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物的分类》教学设计

2021-10-14苏志红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教学设计

苏志红

【摘   要】  本文遵循新课程理念,努力创设轻松、活泼、高效的新课堂。教学中通过引入生活图片、创设游戏情境,引导学生尝试逐步对生物进行分类,由浅入深加强思维训练。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合作能力以及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分类依据;分类等级;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本节课是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十四章第四节,前三节分别详细介绍了自然界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通过前三节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植物、动物以及微生物的主要类群及特征,这为学习生物的分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猜猜“我想谁”的游戏活动,体会并描述生物分类的依据。

对几种动物进行分类活动,说出生物分类的等级和基本单位。

尝试根据一定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

2.能力目标。通过游戏、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争做一个小小分类学家的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科学研究的乐趣。

通过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的活动,增强学生保护生物多样性、爱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过程

1.利用生活图片,导入新课。课前布置学生调查图书馆、超市以及家中衣柜的物品摆放规律,并思考这样摆放的好处。自然界生物种类繁多,如何准确认识它们呢?从而引出课题——生物的分类。

2.创设精彩活动,研讨新课。自然界生物种类多样,缤纷复杂,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是人类诞生以来就一直在进行的工作,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就对生物的分类方法做過不少研究。

活动一:游戏猜猜“我想谁”

教师出示以下11种生物图片:竹子、海鸥、蝙蝠、海龟、金鱼、蜻蜓、桔子、银杏、蓝鲸、狮子、青蛙。选择一名同学扮演亚里士多德,从所给的11张生物的图片中选出一个,各小组同学依次向他提出一个问题,比如“生活在水中吗?”亚里士多德回答:“是。”接着问,直至猜出他心中所想的那个生物的名称。游戏规则如下:1. 提问:不能提“具体名称或类别”,如不能直接问“是青蛙吗?”; 2. 回答:只允许说“是”或“否”。

设计意图:本环节就以游戏形式再现亚里士多德当年研究生物分类的场景。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让学生认真观察所给动物的特征,并结合之前所掌握的各种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经过比较分析确定提出的问题,通过系列问题猜出亚里士多德心中所想的生物。然后师生共同总结出:游戏环节中所提出的问题就是我们对生物进行分类的依据。

活动二: 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教师活动。教师呈现8种动物的图片:猫、虎、豹、狼、黑猩猩、人、青蛙、蜻蜓。仔细观察并辨别8种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根据某一标准将这8种动物分为两类;然后在分开后的动物中再根据某一标准将其再次分为两类,以此类推,直至将8种动物完全分开。例如, 首先是根据是否有脊柱将8种动物分为两类: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中再根据是否胎生哺乳分为哺乳动物和两栖动物。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讨论,继续完成8种动物的分类设计,完成后各小组进行汇报展示交流分类成果。 师生共同分析得出:1.分类是逐层深入的,是有层次的,我们把这个层次称为等级。分类等级从高到低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2.随着分类等级的逐步降低,它们之间的相似程度增大。

设计意图:本活动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分类依据的基础上展开的深层次教学,学生通过观察以及在对不同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进行了解的基础上,分析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寻找出每一步分类的依据。这是对学生分类依据掌握情况的检验,也是一次实践应用。活动以人为本,淡化繁难偏的知识灌输,强化实际有用的知识和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1.巧用图例,认识物种。教师出示图例并提问:分类等级的最低等级是什么?种的含义是什么?判断两个生物是否为同一种的重要依据是什么?学生查阅课本,自主学习,结合图例分析得出:种是指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基本相似,生态分布基本相同的一类生物。判断两个生物是否为同一种的重要依据是自然条件下它们是否能通过有性生殖产生有生殖能力的后代。学生提出疑问:马和驴是否是同一物种?教师引导:同种生物产生的是有生殖能力的后代,而马和驴的后代骡子是没有生殖能力的,因此马和驴并不属于同一种生物。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观察分析图例培养学生的读图和信息处理能力;通过举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联系生活,拓展延伸。课后尝试对校园植物进行分类,争做小小分类家。

设计意图:学生在课堂中所获得的知识与能力充分与社会生活相联系,能够学会用生物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使课堂进一步延伸至课后甚至更广的地方,真正实现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遵从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整节课以分类依据和分类的过程为主线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与探究,并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恰当地引入生物分类方法的研究历史与进展,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加深了对分类依据和分类等级等核心概念的理解,提升了各种能力,达成了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猜你喜欢

教学设计
新理念 新模式 新方法
新课程标准中关于“数的运算”的教学设计
基于电子白板的《电流和电源》教学设计
以实验为基础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
探究如何着眼未来优化初中数学教学设计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