇尚、追求自由,因此在此次疫情中,会有很多人游行示威,反对隔离。

從文化建构来看,就是东方“大一统”的传统,要求各级服从,注重集体利益,尤其是在中国当今社会主义制度下,国家强调国家、集体的利于高于个人利益的背景下,只是中国能够在此次疫情对抗中以超高的调动力处于有利位置。但西方受到启蒙运动等的宣传,比较提倡个人、自由主义,并且其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也更加强调个人,因此在获得自由的同时,政府却没有足够的强制力。

2.2 从身份政治来看

媒介身份政治在我国也就是国家给予媒介的定义与定位,我国的媒介与资本主义下的媒介大不相同,我们就通过中美媒介的差异来深入理解这一话题。

首先,从服务对象来看,我国媒介多为广大人民所服务,美国媒介多为资本利益所服务。我国媒介所发布、传播的信息都是立足于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为了满足人民的需求而不断发展,这根源于我国以人民为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体。而美国由于其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少部分掌握大部分社会资本的资本家知道着媒介的方向与发展,媒介多为这些大资本家的利益所服务,这一媒介身份政治毫无疑问的会引起一定程度上的阶级矛盾。

媒介身为当今社会文化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有其社会责任。在中国,媒介大多承担起自己应有的社会责任,在新冠疫情中媒介通过新闻文字报道、视频发布等多种形式,向人民科普疫情相关知识,是人民更加客观、清楚的认识疫情,不仅引导了积极的社会舆论,也为疫情期间的社会稳定做出贡献。反观美国媒介,它们多单纯的报道各种“小道消息”,没有科学依据的言论等,只为博得大众的眼球,并没有充分考虑到新闻报道对于人们意识形态的影响,没有承担其社会责任,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美国此次疫情期间社会慌乱的形势。

媒体身份政治对于当今社会、民族与国家的发展都起到一定影响,通过中美媒介的不同,我们也可以得出应如何正确的去定义媒体身份政治,充分发挥其作为社会文化传播工具的作用。

3 中国运用文化智慧应对文化敌意和敌对

文化智慧分为跨文化人际、语言、非语言传播三大方面。在当今互联网与大数据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且广泛应用的时代,文化之间的交流共同也变得更加简单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间的跨文化交流与传播也成为社会常态。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由于文化差异以及不同国家、民族的不同立场等,难免会出现文化敌意与文化敌对的现象,下面我们将分为三个层面阐述在跨文化语境中如何运用文化智慧应对文化敌意和敌对。

在跨文化人际方面,提高自身的人际技能,坚定自我。在跨文化人际交流方面,人们来自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历史背景与社会背景,因此人们的性格等也各不相同,除过在建设性互动中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在我看来最重要的是坚定自我。举个例子,李连杰——国际功夫巨星,在十多年前曾受邀参加美国一娱乐电视采访节目,在节目中主持人对中国太极以及中国功夫进行了调侃,用语甚是不尊重,李连杰当场对主持人的观点佐以否定,并直接演示中国功夫——只出了两脚演播室桌子就被踢破,他这一举动不仅维护了中国的颜面,更是打脸那些说中国武术花拳绣腿的外国人。

在语言传播方面,提高语言能力,针对不同变量充分发挥语言的功能。为应对文化敌意与敌对,首先,跨文化语境下我们应注意语言和思想的关联,针对于不同变量、对象,充分发挥语言传播的告知、表演、支持功能,提高我们自己的语言传播能力,扩大自身文化语言传播的影响力与范围,一定程度上引导世界舆论。其次,针对于文化敌意与敌对,做出相应的事实回应,将本民族、本国文化合适、实效的进行跨文化传播,以实证应对文化敌意与敌对。

在非语言传播方面,立足于受传者的体验与需求,提高吸引力与影响力。在非语言传播方面使用多种多样的手法,满足受众的多元化要求,使受众获得更好的文化体验从而消除文化敌意与敌对的影响。比如说,中国功夫题材电影的传播,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本来对中国有着深深的误解与恶意,但随着中国功夫电影在国家上影响力的增强,甚至成为好莱坞大片,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人民对中国文化的包容度逐渐提高,甚至有不少人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热爱中国文化的功夫元素等。

4 总结

在我的理解中,世界文化多样性就是世界上各民族、各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中国文化世界反馈就是中国文化对于世界文化的输出与影响。

在当今崇尚多元文化主义的我们,却在不断强调史观全球语境。在我看来,这正是因为世界文化的多樣性,根据文化的不同,各民族、国家等对于文化的立场、经历等各不相同,因此我们需要格外注意史观全球语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也能更好的将中华文化与全球文化相融合,从而提高世界文化对中华文化的接受度,促进中亚文化世界反馈。

同时,从辩证的角度来看,史观全球语境是在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同时将世界文化联结在了一起,将世界文化看作一个整体,符合了马克思的全球史观,坚持了历史、现实与未来的统一,坚持了继承、借鉴、与发展的统一。

参考文献:

[1]董海滨.复杂视角下的文化身份——跨文化传播学诠释学派文化身份理论【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6):156-162

[2]董海滨,海燕.哈金《自由生活》与文化身份感的变化【J】.小说评论.2012(04):203-207

[3]董海滨.析美国文化产业中的意识形态纷争和身份认同冲突【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2(12):16-21

[4]朱虹.多元化是文化语境的突出特色【J】.理论视野.2013(04):64-66

猜你喜欢

跨文化传播
跨文化视域下好莱坞电影的传播研究
“内外有别”原则的传统、困境与未来
韩系咖啡品牌在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
《功夫熊猫》三部曲的跨文化传播策略研究
跨文化传播背景下商标品牌命名及其译词研究
澳门:古代与现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节点
中西文化差异下影视传播的现状与对策
中国对外宣传片的跨文化传播策略探究
互联网时代字幕组的跨文化传播效果分析
探析新媒体语境下中国形象的跨文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