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术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审美判断素养

2021-10-15高媛

中学生学习报 2021年14期
关键词:小学美术途径培养

高媛

摘要: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全面提升学生审美判断素养,是提升学生审美鉴赏能力、树立正确审美观的重要途径,同样也是提升学生美术综合素养的关键途径。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美术教学时,必须要改变传统的忽视审美教育的现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全面加强学生审美判断能力的培养。本论文立足于小学美术教学,对学生审美判断素养的提升策略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小学美术;审美判断;培养;途径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美术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学科,已经在中小学教育中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并成为一项重要的课程。但就目前而言,美术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依然将教学的重点放到美术知识、美术技能的教学中,而忽视了学生审美判断的提升。如此一来,不仅无法提升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也制约了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发展,笔者在小学美术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提升学生美术判断素养的具体策略。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判断素养的培养现状分析

目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标,审美判断素养作为美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让学生能够认识和感受美的多样性与独特性,形成正确的审美观,运用美学原理对生活中、艺术中的美进行分析、感知和判断,并能够表达出自己的审美感受和主要观点。然而,受到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影响,在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两个显著的问题,即:一方面,审美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的时候,依然将教学的重点放到学生美术知识和美术技能教学中,忽视了新课程改革下“三维目标”,制约了审美教育;另一方面,审美教育方式陈旧。美术教师在开展美术审美教育的时候,教学方式比较陈旧落后,基本上都是先向学生提供鉴赏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欣赏。这种落后的审美教育方式,缺乏创新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制约了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1]。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判断素养的提升策略

小学生充满活力,天生好动并善于思考,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认知和情感,为学生创设易于理解、感知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从而让学生能够主动的感知美、体验美和欣赏美,获得知识,培养审美判断能力。

(一)借助信息技术,强化审美判断能力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已经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显著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提升学生审美判断素养的时候,就可以充分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通过形象的图片、优美的音乐、生动的视频等,对学生的多重感官形成强烈的刺激,给学生带来直观的审美感受。同时,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学生可从不同的角度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解读,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使得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作品中蕴含的美,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

例如,在《水墨画动物》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中,为了学生审美判断能力的提升,教师就可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给学生展示古诗《江南》中的情境,让学生观察这首诗中主要描绘了什么动物。学生说是鱼,于是教师给学生展示吴作人的水墨画《池趣》,让学生说出图中的金鱼是用什么画的?并让学生观察金鱼由几个部分组成,了解它的绘画过程。学生在视频的观看中,不仅促使学生对本部分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作品中鱼的尾部、腹部层次有更深的体会,体会作者笔下金鱼柔软通透的真实感觉,促使学生在墨的演变下,好似金鱼在游动,莲叶在轻舞,逐渐感受到强烈的美感[2],增强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

(二)欣赏经典作品,提升审美判断能力

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欣赏和鉴赏教学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样也是提升学生审美判断能力的关键。在引导学生进行美术欣赏的时候,由于经典作品中具有极高的艺术性,教师在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欣赏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引导学生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形式和创作技巧,还能促使学生在多角度的解读中,提高对美术作品的艺术性理解,使得学生真正体会到经典美术作品中蕴含的美感,以达到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目的[3]。

具体来说,在借助美术经典作品欣赏提升学生审美判断能力的时候,应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对美术教材中的作品进行有效的利用。就现行小学美术教材来说,其中所选的美术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并且与小学生年龄特点、思维和认知特点相适应,以此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鉴赏并提升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是最佳的选择;另一方面,教师在通过鉴赏提升学生审美判断能力的时候,还可以从互联网中搜集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美术作品,将其作为培养学生审美判断能力的重要补充和延伸。

(三)结合实际生活,培养审美判断能力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在加强小学美术审美教育的时候,也必须要遵循“生活即教育”的教学理念,将小学生的审美教育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到一起,真正实现审美教育的生活化。例如,在小学美术《漂亮的房间》教学中,教师就将学生的审美教育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了完美的衔接,以学生对房间的印象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想一下自己最喜欢的房间是怎样的?这些漂亮的房间有什么样的特点?之后,让学生将其画出来,并尝试运用本节课程中所学的内容,对《漂亮的房间》作品进行详细的展示。又如欣赏齐白石大师的《蛙声十里出清泉》的作品时,画面中并没有青蛙,只有蝌蚪在山泉中游动,小学生很难理解其中的意境美,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说一说小蝌蚪的成长历程,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学生通过想象,感受到画面中的蝌蚪顺着山泉而下,经过漫长的历程,最终变成青蛙,分布在泉水的附近,形成了十里蛙声的景象,通过想象让学生从图中“听”出蛙声,感受生命的伟大,与画面共鸣,欣赏画面的意境美和想象美。如此一来,不仅实现了美术教学的生活化,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学生在观察、回忆、绘画和互相欣赏的过程中提升了自身的审美判断能力。

(四)开展实践活动,发展审美判断素养

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美术实践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4]。因此,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教師可组织学生对美术作品、美术造型、美术设计等进行评价,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想法和观点畅所欲言。学生在对美术作品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对美的表现、应用等,逐渐形成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进而有助于学生理解美、评价美和寻找美,最终完成学生审美判断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进行《清明上河图》内容赏析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图中场景的模拟:有的学生扮演商贩、有的学生扮演买主,并大声吆喝“灯笼,卖灯笼啦,防风明亮的大灯笼!”学生很快被吸引住。通过生活情境的模拟和实践,更能够让小学生感知图画中的内容,易于理解画面中所表达出来的生活美和艺术美,给学生美好的体验,发展学生的审美判断素养。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教师在开展小学美术教学的时候,必须要加强学生审美判断能力的培养,进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以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必须要认识到加强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并充分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经典作品欣赏、结合生活实际、开展美术实践活动等途径,引导学生理解美、感受美、发现美以及创造美,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判断力,同时逐步积淀审美判断素养。

参考文献:

[1]黄媛馨.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探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20,17(02):195.

[2]李丽娟.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2019(22):152-153.

[3]张旭.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培养策略[J].学周刊,2019(36):162.

[4]张文林.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9(34):140.

猜你喜欢

小学美术途径培养
求解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三种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