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构化:让习作教学简约而丰富

2021-09-10管奇峰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体验活动习作教学结构化

管奇峰

【摘要】小学习作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块“硬骨头”。教学中立足“一课一得”,根据学生的年段特征、认知规律,选择每篇习作在内容、结构、章法、表达技巧等写作知识方面的教学点,再以结构化的教学活动来铺陈习作指导,有助于为学生提供言语学习的支架,提升习作能力。

【关键词】结构化 习作教学 体验活动

【问题思考】

皮亚杰认为,人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活动,得到有效的不断的建构。这里的建构,是指学习主体将逐渐积累起来的新旧知识加以归纳和整理,使之条理化、纲领化,做到纲举目张的过程,也就是“结构化”的过程。

从这个意义上说,结构化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教学方式。具体到学科教学,就是将学科知识按照内在的逻辑联系分解为一系列前后衔接、逐渐加深的知识点,然后让学生按照顺序逐一学习、强化,最终在头脑中形成有组织、有系统、有结构层次的知识体系。这一点在数理化等理性知识学科中体现得尤为清晰,而在人文学科语文,尤其是小学习作教学中却较为弱化。

习作教学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却常常被边缘化,片面地被理解“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的写作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而忽略了写作知识的理性教学和系统梳理,导致习作教学教得随意、教得模糊、教得混乱。如何自由的表达、有创意的表达?学生缺少了言语学习的支架,习作能力的发展自然也处于一种“盲目的、混沌的、无序的状态”(王荣生语)。

纵观小学语文教材,习作都安排在每个单元的阅读教学之后,内容多以题材或体裁类别划分,有写人、记事、写景、童话、活动、实验等记叙文,也有日记、书信、建议、演讲稿、读后感等实用文。同一内容的习作可能在不同年级都有安排,对学生呈现出的作品要求当然不同。这样的编排对我们教者提出了高要求,我们要立足“一课一得”,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起点、认知规律以及课标的年段要求,挖掘每篇习作在内容、结构、章法、表达技巧等方面的教学点,再辅之以合宜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结构化的教学活动中习得写作知识,建构写作知识体系,获得习作能力的提升。“量变”才能引起“质变”,当头脑中的阅读积淀越来越厚重、写作知识体系越来越庞大,才有可能达到个性化的写作创新。

【实践研究】

下面,笔者就一次体验活动作文“三分钟有多久”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实践与思考。

1.目标定位:选取有价值的教学点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习作7”安排了一次体验活动作文,要求“参加一次体验活动,可以当一回盲人、聋哑人,也可以做一天老师,当一回家,参加一次文体排练或社区活动……把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写出来,与大家交流”。为了增强学生的心理体验,笔者设计了一个体验时间长短的小游戏“三分钟有多久”,通过一快一慢、一张一弛的两轮体验形成强烈的心理冲击,指导学生“把体验活动的过程写得清楚明白,把心理感受写得真实丰富”。“如何把心理感受写丰富”对四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所以笔者把“写好心理活动”作为本次习作教学“一课一得”的落脚点。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合理恰当、有教学价值的“点”。理由有三:

(1)符合年段目标。第二学段的习作教学要求是“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也就是能“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表达“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其中“所感”最抽象、最内隐。

(2)符合编者意图。本次习作要求“组织一次体验活动”,教学重点是“写出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具体可以解读为“写清楚活动的过程,写出真实的感受”。活动过程在之前叙事文习作中已多次练习,本次习作重在巩固、强化,而心理感受在叙事文中相对较为笼统、概括。安排体验活动,旨在放大学生的心理感受,刺激心理电波,让“所感”更具象,可触摸。

(3)符合学习的承继性。自三年级习作入门以来,随着教材的编排,学生应该已经逐步学习了有序观察、景物描写、适当联想(比喻、拟人)、把事情经过写清楚,学写对话以及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描写等写作单项知识。在诸多的单项技巧中,心理活动描写由关注直观到聚焦微观,由描写表象到表达微感,在基础层级的写作知识中属于难度较高的一个知识点。因此,四年级下册安排“写好心理活动”,既体现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习作教学序列训练体系,也为第三学段掌握更高层级的写作技法做好学习升级的准备。

2.活动铺陈:生发有内容的表达

选取了合宜的教学点,也就明确了本次习作指导的目标走向。认准这个“点”,沿着一条“线”铺陈活动过程,层层递进、步步深入,学生在结构化的教学活动中,获得认知、获取体验、引发感悟,从而建构自己的言语表达,建构自己的习作思路。

(1)活动引入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完成一个体验活动,活动的题目叫“三分钟有多久”。三分钟有多久呢?谁能根据平时的经验说一说?

师小结:三分钟时间,有人说长,也有人说短,是长是短只有亲身体验过才有发言权。

(2)活动体验

环节一:静默三分钟。

师:体验开始了,请同学们听清楚游戏规则:闭上眼睛不说话,用自己的心静静地感受三分钟有多久——

(教室里很安静,只有课件上钟表的秒针在嘀嗒嘀嗒地走着)

师:看得出来,现在同学们的内心感受非常丰富,在学习小组内交流交流。

师:谁愿意来说说自己的感受?(板书:感受真实)

引导预设:①这么漫长的时间,你是怎么打发的呢?②有没有人熬不住偷偷睁眼了?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③漫长的三分钟,你的心理有变化吗,谁能把这种变化说出来?

师小结:太棒了,这样把三分钟分解开来说,就把体验的过程说得清楚明白了。(板书:过程清楚明白)

环节二:忙碌三分钟。

师:第二轮体验开始了,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然后用三分钟时间把你看到的写下来。游戏规则清楚了吗?(观看一段简短的图片视频)

师:美丽海安我的家,三分钟时间,比比谁写得最多。拿出笔和稿纸,做好准备——计时开始!(学生安安静静地写话,课件的钟表计时三分钟)

师:这一轮体验,你又有怎样的感受呢?

引导预设:①可以说说自己当时的想法。②有没有哪位同学留意到其他人的表现?

(3)片段练写

师:经过了两轮体验,每个同学心中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那就选择其中的一次寫下来吧。(出示习作要求:回忆刚才的两次体验活动,选择感受最深的一次,用一段话写下来,把活动的经过写清楚,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

整个教学过程以活动为“纲”,以体验为“领”,将“三分钟猜想”“静默三分钟”“忙碌三分钟”等课堂环节串联起来,而这样的教学进程又不仅仅局限在一条线上,每到一个关键点,教师会引领学生驻足回忆,“怎么打发时间的”“偷偷睁眼看到的场景”“心理的前后变化”“某个时刻的想法”“周围同学的表现”……这样生发开去,学生在心中对本篇习作的样貌经过了一个由“点”到“线”再到“面”的架构,内容表达自然也变得丰富而多样。

3.方法迁移:创生有个性的习作

习作教学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他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学生选择感受最深的一次体验,尝试写片段后,教师选择了一篇中上水平的习作当众展示,师生围绕“过程是否清楚,感受是否真实”共同评议。之后,教师追问设疑“想不想把感受写得更丰富一些”,借此引导学生学习微课“心理描写有妙招”。

学生完成习作初稿后,植入微课,颠覆了传统的“先学范文再写作”的固化模式,学生将从微课中习得的写作知识、技法,用于修改、优化自己的创作,丰盈习作内容和表达风格,避免了习作结构单一,表达千篇一律,由此创生出一篇篇有新意、有个性的精彩习作。

猜你喜欢

体验活动习作教学结构化
促进知识结构化的主题式复习初探
结构化面试方法在研究生复试中的应用
小学品德教学中体验活动应用之我见
分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提高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研究
多元评价,焕发劳技课程的魅力
数学探究中提升学生智慧的路径研究
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学生习作难题之解决策略
基于图模型的通用半结构化数据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