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表演点亮低龄段小学语文教学课堂

2021-09-12孙雪娇

新课程·上旬 2021年30期
关键词:解读文本学习主动性

孙雪娇

摘 要:语文学习因其教学内容丰富的包容性需要通过实践运用来熟练掌握,这与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论不谋而合,二者都强调了实践对教育的重要意义。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思想”解放了孩子的头脑、双手、眼睛、嘴、空间、时间,让孩子在课堂可以做一个“自由人”,可以很好地指导小学低龄段学童的语文课堂学习。课堂表演基于儿童低龄段的学龄特点,打破常规的语文课堂教学,不仅丰富了语文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为学生在课堂上运用语文知识创设了机会,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还加深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进一步深入文本,帮助将习作内容更加具象化、形象化。

关键词:情境表演;学习主动性;解读文本;丰富习作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了语言文字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而“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鲜明地指出了语文课程需要在广泛的实践应用中才能被熟练掌握,突出了语文的实践性。课堂表演形式契合了语文多样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形式,还解放了学生在课堂上的肢体与思维,提升学生在课堂中主人翁的意识,让孩子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中。

一、课堂教学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中承担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日常的语文课堂教学以字词等基础知识的教学为主,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大多通过不同形式的诵读来实现,以读促悟。但低龄段学童之间学习能力的差异性决定了他们对文本理解的水平参差不齐,语文感悟能力较强的学童已在多种形式诵读文本的过程中实现与作者的共情,但语文感悟能力弱的学童本身对记忆字词都有困难,理解文本内容无疑是难上加难。

课堂表演学生提供了展现自我的舞台,提升了他们的学习自信。部分低龄段孩童由于语言表达能力较弱,加上知识储备量的不足使他们不能运用准确的文字表达心中所想,故而呈现出游离于课堂之外的状态。而课堂表演适时地解放了学生的四肢與思维,对表演者来说,让不善言辞的学生可以用他们擅长的肢体动作来与同学和老师传递情感的信息,使这些孩童内心的情感符号得以外化,加强了他们与老师、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提升了会表演的学生的学习自信。

课堂表演的对象不应局限于学生。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能给予学生表演的勇气。传统的语文教学课堂,教师详尽的文字解读虽然已帮助学生将文字信息碎片化,但对感悟能力弱的学生仍然很难消化。相反,教师声情并茂的表演和高低起伏的声线不仅能创设情境,很好地带

动课堂氛围,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给学生提供一定的示范作用,给缺乏表演自信的学生一丝鼓励。

二、课堂教学有助于学生解读重点字词和感受人物

课堂表演将文本中的文字符号巧妙地转化为人物的动作、神态、表情,学生十分喜闻乐见。低龄段的学童对文字的重点字词和人物的解读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可人物脸上外化的脸谱表情以及稍显夸张的肢体动作却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熟悉不过的。

课堂表演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中重点的词语与语段。文本中有些词语很难用语言解释清楚,却可以简单地用一个动作来帮助理解。例如,在教学《找春天》时,起初教师只是让学生多种形式地诵读文本,部分学生与文中美丽的语言仍有一定的距离感。教师用轻柔的话语配上以手掩面的娇羞动作和低头抬眼的娇羞神态,读着“春天是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这句话,学生能很快感受到春天如小姑娘般娇羞,体会此处比喻的妙用,这比单纯的文字解读更直观。低龄段学童由于心智较单纯,不吝于表达,动作、表情表演比较自然、到位,更让人有代入感。

课堂表演可以帮助学生深切地了解不同人物的形象。当文本中人物众多时,通过由不同的学生扮演文本中不同的人物形象,直观的角色扮演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这些人物的内在关系,不易混淆。而将文本中对人物描述的提示语直接外化为表演者脸上的动作、神情,将人物的语言从呆板的文字叙述转变为加上动作的“台词”,把符号化的文字变得更图像化、具象化,可以帮助学生通过观赏这段重现的故事情节来感受不同人物之间的性格特征,并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引发思考,实现情感的共鸣。

三、课堂教学有助于丰富写作的内容

习作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也可以依靠课堂表演来进行突破。一、二年级的习作多以看图写话为主,有的学生对画面的理解只停留在图画勾勒出的简单内容,而对故事的起承转合无法描写详尽,单纯静止的图画内容如何转化成生动、有趣的故事呢?直观的课堂表演很好地实现了这一转变,将静止的图画转化成了生动、有趣的人物形象。

“表演是一种创造性的身体练习,表演活动为学生在时间和创新领域充分展现个性,开辟了广阔空间”,课堂表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符合低龄段的认知特点,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舞台,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上课的热情。但需注意的是,课堂表演只是语文教学的手段之一,并非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因此在课堂组织表演时也要注意时间的合理安排,切不可喧宾夺主,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流于形式。

参考文献:

王英芝.语文课堂教学应重视学生的表演[J].小学教研,2020(6):37-38.

猜你喜欢

解读文本学习主动性
激活文本张力,构建立体阅读体系
会计专业学生学习主动性探究
浅谈小学生主动学习的策略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策略
中小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策略
浅论小学生学习数学主动性的激发
浅谈如何在语文课堂上激发中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切入感知,学生解读文本的新视角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构建数学高效课堂
解读文本“五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