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在旅游政策与法规课程教学设计中的具体应用研究

2021-10-23顾燕

旅游纵览 2021年10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顾燕

摘 要:立德树人是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根本任务,也是高职院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及《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文件精神的行动目标。旅游政策与法规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教师进行课程思政的良好阵地,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的职业素养,还能够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树立起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社会责任感。本文以教学设计方案的形式,对课程思政元素在旅游政策与法规课程教学设计中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旅游政策与法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1;D912.29-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凡是不利于实现这个目标的做法都要坚决改过来[1]”。立德树人已然成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要义,经过这几年的探索与实践研究,旅游管理教学团队不断在立德树人与专业课程建设方面进行实践研究,并在教学改革与课程思政教育资源的融合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逐步将立德树人落实于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升课程的育人成效,不断培养学生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内化为德行和素养,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旅游政策与法规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它在培养学生法律意识和法治思维方面具有先天优势,笔者作为旅游政策与法规课程的专任教师,以如何将立德树人贯穿于每一堂专业课程教学过程的问题为研究课题,深入发掘旅游政策与法规课程的思政资源,在具体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探索与研究,以下内容为笔者在旅游政策与法规教学实施过程中将思政元素融入单元教学内容的具体实施方案,以此为例,对课程思政元素在教学设计中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

一、课程基本信息

旅游政策与法规是旅游管理专业和酒店管理专业的必修课,是一门理论性、应用性、综合性较强的课程。课程教学通常选用的是全国导游资格考试教材《政策与法律法规》。该课程教学内容包含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宪法基本知识、旅游方针政策、“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旅游法基本知识、合同与旅游服务法律制度等法律概念及知识,以及旅游业各环节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具体法律规章制度,这些理论知识对于旅游管理类专业学生至关重要。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毕业后主要从事各类旅游服务与管理工作,学生需要具有热爱祖国、热爱旅游事业的初心,也要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正确的价值观念,还要拥有运用旅游政策法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学生只有掌握了全面的旅游政策与法规知识,才可在日后的服务与管理岗位上称职地工作。

根据旅游政策与法规课程专业教育要求,教师需引导学生关注旅游业的发展,感受改革开放以来社会进步和祖国富强带给人民的幸福感和自豪感,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爱国情怀、法制意识、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社会责任、人文精神、明礼诚信等要素,并将这些重要的思政元素转化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载体[3]。

二、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是把握如何将教学内容和思政元素以最佳的方式传递给学生的前提条件。以笔者教学实施对象为例,通过课前学习目标调查发现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导游证考证目标有较大比例的选择,但是由于大部分学生缺乏法律法规知识储备,所以对考证教材中大量的法律法规理论知识的学习普遍存在畏难情绪;通过对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反应分析,发现学生在以案例教学法开展的理论课教学课堂活动中表现得更为积极,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也明显提升。通过以上学情分析结果,笔者在教学过程设计时,确定课程教学方法以任务驱动法、案例分析法、情景模拟法、小组讨论法为主,教学过程进行翻转,从而提升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积极性。在案例选取时挑选时事热点和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为主,增强课堂互动性,从而激发学生在价值观和情感态度方面的认知认同感。例如,在合同解除的讲解中,引入2020年初由于疫情产生的旅游合同纠纷案例,通过真实案例的分析讲解旅行社变更或解除合同的法律条件。在该案例中也能挖掘许多思政教育元素,如以疫情的回顾引导学生增强大学生的青年担当意识,养成在疫情防控常态下积极配合相关防疫措施的自觉意识,同时激发学生对志愿服务的热情,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抑或是引导学生从解决纠纷的角度领会“协商和解、互谅互让、共担风险、共渡难关”的大义精神,学会妥善化解纠纷,并让学生形成将维护良好的旅游市场秩序放在第一位的价值观念,激发学生热爱旅游专业的情感。

三、教学目标

课程思政关键在3个层面“有机融入”应用型课程教学,即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4]。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学生学情分析结果和课程教学大纲的规定,合理制定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笔者以旅游政策与法规课程模块四“旅游合同法律制度”的子学习任务“合同的解除”为例,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三方面进行设计,将课程思政目标与教学目标分层融合,具体方案如下。

(一)知识目标

教学知识目标为引导学生熟练掌握旅游者转让、解除旅游服务合同的相关法律规定和具体实施规范;同时使学生熟知旅游服务合同示范文本的条款内容以及格式规范,并了解旅游法中关于合同的相关法律规定。

(二)能力目标

教学能力目标为锻炼学生用规范熟练的服务技能向客人说明合同条款内容的能力,锻炼学生能够以专业的服务知识应对客人轉让、变更、解除合同的不同要求的能力,锻炼学生能够独立正确地处理各种旅游服务合同纠纷问题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

教学素质目标为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学生缘事析理、科学思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契约精神和诚信意识,强化学生职业操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培育学生理性平和的心态,提升学生以更加柔性的方式解决纠纷的能力,从而传递正能量,让学生深植旅游业“游客至上、服务至诚”的行业价值观。

通过以上三方面教学目标的设计,将单元课程内容所蕴含的思政目标“如盐化水”般融入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与思政目标协同匹配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设计思路是在完成教学目标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根据选取的具体教学单元内容确定重难点和思政点,再对教学过程进行统筹规划,其中最关键的是将教学重难点和思政点有机结合。以“旅游合同法律制度”教学单元为例,教学重点是对旅游服务合同示范文本内容的学习,以及对旅游服务合同转让条件、解除条件及注意事项的讲解分析。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在不同的案例中用不同的方式向旅游者说明解除旅游合同的相关法律规定,以及让学生明确旅行社解除合同权的行使条件及相关法律后果。

针对以上教学重难点,教师要寻找合适的思政点进行融合。例如,教师在课前要求学生完成理论知识的自学任务点学习时,可以巧设问答题和练习题,引导学生自觉阅读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能力。课中着重培养学生解读和运用相关法律规定的实践能力,通过案例分析来聚焦教学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再通过组织案例分析与小组讨论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发现案例中的法律问题、主动寻找适用的法律规范和道德标准,逐步实现引领学生运用具体法律条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目标,完成培养学生理性辩证的思维方式和专业诚信的服务理念的思政点。

通过这样的教学思路设计,不仅能够完成重难点知识的教学任务,也能实现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

五、教学实施步骤

传统的课程教学过程中过多关注学科专业知识的传授,形成了以讲授为主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思政教学方法创新的关键是,在课程教学的过程除了关注专业知识传授以外,还应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反应,综合运用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将思想道德教育融入学科知识教育中,吸引学生参与互动、引导学生思考感悟,理解和认同教学中所传递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达到传授知识的同时实现价值引领[5]。“旅游合同法律制度”作为旅游政策法规课程的教学重点内容之一,是进行课程思政的一个典型单元,任课教师可以将诚信守法意识、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等多个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可以按照教学五步法“学、导、评、讲、练”的模式,采取以案例为情境开展混合式教学,综合运用案例分析法、情境教学法、问题引导法、理论讲解法开展教学。以“旅游合同法律制度”教学单元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发布“学习通”学习任务引导学生预习理论知识和自主学习相关资料,完成第一步“学”。课中实现“导、评、讲”三步,如通过回顾“旅游服务合同的订立与履行”的重点理论知识,导入“旅游服务合同的解除”的两条主线:旅游者解除合同和旅行社解除合同。用真实合同纠纷案例引领学生思考和讨论,教师进行点评讲解,帮助学生掌握旅游者和旅行社解除合同的具体规定和法律后果。课后完成“练”,通过课后作业帮助学生梳理理论知识,实现对知识的闭环学习,为考证打下理论基础。

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发现案例中的法律问题、主动寻找适用的法律条款和道德标准,逐步实现引领学生运用专业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目标,同时培养学生用理性辩证的方式思考问题和用专业诚信的方式解决问题的职业素养,强化学生“游客至上、服务至诚”的行业价值观。

六、结语

如今,高校课堂已然成为教书育人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主要的阵地,知识传授与价值观引领是高职教师在实践教书育人过程中的重要实现形式。教师在旅游政策与法规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当改变传统专业教学本体论认知,不断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使其编入教材、走进课堂、进入头脑,以无处不在的思政元素为课堂添砖加瓦,指导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知法守法意识修养、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修养的培育,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6]。

参考文献

[1] 人民网.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EB/OL].(2018-09-11)[2021-07-27].http://dangjian.people. com.cn/n1/2018/0911/c117092-30284991.html.

[2] 赵鸣歧.高校专业类课程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原则、任务与标准[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8(5):86-90.

[3] 吴国琴,陈海曦.旅游法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30):227.

[4] 王海燕.课程思政融入应用型课程教学研究:以“旅游公共关系”为例[J].喀什大学学报,2020(4):110-115.

[5] 梁晓梅.《旅游学概论》实施课程思政改革的路径与方法研究[J].高教学刊,2020(24):131-134.

[6] 李敏.构建高校課程思政“三全育人”模式的思考[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20):43-45.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