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模式构建研究

2021-09-10曾利霞尹敏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4期
关键词:教育模式构建策略大学英语

曾利霞 尹敏

摘要: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提出使得思政教学与各学科教学紧密结合,在专业教学中渗透思政的思想、内容等,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政教育引导,实现大学德育与智育的两手抓,带来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稳步提升。大学英语具有课程思政建设的天然条件,而其也基于跨文化交际表达的需要发出了课程思政建设的呼唤。本文主要以大学英语为例,探讨其课程思政模式的具体构建策略,以带来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落地与深化。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模式;构建策略

课程思政建设并不是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简单叠加,其是两者的深度融合,专业教学中挖掘思政教育的元素、资源,借助专业教学的课堂实现学生思政方面的教育引导,德育教育与智育教育同步,带来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建设也不例外,必须明确其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路径,做好思政建设。

一、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实施的价值

英语是的大学必修课程之一,其重在让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的同时加强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把握,更好地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对于传统文化既不妄自菲薄也不盲目自大,对于西方文化也持有理性的认知态度,语言学习与文化理解结合起来,流畅地交际表达。英语学习离不开正确价值导向的引导,需要思政理念的渗透和思政实践的强化落地。传统大学英语教学带有明显的知识导向性,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基础扎实,但缺乏思政统领下的价值思维引导,学生很容易受外在不良思想影响产生道德困惑、产生发展迷茫感,影响其价值选择与判断不准。当前世界文化交流更为频繁与深入,面对多元的文化冲击,学生很容易迷失自我。大学阶段的学生气血方刚,很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做事冲动,做出错误的价值选择与判断,或者在错误舆论导向的影响下,误入迷途。

当前大学教学中存在明显的“教”到位,而“育”缺位的问题。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中,在教学的同时也落实育人工作,真正挖掘英语学习的思政素材,凸显其人文学科属性,让学生在中西方语言学习的过程中也能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去对待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坚守传统文化与道德认知的体現,弘扬其爱国精神,提升其民族自豪感。大学英语教学中课程思政的实施必须着手思政教育资源的挖掘、教学形式的创新、师资队伍的建设强化等多个方面,使得学生在思政教育的引导下,获得感更强,而获得感作为主观意识、客观价值的教育实现渠道,让学生产生学习的积极情绪和正向体验。而这离不开创新的教学实践,根据学生思想政治意识、英语学习情况等,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精选课程内容等,政治教学、专业学习与实践锻炼结合起来,让学生产生学习与锻炼的内生动力,积极参与到思政学习、互动探讨中,让专业学习与思政学习相得益彰,知识学习融会贯通等,使得学生具备较强的思政意识、思政分析能力、良好的专业学习态度等,实现素质教育背景下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

(一)转变思想,教学中自觉渗透课程思政理念

思想上的转变才能带动行动上的落实。基于互联网+的时代背景,必须以课程思政指导高校课程体系建设,明确课程思政教育的大框架,明确其教育方向,加强教育指导与约束。

就英语教学的实践来说,一方面高校的英语教师必须树立课程思政建设的自觉意识,主动挖掘英语教学中的课程思政教育资源,抓住课程思政教育的契机,正确处理好学科教学与思政教学的关系,真正尽到教师思政教育的责任。如在英语语法教学中、词汇教学中、篇章阅读教学中开展主题话题的探讨,或者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或者进行中西方文化的对比探讨,让学生理性地看待外来文化。对于西方思想、英语价值观等要去其糟粕,学会甄别与选择。在坚定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的基础上提升西方不良文化思潮的抵御能力,以政治敏感和信息鉴别能力辩证看待西方文化。教师要为人师表,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以坚定的政治信念、专业的知识讲解、魅力化的师德师风,起到榜样示范,杜绝崇洋媚外,全盘西化等错误思潮。另一方面加强技能学习,具备思政示范与教学的能力。大学英语教师应系统学习思政知识,熟悉党的纲领性文件,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不断提升文化素养,能真正做到英语教学中思政教育的自然融入,在专业课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思政思想。教师也应注重同行之间的交流探讨,在吸取其他教师经验的同时也能自主创新思考,打造更为趣味的英语思政课堂,提升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教师也可以借助网络自由检索,总之变被动为主动,不仅出色地完成英语教学任务,也带动思政教育的落地与深化。

(二)内容建设:课程思政建设更富教育实效

思政课程转变为课程思政,关键在隐性思政教育资源的挖掘。自然知识学科、通识教育中蕴含的隐性教育素材在信息技术支持下被提取与加工,思政教育熏陶与正向引导落到实处。隐性思政素材挖掘与利用的过程中要突出特色化与人性化。基于高校自身与当地教育独特的精神文化,加快地方思政、校本思政特色化建设,如将当地民俗特色、民族文化融入教学,带动思政教育的渗透传播和民族文化传承。如基于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料、基地等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政实践活动,以互联网为平台,鼓励学生深挖当地的历史文化素材,实现民族自信心的培育与爱国意识的强化。

具体到英语教学中要发挥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的教育意义。第一课堂就是我们常规意义上所认为的教学课堂,在教学课堂上课程思政的落地需要教师进行本源性的坚守,教师教学的重点是英语知识的讲解,引导学生进行英语阅读思考、话题探讨,潜移默化地进行价值观教育。教师可以基于现行的《新视野大学英语》教材,挖掘其丰富的思政教育素材,选择具体的思政教育话题,如家国情怀教育、品德培养、尊老爱幼、传统文化等等。第二课堂主要是活动课堂,更多的是课下的社会实践锻炼。基于新时期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大学英语教学中应思政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融于社会实践锻炼,让思政教育的学习从理论转变为实践,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英语竞赛,如英语歌唱比赛、英语演讲比赛,鼓励学生组建英语社团,建立英语学习小组,英语话剧社等。

同时要积极关注第三课堂,第三课堂主要是网络课堂。教师应抓住教育契机,让思政教育与大学英语教学有效结合,可以基于互联网平台的信息传播、资源共享等优势,让学生接触最新鲜的思政材料,开展话题探讨。也借助微信微博短视频等,让学生观看学习思政方面的知识,获得有效的思政熏陶。

(三)多元支持:为课程思政教育提供良好土壤

大学英语教学中,要想实现课程思政的实效发挥,也需要统筹规划,做好资源管理与组织建设工作,实现教育合力的凝聚,以课程思政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实施中的科学部署,让课程思政教学资源挖掘更深入,也带动课程思政优秀教学经验的交流与共享。学校方面应建立思政教育专题小组,各部门统筹配合,让课程思政项目实施导向清晰、责任明确、推行有序。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做好课程思政教育影视资源、政治教育素材、典型案例的汇总整理,筛选整理为优质的教学资源,例如可以让思政教师与英语教师一起备课,整理资源,开发出具有校本特色的大学英语思政教材,校内共享或者更大范围内共享,群策群力,大家按照类型、风格、科目、年代等差异,做好课程思政教育资源的科学归类,建立资料数据库,并不断补充数据库内容,及时更新调整,为各学科思政教育提供素材支持,提升思政教育建设实效。

结束语:对于大学英语教学来说,课程思政的建设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认识到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从理念到实践,多管齐下、多措并舉,做好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将带来英语课堂的多元化发展,带给学生更深刻的学习体验,潜移默化地提高其德育水平。

参考文献:

[1]韩艳.简析大学英语与“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构建[J].校园英语,2020(48):8-9.

[2]刘燕,顾开宇.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模式构建[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0,37(06):83-86.

[3]李水云.民办院校转型背景下课程思政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的模式构建[J].现代英语,2020(04):19-21.

[4]刘飞,力明霞.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构建[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0,37(01):55-58.

作者简介:

曾利霞(1985-),女,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教师专业发展;

尹敏(1978-),女,讲师,学士,研究方向英语教育。

基金项目:

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模式构建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XJK19CGD071;

怀化学院《大学英语课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研究》研究成果。

(怀化学院 湖南怀化 418000)

猜你喜欢

教育模式构建策略大学英语
浅议如何构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
浅论古代斯巴达的教育模式
西部高校信息学科的成人高等教育模式研究
中职音乐欣赏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
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