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生物教学方法与策略

2021-09-10张杨

名师在线·下旬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自学能力高中生物教学策略

摘 要:本文立足高中生物日常教学的真实情况,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概述”“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策略”“以生物学科为主,其余学科为辅,形成知识网络”三方面出发,对如何基于核心素养理念开展高效的高中生物教学进行了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生物;自学能力;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06-0077-02

引  言

随着核心素养相关理念的逐步落实,高中生物教学越来越注重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升,进而充分激发了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为其深入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科知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新时代高考背景下,学生的学习需求越来越多元化,而这也就意味着教师需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来尽可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习到更多对自己有用的知识。除此之外,学生还要灵活应用知识,一方面可以培养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实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

一、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概述

核心素养是学生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而在生物学科中,核心素养所涵盖的是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及社会责任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其与传统的生物学科课堂教学相比,更具有挑战性,教师在设计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时,都需要将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教学计划结合起来,从而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探究能力[1]。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策略

(一)构建探究学习课堂,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多方面去引导学生,并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在对实验进行观察、描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等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学会独立自主的学习方式,还能在此过程中培养自身的合作探究能力。

例如,在教学“组成细胞的分子”这一章节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来构建探究学习的课堂,这一方面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另一方面大大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就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来说,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蛋白质工作的动画视频,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彼此分享自己的观后感及对知识的发散性思考,最终全身心地投入知识的学习过程中。

(二)建立大概念学习模式,加强知识间的联系

大概念就是处于学科中心的位置,对学生学习具有引领作用的基础知识,大概念包括了生物学科中的大部分原理、理论等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围绕大概念开展教学活动,将生物学中的知识点联系起来,以便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生物学概念,纠正学生心中的错误概念,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及学生的学习效率[2]。

例如,在教学“细胞的基本结构”这一章时,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大概念学习的思维,从而使其在加强知识间联系的基础上,构建一张完整的知识网络。本章主要包含了细胞膜——系统的边界、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三部分内容,其各自独立但又作为一个整体。这时,教师就可以在授课过程中进行融合教学,以帮助学生形成更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一来,也有利于学生后期对知识的查漏补缺,从而确保学生深层次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注重生物实验教学,促进学生认知体验

實验是学生学习生物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学生以后的发展和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正因如此,教师在平时课堂教学中应加强和完善生物实验教学,并通过实验的开展,有效促进学生认知体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能力奠定扎实的基础。

例如,教师在讲解“使用高倍显微镜”这一部分时,首先用谜语导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明察秋毫’这一成语打一物品,大家可以猜出来是什么吗?”此时,任课教师引入新课——显微镜,并利用多媒体展示显微镜,要求学生观察显微镜的结构和组件的作用等,为后面的教学奠定基础。接下来,教师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如取镜与安放,用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拖住镜座,然后将显微镜放在实验台的前方偏左,进行调焦及对光等,让学生进行体验和操作,有效加深学生的实验印象。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学习单位,由小组长带领共同进行实验操作,并互相讨论,以区分高倍显微镜和低倍显微镜。如此一来,学生就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实验操作来提高自身的认知,从而促进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四)科学技术与社会相联系,提高学生实践意识

在生物的教学与学习中,科学、技术和社会一直与生物知识联系在一起,其所涵盖的知识面很广,教师继续依赖传统的生物课堂教学不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因此,教师要学会把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联系起来,使学生亲身体验生物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能够识别伪科学和迷信,尝试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发展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3]。

例如,在教学“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结合科学技术、社会生活等内容,一来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意识,二来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生活中购买食用油时,学生会发现其标签上写有“转基因大豆油”等类似的字眼,而这就与学生所学的高中生物知识有很大联系,此时,学生可根据自己所学知识判断非转基因与转基因的大豆油哪个更符合人体的吸收标准,从而有效保障自身的身体健康。

(五)立足生物科学史学习,落实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学习生物科学史能使学生沿着科学家探索生物世界的道路,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研究的方法。因此,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学习生物学科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学习科学家为科学而奉献的精神。教师可以生物教学中的自然科学课程为研究对象来展开探索,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探究生物的本质,了解科学知识产生的特点,以此来辨别生活中的科学和非科学,促进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农业生产中的繁殖控制技术”这一章节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深入调查农业生产中的繁殖控制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如教师提出玉米的杂交育种是如何培育的,骡子是如何繁殖的,如何培育产蛋率高的母鸡等一系列问题时,让学生根据这些问题进行研究、探索,提升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感受并了解杂交育种的应用、植物微型繁殖、动物人工授精、试管家畜和胚胎分割技术,以及它们对提高社会生产力的重大作用,使学生了解生物科学史,从而落实并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三、以生物学科为主,其余学科为辅,形成知识网络

各个学科之间都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自然界是一个整体,生物这一学科与物理学科、化学学科等都有着相似的思想方法、基本原理和研究内容等,生物也与人类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有着不同的联系。因此,教师要以生物学科为主,其余学科为辅,帮助学生形成一个知识网络,加强生物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学科的本质,使其更好地探究生物学科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发展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结  语

总而言之,高中生物教師在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简单的基础知识,还要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感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等教学辅助手段来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欲望。

[参考文献]

王念.浅议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J].成功:中下,2017(20):145.

柏小妹.探讨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J].未来英才,2017(24):145.

叶雅卿.在核心素养要求下的高中生物教学策略[J].新课程(教师版),2017(10):67.

作者简介:张杨(1986.11-),男,吉林长春人, 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高中生物常规教学和竞赛教学。

猜你喜欢

自学能力高中生物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浅析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初中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
分析高中生物的绿色生物实验
高中生物解题教学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