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实践应用意识的多点渗透

2021-09-30简润斌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应用意识渗透小学数学

简润斌

[摘  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就得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学会用数学知识去研究、解决问题。通过真切地参与数学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探寻生活中所蕴含的数学信息,学会归纳总结数学知识,并且意识到数学是有趣的、合理的、有用的,进而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

[关键词] 应用意识;小学数学;渗透

“应用意识,一方面有意识利用数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现象,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另一方面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与数量和图形有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抽象成数学问题,用数学的方法予以解决。”这是数学课程标准的权威论述,从中不难看出,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用数学知识服务于生活是數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关注现实需求,确立数学应用意识渗透切点

数学存在于真实的生活之中,需要教师给予引领,让学生有双发现的眼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筛选出有意义的生活原型,使学生知道数学的产生是生活的迫切需求,又要通过真实的事例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的价值,体会到学会数学知识能让生活充满智慧的色彩。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思考:把教材中的主题图内容改编成小明、小芳周末去郊外秋游,并制作成课件,把静态的内容、单一的画面变成丰富的活动场景。小明:“快到中午,有点累了,我们休息一下,吃点东西吧!”小芳:“怎么分这些食物啊?”画面语音促使学生思考“怎么分”,为公平合理,学生会很自然地得出“平均分”。引导学生把食物平均分。学生会在具体的食物模型分配中感知出“平均分”的数学模型,并形成平均分的意识。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2个苹果;把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1瓶矿泉水;蛋糕只有1个,怎样才能平均分呢?问题的存在,就需要学生运用知识经验去思考。这样“半个蛋糕”“二分之一蛋糕”等结果就会显现出来。这样的活动、这样的氛围势必会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指向新知的研究。

指导学生采用学具实践得出半个蛋糕,通过把圆形的纸片平均分成2份,得出其中一块是蛋糕的一半。此时,引入分数 就水到渠成。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学具创造出一个个 。学生会通过折纸、画图、摆学具等活动得出不同的 。紧接着追问:你怎么得出这么多的 的呢?关键点是什么?学生会根据实践活动认识到平均分对分数形成的根本性作用。指导学生创造出自己喜欢的几分之一。学生会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自主创造出 、 、 、 ……活动产生了需求,也刺激学生更好地动手实践,还诱发了学生创新求异思维的生成。同时,学生不同经验、思维的成果展示,也拓展了学习的视野,让分数的感知积累更加丰厚。

基于学生学习需求、活动需求、探索需求的教学,势必能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也能诱发学生的学习活力,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空前的发展。学生会在这良好的情境中学会认识分数、创造分数,并在分数的解读中理解分数的基本要义。整个探索活动,能使学生意识到学习分数的价值,并能够运用学习所得去解决问题,建构科学的认知体系。

二、创新实践活动,建立数学应用意识渗透机制

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首先就得让学生知道数学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与生活、其他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次是引导学生研究和解决现实中的诸多问题,让他们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体会到数学是有用的,且是很好用的。最后是重视学生学以致用意识的培育,让他们学会灵活地运用知识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在“时、分的认识”教学中,就得让学生在真实的、具体的实践活动中体会时间的长短,建构时间的认识。帮助学生建立1分钟的意识。首先让学生自己谈谈对1分钟的认识,学生很自然地会联系到自己1分钟里完成的事情;其次引导学生经历1分钟的过程,体会1分钟的时长。欣赏1分钟音乐,边听边打节拍,数数1分钟可以打多少个节拍;数一数1分钟能写多少个字;1分钟自己的脉搏跳动了多少次;1分钟能够回答出多少道口算题;等等。真切的活动,会让学生对1分钟的时长具有更深刻的感受,形成更为可靠的认知表象。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了解1分钟的奇妙经历。钢铁厂1分钟的产量,1分钟有多少个新的生命诞生,1分钟国家创造的总产值,银河计算1分钟运算的次数,等等。让学生通过真实的事例感受1分钟的意义与价值,在学习中提升珍惜时间的责任感。同时,也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运用,体会到数学知识的作用是无限的。

数学知识的学习本身就是不断优化、不断提升既有知识的过程。因此,应让学生学会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口叙述等,并能够运用已有知识去审视新的知识,从而在具体的活动中建立起新知识的表象,让数学学习具备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还要善于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学会用数学的视角去观察、研究事物与现象,找出隐含其中的数学因素,并学会运用既有的数学知识、经验和技能去研究、发现问题的本质,在真实的实践活动中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学习数学文化,提升数学应用意识渗透效率

数学是一种文化,所以它具有数学史话的魅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能冷漠地对待数学的文化使命,而应该把它有机地融合在实实在在的教学之中,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接受数学文化的熏陶。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既有文化的美,也有实用的美。

如在“数字编码”教学中,教师首先指导学生观察具体的数字编码,通过对自己身份证号码的解析,家中电话号码的认读,自己学号的解读,邮政编码的构成等,感受数字编码的存在价值,进而感受到数学是有用的,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其次,指导学生编写数字编码,让学生编制出教学楼的号码,教学楼中每一间教室的号码,一群学生的学号等。通过真实的活动,让学生明白科学的编码能够表述出更为清晰的意义,更为简洁地显现出事物的外在特征,从而感受到学好数学的重要性。最后,利用课间展示数字编码的文化变迁,让学生在欣赏中领略到数字编码的发展历程。通过阅读,学生知道字符编码的文化历程,了解到第一个编码表ASCII编码表,以及大字符集的烦恼等发展过程,从而实现学习丰厚知识的底蕴。

数学文化浩瀚如海,教师应择善而用之,让它们成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源泉之一。如,在对称、平移、旋转等知识的学习中引入古今中外的有关这方面的数学史话,以及对应的著名的建筑群、绘画、精美艺术品等,使学生领略到数学外在形式与内在结构的和谐美、奇异美,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体验数学学科的价值。通過学习,提增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探索数学规律,拓展数学应用意识渗透时空

“在整个数学教育的过程中都应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这是数学教育的使命,也是知识学习的根本目的。因此,教师应利用一切有利的时机,创设诗意般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的学习投入,一方面帮助学生更好地探索知识的形成规律,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进而促进学生的数学素养向纵深发展。

深挖知识点教学,凸显数学知识的趣味性,促使学生去应用数学知识、技能,以便更好地学习数学。如在“平面图形的面积整理”教学中,提供一则古罗马城公主的故事。“珍妮公主向别人购买一块土地,但是地的主人却给了珍妮一张牛皮,并说‘你们带来的这些钱,只能换取一张牛皮围起来的土地,聪明的公主把牛皮割成很细很细的牛皮条,连接成一根很长的牛皮绳。”你能帮助公主获得最大的土地吗?情境与问题并行,促使学生思考:到底该围成什么样的图形才能获得最大的面积呢?通过计算、比较,学生会发现周长相等的情况下,圆的面积是最大的。

贴近生活实际教学,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学会运用知识。数学教材是一种范本,它不能涵盖生活的全部,也不能随着时代同步发展。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对教材做最理性的使用,把学生喜闻乐见的、最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素材引入到教学之中,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学习数学,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如“垂线、垂直线段”的教学中,设计实践练习:帮助学校铺设最短距离的排水管道。让学生在实际场景中体会到垂直线段最短的意义,感受垂直线段最短的作用。并以此延伸到:小鸭怎样游过河距离是最短的,田中引水渠怎样开凿线路最短,等等。这样的训练,长久坚持下去,那么数学知识就会逐渐转化成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学好数学会让生活更加美好。

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着力学生应用能力的发展。同时,应意识到学生这方面素养的培育是一个漫长且艰巨的过程,还需要我们教师科学地驾驭教材,理性地解读数学知识点,并能够联系学生的生活,创设适宜的学习探究情境,给学生提供运用知识的机会,搭建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舞台,让学生在做中理解知识,在用中深化知识、发展能力、提升素养。

猜你喜欢

应用意识渗透小学数学
浅谈高职数学素质教育
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浅议
提升语文课堂游戏教学实效性研究
儿童数学教育视角下的“应用意识”培养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