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立足乡土资源的高中地理研学实践研究

2021-09-15毛徽锋

启迪·上 2021年6期
关键词:乡土资源高中地理核心素养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研学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基于乡土资源的研学实践活动,在学校活动组织与开展方面显得更加符合实际。教师在地理教学中不断深挖资源,特别是结合一些耳熟能详的本地资源,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而且能较大程度助推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本文立足乡土资源,以核心素养的培养为目标,对高中地理研学实践进行了深入探究,希望能够为高中地理研学提供一点思路。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地理;乡土资源;研学实践

陶行知先生一直践行“生活即教育”之教学要领。教育孩子,大自然是重要的课堂。落实学生地理实践力培养,最好的办法还是带着学生走进自然,走向社会。在当前的教学背景下,教学不再仅仅局限于教室,尤其是地理学科,更应该结合当地的地理实际状况,挖掘乡土资源,开展丰富的地理研学实践,使学生在研学过程中,发展各项能力,最终实现对核心素养的培养。笔者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近年一直注重结合乡土资源开展研学实践,以下仅分享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沿途用镜头拍地理,提高学生地理实践力

在地理研学实践中,记录是非常重要的。而记录最好的方式莫过于拍照。所有的地理景观照片,都能够清晰的、真实的记录当地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外貌特征。地理实践力是核心素养落地的考察内容,而地理实践力不是坐在教室或者办公室就可以学到的!精选乡土典型区域的定制研学体验线路,同行地理教师与学生们一起交流教学心得、研学实践,并进行拍照,既愉悦了身心,也丰富了学识,锻炼了地理实践力,可谓是一举多得。

比如,拿黄山市来说,我们可以带领学生去看一看徽派建筑、黄山的地形地貌、黃山的云海景观、新安江河流、太平湖(人工湖)等,并用手机、iPad、摄像机等拍下具有地理课程资源价值的镜头。当然,在拍摄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渗透地理知识的讲述。像拍徽派建筑时,我们要讲一讲徽派建筑特点及与自然地理的关系;在黄山的地貌地形地貌时,要弄清黄山地形地貌成因与地质构造的关系,在拍新安江河流时,要了解河谷形态与地质作用的关系。在拍河流干支流水库和太平湖时,明确其基本功能及其变化,等等。

二、有效融入地理活动方案,凸显地理学科特色

在制定好研学路线之后,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要做,这就是地理活动方案的设计,在研学活动中涉及的地理知识,有必要提前让学生进行初步的了解,这样才能够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和课后的研学实践相结合,实现课本知识向外的延伸,研学对课本的反馈。在研学实践中,不是简简单单的游山玩水,拍一拍照就可以了,还要一边走一边体验、记录和收集资料。此外,我们还可以以探究知识为主题,布置具体任务,探究之后还要整理资料,对探究过程进行总结。

比如,针对于黄山的研学实践,无论我们身在黄山山麓地带,还是乘坐索道穿行群峰之间,抑或行走在山上,总能强烈感知奇峰林立、山泉潺潺、激流飞瀑、幽深峡谷、绝壁陡崖,我们都要思考以下几个问题:美丽峻秀的黄山地貌属于哪种地貌?琳琅满目的山地微地貌该如何辨认?山脊和山谷怎样决断河流命运?黄山瀑布需要与怎样的地形部位相依为命呢?野外露宿黄山怎样利用地貌确保安全?拿地貌来说,黄山属于花岗岩地貌,实际上是黄山在地质历史时期强大的内力作用——地壳抬升后形成山地,后受到风化、侵蚀、搬运等外力作用,形成今日之奇观。所以,我们主要从山地微地貌角度来分析:山峰、鞍部、山脊、山谷、陡崖这些微地貌是内力抬升后外力再作用的结果。此外,黄山也不乏一些较大峡谷如翡翠谷,其成因是什么?这些问题,可以当下给学生讲解,也可以留作探究任务,让学生自己做好记录,回去之后仔细探究。

三、教师做到专业讲解,助学生实现思维提升

地理科学兼具自然和人文属性,在研学实践中势必会接触到较多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作为教师,若没有充分的准备,没有过硬的知识储备,对于学生在研学中提出的问题就无法做出完美的解答,那么就势必会使研学实践的效果大打折扣。在研学实践中,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师的专业讲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生活中处处均有地理知识,教师也应注重日常积累和总结思考,同时进行研学实践素材的积累。这样可以让学生在研学课程中了解更多的地理知识,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也提升了他们的思维。

我们要针对同学们各种各样的问题耐心作出回答,引导学生打开手机指南针判别方向,利用高德卫星地图查看黄山市的地理区位,还要带领学生判断岩石类型、观察地带性植被、探讨新安江上游干支流水库的作用等。学生在野外可识别花岗岩、片麻岩、石灰岩、石英砂岩等各类岩石,并近距离观察岩石的组成物质,根据岩石的特点判断地层的地质年代和古地理环境。这样的研学实践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和时代发展的要求,让学生认识了不同的岩石类型,学会了在野外使用GPS和手机软件进行定位和方位辨别,提升了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也拉进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和谐了师生和生生间关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总而言之,最好的课堂在路上。研学旅行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地理学科特点和师生发展的需要。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课程,正处在开发与探究之中,实践者和探究者将通过不断的实践与完善,让研学实践释放出特有的教学魅力,实现其真正的课程价值。

参考文献:

[1]张雪,张清.研学旅行中有效实施地理学习的策略探讨[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8,(9)

[2]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安徽黄山黄山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毛徽锋

猜你喜欢

乡土资源高中地理核心素养
合理利用乡土资源进行区域活动
利用乡土资源提升幼儿园区域游戏质量
关于乡土资源在小学语文中高段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