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验式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的运用

2021-10-07易云燕

安徽教育科研 2021年25期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道德与法治小学

易云燕

摘要:小学阶段不仅是学生各项能力全面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教师帮助学生建立正确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文章主要从体验式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的运用着手,强调让小学生在学习中提高理解能力,从而产生良好的情感能力、发展能力,通过生活、情景、活动、解题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知、行、情、意全面发展。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体验式教学 小学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根本宗旨为满足学生思想道德成长的需要,促使其优秀品质的养成。在传统道德课教学中,教师以向学生灌输规则意义为主要教学方法,这样的教学方式不符合常规学习规律。孔子曾言:“吾听吾忘,吾见吾记,吾做吾悟。”解释为我对我听到的事情可能会被遗忘,我见到的事物可能会被记住,我做过的举动则会有感悟。由此可见,自身的经历与体验均是获取外界知识、经验以及感悟的重要途径。体验式教学通过让学生在体验式学习中提高理解能力,从而帮助学生产生良好的情感、发展能力。本文章根据以往教学经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论体验式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的运用方法。

一、基于生活体验,强化道德认知

新课程标准提出:“儿童品德形成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知以及感悟相关。”强调的是生活体验有助于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着手,还要重视生活与课堂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启迪生活、陶冶情操,从而加深学生的道德认知感。

例如,在《低碳生活每一天》教学中,设定教学内容为:计算家里每月共用多少度电,班级每家每月所消耗的电量的碳排放量又是多少,旨在引导学生基本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碳排放。对于小学生而言,这一内容具有一定的难度。根据课前调查,我发现班级约有一半的学生尚未了解温室气体的含义及碳排放量与个人、家庭的关系。基于这种情况,教师制定一份“家庭日常用电量统计表”,同时组织学生进行1周的家庭用电情况调查。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并记录,可基本了解家庭中日常用电量的情况,再通过计算,获得数据结果。學生的这种体验,有利于得到直观感受,从而认识到全球气候变暖与个人或家庭生活密切相关,进而树立节能环保的思想意识,为学习低碳、绿色生活等教学内容奠定基础。

又如,以《坚持才会有收获》教学为例,该课教学主题为“与小主持人对话”,主要是帮助学生回顾自己咬牙坚持做某一件事的经历。为促使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坚持的过程,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一项家庭作业,即坚持做一件事或给自己设立一个任务,例如练字、背诵等,每日坚持打卡并让家长做好记录。学生通过课前体验,可以在生活中学会反思,明白在坚持的过程中虽然会有艰辛,但最终可以收获成功。

二、基于情景体验,获取道德经验

情景体验是一种教学情境,以学生生活为教学基础,并通过创建相关的情景来拉近学生与生活、学生与课文的距离,从而帮助学生在情景中了解并掌握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有利于将知识与生活相联系,促使学生获取知识、技能、道德经验,进而实现道德成长。

以《家庭是温暖的地方》教学为例,该文章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称呼、家庭成长小故事,从而体会家庭中的传统思想。教师教学过程中,可以从学生的亲身经历出发,塑造“小明”这一人物形象,将学生带入“小明”与家人生活的情境,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家庭日常生活的情形,进一步感悟家庭传统观念。此外,教师在设置故事情节时,可以以某一名学生调查“小明”家庭成员的称呼、节日送礼、“小明”与家人的日常生活为本次的故事情境线索,并站在“小明”的角度总结生活经验,从而让学生明白长幼有序、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教师还可以创建活力课堂,这有利于在教学中不断渗透中华传统美德。

又如,以《正确认识广告》教学为例,教师以虚假广告作为课题切入点,创设相应的情境,并挑选3名学生依次扮演消费者、商家、广告商,围绕“诚信广告能够收获什么?虚假广告会失去什么?”主题展开探讨。学生在情境体验中,发挥主体作用,从“旁观者”角色跳出并代入“亲身经历者”身份,切实体会“诚信”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基于活动体验,优化道德品质

道德意识形成过程是知行情意全面发展的过程,而道德意识形成过程涉及教学活动方式的多样性问题。相关研究发现,教师将教学内容游戏化、活动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颜元先生曾言:“心中醒,口中说,纸上做,不从身上习过,皆无用也。”学生需要实践经历,并积极参与,才能切实体会知识内涵,获取道德认知。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根据学生年龄认知特点、教学条件、环境因素,不断转变教学体验活动,可提升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体验感。

以《我们的公共场所》教学为例,在学习“我们小点声”时,教师通过开展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在公共场合需要注意说话分贝。在游戏进行前,教师需要先讲明游戏规则,将班级学生划分为4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1个任务,即第1小组负责学唱儿歌,第2小组负责背诵课文,第3小组负责听音乐内小狗叫的次数,第4小组负责猜拳决胜。学生在第一次做该项游戏任务时,对禁止喧哗并无概念,均是各玩各的,教室内声音嘈杂,造成第3小组在进行游戏时,无法听清小狗叫的次数,任务失败。待任务结束后,教师询问学生:“同学们知道自己任务失败的原因吗?”“如何才能完成任务?”学生经过小组交流讨论后,意识到组与组之间不能相互影响,都应该尽量小声进行。自有该意识后,教师让学生重新进行二轮游戏,学生的声音明显比上次游戏时音量要小,由此,第3小组学生便顺利完成任务。在上述案例中,教师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学生参与游戏体验、主动学习的欲望,以完成某项任务作为学习的动力,并利用游戏进一步增强学生体验感,有助于学生在游戏结果中反思,从而达到提高认知的目的,进而内化为道德品质。

学生为体验活动的主体,让其先体验后感受,可进一步加深认知。学生在活动中获取的体验感不应是由教师直接灌输的,而应是学生通过主动走进生活、情境以及活动中获取。因此,教师应把握课堂教学途径,开展体验式教学,为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黄利平.情境体验式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应用[J].读与写,2020,17(6):22.

[2]潘亚楠.浅论体验式教学在小学思想品德中的应用[J].新智慧,2018,14(22):63.

[3]郑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情境体验式教学的应用探究[J].考试周刊,2020,5(5):126-127.

猜你喜欢

体验式教学道德与法治小学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分析体验式教学在中职会计课中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