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实践大单元主题周实施的思考

2021-09-10耿沛星

高考·中 2021年2期
关键词:综合实践实施策略

摘 要:综合实践活动是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主要方式,其主要以学生的直接经验、爱好为基础,联系学生学习活动、日常生活活动,以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问题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新型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这是目前素质教育下初中生最缺乏的两种能力。教师需要摸索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方式,积累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经验,在实践主题和实践内容方面拓展深度、拓宽广度、加深力度。本文就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探讨,分析其作为大单元主题中实施的途径。

关键词:综合实践;大单元主题周;实施策略

引言:素质教育是目前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特色之一,其将学生的综合素养、实践技能放在突出地位,这要求承担育人使命的学校构建特色化的综合实践大单元主题活动,利用校本课程和特色实践活动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培育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深入整合课程与活动深入,使实践过程更富有教育意义,让综合实践活动发挥应有的价值,推动学生创新意识的提纲和实践能力的提升是目前综合实践大单元主题中实施的主要目的。初中生处于个性发展和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教师需要关注目前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现状,通过开发校本课程资源、弹性设置各门课程的实践活动,发挥院校的办学特色,迎合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

一、综合实践大单元主题周活动的特点

(一)整合性较强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和内容基本依据初中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目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进行设计和实施的,并以综合实践活动为契机,整合传统学科知识与学生自身知识体系。综合实践活动既可以独立存在,为学生带来丰富的教育资源,也可以与学科课程相联系,共同构成初中教育课程体系。而将其整合成大单元主题周活动,更有利于综合实践活动的教育延续性,让学生在一周之间的主题活动中,感悟主题的深刻含义,掌握丰富的课程资源。教师可以集中安排教学任务,学生也可以集中感受主题情境,从中发现问题,对问题持探索态度。通过整合一系列的课程资源,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悟主题,体验生活。综合实践大单元主题周活动中,学生需要结合实践单元的主题广泛搜寻资料,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所学知识进行整合,提升自己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

(二)实践性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的主体参与性,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很好的满足这一要求。实践活动的主题和内容设计都偏向真实的生活环境,学生可以亲身参与生活情境,主动探索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综合实践活动中,知识的教育不再局限于书本,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在生活情境中解决问题。在整个实施过程中,学生不再受书本条框的限制,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提出新的观点和新的思路,利用新的方法探索问题的解决方式。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敢于挑战权威、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意识。初中生在未来会面对更多的人生难题,只有具有创新意识、敢于挑战权威,才能健康发展。

(三)活动性

综合实践活动属于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其是一种实践学科,因此,无论是单元主题周活动,还是单个的实践活动,都具有明显的活动性特征[1]。学校需要为学生提供宽广的空间,在实践活动主题和设计内容方面进行一定的规定,让学生自由采取不同的方法,探索不同的问题,这也是实践性活动最根本的目的。学校可以设置具有创新性和时代性的实践活动主题,设置清晰的教学目标和合理的教学内容。如针对初中生爱玩手机、沉迷于网络这一现象,可以安排互联网伴我行的综合实践大单元主题周活动,让每个年级、每个班级集中选择一周的时间开展社会服务活动,让学生在此期间深入社会调查各类社会群体使用互联网的时间产生的危害,并利用志愿者的身份,在社会中宣传有关形成使用互联网,养成正确的生活习惯,避免互联网占据学生的大部分时间。

二、综合实践大单元主题中实施的困境

(一)理念不到位

根据义务课程设置实施方案的标准,综合实践活动需要有序化和常态化,面向学生的生活设计开放的空间,让学生调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觉器官,体验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和内涵,调整对社会、自然、自我的认知[2]。但现实情况则不然,一部分教师虽设置各种类型的学科改革,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还未真正理解,在开展综合实践大单元主题活动中给学生布置的实践时间并不充足。学校在活动安排方面并未实现灵活布置,不少校领导并不重视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形式,在确定大单元主题活动方面并未调查学生的需要,也并未深入了解学生的喜好,主题设置过于形式化。学生在完成实践活动的任务时,还需要兼顾学科学习,教学时间的冲突导致活动开展相对困难。

(二)学校配备资源不充足

综合实践活动需要教师的指导,但就目前活动的开展过程而言,教师缺乏专业的综合实践教学经验,不少学校让教师兼任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师,一部分教学精力有限的教师很难兼顾学科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由于学校并未真正配备专职指导教师,一部分综合素质比较低、教学年龄偏大的教师进入综合实践教师队伍,在指导和评价学生活动中出现越俎代庖、远离目标等现象,对学生的活动缺乏有效的延伸,综合实践活动很难得到深入发展。而部分学校由于经费不足,很难实施课程标准中要求的设计制作活动和考察探究活动。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的一种综合性课程,学校并未建立符合自身特色、实践性较强的活动主题,导致学生的参与性不强,大单元主题周组织过于分散,前后相连不紧密,零散推进会使综合实践活动的效果大打折扣。

三、综合实践大单元主题周实施的几点建议

(一)挖掘校本课程,提升课程理念

在实施综合实践大单元主题周活动之前,学校需要根据地方特色和自身的办学特色,广泛挖掘地域性的人文资源、革命资源,设置能够促进学生发展的课程主题。在研究综合实践大单元主题时,可以深入地区和学校的文化背景,在各类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挖掘更多的主题,建立学科实践课程活动的资源库,建设“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三大板块[3]。根据学期的安排,从初一年级开始,统一安排一周的时间开展单元主题周活动,根据学生的兴趣选择自然、人文或社会板块,通过参与社会服务、保护自然、参观社会生活场馆等方式,将课程理念融入活动中。学校可以根据目前社会建设生态文明的进程开展主题周活动,设置主题低碳生活在身边,通过让学生参与所在社区的管理,协助社区出板报,向社区居民宣传环保的重要性。协助社区工作人员清洁楼道,清理绿化带内丢弃的垃圾、打扫街道。初步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向社区居民分发环保报纸,并收集社区废品卖钱,将赚来的钱用于社区环保建设,购买垃圾箱、花草等植物。让学生在服务的过程中感受环境对人的影响,关注社区居民最常探讨的话题,综合运用自身知识,帮助其解决困惑,让学生在过程中充分感受尊重和理解的价值。之后引导学生开展绿色环保活动,调查本地区水资源的使用状况、水污染的情况,在对社区环保情况的探究、调研、试验中,增强责任感,自觉树立环保意识。从身边小事做起,关注社区、地区、国家的环境问题,分析环境污染的原因,并提出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等环保性的小建议。

(二)加强队伍建设,健全管理制度

综合实践课程活动要求教师需要有较高的组织能力和指导能力,因此,学校需要对综合实践指导教师进行培训,并结合家长、校外专家、学校领导等共同组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参与队伍,形成强大的教育力量,发挥家长、校外专家的作用,让学生在多种情感关怀下茁壮成长。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校外专家入校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训,让教师学习活动组织的方式,活动目标设定的方式,活动内容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围绕学生的各项能力展开研究。同时,学校还需要积极引进相关教育人才,充实教师队伍,根据现有的综合实践大单元主题周活动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对教师、学生等进行细致化的管理,保证单元中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配合恰当,学生能够学习更多的知识。

(三)出台详细方案,确保顺利进行

综合实践大单元主题活动不同于一般的实践活动,其具有时间较长、内容复杂的特点,因此,在开展活动之前,学校需要根据制定的主题出台详细的方案,有顺序的开展每一个环节,通过有序组织,稳步推进,让学生由课程过渡到实践,在实践中思考和反思。教师需要根据课程标准安排每一项活动的具体实施方案,并在活动结束后做出正确的评价。教师需要通过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环节进一步感受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热情,了解学生掌握的能力和预期目的的达成效果。

結束语

综上所述,综合实践大单元主题周活动必须遵循整体性、活动性、实践性的三个原则,围绕学生的发展关注主题周活动的主题和实施目的,通过多样化的手段整体推进学校特色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结合科技、人文、社会等内容获得全面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孟鑫.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变废为宝”的实践与探索[J].综合实践活动研究,2020,000(004):31-32.

[2]张树峰.谈初中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J].中国校外教育,2020(4):99-99.

[3]穆云龙.初中阶段常态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探索与实践[J].综合实践活动研究,2020(5):16-17.

作者简介:耿沛星(1970.8-)男,汉族,山东省滨州人,大学学历,一级教师,主要研究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与实施。

猜你喜欢

综合实践实施策略
落实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体验营销在遵义旅游业中的运用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探讨ERP系统在企业财务管理系中的实施策略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效策略探究
增强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