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汉语言文学师范本科生古诗文积累

2021-09-11宋菁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培养途径影响因素

宋菁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研究汉语言文学师范本科生语文教学语言培养的理论知识以及古诗文积累与语文教学语言的关系,深刻分析探讨语文教师提升文言素养的重要性;通过理论研究与实际调查,得出当前师范生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改善这些问题提出对加强汉语言文学师范本科生语文积累能力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师范本科生 古诗文积累 影响因素 培养途径

丰富的语文积累是提高语文能力的基础,优秀古诗文的积累是语文积累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部编本”语文教材大幅增加古诗文选篇的数量,这一部分应重点考查学生的背诵积累,并引导学生在积累、感悟和应用中提高欣赏品味能力和审美情趣。作为未来的语文教师,汉语言文学师范本科生应该有意识地、积极主动地积累古诗文。

一.汉语言文学师范本科生古诗文积累的意义

(一)古诗文本身的特点适合反复诵读、积累

“诵读既是古诗文教学的方法,也是古诗文教学的目标。”[1]以诵促学,以读促思,能够帮助学生欣赏古诗文抑扬顿挫的音韵美、节奏美。汉语言文学师范本科生阶段的古诗文学习是提高品鉴欣赏能力的重要途径,古诗文本身就是美的语言,因此学好它的关键就是多诵读、多积累。“好诗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等,说的便是这个道理:厚积方能薄发。质的飞跃来自于量的积累,浸润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之中,融会贯通,方能提升文言素养,涵养文化气质。

(二)古诗文的积累是作为一名未来优秀语文教师的基础

汉语言文学师范本科生的古诗文积累也体现出未来语文教学中的文言素养。随着新课标的颁布实施和语文教学改革的稳步推进,古诗文教学的标准也愈发细化与深化,与之相应,汉语言文学师范本科生的古诗文教学亦当作出反思与改进。

同时,新课程要求语文老师要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开发者和创造者,而不是教师“津津有味”地讲课,学生昏昏欲睡地听课,教师绝不是死板教条的“教书匠”。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理应具备深厚的文言底蕴、磅礴的文言自信和高雅的文言内核,丰富课堂教学的知识内容,调动课堂教学的趣味气氛。

(三)发掘古诗文教学的精神内核,复苏传统文化

古诗文是中华历史长河中一块熠熠生辉的文化瑰宝,寄托着先贤文人们的思想、情感、志向及追求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古诗文教学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天然载体。学习任务群“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就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古诗文,积累文言阅读经验”;旨在“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

二.汉语言文学师范本生古诗文积累的影响因素

(一)外在因素

1.教学课程设置与考试导向。大多数师范院校古代文学的课程设置立足于文学史,包括概论以及各种名著导读,如“中国古代文学史”“史学名著导读”“文史经典”等,“这与基础教育阶段古诗文作品教学形成了错位。”[3]精读类课程又多为选修,课时不足的情况下,师范生掌握古诗文作品的数量和质量难以保证。

考试也成了课程设置的导向标。在考核考试中,史易于文,答案更易标准化和统一化。学生平时积累得少,也只需要“临时抱佛脚”。与此同时,学生在教学中缺乏独立的思考研究以及对文本的审美鉴赏,不具备文本细读的能力,无法进行深度积累。

2.硬件软件设施不完善。一方面,老旧的多媒体设备迟迟不得更换,开关失灵、屏幕污损、音响设备形同虚设等问题影响了正常的课堂教学;另一方面,如图书馆、阅读中心以及自习室等学生聚集的学习场所,座位供不应求,藏书残缺不全,图书报刊杂乱堆放之类的漏洞层出不穷,自然会打消学生的积累积极性。

同时,师范院校的软件设施也未跟上步伐。适宜学习的校内环境,拥有深厚文言素养且熟练掌握操作技能的教师,以及学生间互相检查和监督的学习氛围等等,对于汉语言文学本科师范生的古诗文积累都是必不可少的。如今,对于一些数字阅读教材、交互式阅读工具以及各种新兴的教学媒介,部分学校抱残守缺、胶柱鼓瑟。

3.娱乐信息的爆炸冲击。当今社会,“娱乐至死”的风气已经悄然渗透到青年人的思想之中,人们逐渐进入娱乐低成本、泛滥化的时代。正如波兹曼的判断一般:“我们的文化成为充满感官刺激、欲望和无规则游戏的庸俗文化”[4],曾经的“诗与远方”渐行渐远,我们的阅读与积累也渐渐变得表层、浅显以及碎片化。

久禁于浅阅读的囹圄之中,阅读将不再需要思考,转而追求短暂的视觉快感。而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对古诗文的积累都需要汉语言文学师范本科生进行深阅读,如果无法将碎片化的信息整合为有序的知识结构,那么阅读效率降低的同时也会出现丧失积累能力的“症状”。

(二)内在因素

1.性别差异。研究表明,男女生的智力在不同领域上各占优势,如女生在言语能力、记忆力上占优,男生在抽象思维能力上略胜一筹。女生喜欢阅读、背诵、积累优美的诗文,与此同时,她们的情感细腻丰富,容易与文本产生情感共鸣。

因此,鉴于男女生之间的性别差异,汉语言文学师范本科生在积累古诗文时,要发挥其男生在空间上记忆的潜能,在理解文本的脉络布局的基础上赋予文本内容解构化的抽象记忆;女生则“要突破思维定势,加速完成由经验思维向理论思维、由再生思維向创造”[5],发挥其学习能力上善观察、善记忆的优势,进行创造性文言积累。

2.积累的兴趣动机。学习动机是指引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行为,并使之指向一定学业目标的一种动力倾向。我们经常说一个学生“没有学习的自觉性”,就是指他缺少有意义学习的动机和兴趣,而古诗文的积累和文言素养的提升都是有意义学习。

一方面,古诗文大多晦涩难懂,其中字词语意又与现代汉语不通,导致学生对古诗文一知半解,读之如读“天书”,难以产生学习积累的兴趣;另一方面,应试教育强调死记硬背,学生自然需要记死背硬,枯燥无味的“诵经”式学习最终会使学生厌恶学习,积累古诗文的兴趣也会被扼杀在摇篮里。

3.学习方法。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受个人条件、环境、时代的制约,学生积累古诗文的方法也不尽相同。掌握了属于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古诗文积累就会变成一件轻松的事情,文言素养提升的效果也会更加显著。

积累本身就是一种信息的加工过程,将表层的知识吸取转型为深层的辩证研究,古诗文的积累也是提升汉语言文学本科师范生文言素养的必由之路。在长时记忆中意义识记是提高积累效率的主要形式,在理解的基础上,依据知识的内在联系进行积累。另外,采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能够加强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的积累积极性,有助于古诗文更好地被纳入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

三.汉语言文学师范本生古诗文积累的培养途径

(一)学校

1.落实学习任务群。学业质量水平中对“积累”质量的描述,从“有主动的积累意识,不断拓展自己的语文积累……能主动将自己的积累用于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凭借语感和积累及时调整自己的语言表达”到“能主动收集、整理、探究生活中常见的语言现象……对学过的重要作品和具有典型性的语言材料进行分类整理,加深自己对各类作品的理解和领悟”。

在积累过程中,做到有系统、有计划、有步骤、持续地进行。古诗文积累是阅读,是梳理,也是探究,教师要做到有布置,有鼓励和督促,并且持之以恒。在阅读过程中,探索阅读门径,解构阅读经验,读懂古诗文,把握其丰富的内涵和精髓。

2.研发深度学习的课程。重新审视师范生背诵的篇目,构建一个科学高效的汉语言文学师范本科生的古诗文积累篇目体系。选择中国文化史上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名篇佳作进行精读,体会其精神内涵、审美追求和文化价值。

设计专题研讨活动,使学生充分发挥自我的阅读效能感,进一步提高文言阅读能力。选读体现传统文化思想精华的古诗文篇目,参阅相关的研究论著,确定专题,进行研讨。

创设多样化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会古诗文的意境,进而深入理解古诗文,达到深度积累的效果。在课堂内,结合多媒体设备,开展读书分享会、报告会等;课外活动中,诗歌朗诵、古诗文默写大赛、文艺表演等情境都能在潜移默化达到“润物细无声”式的素养提升。

(二)社会

1.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社会主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图书馆提供非专业的图书(包括通俗读物、期刊杂志和参考书籍)、公共信息、互联网的连接及图书馆教育,为学生提供了知识汲取的渠道。随着时代的发展,公共图书馆应丰富馆藏资源,扩大建设面积,加大建设力度,并利用信息技术打造数字化图书馆。

社区街道可以设置图书阅览室,为放假在家的学生提供一个更加适宜的学习空间,延长积累的时间,扩展积累的空间,让古诗文积累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

2.“倡导全民阅读,建设学习型社会”。随着“中国诗词大会”“诗书中华”“经典咏流传”等文化类节目的播出,诗词之美又重新回到了大众的视野里。古诗文是“浸润在每一个中国人血脉里的文化基因”,唤醒了国人心底最亲切、最温暖的记忆。

2012年11月,“开展全民阅读活动”被历史性地写入党的十八大报告,地方政府积极响应党和中央的号召,大力推广,全面践行,打通全民阅读的“最后一公里”。“腹有诗书气自华”,以浩瀚书香养浩然正气,激发全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离不开纸质媒体和网络媒体的传播,营造阅读氛围,集全社会的力量于一体,夯实提高国民文化素养的根基。

参考文献

[1]丁宏喜.读在课堂:积累传统文化的丰厚底蕴——古诗文教学中课标关键词解析[J].语文教学通讯,2020,(第3期).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19年印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01.

[3]曹逸梅.“部編本”语文教材增加古诗文选编对师范生古代文学教学的影响[J].文教资料,2019,(第12期).

[4](美)尼尔·波兹曼(Neil Postman)著;章艳译.娱乐至死[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03.

[5]程刚,谢贵阳.大学生在学习上的性别差异及其教育意义[J].高等教育研究,1995,16(06).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培养途径影响因素
浅析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