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小学劳动教育的意义、现状及开展路径

2021-09-15林志泓

启迪·上 2021年6期
关键词:开展策略劳动教育小学

摘 要:劳动教育在小学阶段的实施,需要强调的是生活起居与学校及社会的适当劳动,重体验与感受,轻理论与识记。针对我国小学教育阶段开展劳动教育现状中的种种弊端,笔者根据《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与《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了实现劳动教育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要素合力的一些具体看法与措施,以试图给出小学教育阶段实施劳动教育的开展途径。

关键词:小学;劳动教育;开展策略

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一切价值的创造者”。通过劳动,人类建立了集体意识与社会体系,并在集体的劳动中发展壮大人类文明。在社会主义中国,我们培养具备劳动属性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工作势在必行。从小学教育阶段开始,对学生开展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活动,是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过分偏科地重视智育的发展,导致大部分孩子出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书呆子状况。

一、小学教育阶段开展劳动教育的意义

新时代的中国,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做指导,从根本上重塑了劳动的概念与价值观。第一,将劳动的概念范围扩大,不局限于体力劳动,脑力劳动也是劳动。过去的劳动,单纯属于身体的劳动,身心分离,注重汗水的挥洒而忽视了劳动过程中的体会与体认。而新时代的劳动者善于观察思考、手脑并用,强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劳动质量和效率。第二,新时代的劳动符合劳动者的主体利益,契合劳动者的发展愿望,是劳动者实现自我的重要途径。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把劳动者从“被动劳动”的深渊中解放出来,鼓励劳动者主动劳动,成为劳动的主体,为自己劳动、为集体劳动,创造劳动价值也享受劳动价值。第三,新时代劳动教育科学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倡导知行合一:传授劳动知识,训练劳动技能,培养劳动态度。

二、小学教育阶段开展劳动教育的现状

(一)劳动教育观念成定势思维

首先,受传统观念影响,教育者对于劳动教育的认知存在严重偏差。我们经常看到,教育者布置打扫卫生的任务给课堂表现“较差”的学生,给予他们惩罚,消弱他们的不良行为;另一方面,教育者通过免除打扫卫生等劳动,嘉奖学业优异的学生,给予他们负强化,促进学业的成长。儿童劳动价值观的扭曲与缺失,产生好逸恶劳、不劳而获的错误思想。

其次,教育者淡化了劳动教育丰富的精神内涵。劳动教育不仅是体力劳动,还是具备社会主义思想的课程。在劳动课堂上,鲜有教师会打破课程壁垒,将劳动和道德与法治课程相关联。学生学习劳动,但不知道为什么劳动,忽略了劳动精神与价值观的教育,劳动教育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劳动教育主体单一化

学校成为劳动教育的主战场,家庭和社会缺席其中。

第一,家庭劳动教育缺失。如今,儿童不愁吃穿,学习是唯一的生活旋律。而他们的父母,大多是过苦日子成长起来的,自然不想再让孩子受累。正是这种来自父母的爱,滋生了一大批不想做家务、不会做家务的“小懒汉”。

第二,社會劳动教育缺失。具体地说,社会缺乏劳动意识的宣传导向。回望新中国前工业时期,大街小巷“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的宣传画与标语,质朴形象地教育了老一辈人服务社会的集体劳动观。反观现在,儿童为集体劳动的意愿却大大倒退了。儿童缺乏社会劳动意识,无法获得集体荣誉感与社会责任感。

(三)劳动教育实践与理论脱离

劳动教育中知识是种子,实践是开花的过程。关于劳动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培养,学校仍遵循着“灌水式”培养模式。以细致、精确的试卷衡量学生劳动的达标情况,忽略了学生动手操作与出力流汗的实践过程。学校以“副科”之名伙同家长一道把劳动教育打入冷宫,知识的种子再也无法开花。

随着社会分工逐渐明晰,儿童脱离了劳动生产活动。我们正在培养不会劳动和不劳而获的学生:学校的微信公众号上,学生参与劳动的照片以摆拍的方式存在着;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以盖章的书面形式存在着;“劳动之星”“劳动小能手”等奖项,学习优异者优先评选……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脱离真实生活场域的劳动教育,其内在精神力量与动力很快就会消耗殆尽,其思维的活力随即停止。[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编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247.

]实践无法真实化,劳动教育便是空中楼阁。

三、小学教育阶段开展劳动教育的策略

劳动教育不是学校的孤军奋战,而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合力教育。

(一)发挥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

首先,通过家委会、家长会或微信群聊等媒介,使家长认识到儿童做家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意识到孩子做家务益于身心发展。

其次,根据不同学段要求,对家长进行具体指导:小学低年级以个人生活起居为主要内容,指导家长让孩子承担起最简单的生活劳动,如:自己的衣服自己穿、自己的被子自己叠、自己的文具自己收、自己的碗筷自己洗、等等,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意识,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小学中高年级以家庭劳动为主要内容,指导家长让孩子逐步承担起较复杂的家务,如:学会自己做饭、学会清扫卫生、学会缝补衣裤、学会整理被褥、等等,树立家庭主人翁意识、培养家庭集体意识、培养家庭责任感。

最后,建立长期有效的家校合作机制。学校与家长多联系,除交流学习成绩之外要加强劳动教育的指导、推进和评价。良好的反馈机制是家校合作的重要环节,将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给予学生积极正面的劳动价值观引导。

(二)发挥学校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学校要承担好劳动教育的主要责任与任务。

1.科学的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切莫以死记硬背为主,应以丰富的活动为载体,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

第一,开发回归自然的农业属性劳动课程。“民以食为天”,了解了农业就了解了中国。城市儿童远离农田,开设农业劳动课程,以研学旅行的方式合理运用劳动周,同农场合作,组织种植学生蔬菜瓜果,了解各类蔬果生长规律,使用锄头、畚箕等农具,体验农民的辛苦,体认劳动精神和珍惜粮食。

第二,开发创意劳动、手工劳动或地方特色文化课程。如传统创意劳动:剪纸、戏曲、刺绣、陶泥,等;新型创意劳动:摄影、vlog、编程、AI机器人,等。

第三,开发职业生涯体验课程,树立职业目标。新时代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奠定了职业教育的美好前景。职业生涯体验课程,就是职业教育的急先锋,通过开设职业生涯体验课程,可以秘补儿童职业认知缺失、职业发展规划混乱的漏洞。

总而言之,劳动教育课程以丰富的活动开展,强调学生手脑并用,注重劳动价值观的引领,切勿走入形式主义的黑洞。

2.良好的师资队伍

教师是劳动教育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是劳动教育课程的开发者和实施者,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联络者与催化剂。可见,组建一支良好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至关重要。

第一,学校根据本校的办学情况,培养专职的劳动教育教师,以点带面培养跨学科兼职劳动教育教师,进可单独开设劳动课程,退可在语数英体美音课程中渗透劳动精神。

第二,邀请劳动模范帮助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基础建设;开发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以优带优,共同发展;建设劳动教育技能基地,如:农场、剧院、陶泥室、摄影棚、机器人社团、编程兴趣小组,等。

第三,建立健全教师考评体系,形成完善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帮助教师提高劳动教学水平,顺利开展劳动教育。

3.合理的时间安排

第一,学校每周都至少开展一课时的劳动教育活动。低中年级以校内活动为主,可以组织学生大扫除、园艺种植、社团活动等;高年级可适度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劳动,如职业体验、志愿服务等。

第二,合理运用劳动周进行劳动教育,通过研学旅行、劳动技能大赛、劳动成功展示等方式进行。集中统一教育,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形成班集体向心力。

(三)发挥社会在劳动教育中的支持作用

在学校劳动教育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拓展校外的劳动教育,合理利用学校、家庭周围的社会资源。

第一,合理利用社区资源开展志愿服务,如:引导交通、清扫卫生、探望养老院等,树立社会责任感。以福建省福州市为例,当地特色劳动教育就是在福州民俗节日拗九节当天,为老人煮拗九粥,弘扬了孝老爱亲的中华传统美德。

第二,合理利用市政资源,如:前往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公共场所,与工作人员一起工作,初步体验各个职业的社会属性,渗透职业规划教育。

第三,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前往农场、果园、动植物園等,与大自然相处,渗透生命教育,通过种植植物、观察动物,感受生命的奇妙。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劳动教学中,要进一步的加强“知与行”的深度融合,发挥学校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指导家长督促孩子做家务,注重实践活动,加强引导,走向社会,从而进一步的加强劳动教育的实效。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林志泓

猜你喜欢

开展策略劳动教育小学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如何开展生活化的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开展策略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开展策略研究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