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2021-09-12王丽香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数学建模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王丽香

摘  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数学建模思想引起了重视。为了能够充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学生可以综合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根本上提升初中学生的综合素养以及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从实际上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要注重数学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数学建模;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一、基于数学建模提高学生兴趣

数学建模思想是一种超前的思想,需要教师运用数学的语言和方式进行抽象化的提炼,进而建成数学模型,用来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传统的数学教学以灌输型教学为主,教师没有基于学生年龄和心理特征进行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因此逐渐丧失了对数学学习的興趣,限制了对数学开放式思维的锻炼。数学建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自己去学习,自己去探究,极大地发展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循序渐进地激发学生对建模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建模、学习建模,从中感受建模的快乐,最终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例如在教学《平均数》时,教师利用学生课间踢毽子活动,请班里几位毽子踢得比较好的同学,来进行分组踢毽子并做好相关数字记录。分析哪一组的踢毽子水平比较高,哪一组同学踢毽子数比较多,要求学生用平均数来比较。这样的教学活动,大大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将数学中的知识点,同学生的生活和感兴趣的事物结合起来,让数学知识更加生动活泼,更加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学习,学生也更加容易接受。这种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去探究多元化的学习方式,进而帮助学生养成数学建模的思维方式,进而促进整体学习能力的不断提升。

二、让学生积极探究,引导学生构建数学模型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数学知识需要学生灵活掌握与学习,如果学生仅靠死记硬背相关的数学知识,仅靠课堂上的被动学习,是无法有效学会数学的。为了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有效使用数学模型解答数学问题,顺利开展数学课的教学活动,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动手、动脑探究数学知识,通过学生的参与引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认真思考,搞清楚数学问题中包含的数量关系,为学生的数学建模奠定基础。比如,在教学数学公式、数学定理、数学公理等相关的数学知识时,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动脑的方式探究这些数学知识,从推导的过程中获得深刻的认知,对所学数学知识深入理解。

例如在《多边形的面积》的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认真分析和探究多边形的相关知识,再引导学生主动动手推导多边形的面积公式。在学生推导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建立数学模型,从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面积公式的特点,灵活掌握所学知识。探究学习强化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时期,教师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要对数学建模思想引起重视。

(责任编辑:淳  洁)

参考文献:

[1]郭日新. 试析小学数学中的建模思想[J]. 中国高新区,2018(02):119.

[2]郑开桂. 数学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西部素质教育,2017,3(21):237-238.

猜你喜欢

数学建模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数学建模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树立建模意识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最小二乘法基本思想及其应用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