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探究活动学生突发性问题的思考

2021-10-12邹丽华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2021年16期
关键词:气枪打响竹筒

邹丽华

新一轮的科学课程改革已经实施第四年了,教材的内容要么是重组,要么是呈现的方式方法变化了,其实都是大同小异,就是要体现的课程标准有点不一样,增加了很多拓展活动,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比如三年级上册《空气单元《压缩空气》一课,就跟之前《被压缩的空气》一课很像,我根据乡村学校的实际,学生的生活经验,增加了一个教学内容“压缩气枪”作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作为学生的拓展内容。气枪是我课外自己用竹子做的,并且能把气枪打响,把子弹射出去才符合要求。课前我猜想,在经过导入后,让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在玩气枪的过程中,大部分的学生都会发现了问题“为什么第一颗子弹打不响,第二颗才能打响?”“为什么第一颗子弹打不出来?”“为什么要剩下一颗子弹在竹筒里才能把气枪打响?”这样学生就自行产生了探究的问题,而且充满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欲望。于是我会进一步去引导他们:“观察气枪的活塞和竹筒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这样做?”一语会惊醒学生们,气枪的活塞要比竹筒短一些,然后得出把子弹射出去的不是活塞,所以第一颗子弹留在竹筒里。我继续把问题推进:“那么是谁把子弹射出去的呢?”我让学生反复去玩气枪,然后去画草图,把整个过程画下来。

从图里学生很快就发现,是第二颗子弹压空气,然后把第一颗子弹推出去的,从而得出是压缩的空气把子弹射出去。问题就迎刃而解,这节课就会很顺利。

课前的设想很完美,但是在上课的时候,却遇到了我意想不到的问题。

一、问题的产生

一上课,我就问:“学生玩过这种气枪吗?想玩吗?”当然学生一下子兴趣来了,我就让学生玩了五分钟的气枪。

我继续引导:“同学们在玩气枪时,遇到有什么问题?”学生一只只小手举起来了。

生1:我的气枪不知为什么打不响?

生2:我想知道这种气枪是怎样做的?

生3:我想知道怎样才把气枪打响?

……

这时我才发现学生不会玩,我没有把气枪打响的要领告之学生,学生的兴趣是“怎样去做这种气枪”,而不是“对子弹怎样射出来”感兴趣。我一下子适应不过来,硬把问题扯到原来的设计方案上:“做气枪的问题我们课外再一起研究,同学们有没有发现第一颗子弹没有打响……”结果学生的兴趣受到很大的打击,整节课感觉都是我在牵着学生走。

二、问题的思考

其实科学课就其教学内容而言,有很多的不确定性,我们应该如何处理这些突发性问题呢?(1)要善于抓住有价值的突发性问题。我们面对突发性问题大多数是一带而过,或者说“课后再说“。但是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一下,有些突发性问题是具有研究价值和教育价值的。面对这些有价值的问题,有的可以课后研究,有的则可以及时抓住,使之成为学生进行观察探究的新的契机和新的平台。如上面的教学,抓住学生的问题“想知道怎样做气枪”,教师进一步启发,把问题引到“要做一把好的气枪,就要了解气枪能打响的原理”的问题上,那么就成了一节探讨课了。所以,我们要做有心人,要有“生成性”的教学价值观,善于捕捉随机产生的有价值的突发性问题,使之产生新的教学效应。(2)以学论教。教师在处理突发性问题的时候,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处理的方法和教学的策略。既然学生提不出“为什么第一颗子弹打不响”,教师就不能把问题硬塞给学生。其实学生提出“怎样才能把气枪打响”是同一类问题,教师完全可以引导到原来设计的方案上。(3)实事求是,尊重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分歧甚至错误出现,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学生,实事求是,同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和情感体验。教师其实可以就把问题“我们怎样才能做好一支气枪”作为探究的问题也未尝不可。

三、问题的解决

长期以来,我们依赖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囿于书本的记载,很多教师在课前没有去实践过,很多问题想当然或者是没有关注细节,结果往往在教学中措手不及。教师在备课时,很多时候是备学生而不是备教学内容,学生出现的各种情况,我们应该心中有数,而不该在课堂上来个措手不及。教师在科学探究活动实施的过程中,应当是先行者、参与者、引导者,真正做到“和孩子們一起走进科学”。

(作者单位:广州市从化区温泉镇第二中心小学,广东   广州   510000)

猜你喜欢

气枪打响竹筒
椰奶饭
“净滩大作战”在江海之滨打响
通马桶神器
大班艺术——哈尼族舞蹈活动《竹筒响起来》
贸易战在军事演习前“打响”
水库气枪震源不同组合激发效率的对比研究
“打响”奈曼旗民族文化品牌
香喷喷的竹筒饭
中网级别联赛武汉站打响头炮
清风庭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