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文化视域下好莱坞电影的传播研究

2017-01-09黄力力

今传媒 2016年12期
关键词:跨文化传播电影好莱坞

黄力力?

摘 要:跨文化传播促进了多元文化的生成和发展,加速了文化全球化进程。本文以好莱坞电影的跨文化传播境况及其产生的影响为研究对象,分析好莱坞电影文化传播霸权的取得,探究如何借鉴好莱坞电影模式使中国电影得到长足发展,以期为中国电影的夸文化传播提供参考。

关键词:电影;好莱坞;跨文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J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12-0089-02

跨文化传播(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指来自不同文化体系的个人及组织、国家等社会群体之间进行的信息传播或文化交往活动。电影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是各国文化进口的重要选择,在当今全球传播的语境下,好莱坞电影更是取得了无可质疑的霸权地位。

一、好莱坞电影传播的意义构成

1.“美国信念”的传播

“美国信念”一词最早是由冈纳·米达尔提出,它是美国身份特性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成分,其基本内涵是“自由和和平,结社自由,言论自由”。美国人的思维总是富于幻想、乐观向上、轻松活泼、单纯浪漫,还有世界经济政治霸权地位甚至包括狂妄自负,而这些都充分表现在电影剧本中。把这一切综合到一起其实就是个人主义,美国人奉行个人主义,他们自己对自己负责,崇尚个人英雄主义,认为个人的性格和才干决定了他们是否能够成功。早期的好莱坞《淘金记》中塑造的流浪汉夏尔洛,他个人主义中充满追求自我实现、积极进取、追求成功的精神,同时他还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就是早期“美国精神”的具体体现。而电影《巴顿将军》塑造的目中无人、刚愎自用、狂妄自大的巴顿形象其实也是“美国精神”的典型代表。总的来说,好莱坞电影细致入微的表达了美国人的思想观念,英雄总是出现在危急时刻,最终通过不懈的奋斗打败了邪恶。而为了表达普通人通过努力也可以成为优秀人物,美国英雄往往是不完美的。

2.美国消费主义文化意识形态的传播

美国德州大学教授加尔布雷斯认为:在工业时代,人们对社会的贡献不是储蓄而是消费。而消费文化有四个方面的特征:第一,商品能够广泛和迅速流通;第二,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各自独立;第三,市场消费能够引起生活中的估价体系与共同生产的改变;第四,在商品消费这一环节能够体现生活质量、社会声誉、个人地位。消费文化提倡感官刺激、超前消费、大量消费,借助物质享乐来实现自我,而身份认同和肯定自我是在消费中确认的。

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电影作为一种传播方式,不仅传播了意识形态,其本身就是一种意识形态。电影《欲望都市》中,生动形象的勾勒出了一个典型的晚期资本主义消费社会:人们充满了各种欲望,这些欲望被物化、对象化。电影作为一种文化产品有其特殊性,它不仅仅承载了跨国公司的经济利益,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创建其文化价值判断体系。

二、好莱坞电影传播霸权的构建

电影传播中的各种规则、资源与关系决定了传播主客体在传播过程中的等级权力关系。电影传播中的不对称的权力关系、有差别地获取资源的机会、生产、传输和接受电影的机制等,都会对传播构成影响。

1.资本与国家政治、跨国媒介公司的合谋

在美国总统威尔逊执政时期,国家公共信息委员会成立,这标志着好莱坞正式与政治结盟。自此,好莱坞电影成为美国人民展示自己的舞台。在威尔逊时代,好莱坞电影宣传自由、民主与世界和平。二战期间到美苏冷战这段时间,美国政府与好莱坞电影合作程度进一步增进,让电影服务于战争。“9.11”事件发生后,政府与好莱坞合作,要求好莱坞直面和反对恐怖主义,紧紧跟随着白宫的步伐。好莱坞电影与白宫的关系就是国家利益与民族利益、资本与政治、电影与政治的关系。由于全球传播的发展和扩大,好莱坞有越来越多的电影不在本土进行拍摄。1960年后,世界有很多的廉价劳动力输出的场所,好莱坞利用这些低成本的劳动力在海外进行生产,其中大约有四成在欧洲生产。西方跨国主义公司的利益指引着全球化的发展方向。美国将其精神、信念、形态、娱乐融入到各个方面,在这种氛围下的培养的观众,不知不觉的就开始接受美国的立场。

2.资本与技术控制

作为一种可以被分配、被拥有的商品和文化产品,电影就具有垄断性,而好莱坞电影也不能例外。好莱坞电影的技术垄断体现在电影对电脑技术的无限依赖,对虚拟技术的需求。电影的终极追求目标是视觉冲击,甚至为了达到某些视觉冲击的效果,要去放弃一些语言上的目标。新的科技创造出了新的电影市场、生产、艺术,甚至电影趣味也由它决定。随着数字技术日臻完善,电影风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体现在电影的感染力和想象力上面。通过电脑特效、特技和影像合成,再辅以精确的动作捕捉,有时再利用一些CGI技术,使得银幕上的影像显得更加完美。这种完美的技术,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观众对电影的热情空前增长。

技术的发展对文化和社会的发展造成了去历史化、碎片化、空间化、平面化的影响,这符合人们喜爱那些粗俗易懂文化,能给人带来娱乐的追求。总之,技术垄断虽然承载了新的惊喜与烦恼,但确实给好莱坞电影带来了巨大的国际影响与商业利益。

三、好莱坞经验与民族电影的跨文化传播

好莱坞电影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既有成功经验,亦有失败的教训。这些经验与教训对中国电影的跨文化传播都提供了借鉴意义。

1.中国电影的传播面临的问题

目前而言,中国电影的国际影响力以及传播范围和深度距离国内市场有着很大的差距,更是跟好莱坞电影的国际传播有着天壤之别。一些中国电影公司与外国电影公司合作,不断探索着如何走向国际舞台,他们在创意、技术、资金、人才方面进行合作,打算让中国从一个被动接受的状态(借船出海),逐步走向主动(造船出海)并慢慢占据主导地位,确实一些中美合拍的电影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1)合拍电影的形式。目前有两种中外合拍电影,一种是中国只提供一些资金,其余有关电影的拍摄制作之类的事情全部由好莱坞电影公司来完成,最多为了符合中国官方的“合拍规定”而掺入一些中国情节和中国演员。第二种是中方占据主导地位,负责敲定剧本,把握主题方向,美方会进行电影拍摄,提供导演、市场分析、素材等等。

(2)合拍电影存在的问题。其一是有些中国资金参与投拍的所谓好莱坞电影,如《云图》《环形使者》《敢死队2》等,目的非常明确简单,迎合中国官方“合拍规定”而加入一些中国情节和中国面孔罢了;其二是电影跨文化传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文化差异,合拍电影需要融合至少两种文化,而且在电影的题材、创意、主题、制作方面也会有不同,而很多合拍片缺失文化主体。第三点就是合拍片在形式上只注重大牌和资本的简单相加。这种合拍片的特点就是找来大手笔的投资人,再从全国甚至全世界搜罗一些大牌演员,摆出一副气势磅礴的架势,这种做法往往不能得到观众的赞赏与支持。

(3)电影有效传播的基本标准。中国合拍电影的目的非常明确那就是使中国文化走向国际,但是如果只有中国元素,那么海外市场将很难获得,尤其是美国市场。合拍电影更多的是要促进和融合其中的多种文化,提出能够让中西方人们所共同接受的世界观、价值观,同时还要考虑到不同的观影习惯和文化传统,这样才能够获得双方的支持。所以合拍片需要两头兼顾,定位清晰,适当的文化融合,以实现中国电影的跨文化传播的目的。

2.有效策略探析

中国民族电影跨文化传播必不可少的是要超越民族主义的束缚,并且要积极寻找西方与中国所普遍认同的文化价值观,寻找西方——中方的共通文化,学习并运用好莱坞电影跨文化传播的正确做法,最终达到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目标。

首先,我们电影的民族主义需要改变,但是这种改变应该有限度,有些问题需要我们来平衡。好莱坞电影中的个人英雄主义与民族团结之间的平衡;好莱坞电影中的消费价值观与我国的价值观之间的平衡;好莱坞电影中的艺术形式与中国传统美学之间的平衡等等。

其次,我们要超越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对立。好莱坞创办了自己独有的网络来进行全球发行,长期从全世界物色各式各样的优秀的电影人才,并且,能够吸收全世界不同的文化题材和故事用以提高自己的国际影响力,而且与全球各个国家合作。因此,从好莱坞电影全球化来看,这样的超越本土化构筑全球化的做法,对于中国电影的传播确实是有益处的。

再次,好莱坞电影常常“忧天下之忧”,思考的是整个人类的生存问题,并且能够满足广大观众的时代性要求,往往能够表达出他们的焦虑与愿望。中国电影要将本民族的核心价值、民族文化、民族精神中能够被人类共同认同的部分,以全世界人民都能接受的方式传播出去。通过讲述故事的方法讲述中国的故事,并且能够使全世界观众愿意听、听得懂。

最后,中国电影在跨文化传播要站在全球的高度上。这里所说的全球视野不是全球化模式,而是通过讲述传统文化故事,反射到当代的世界生活和中国的历史,让中国电影在全球文化传播中展示新的构筑模式。我们要注意到中国电影在传播过程中要避免同质化,要避免好莱坞化。成功的电影跨文化传播要便显出强烈的民族认同和深刻差异,这也是近些年奥斯卡获奖影片的评价标准。

四、结 语

中国电影面临的不光是观众和票房的问题,更是民族文化自信与传承的问题。在学习好莱坞经验的同时,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自己的独特性,不仅要深刻发掘自身富有优越性的璀璨历史文化瑰宝运用于电影文化的构建,也要结合自身实际,吸收一切可借鉴的电影机制、模式、内容,努力构建独具特色、中国特色的电影文化。

参考文献:

[1] (英)科林·斯巴克斯著.刘炯,常怡如译.全球化、社会发展与大众媒体[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2] (美)约翰·贝尔顿著.米静等译.美国电影美国文化(第2版)[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3] (英)约翰·斯道雷著.常江译.文化理论与大众文化导论(第5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4] 唐丽君.我们需要怎样的电影[M].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2.

[5] 金冠军.华语电影:跨地交往与身份认同[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0.

[6] 孙绍谊.电影经纬——影像空间与文化全球主义[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传馨]

猜你喜欢

跨文化传播电影好莱坞
好莱坞灵异跑车之谜
CRAZY RICH ASIANS
澳门:古代与现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节点
中西文化差异下影视传播的现状与对策
汤姆?提克威影片的审美特征
解读张艺谋影片的视觉审美
后现代视域下香港电影的解构与建构
都市电影中正面形象所带来的跨文化传播
国产“现象级”影片的跨文化症候
怎样打造好莱坞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