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汉代官吏考课制度研究述评

2015-12-10吕红梅

关键词:汉代官吏

吕红梅

摘 要:秦汉时期,官吏的考课制度初步形成并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此时期官吏的考课制度对于当世也有极强的借鉴意义。学界从汉代考课制度的历史地位、时间、方式、考课制度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总体来讲,学界对于西汉官吏考课制度的研究多于东汉,客观研究多于现代借鉴,而研究汉代官吏考课制度,正是为了古为今用,因而其后的研究应该加强其现实意义的探讨。

关键词:汉代;官吏;考课制度

中图分类号:K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11-0046-03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我们越来越重视从历史上寻找经验和借鉴,自有政权成立以来,官吏考课就是历代非常重视的问题。而在当代中国,我们的反腐倡廉程度的深入也迫切需要我们从历史上寻找线索,研究古代社会的经验和教训,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

考课又称为考绩、考功、考效,等等,在古代社会,考课的对象主要是各级官吏,尤其是以中下级官吏为主。即他们任官职后,中央要对他们的工作进行一个考核,并根据考核制定出未来的官位升降,并伴有一定的奖惩措施。虽然学界有很多人认为“考课”制度最早出现在西汉汉元帝时期京房提出“考功课吏法”之后,如《辞源》将此京房的改革称作“考课法之始”,但更多的学者认为只要有上下级关系的存在,就有考课法的存在。较早的传世文献也验证了这一说法。

《尚书》、《周礼》等传世文献中的记载留给我们一个关于“有官必有课,有课必有奖惩”的史实,①世卿世禄制度被新的官僚制度替代后,对于官吏的考课制度也随之有了新的变化,至秦汉时期,官吏的考课制度初步形成并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汉代作为古代社会许多制度的肇始和初步完善时期,研究此时期的各项制度更具意义。本文拟将近19世纪80年代以来汉代官吏考课制度的研究进行综合整理和评述,一来对于学界的研究做一个总结整理,二来可以从中一窥该问题的现代意义,为后续研究提供学术综述。

学界对汉代考课制度的研究,总括来讲集中在以下几点:一是对汉代考课制度的形成时间及历史地位的评价;二是针对考课的具体问题如考课时间、方式、考课制度发展中出现的重要人物如京房等的研究;三是汉代考课对后世影响的研究。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学界对此发表的成果与其他热点学术问题相比,并不是很多。很多学者将汉代官吏开课制度纳入政治制度史的范围内,如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将考课制度列入人事制度的范畴、邵德门《中国政治制度史》中强调了考核制度中的“上计制度具有双重性,即兼具财政监督和考核政绩两方面的功能”。陈蔚松的《汉代考选制度》虽然以选官制度为主要研究内容,但对考课制度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讨了考课制度的源流、层级、科目等内容。以下将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论文成果总结论述之。

一、汉代官吏考课制度的产生及历史价值的肯定

汉代承秦而来,在吸取秦朝短祚而亡的教训之后,更加重视官吏的考课问题。对于汉代官吏考课制度的历史作用,多数学者进行了肯定。如邓小南《汉代官吏考课制度初探》中指出“官吏考课制度是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施行的一项重要制度,与选举制度、监察制度、法律制度等密切相关,是确保官僚机构发挥统治效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刘太祥《秦汉政治文明建设》认为考课制度是秦汉政治文明建设中文官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

关于西汉考课制度的形成,多数学者认为,在西汉时期,已初步形成了一套考课制度。具体形成于西汉的哪个阶段有一点小的争议。如邓小南《汉代官吏考课制度初探》认为“只要国家产生,君臣关系、等级关系存在,上级对下级的考课制度或措施就会随之出现”。健全的官吏考课制度会随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形成而形成。“战国至秦对于官吏的考课措施,构成了汉代考课制度的基础。西汉前期,就已经有了考课制度。”②还有学者认为汉元帝时,京房的“考功课吏法”是“考课法”的开始。秦学颀《京房及其考课法》详细考证了该问题。他认为京房从行政管理的角度而非从监察的角度提出了针对郡县及以下官吏考核的措施,还涉及到了人事制度方面的改革,即初步表露出了责任制和奖惩制度结合起来的思想。文中还提到京房的考课法条目详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上下级官吏要互相监督,即将上级官吏置于下级官吏的监督之下,这是京房的创造,也是导致京房考课法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后东汉王符评价京房的考课制度:“先师京君,科察考功,以遗贤俊。太平之基,必自此始,无为之化,必自此来也”。③事实也证明,京房的改革对于魏晋及后世的考课制度有深远的影响。崔波《论京房的受重用及其考功课吏法》也对京房的考课改革进行了探讨。京房的受重用是汉元帝重视儒生的结果,但这是一个敏感的话题,最终以京房被“弃市”而终结,说明了汉代以来一是官吏阿党势力的严重,二是在没有客观法律保障的情况下,“长官意志”是考课法难行的又一重要障碍。

二、官吏考课制度具体内容的研究

关于考课制度的内容方面,首先学者关注了考课的时间问题。李振宏《居延汉简中的劳绩制度》、大庭修《汉代的因功次晋升》均认为汉代每年都要对官吏政绩进行一次考核,期限是从上年十月到本年九月。随着出土简牍材料的增多,学者又进行了更详细的考证。如于振波《汉朝官吏的考课时间与方式》利用秦汉简牍和文献材料,考证汉代的考课时间“分日计、月计、四时计和岁计等多种。级别越低,受考查的次数越频繁。由下而上,依次考查,逐级汇报,形成一个颇为严格的程序”。

关于考课方式学界的认同比较一致,就是由上级对下级进行各级考核,对于地方官吏的考课要比对中央大员的考课重视得多。

于振波《汉朝官吏的考课时间与方式》考证有两种:下级向上级汇报工作和上级对下级的视察、检验。下级向上级述职,主要采用簿、籍等帐目形式,为防止汇报不实而对簿籍进行查验的工作秦简中称为“效”,汉简中为“校”。

张弘、李文青《秦汉时期对地方官吏经济政绩的考核》重点探讨了对地方官吏所负责的经济类职能的考核,这也属于考课的内容。文中指出地方官吏的主要经济职责有组织指导农业生产、征收赋税、统计户口和垦田数字、兴修水利与交通等。上计制度考核的重点也是官吏的经济政绩。同时文中还提出,两汉时期,对地方官吏经济政绩分三级进行考课。一是由丞相、御史二府负责对郡国的考课;二是郡国负责对县级官吏的考课;县对下属官吏直接考课。王东洋《中国古代“品行”考课标准的确立及影响》认为两汉时期的考课制度当中,品行虽未正式被纳入考课标准,但已经开始出现重视品行的萌芽了。

汉武帝在位时大的改革颇多,其中之一就是对考课制度进行了完善,如颁布著名的刺史“六条问事”制度。许云钦《汉武帝治吏制度化建设探析》专文探讨了汉武帝时期的各项治吏措施,如厉行考课、健全监察、完密法律、严法治吏等。并认为考课是统治者约束官吏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现代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两汉时期,有学者认为对于地方官吏的考课要重要于对中央官吏的考课。王梅《试论两汉时期对丞相、三公的考课》中论述了因为丞相和三公的身份常伴于皇帝左右,因此他们的考课多由皇帝决定,具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并不像地方官吏考课那样具有制度性的规定。

杨运姣、罗超群《秦汉时期官吏政绩考核制度考述》对秦汉时期官吏政绩的考核方式、时间等进行了论述,实际也是陈述的秦汉考课制度的内容。

汉代简牍资料的出现为学界研究官吏考核制度提供了新材料,如尹湾汉墓木牍中的材料有些被认为是“东海郡上计所用的底稿或副本”,④高恒《汉代上计制度论考—兼评尹湾汉墓木牍〈集簿〉》以尹湾汉墓出土的木牍为主要依据,论证了西汉时期的上计制度。廖伯源的《汉代考课制度杂考》对考课层级、考课时间、考课科目等方面都进行了考据。

关于对东汉官吏的考课制度,学界研究成果比较少。东汉时期,受皇权旁落、外戚和宦官轮流掌权的影响,察举征辟制度也开始流于形式。如河南尹田歆对外甥王谌说:“今当举六孝廉,多得贵戚书命,不宜相违,欲自用一名士以报国家,尔助我求之。”⑤可见,被举孝廉的人大多为宦官的党羽和爪牙及其依附者。“盖其时入仕之途,惟征辟、察举二事,宦官既据权要,则征辟、察举者,无不望风迎附,非其子弟,即其亲知。”⑥把持选举权的外戚和宦官们“亲其党类,用其私人,内充京师,外布列郡,颠倒贤愚,贸易选举。”⑦既然选官制度面临如此惨境,那么官吏的考课制度更是无从谈起了。在此方面有窦重山《论东汉官吏的考课制度》一文,认为东汉官吏考课制度是其监察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东汉更注重对郡国的考课,到东汉末年随着中央政权的羸弱无能,考课制度流于形式。其他专门东汉考课的论文并不多见。

另外,青海师范大学许玫硕士论文《两汉上计制度述议》对上计制度进行了综合整理。渤海大学郭恪谨的硕士论文《汉代考课制度研究》属于对汉代官吏考课制度的综合研究。

三、考课制度对于后世的影响研究

学界对于秦汉时期官吏考课制度已经初具形制大多无非议,在安作璋、熊铁基先生的大作《秦汉官吏法研究》中已经对于官吏的考核进行了很多经典的论断。

其后,学界又发表了多篇论文来阐述汉代考课制度对于后世的影响。如代继华《汉代职官考课制度的四点经验》从四个方面论述了汉代职官考课制度对于后世的借鉴:秦汉时期按职务高低和权力大小各主考课事务,形成层次分明,实效显著的考课方式;将考课与监察结合起来,确保考课真实有效;将全面政绩考课与专项行政内容考课结合起来,确保考课结论更符合实际情况;施行公开评议,确保透明度。

纵观学界对于汉代考课制度的研究,目的除了是弄清楚汉代考课制度本身的基本问题之外,还想对于当世有一些借鉴意义。从整理中我们可以看出,对于汉代考课制度的研究,学界更侧重于西汉而对东汉投入的精力较少,东汉在外戚和宦官轮流掌权的情况下苦撑了近二百年,期间官吏考课制度的情况更需要进行研究。而从历史中寻找能为当今社会所用的借鉴,才是我们进一步进行研究的动力。

注 释:

①也有学者认为,西汉因其察举与考课不分,因此没有独立的官吏考课制度。刘文瑞《我国古代官吏考课制度建立于何时》(《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00年第1期)文中认为官吏考课制度酝酿于西汉,完成于隋唐.

②班固.汉书·京房传[M].北京:中华书局,1962.

③尹湾汉墓简犊·前言[M].北京:中华书局,1997.

④范晔.后汉书·种嵩列传[M].北京:中华书局,1965.

⑤赵翼.廿二史札记·宦官之害民[M].北京:中华书局,1963.

⑥后汉书·仲长统列传.

参考文献:

〔1〕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2〕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3〕范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5.

〔4〕廖伯源.汉代考课制度杂考[J].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香港),新第11期(总42期).

〔5〕安作璋.汉代官吏的任用和考核制度[J].东岳论丛,1981(3).

〔6〕安作璋,熊铁基.秦汉官吏法研究[M].济南:齐鲁书社,1983.

(责任编辑 孙国军)

猜你喜欢

汉代官吏
聪明的官吏
敦煌藏文文书《吐蕃官吏呈请状》所记陆(())、岸(())二部落考
一钱斩吏
合肥出土的汉代熊形铜器足小考
汉代岭南的贡纳情况述略
朝鲜质子陪同官吏姜孝元、郑雷卿案
汉代造型艺术与当代中国画发展问题研究
敦煌汉简字体特点研究
古代官吏如何严以修身?
汉代儒学独尊地位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