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培养探究

2021-09-12杨波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主体性有效性小学数学

杨波

摘  要:在现代小学数学教学环境下,教师要构筑数字化学习资源,使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从被动接受式学习真正转变为自主探究学习和有意义学习,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主体性;有效性

一、完善课堂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数学教学要真正提高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能力,必须用现代科学的教学理论指导课堂教学实践,在实践中探索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传统教育中“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显然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只有通过发现教学、探究教学、问题教学、案例教学等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激发积极的思维,采取启发、引导、积极参与等方法,指导学生独立思考,寻找问题的可能性答案。教师应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设备条件,不同水平的学生,选择一种或几种较优的教学方法,综合加以运用。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问题情境是指学生的思维与学习材料相互作用的一种特殊方式。良好的问题情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用先前学过的知识、技能去探索“问题”的答案,在新情境下通过思考去实现学习目标。这里的问题,对学生来说不应该是常规的靠简单地模仿就能解决的问题,可以是一种情景,其中隐含的数学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去提出、求解并做出解释,它应该具有趣味性、智力挑战性,或者一定的神秘感,能够引起学生急于求解、主动思考、积极应战,不一定有终极答案,各种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可以由浅入深地作答。解决这类问题,往往需要伴以个人或小组的课堂实践。

三、重视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的主体性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培养目标。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创造思维的积极性。要善于启发,给学生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在课堂上动脑、动眼、动耳、动口、动手,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过程。课堂上的设问、提问,应加强多个知识点的跨越、串接、前后呼应,多留点时间和想象空间,让学生探索问题中的奥秘,体验探索的乐趣。要加强师生互动的探讨,多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价值的思考,对学生的辩論、阐述、答问、设想、方案等,要多角度、多方位、多侧面去挖掘学生可圈可点之处,给予充分肯定,鼓励他们勇于创新,敢于突破常规的思考方法和解题程式,大胆提出新颖见解和解法,使他们逐步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从而调动他们的主体性。因此,教师也要处处注意创新,勇于做到创新的典范。教师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可在教学模式、教材教法、教学手段、教学设计、教材开发等诸方面或者局部进行改革创新,不但可以让学生感受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于教学的改革创新精神的熏陶,还可以帮助学生发展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实施,教师必须正确认识自己在教学中所处的位置及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责任编辑:淳  洁)

参考文献:

[1]刘旭. 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培养点滴[N]. 教师报,2004-10-06(005).

[2]刘金星. 数学教学更应注重过程[J]. 福建中学数学,2005(12):9-10.

猜你喜欢

主体性有效性小学数学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网络直播下身体在场的冷思考
论“教学留白”在语文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