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征赋》写作背景及其历史地理信息考论

2021-09-10牛小燕

大学·社会科学 2021年1期
关键词:汉代

牛小燕

摘要:西汉末年,王莽取代汉朝后建立的新莽政权,最终被更始帝刘玄推翻,然更始政权又被赤眉军摧毁,都城长安也遭受了严重的打击。班彪在此背景下,于更始三年踏上了避难凉州的路途,也是在从长安出发到安定的过程中写下了《北征赋》。研究发现,班彪此次避难的目的地是凉州天水郡,并非《北征赋》中所记述的高平县,高平县只是班彪从长安出发沿云阳等地到达天水郡的途经之地。他在《北征赋》中记述的从长安一路朝西北方向前进到朝那的萧关、再到达高平县的路线是汉代除陇关道与萧关道外,三辅地区通往凉州、西域的另外一条线路。

关键词:汉代;班彪;《北征赋》;历史地理

中图分类号:K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164(2021)01-0064-02

班彪,字叔皮,元始三年(公元3年)生,卒于建武三十年(公元54年),汉代史学家,曾撰写了《汉书》的部分篇章。据《后汉书》记载,班彪“著赋、论、书、记、奏事合九篇”[1],《北征赋》即是班彪现存一篇较为完整的纪行赋。目前有关《北征赋》写作背景的研究较多,但还存在一些争议。金璐璐先生对《北征赋》的写作时间做了严谨的考证[2],其论点有可借鉴之处,但在《北征赋》具体写作时间的问题上还有可商讨之处。

一、《北征赋》写作时间考论

李善在注《昭明文选》时引《流别论》的内容,“更始时班彪避难凉州,发长安至安定作《北征赋》”,这说明《北征赋》的写作是以班彪离开长安、避难隗嚣为背景,那么班彪避难的时间即与《北征赋》的写作时间相同。

据《汉书·叙传上》记载:“叔皮……年二十,遭王莽败,世祖即位于冀州。时隗嚣据陇拥众,招辑俊……嚣问彪曰……”《后汉书·班彪列传上》中也有关于班彪避难的记载,“(班彪)年二十余,更始败,三辅大乱。时隗嚣拥众天水,彪乃避难从之。”二者在班彪避难时的年龄记载上存在差异,但细读史书的文字便可解答此惑。《漢书》载,王莽统治失败时班彪的年龄是二十岁,这一年应是地皇四年(公元23年)。约经过两年多的时间,到更始三年(公元25年),更始政权结束。班彪在更始政败之时的年龄正如《后汉书》中的记载“年二十余”,与《汉书》记载上并无矛盾,依据《后汉书》的记载可知,班彪是在更始帝政败之时避难隗嚣,即更始三年(公元25年)。

西汉末年的政治局面也可旁证班彪避难隗嚣的时间。新莽政权原本是在士大夫及百姓的支持下建立的,但随着王莽施行的一系列不合时宜的政策,逐渐走向了原来支持者的对立面,他的统治也遭受到全国各地起义的挑战。以兴复汉室为口号的起义集团众多,当时社会上确实兴起了主张恢复汉室的思潮。更始帝刘玄因汉朝正统称帝身份得到了士大夫的支持,最终在更始二年(公元24年)二月进入长安。从班彪后来的行为来看,面对隗嚣的反汉意图,他作《王命论》强调刘邦统治汉王朝的神圣性,同时协助窦融辅佐后汉政权,可以探知在王莽统治后期,他应该与三辅地区的士大夫一样,是汉王朝统治的拥护者。那么在更始帝进入长安之后,班彪自然不会离开长安。

另外,《北征赋》的内容与更始政权失败之后的社会状况更加相符:“余遭世之颠覆兮,罹填塞之阨灾。旧室灭以丘墟兮,曾不得乎少留。”[3]这说明在班彪离开长安避难凉州时,长安遭受了严重的破坏。赤眉军侵入三辅地区之后,该地区不仅遭受了战争的破坏,也受到了大肆地掳掠。赤眉军又进一步掳掠财物、破坏宫室、挖掘皇陵等,长安城中一片萧条。“赤眉遂烧长安宫室市里,害更始。民饥饿相食,死者数十万……”[4]可见,长安在赤眉军的劫掠与破坏之后,已再无昔日的繁华,也如班彪在《北征赋》中所写的那般。

综上所述,可以将班彪避难隗嚣的时间确定在更始政权失败之时(更始三年),《北征赋》也是他此次避难途中所写。本文与金璐璐等学者的观点有所不同,认为班彪作《北征赋》的时间并非更始三年的十二月份。《北征赋》中“飞云雾之杳杳,涉积雪之皑皑。雁邕邕以群翔兮,鹍鸡鸣以哜哜”[3]426的内容反映了班彪避难的月份。“雁”在《说文解字》中被解释为“知时鸟”,应当是指随气候变化而迁徙的鸟,据此可以判断当时或是进入秋季或是暖春时节,再加上上述“积雪之皑皑”的描述,当时很可能是深秋季节或者刚刚入冬。

二、班彪北征途径高平县的原因

关于班彪北征的目的地,学界存在三种说法,包括凉州、天水及安定郡。针对这个问题,金璐璐先生认为天水郡、安定郡在汉武帝之后属于凉州刺史部,班彪避难凉州的说法并无不妥,因此认为《北征赋》是班彪避难凉州天水郡时,到达安定郡时所作[2]。本文在认同此观点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史料以做支撑。

《北征赋》中反映班彪北征的落脚点是安定郡的高平县,但班彪北征的目的地并非高平县。《后汉书》中记载:“时隗嚣拥众天水,彪乃避难从之。”班彪避难于掌有一方土地的隗嚣,隗嚣的主要根据地是天水郡。隗嚣是天水成纪人,在王莽政权奔溃之际,与其叔父便在天水组织民众反抗,曾为更始政权服务。在劫持更始帝到洛阳的计划失败之后,他“复招聚其众,据故地(天水郡),自称西州上将军”[1]524。他的统治范围随着势力的强弱也有所变化。安定郡在王莽政权落下帷幕之前,被隗嚣纳入了他的控制范围:“嚣乃勒兵十万……将攻安定……安定悉降。”[1]519更始政权失败之后,隗嚣对安定郡也有一定的控制权。建武二年,隗嚣在高平县击退了前来投降的邓禹的裨将———冯愔。隗嚣当时能够在安定郡的高平县攻击邓禹的裨将冯愔,这说明安定郡在他的可控范围之内。班彪北征到达安定郡,可以说已经进入隗嚣的统治范围。不过当时的安定郡并非合适的避难地点。

班彪会到达安定郡的高平县主要与该县重要的地理位置有关系。高平县是汉代天水郡与三辅地区交流通道中的重要地点,从长安出发经云阳等地到达天水郡要途经高平县。“建武二年,大司徒邓禹西击赤眉,屯云阳。禹裨将冯愔引兵叛禹,西向天水,嚣逆击,破之于高平,尽获辎重。”[1]523冯愔率军想依附隗嚣,从云阳出发在安定郡高平县被隗嚣所击退,那么他很有可能也是沿着班彪所走的路线到高平县,之后再试图到天水郡,只不过到达高平县后便被隗嚣的军队所打败。建武八年,光武帝与当时控制河西地区的窦融率领军队汇聚于高平县进攻处于天水郡的隗嚣,这再次说明高平县是通往天水郡的一个重要地点。那么班彪此次从长安出发,经过云阳、泥阳等地到达天水郡,途中也需要经过高平县。王开先生认为由长安西北向经过谷口、云阳、泥阳、义渠、彭阳、萧关至高平的路线虽然不是通驿大道,但却是安定郡、北地郡、上郡间一些城邑相互通往的捷径[5]。从上述内容来看,这条路线也是天水郡与安定郡、北地郡、上郡、三辅地区之间城邑交往的路径。

三、《北征赋》反映的北征路线

《北征赋》中记述的地点恰好反映了班彪的北征路线。班彪这次前往高平的路线大致为:长安、池阳之甘泉宫、云阳、栒、邠、赤须坂、义渠、泥阳、彭阳、朝那、高平。班彪从长安出发到高平的路途中,基本是沿着西北方向行进。

关于班彪在去往凉州避难时所走过的这条路线,金璐璐先生找到汉代走过相同路线的其他例子“赤眉军、冯异及段颍”。赤眉军在长安粮食物资匮乏之后,与严春作战于右扶风的郿县,试图进入安定、北地郡,在番须、阳城遇到大雪天气而返回长安。不过赤眉军所走的那条路线与班彪去往安定、北地的路线不同。据记载,建武八年春天,来歙率领军队开山伐道,直接袭击了隗嚣的略阳城,隗嚣担心还有更多的兵力进攻,便“乃使王元拒陇坻行巡守番须口”。根据注解,“番须口与回中相近,并在汧”[1]528;汧县又在右扶风的西部。那么当时赤眉军的路线应该是从长安出发一路向西到达了番须,又向北到安定、北地郡,这与班彪所走的路线不同。

冯异率领大军进攻隗嚣时所行经的地方与班彪避难凉州时途径的地点基本吻合。光武帝“乃诏(冯)异军栒邑……于是使异进军义渠,并领北地太守事……上郡、安定皆降,异复领安定太守事……帝复令异行天水太守事”[1]650。屯军右扶风的栒县,后进军义渠,控制北地郡,之后进军安定郡。段颎也曾领兵从安定郡内的彭阳到达高平县。不过在汉文帝时期,匈奴曾沿高平、朝那、彭阳劫掠周围的城邑,虽然与段颎的方向相反,但所走的路线当是相同的。“孝文十四年,匈奴单于十四万骑入朝那萧关……遂至彭阳。使骑兵入烧回中宫。”[4]3761很有可能是在汉中后期,汉朝逐渐加强了西北地区的统治,安定郡内从彭阳到朝那再到高平的交通路线逐渐发展为西北地区与关中及内地交流的渠道之一。

上述冯愔、冯异、段颎的例子说明,班彪北征所走的路线应该是西汉中期以后从三辅地区通往安定郡、北地郡、天水郡的正常通行的路线之一。另外,这条路线也是从长安出发到达河西地区、西域道路之一。汉代开辟的从关内地区到达西域的道路—萧关道[5],需要经过安定郡高平县,再到河西、西域。班彪所走的这条路线在到达高平县之后便可同萧关道通往西域的路线重合,也是当时汉代开辟的从长安出发前往河西、西域的线路,与萧关道、陇关道共同构成了三辅地区与西域交流的通道。

四、结语

西汉末年,王莽取得统治权,但上台后推行的政策触及了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引发了农民起义及其他集团的反对,最终覆灭,更始政权也在赤眉军的进攻下被推翻。面对刘氏政权的再次倾覆,班彪与三辅地区的士大夫在更始三年避难隗嚣,避难途中写下了《北征赋》。但班彪此行的目的地并非《北征赋》中记载的安定郡高平县,而是隗嚣的政治统治中心———天水郡。《北征赋》中记述的地点反映,汉中后期长安通往天水郡、河西地区、西域的交通路线之一,与汉代开辟的萧关道、陇关道共同构成了三辅地区前往西部地区的交通网络。

参考文献:

[1]范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5:1323.

[2]金璐璐.班彪《北征赋》文史价值考论[J].北方论丛,2016(03):12-17.

[3]萧统.昭明文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426.

[4]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4193.

[5]王開.陕西古代道路交通史[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9:136.

(荐稿人:焦培民,郑州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责任编辑:邹宇铭)

猜你喜欢

汉代
汉代陶塑的时代风格与艺术精神探析
合肥出土的汉代熊形铜器足小考
汉代岭南的贡纳情况述略
汉代造型艺术与当代中国画发展问题研究
敦煌汉简字体特点研究
论汉代女乐繁荣的原因
汉代石刻造型艺术特征浅析
汉代儒学独尊地位探析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汉代官吏考课制度研究述评
汉代独角镇墓兽造型中的民族文化元素探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