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学校教育视角看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特殊学生”转化

2021-09-10龚金秀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2021年11期
关键词:特殊学生转化成因

龚金秀

摘  要:所谓“特殊学生”,是指由于外界各种不良因素的干扰和自身原因,影响到自身正常发展的学生。 本文分析了“特殊学生”成因,阐述了从学校教育的视角,在传统教育方法的基础上,着眼于教育国际化这一背景,借鉴国外先进理论,转化“特殊学生”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特殊学生”;成因;教育国际化背景;“特殊学生”转化

本研究中所谓“特殊学生”,是指那些与同年龄段学生相比,由于受到家庭、社会、学校等方面的不良因素的影响及自身存在的有待改进的因素,导致在思想、认识、心理、行为、学习等方面偏离常态,需要在他人帮助下实施有效的转化策略才能逐步回归常态的学生。

一、“特殊学生”的表现及形成原因

(一)““特殊学生””的表现

“特殊学生”在行为上,经常违反校规校纪,比如上课捣乱、早退旷课等;在生活上,自理能力较差,有抽烟等不良嗜好;在思想观念上,意志力薄弱,法制意识较为淡薄,礼节礼貌表现欠佳;在心理上,承受能力差,往往有心理障碍,过度敏感和多疑,易处于自我封闭状态;在学习上,基础薄弱,动力不足,方法存在问题,极易产生厌学情绪。

(二)““特殊学生””的形成原因

从普通学生发展到“特殊学生”,原因是复杂而多元的。

首先,家庭教育的缺失,是“特殊学生”形成的重要原因。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对孩子,有的宠溺过度,有的管束过严。这两种极端的家庭教育方式,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从而产生偏离规范的行为。还有一部分单亲家庭的孩子,缺乏完整的家庭带来的安全感,心灵上承受重大创伤,极易偏离正常状态。

其次,长期以来,学校单一的评价体系和一些教师“唯分数论”等陈旧的教育理念,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如动辄体罚、“叫家长”等,会导致学生对学校教育产生抵触。

再次,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了一些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负面影响。扭曲的价值观,如精致的利己主义、拜金享乐主义、极端的个人主义等等,无孔不入,侵蚀着学生的心灵。

最后,有些学生性格内向,不愿向家人、老师、同学吐露自己的心声,在班级的存在感不强。这类学生极易出现心理问题,如果没有得到及时医治,精神层面的需求无法真正的满足,从而将自我封闭起来。

二、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特殊学生”转化

“面向全体,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是每一个教育者的良知和使命。转化“特殊学生”,使之回归常态,健康成长,最终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对于学生个人、家庭、社会,意义重大。

“特殊学生”在世界各国的学校里普遍存在,相关研究不在少数。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教育国际化”这一背景,为教育工作者立足传统教育,合理借鉴国际先进教育理论做好“特殊学生”转化工作,培养具有“中国心、世界眼”的国际化人才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视野。

(一)更新人才评价观念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論”认为:构成人类智力的有语言、数理逻辑、空间、身体-运动、音乐、人际、内省、自然探索、存在这九种能力;几乎每个人都是聪明的,只是聪明的范畴和性质呈现出差异。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教师要更新人才评价观念,善于发现、真诚欣赏“特殊学生”身上除了传统的语言、数理智能之外的其他智能,比如有的学生擅长运动,有的善于沟通和交际,有的学生擅长音乐、舞蹈等等。世界是五光十色的,人类文明的进步、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需要的人才,也不应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多元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适应经济全面发展、竞争全球化的需要。

笔者所在学校的国际班学生,不少曾在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前跌倒,但他们通过入读国际班,有了继续接受高等教育的可能,毕业生中已有人申请到悉尼大学、墨尔本大学这些世界名校。

当今的世界,正在发生百年未有之大变化。知识迭代进入光速,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未来的世界相比于今天,会更加不可预测。比如,不会有能用一辈子的技能,也难再有一辈子的职业。因此,面向未来的人才评价标准,也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固化的模式。比如,面对日新月异的世界,知识学习的意义越来越小,自主学习与沟通的能力越来越重要;而未来的社会高度分工,离不开他人的支持与协作,应重视社交能力的培养。

(二)平等对待学生

全纳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是1994年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召开的《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上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它是一种没有排斥、没有歧视、没有分类的教育,核心是平等对待每一名学生。

公布考试测验分数和排名,当众疾言厉色批评学生,对犯错的学生强制体罚或剥夺其上课或参加集体活动的权利……如果以“全纳教育”理论来审视,显然是失当的。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对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增长,民主平等成为现代师生伦理关系的核心要求。教师要承认学生作为“人”的尊严,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这种尊重,既包含对学生独特个性行为表现的理解和接纳,又表现在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充分表现自我、发现自我的潜能,体验到自己作为“人”的尊严感和幸福感。也只有在师生平等、相互尊重的氛围中,教师的谆谆教诲抑或逆耳忠言乃至雷霆大怒,学生才能入耳、润心。

(三)唤醒学生的内驱力

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神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爱尔兰诗人叶芝也说:教育不是灌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理想的教育方式是能唤醒孩子的内驱力。

转化“特殊学生”,着力点是唤醒他们的内驱力。对教师来说,就是要在常规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落实“全过程育人”,抓住契机,实施“有温度”的教育。

教师备课、上课要“以生为本”,根据学情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彻底摒弃“满堂灌”“填鸭式”教学,创造激发学生求知欲的氛围,开展自主合作学习,让课堂呈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盎然生机,吸引“特殊学生”参与,使其在活动体验成功。在作业的批改中,坚持做到多给予“特殊学生”鼓励性评价,少用或不用质问式的评价语言。个别辅导时,要有足够的耐心,让其感受到爱和包容,使其打开心门。测验考试之后,要拿“放大镜”去找他们的优点和进步,及时给予真诚的表扬,让其树立信心,获得继续前进的动力。

班主任作为班集体的引领者,要树立“一个也不能少”的思想,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要多用正面行为干预,着力打造民主、和谐的班级文化,让每个学生汲取积极向上的能量。通过教室环境布置、主题班会、班级活动(例如“共读一本书”)、师生对话等等,倾注教师无私的爱,凝聚成融化“特殊学生”心中坚冰的“教育的温度”,从而“唤醒”“特殊学生”沉睡的内驱力,促其转化。

从学校层面看,要开发有利于学生多元智能发展的选修课程,组织学生喜闻乐见的、有利于身心发展的校园特色活动,如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社团活动等,为广大学生(包括“特殊学生”)搭建展示自我风采的平台。

此外,为“特殊学生”建立成长档案,设立专门的“成长导师”,也是十分有效的措施。在美国,为了帮助“特殊学生”,学校常见的就是“进出管理(check in/ check out)”,即每天对学生表现进行记录和评估,当学生达到目标就可获得奖励。

出现心理问题的“特殊学生”,心理咨询室要及时对他们进行疏导,稳定其情绪,调整其心态,必要时转诊医院。

(四)多方合力转化“特殊学生”

对于“特殊学生”,学校行政、班主任、任课教师、生活教师、其他职工,要落实“全员合力育人”。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仁爱之心感化学生,搭建起师生间彼此信任、顺畅沟通的桥梁。

发挥“朋辈互助”功能,通过积极向上的朋辈群体,比如社团中的社员互助、班级心理委员帮扶等等,对“特殊学生”起到正向引导作用。

当然,学校要办好家长学校,尤其要为“特殊学生”家长提供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讲座或个别家庭教育指导。班主任还与“特殊学生”家长保持定期沟通(必要时家访),做到家校共育,合力转化“特殊学生”。

参考文献:

[1]马飞. 新时期问题学生产生的根源分析及解决策略[J].文学教育, 2020(21)

[2]梁作甲. 教育国际化对德育的影响和对策研究[J]. 前沿, 2012(17)

[3]王富民. “問题学生”的表现及转化策略[J]. 学周刊, 2020(22)

[4]李启荣. “问题学生”形成之“家庭问题”[J]. 中学教学参考, 2019(27)

(作者单位:佛山市北外附校三水外国语学校,广东   佛山   528000)

猜你喜欢

特殊学生转化成因
垛田形态多样性的自然成因探索
自相似视角下相对贫困成因分析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罗素悖论的成因
罗素悖论的成因
高职院校特殊学生管理及心理干预方法探讨
浅谈特殊学生在歌唱教学中对歌曲的情感表达
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育现状探析
浅谈学困生的转化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