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乡土文化保护助力河北省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策略研究

2021-10-23武瑞营张耀宇杨博

旅游纵览 2021年10期
关键词:乡土文化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武瑞营 张耀宇 杨博

摘 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可自由支配收入迅速增加,人们的旅游需求和消费方式发生巨大变化,乡村休闲旅游已成为京津冀地区人们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之一。河北省的自然资源相当丰富、农副产品种类多样,乡土文化、民俗民风丰富多彩,这些都为河北省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如何能充分发挥这些条件的优势,使河北省乡村旅游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乡土文化;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592;F320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2021年度河北省高等学校科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加强农村乡土文化保护助力河北省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研究”(SD2021075)。

引言

中国的乡土文化历史悠久,乡村是培育乡土文化的基石。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的经济发展迅速,而乡村的经济的发展速度相对较慢,许多乡土文化未能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发展。乡土文化具有区别于其他文明的特征,乡土文化包含传说故事、名人传记、民俗风情、古建遗存、传统技艺、古树名木等多个方面[1]。优秀的乡土文化是无价之宝,无论是物质的、还是非物质的都必须加以保护。对乡土文化最好的保护方式就是传承。

一、河北省乡土文化保护现状

河北省有深厚的文化积淀、浓郁的文化艺术氛围和独特的自然条件。丰宁剪纸、宽城背杆、二贵摔跤、燕山大板、蔚县剪纸、曲阳石雕、武强年画、白洋淀苇编、唐山皮影、吴桥杂技等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构成河北省非物質文化的样貌和形态,记录了河北省的发展历史。但当下乡土文化保护与传承面临危机,存在一些问题。

(一)传统村落文化资源处于无人继承的颓废状态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思想观念逐渐改变,乡村的很多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不愿意继承和发展原有的乡土文化,使得部分乡土文化趋于解体,传统技艺濒临失传。另外,由于历史遗存村落老化、快速“城市化”冲击和开发性破坏,传统村落急剧减少,造成大量历史文化村镇和乡土建筑遗产消失和损毁,非物质文化遗产破坏较严重。

(二)认识不够深刻、保护缺乏力度

目前,多数村民对传统村落文化资源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没有统一的认识,导致传统村落和民间民俗破坏严重。对乡土文化和传统技艺缺乏保护,很多的传统技艺和民间发展起来的技艺缺少接班人,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二、河北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河北省在全国来说是一个农业大省,乡村占比相对较大,农作物种类丰富,而且民俗文化也丰富多样,所以在河北省发展乡村旅游的条件是得天独厚的。

2020河北乡村旅游乐享季活动启动。此活动采用云直播方式进行,活动现场发布了《河北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宝典》,包括冀得乡乐康养游、冀野乡居民宿游、冀情乡韵民俗游、冀品乡味美食游、冀忆乡知研学游、冀往乡隅休闲游、冀遇乡礼购物游7大主题、25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80个旅游扶贫村、109个乡村旅游点、82道乡村美食、83种文创特产,重点旅行社经理人、旅游达人、乡村旅游专家、乡村经营业主等各界代表进行精彩推介,展示河北乡村旅游的独特魅力。

2021年河北省对当地的乡村旅游资源进行了很好的整合,规划了乡村旅游路线,使线路更合理,更好地满足了城市人民的旅游心愿。2021年河北乡村旅游的精品线路规划了11条,包括梦幻山谷漫享游、满蒙风情七彩游、太行山水诗意游、思古怀今文化游、不忘初心红色游、水韵古雅博学游、童梦缤纷渔家游、望山恋水醉氧游、听海观潮农趣游、沧海奇绝运河游、生态绿都康养游,特色景区、美景美食应有尽有。另外,河北省还规划了一些乡村旅游特色村,使这些村成了河北省乡村旅游的带头羊,带动河北省整个乡村旅游的发展,形成特色产业村50个,河北省的乡村旅游发展趋势较好。

三、乡村乡土文化保护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一)乡村乡土文化保护推动了乡村旅游发展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求水平不断提高,人们通过近郊游、乡村游等形式“亲山水,近自然,忆乡愁”,体验丰富多彩的乡村生活。乡村旅游不仅可以满足城市人的精神需求,同时可以实现乡村居民发家致富的愿望。因此乡村旅游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向往,也成为许多地方政府重点扶持的项目。但随着乡村旅游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消费方式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人们不再追求农家饭、农家乐这种简单的乡村旅游形式,传统乡土文化的了解和参与已成为人们选择乡村旅游的新偏好[2]。要想使乡村旅游快速发展,带动乡村经济,就必须把当地乡土文化中极具特色的那部分元素挖掘出来,才能脱离单纯的传统旅游形式,从而使乡村旅游显露出自已的魅力。

(二)乡村旅游收入为乡村乡土文化保护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支持

乡村旅游既能带动村民返乡就业,实现家门口创业,促进经济水平的发展和当地生活水平的提高,也能为乡土文化保护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很多乡村旅游开发者把乡村旅游的收入再次投入到乡土文化的保护中去,使乡土文化的保护和乡村旅游的发展变得更具可持续性。遵循健康和谐的发展理念,可以有效帮助乡村树立正确的发展观,促进乡村旅游的优质发展,让青山绿水永长青,让思乡愁绪可寄托。

四、乡土文化保护的改进策略

(一)正确认识乡土文化

乡土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宝贵的财富。河北省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强省,乡土文化早已浸入当地人民的内心。然而,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越来越快,乡土文化也出现加速消失的趋势[3]。

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乡土文化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可替代。因此,对其要有科学保护与开发的思想。保护乡土文化既要传承又要创新,既要保护好原生态乡土文化,又要创造新生态文化创新。

(二)逐步加强对乡村乡土文化保护的意识

乡土文化保护不是相关部门、有关专家专有的工作任务,而是全民共同的任务,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当地村民要有传承的思想,国家也应该给予一定的保护鼓励政策,使当地年轻人愿意留在乡村,传承当地的文化。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同时,在开发的过程中也要考虑对乡土文化的保护。

目前,在我国的很多乡村都没有注意也没有意识到乡土文化保护的重要性,乡村建筑风貌逐渐消失,乡村不可移动文物遭到损坏,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后继乏力,文化遗产合理利用不充分等问题逐渐显现。政府相关部门要大力开展乡土文化遗产资源普查、编制乡土文化保护利用规划、加强乡村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深化乡村文旅融合发展,让乡土文化活在田间地头、体现时代气息。只有这样,我们的乡土文化才能保存的更加完整,既能保护我国的传统文化,又能增强对城市游客的吸引力。

(三)乡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要纳入到乡村发展策略中去

相关部门要把传统的乡土文化与当代乡村开发设计相融合,制定统一的发展规划。将历史留存的乡土文化与现在的乡村发展与建设相结合,为传统乡土文化发展留出空间。通过对文化遗产的全面普查,把握镇村的历史演化脉络。对镇村空间形态、村落文脉、民宅建筑风貌进行全面调查研究,建立分类资源库。在调查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制定乡土文化保护措施和方案。

(四)健全法律法规,加强乡村乡土文化保护

为了更好地加强乡土文化保护,应尽快出台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文件,加强政策上的引导和保护。另外,要不断完善规划编制及审批程序中的“文化”参与。在编制镇村规划时应加强渗透关于文化传承和保护内容,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应制定和规范乡村建设的一套完整的审批程序,加入文化部门的审批意见。乡土文化传承是一个长期过程,因此要有监管责任机制,纳入当地绩效考核,确保文化传承工作的有序推进。

五、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一)开发乡村旅游项目,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要结合现代农业发展,开发多样的旅游项目,提高城市游客的可参与性,建设休闲农业精品园区、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农业公园、田园综合体、农业庄园,探索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新业态。要结合乡村山地资源、森林资源、水域资源、地热冰雪资源等,发展森林观光、山地度假、水域休闲、冰雪娱乐、温泉养生等旅游产品[4]。开发乡村旅游项目一定要考虑游客的心理需求,开发的项目不要破坏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乡土文化,最好能够增加一些游客可参与的旅游项目,以满足城市游客的心理需求。随着人们对旅游的消费形式的改变,人们对只观光不参与的旅游项目的偏好有所降低,而对于乡村那些参与种植、农耕、生产的项目越来越向往,因此,开发乡村旅游时要多选择游客参与性强的旅游项目。

(二)创新乡村旅游营销模式,培育乡村旅游品牌

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旅游的宣传推广和中介服务,鼓励各地开展乡村旅游宣传活动,拓宽乡村旅游客源市场。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支持电商平台开设有关乡村旅游发展的各个项目,开展在线宣传推广和产品销售等[5]。

目前,旅游项目的宣传方式是多样的,要尽可能选择消费者关注度高的宣传方式。一般新品上市和品牌形象宣传利用电视和网络进行长期宣传效果渗透好,而乡村旅游一般的消费群体是当地所在省或市周边的群体,因此大型的电视广告并不适合,而且费用较高。针对乡村旅游可以利用大型广告牌进行宣传,放置于高速公路或乡村周围主干道的旁边。而传单、海报、新媒体等临时促销效果较好、时效性较强,也是不错的选择,还可以通过各类公关活动进行宣传。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乡村旅游服务管理水平

目前,河北省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大部分是以当地村民为主,缺少专业的工作团队。因此,要将乡村旅游纳入各级乡村振兴干部培训计划,加强对县、乡镇党政领导发展乡村旅游的专题培训。通过专题培训、送教上门等方式,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乡村旅游培训。在培训时不但要加强服务人员的技能培训,也要加强管理人员的发展性培训,不断提升服务人员的服務技能,同时也提高管理人员的计划制定、资金运用决策能力。另外,要加强旅游开发策划人员的基本能力,灌输开发过程中要加强保护的思想,尤其是乡土文化的保护极为重要。各级人社、农业乡村、文化和旅游等部门要将乡村旅游人才培育纳入培训计划,加大对乡村旅游的管理人员、服务人员的技能培训,培养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乡村旅游从业人员队伍。在一般情况下,发展培训和职业培训的培训方式是按图1来完成的。

(四)科学开发,保护乡土文化和自然环境是根本

城市的人们选择乡村旅游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想体会和感受乡村的乡土文化、自然风光,因此,在开发乡村旅游时一定要保护当地的乡土文化。在开发乡村旅游时另一个需要注意的事项就是一定要切忌对草原、森林和山体的破坏。

“在青山绿水的衬托和清澈小溪的缠绕下,犹如一幅丹青水墨画卷,充满了诗情画意,整个村庄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宛若人人向往的世外桃源”,这样的村落才是人们向往的去处,这样的村落也会使当地的村民增加自豪感,使他们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环境美了,人们的生活好了,乡村的经济才能持续向好的发展。

总之,要注重本土文化与异地文化的有机结合,在突出本土文化的同时不排斥外来文化。只有通过跨文化交流和跨区域文化融合,才能实现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与开放包容的异地文化的完美结合,进而促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任正实,见政清.基于乡村旅游的乡土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探究[J].当代旅游,2021(9):16-17.

[2] 秦永萍.桂北地区乡土文化资源与乡村旅游经济互动发展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21(3):60-61.

[3] 叶毅清,陈伟.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面临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乡村科技,2020(19):63-64.

[4] 张琳.乡土文化传承与现代乡村旅游发展耦合机制研究[J].南方建筑,2016(4):15-19.

[5] 张建宏.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及路径选择[J].农业经济,2012(4):34-35.

猜你喜欢

乡土文化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借助乡土文化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借助乡土文化资源 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试论新背景下乡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回归与运用
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乡土文化浅谈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范式
乡村旅游供应链优化探析
仙居湫山乡方宅村乡村旅游规划构想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乡村旅游环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护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