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话声母表在特殊儿童语言训练中的有效运用

2021-09-12江林伟

安徽教育科研 2021年24期
关键词:语言训练特殊儿童普通话

江林伟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特殊儿童的早期干预越来越受到家长与康复工作者的重视,良好的语言训练让更多的特殊儿童走出了无声世界,回归到正常的主流社会群体。对此,本文试从特殊儿童语训中师生、家长关注和共存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对语音的构成、普通话声母表的构成、发音部位、发音方法及其运用等方面予以阐述。

关键词:特殊儿童  语言训练  普通话  声母表

众所周知,特殊儿童语言训练是漫长、复杂、系统性很强的过程。在HSL(听觉康复、言语矫治和语言教育)听力语言康复理论指导下,康复机构、特殊教育学校中的特殊儿童的语言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语言训练实践中有些问题依然存在。

一、原因分析

(一)语训主体

作为语言训练主体的特殊儿童,他们的语言表达、交流运用能力的强弱就是语言训练效果的最终体现。特殊儿童自身因素对于语言训练的效果有着直接且重要的影响作用。

1.特殊儿童的残余听力情况。普通话中大多数辅音即声母处在3000—8000 Hz之间,如果特殊儿童借用助听器或其他的辅助器予以补偿可以达到或接近这样的范围,就能够取得较好的语训效果。反之,则无法形成主动性声音反馈。

2.年龄与智龄。特殊儿童的智力水平与实际年龄不相符合,特别是语言发展各阶段比正常儿童明显滞后。语言形成经过发音时期(0—1周岁)、单词句期(1—1.5周岁)、多词句期(1.5—2周岁)、方法期(2—2.5周岁)、复句期(2.5—3.5周岁,也被称作好问时期)、完成期(4—6周岁)几个阶段。

3.性格与兴趣。外向、积极、兴趣广泛的特殊儿童参与语训的主动性强。反之,内向的特殊儿童获取外界的信息量、频次相对较少。实践结果证明,性格外向的特殊儿童比内向的特殊儿童的语言训练效果要好。

4.语音器官的构成与发育。有资料显示,正常儿童的语音器官是逐步发育成熟并完善的,语音的清晰度从1岁时的30%发展到4岁时,接近成人水平的90%—100%。特殊儿童构音器官的发育则更显缓慢与低弱,加之听觉言语障碍,很难做到发音器官的活动度与协调性相结合。

(二)参与人员

家长是特殊儿童语言训练的“第一任教师”,其对孩子的态度、恰当的期望值、知识水平及方法指导,语训人员的专业知识和工作态度,其他參与人员的态度、为孩子提供语言交流的频次等,都影响特殊儿童的语言训练效果。

二、语训中有效运用声母表的措施

(一)引导特殊儿童准确把握声母发音

1.声母发音时发音器官阻碍了口腔中的气流,因此大多数声母的响度较低、气流不可以随意地延长,这些声母通常不用于词和句的押韵上。另外,声母在音节中发声时音调较小、气流很短。因此,不易察觉,特殊儿童很容易漏发或错发。

2.了解每个声母的特征。充分把握每个声母的不同特点,在语训中才会少走弯路,甚至收到意想不到的康复效果。

3.声母通常位于音节中的首位,对整个音节起到引领字音的作用,在语言训练中与元音结合进行。很多人普通话发音不准,这就是由于不能正确拼读声母与元音。特殊儿童由于生理、构音器官等缺陷,容易出现“汉语异化”现象。

(二)培养特殊儿童自主调控舌头的能力

在发音时孩子的牙、喉、舌等器官协同参与,其中只有一种器官可以自主、灵活调控——舌,除此之外其他器官多是固定的(唇、鼻等在构音中也起作用)。舌的变化可以把声母发音完全地表现出来。从声母表中可以看出,舌头器官在发音部位中参与舌尖前、舌尖中、舌尖后、舌面音与舌根音五种构音和协调活动。如果特殊儿童能够掌握发音时舌头在口腔中的正确部位,也就正确地掌握了大部分声母的发音。

(三)正确把握声母的发音部位与方法

1.发音部位与方法的区分

(1)与元音发音相比较来说,正确掌握声母的发音部位和方法难度上要更大。通过声母的发音部位和方法可以将声母分为不同种类。从发音部位来看,分有双唇音、唇齿音、舌尖前音、舌尖中音、舌尖后音、舌面音与舌根音。

(2)从发音方法来看,有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与边音。此外,根据口腔中是否有气流的出入分类,送气音有11个:p、f、t、k、h、q、x、ch、sh、c、s;非送气音有6个:b、d、g、j、zh、z。

2.发音部位与发音方法的协调

发音时使用正确的发音方法与发音部位,可以取得明显的语言训练效果。

(1)发音部位是一样的,使用的发音方法不同。这样的声母共有b、p、m(f);z、c、s;d、t、n、l;zh、ch、sh、r;j、q、x;g、k、h,六组20个。

我们以z的发音为例,儿童发z音时,要引导特殊儿童把舌尖轻轻地抵住上齿背,同时软腭向上抬升,把鼻腔关闭起来,鼻腔里不能出气流,声带不能振动,是气流从舌尖与软腭的窄缝中摩擦挤出的声音。

(2)发音方法相同,发音部位不同。有19个此类声母:b、d、g;p、t、k;z、zh、j;c、ch、q;f、s、sh、x、h;m、n。

例如,特殊儿童语训时往往出现“赛(sai)——晒(shai)”“读书(du shu)——图书(tu shu)”等错误拼读情况,这就是发音部位不准确造成的。训练时教师就可以用压舌板帮特殊儿童把舌上置后卷,以实现正确发音。

(3)发音时气流在器官中的位置不同,器官使用的方法也不同。比如特殊儿童把“让”的音“rang”读成浪“lang”音,这是r与l两个声母的部位与方法均存在问题,就要从更正部位与方法上双管齐下。

(4)送气与不送气。从声母总表中看,这样的声母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在训练过程中要让特殊儿童感知其发音较为简单,借助纸条教具、手掌、纸屑等辅助训练,易让特殊儿童分辨,效果比较明晰。比如特殊儿童把“pà”(怕)说成“bà”(爸),把“bái”(白)读成“pái”(排)等,把送气音发成非送气音。

(四)加强特殊儿童声母习得指导

1.引导特殊儿童做好口舌唇操与呼吸练习,让其能正确使用发声器官。教师可以借用双手进行演示,发音的时候,唇、舌、齿、腭等动作可以夸张化,同时用双手模仿发音时的器官动作,以便于特殊儿童观察。

2.将声母与过渡音相结合,用于鼻音发音的训练。比如在语训时可以让儿童先闭合双唇,引导其鼻腔中发出“嗯”音(用手指放在鼻翼感知振动),然后引导儿童整体呼出该字发的音,如单音节“ma”(妈)。

3.通过夸张的口型展示,引导特殊儿童认真观察并模仿发音,教师及时予以正音。比如儿童在说“(bái)白菜”时,往往会说成“(mǎi)买菜”,这就需要教师用双手在嘴前做出开合的动作,以示区别声母b与m的发音。

4.让儿童通过器官感知送气和不送气来区别声母。教师可以先做动作,发声时让特殊儿童把手心或手指头放在教师唇前或咽喉部,感受气流的强弱,通过不同的震动变化感知声母的异同。然后,让儿童自己发音,再用自己的手心或手指头感知气流的变化,以此判断发声是否正确。

结语

特殊儿童语言训练并不是简单的教师说孩子跟着说的过程,更不是让孩子机械式模仿。正所谓“方法对则事半功倍”。语训需要受训的儿童、家长、教师及其他参与者共同配合,准确把握声母表的构成特征,按照每个声母发音时器官的功用、发音位置、发音方法等要求,“精准关注”每个特殊儿童,采取“小步子多循环”方法,发好每个音,这样一定能够取得较好的语言康复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伟,周国炎.语音的基本认识[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8.

[2]黄昭鸣,万萍.论特殊儿童康复中的HSL模式[J].华东师大学前与特殊教育,2013(7).

猜你喜欢

语言训练特殊儿童普通话
我是中国娃爱讲普通话
浅析特殊儿童管理的教育困境及解决对策
西安市特殊儿童教育权法律问题研究
谈阅读教学中的语言训练问题
特殊儿童早期教育中的立法制度建设初探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善用阅读策略构建,回归语用能力养成
17
广而告之推广普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