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的策略

2021-09-16王绍兵

南北桥 2021年22期
关键词:应用技巧建设策略信息素养

王绍兵

【摘    要】“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是“十三五”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的指导意见》,对网络学习空间的内涵、建设与应用目标、原则和基本流程等提出规定。师生通过使用网络学习空间,积累了丰富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并建成学校教育信息化资源库,带动了教育理念变革和教学模式创新,促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结合学校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现状,发现当前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的问题,探索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的策略。

【关键词】教师网络学习空间  建设策略  应用技巧  信息素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22.019

一、学校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现状

网络学习空间构建成为支撑人人皆学、处处能学和时时可学的平台。于学校而言,可以提升办学品质和管理水平,于教师而言,可以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和业务素养,于学生而言,有了个性化智能学习环境。开展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推进网络学习空间在网络教学、资源共享、教育管理、综合素质评价等方面的应用,实现网络学习空间应用全面普及发展,推动实现“一人一空间”,使网络学习空间真正成为广大师生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与学活动的主阵地,意义非常重大。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教师和学生网络学习空间的开通数量大大增加,一批优秀的网络学习空间脱颖而出,但都是以城区中小学为重点,而农村中小学校受制于硬件条件、师资水平等原因,实施力度相对较弱。

二、网络学习空间建设策略

(一)空间建设的理念与规划

空间建设理念是建设的先导,网络学习空间的建设不仅需要技术的支持,同时也需要理念的引领和顶层设计的指导。空间的顶层设计依据就是“空间建设与应用评价指标”,提炼其核心内容和关键要素。空间建设与应用的六个目标:重构学习环境、优化资源供给、变革教学模式、重塑评价方式、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治理水平。其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相比于传统教育中的知识教学,学生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的培养更能满足社会发展的现实诉求,更符合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目标要求。建设网络学习空间要解决当下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中遇到的需要破解的优秀资源共享、教师专业成长、家校共育等问题。支持协同多元智慧育人、支持师生成长的优质网络学习空间。

(二)空间主题明确,富有个性特色

网络学习空间的建设要主题鲜明、富有特色、和而不同,做到各美其美。教师在建设网络学习空间之初,要规划每个人、每个空间发展的主题,尽量做到精细化、学科化、个性化。每个空间的主题不同,代表了每个教师专业专攻方向的不同。合理的规划和精心的设计让空间更有特色,让教师的专长能得以最大化地发展。

例1,王老师的空间专做语文朗读教学主题,从语文朗读基础知识、朗读技巧、原创朗读课堂、微课、普通话测试资源、小学学科朗读资源、朗读课题研究等资源汇集而成,为师生提供了一个朗读方面的综合性知识库。

例2,易老师的数学空间专攻数学思维导图和数学习题,根据她的课堂教学有针对性地开发学生的作业习题,设计具有价值的思维导图,有其自己的个性特点。

例3,我校来了一个新老师,她教学体育学科,可能做体育专业知识的空间会很多,笔者了解到她大学是主攻健美操,所以就建议她专门设计体育与舞蹈。这样就可以去除同质化问题。

(三)立足学科本身,关注核心素养

学校重视教育信息化改革背景下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把空间建设最终落实到学生的发展上,为学生创造了跨学科的学习机会和体验机会,尤其是包含多学科的融合创新。教师应重视自己网络学习空间的建设与应用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支撑与服务作用。聚焦利用网络学习空间解决教育过程中的难点问题与核心问题,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与能动性。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实践创新与责任担当意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思考能力、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等。教师要综合学科优势,全面强化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在已有经验之上建设其他学科的网络学习空间,让空间具有人文性、互动性。采用先点后面的方式,通過反思学科本质和育人价值,凝练学科核心素养。结合学校实际,设计出符合自身学科特点和发展需求的空间,让空间具有温度、广度和深度,让每一个学科都能开花结果,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持续发展。

(四)开发原创资源,力求高效实用

网络学习空间,就是用来学习的空间、互动的空间。所以做空间就要做资源,开发精品的原创资源,这样的空间内容才是独一无二的。资源力求高效实用,解决教学难题,拓展课堂教学的延伸面,这也是网络学习空间的初心,真真正正地利用空间促进学生成长。从资源的呈现形式,我们可以把它分为音视频类、文字类、图片类及其他类型。根据教师自身所在学校地域和文化特点,我们可以开发地方课程资源、校本特色资源、个性课程资源、学生生成资源。例如,我校地处湘、赣边界偏远的农村,因交流环境和地方方言影响,学生的普通话不标准,不能将字音读准,读出感情来。学校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发网络数字资源,利用网络空间平台等完成朗读教学活动。在学校的朗读教学专题空间中,我们录制了大量的微课资源,包括学生示范朗读作品70多个,教师朗读作品60余个,趣配音作品50余个。一年来,我校学生朗读水平大幅提高,在市、区、镇级经典诵读大赛中均获得优异成绩。

教师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发网络数字资源、利用网络空间平台等完成教学活动。教师自制微课、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论文、课题研究成果、课堂实录等等,资源的创作不仅提高了教师的信息化素养,而且提升了教师的研究能力,使学生享有了优秀、高效的学习资源。

三、创新空间应用策略,推动空间常态应用

创新空间应用策略,推动网络学习空间常态化应用,让空间与课堂深度融合。我们充分利用“网络学习空间”各项功能,推进“备课授课进空间、课题管理进空间、网络教研进空间、活动开展进空间”,构建“互联网+教育”智慧生态。

(一)以课堂为阵地,推动空间常态应用

随着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教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校网络学习空间建设着力点是课堂,是教学。依靠互联网、一体机、平板、手机等信息化工具建立网络学习空间,实现了教学智能化。网络学习空间为师生提供虚拟平台,让学生成为主角,学习资源的获取更加灵活便捷。学生通过空间中的“班级圈”“班级共享”提前跟踪和掌握教师讲课的知识点,进行有针对性、选择性的学习,让教学成为真正的开放系统。因而教师从传授者向引导者、设计者转变,他们不仅要成为学生在学习空间里的引路人,还要逐步成为教学研究者,借助“互联网+教育”的力量,根据平时的教学工作采用“三环十步”模式开展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让课前、课中、课后与空间应用有机融合。我们可以探索利用空间优化课堂教学,突破课堂时空界限,实施个性化教学、项目式教学、混合式教学、生成性教学等新模式,促进教学方式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从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方式转变。

教师通过“智慧作业”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根据“作业报告”做到准确无误地评价学生,然后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精准施教。对于大数据分析、动态学习评价和“云+端”信息技术平台的运用,正是智慧课堂的核心特点。通过空间实现了互动、交流,形成了教师、学生多维互动的智慧教育生态圈,是空间常态化应用的关键点,进一步推动了空间常态化应用。

(二)以课题为抓手,促进空间深度应用

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发展和科研进步。学校在大力开展“信息化应用”建设的同时,确立以课题为抓手,以研究促发展,充分利用“网络学习空间”丰富的教育资源开展课题研究。学校开展的江西省电教课题“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小学生语文朗读能力的实践研究”致力于研究农村小学生语文朗读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网络教学空间的资源开展研究和信息技术类工具的使用。搭建全新的网络个性化的教育科研平台,进行“互联网+”环境下的智慧科研。引入AI智能技术、配音秀APP、朗读积分小程序等技术媒介,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对于学生来说,这种利用网络空间的教学模式是练习与提高朗读技能的一个很重要的渠道,如果我们能很好地运用,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与能力,也能提高学生的语文口语能力,纠正其发音,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语文学科成绩。在网络空间里,学生之间能够进行朗读模仿比赛,配音作品也可以在网络学习空间中展播,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学习与探讨,这样在无形中也是一种鼓励和潜能的激发。

课题“基于微信平台的农村留守儿童课外教育管理模式研究”利用我校的“德育之窗”空间资源开展活动,进行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利用空间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搭建全新的网络个性化的教育科研平台,进行“互联网+”环境下的智慧科研,是空间深度应用的一种方式。

(三)以名师工作室为依托,引领空间示范应用

“名师网络工作室”作为“互联网+教育”时代背景下一个新的模式,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培养骨干教师的重要载体。实践证明,以知名教师为引领,以骨干教师为核心,以网络平台为支撑,以提高教师教学与研究能力为目的的“名师网络工作室”,不但能促进名师自身的成长,而且能够发挥名师的引领示范作用,带动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让学生享有优质数字教学资源。

通过“名师网络工作室”研发微课程,开展名师智慧课堂、名师资源、网络主题研讨、案例研修、成果展示等活动。发挥名师工作室的辐射影响作用,构建“名师—核心成员—网络学员”的多层次的线上线下研修共同体,通过名师引领、同伴互助、自我成长,带动区域学科教师专业成长。学校不仅要在校园内部组织共同体学习活动,同时更要注重加强与外部学校之间的联系,几所学校共同合作,开展共同体活动,为教师提高信息素养,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各个学校名师工作室的教师可以聚集在一起,通过研讨会,对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分享自身的看法和经驗。同时,学校可以利用网络直播平台构建远程培训平台。要求教师定期观看培训视频,对课件制作、网络平台运用技巧加以了解,以便青年教师在未来的教学活动中表现得更加专业,空间应用能力得到大的提升。

学校充分利用本土资源,成立了由学科名师组成的“金种子传媒”名师工作室。我校采用线上网络名师工作室与线下实体工作室相结合的模式强化名师团队的力量。使研究内容更加丰富,更有深度和广度。通过利用空间丰富的资源架起空中教育的桥梁,实现“云上教育”,借助学校的高清直播设备为薄弱学校提供音、体、美等专业的双师课堂。学校要求专业教师一定要开发专业资源,发挥名师空间引领示范作用,以“一校带多校”的形式为部分学校提供课程和资源,有效降低地区差异带来的教育发展不均衡的影响。

(四)以活动为载体,强化空间创新应用

学校以教师网络学习空间竞赛为核心,将教师微课、教学案例、智慧作业、系列课程资源开发、教育技术论文等活动贯穿其中,促进教师全面利用网络学习空间开展教育教学竞赛活动,突出网络学习空间创新应用的重要性。近些年,我校在教育技术论文、教学案例、教师“一师一优课”竞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学校利用网络空间开展创客教育活动,如Scartch、Micro:bit编程教学、Tello无人机、机器人互动开发等。空间包括课程、资源、培训、活动等,为创客教育线上线下交流、展示、分享提供服务,让乡村的孩子更好地感受创客教育课堂,体验创新的快乐。

(五)以数据为导向,优化师生评价应用

利用从个人空间、机构空间和公共应用服务中釆集的数据进行分析,为实现个性化学习、精准教学和科学决策等提供支持。釆集教学过程、教学结果等反映教学行为的数据,为教师、管理者等提供可视化分析结果與分析报告,支持教学评价。釆集学习过程、学习结果、成长过程等反映学习行为与综合素质的数据,为教师、学生、家长等提供可视化分析结果与分析报告,支持学习诊断、学习预警、综合素质评价。空间跟踪监测教学全过程,由结果导向的单一性评价转变为过程导向的综合性、生成性多维度评价。实现了更加全面、系统、客观、高效的综合素质评价。开展大数据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评价,要针对各学科课程特点,结合学生学情,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总目标,充分利用信息化的环境和工具,运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创新实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网络学习空间不仅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方便学生有效利用和共享丰富的学习资源,构建个性化的学习方式,还能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课堂评价方式,促进开展多角色、多样化、全程化的课堂教学评价,调动师生参与课堂教学评价的积极性,大幅度提升课堂教学评价的质量。

四、结束语

学校因空间而发展,教师因空间而进步,学生因空间而成长。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学校在“网络学习空间”的建设和应用中应积极参与,大胆实践,不断总结完善。以网络空间建设为基础,开展智慧科研,打造智慧课堂,争做智慧教师,培育智慧学生。不断深化应用,做到深度融合,继续探究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和应用的有效策略,探索基于网络空间的教育教学变革新生态,全力推动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助力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使网络学习空间真正成为师生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与学活动的主阵地。【课题研究:《依托网络学习空间提升农村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PXZHLT2020-012)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封红旗.数字化网络教学资源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王轶,石纬林,崔艳辉.“互联网+”时代青年教师信息素养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7(03):109-114.

[3]社倪华,张文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

[4]王吉庆.信息素养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应用技巧建设策略信息素养
论高职院校保卫工作信息化建设
高校医学科研机构综合管理系统建设策略
小学英语互动式教学技巧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借助MOOC打造一门有趣有视野的信息素养通识课
微课在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计算机软件在安装工程报价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