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音乐欣赏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6-10-20毛鸿雁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21期
关键词: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新课程

毛鸿雁

【摘要】传统的教育中过分的注重教育适应社会,而忽略了教育促进个人的发展,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往往扮演着导演和演员的角色,单纯的把学生当作观众,自导自演,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使学生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发挥。新课程背景下,创造能力的培养对职业高中的音乐教育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阐述了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单一的、陈旧的教学模式,探索有利于学生主体性发挥和主动参与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新课程 创新能力 教育观念 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1-0220-02

高中音乐标准基本理念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学习音乐的原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以音乐为美,达到感人、育人的目的。音乐欣赏教学是发挥学生创造性想象的重要因素,创造性想象是一切创造活动的基本前提。《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探究与创造活动,倡导开放式和研究性的学习方法,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音乐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新课程背景下,音乐鉴赏教育必须十分注重培养学生在音乐的感受中有体验,鉴赏中有创新,以及对音乐的感知、态度等综合能力。那么,如何培养中职学生对音乐的鉴赏、体验、创新能力呢?首先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针对性地进行因材施教,并且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及思考问题的能力,启发学生无限的想象力,从而达到培养创造性能力。

一、营造温馨和谐的学习氛围,引发想象力

中职学生想象力的思维很活跃,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更加有利于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释放巨大的学习潜能。因此我们应优化音乐欣赏教学过程,改进课堂教学策略。教学中,教师应建立亲和的师生关系,渲染温暖和谐的、充满自信的学习环境。音乐教学更应该跟学生一起互动,一起唱起来、一起跳起来,共同合作完成欣赏教学;在教学形式上,改变以往沉闷的气氛,让课堂“闹起来”,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讨论、合作探究。音乐欣赏教学中很多作品的背景、作者生平、作品的创作思想等等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加以引导,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力,使学生敢于打破常规、敢于想象、勇于创新。

在一节欣赏课中,指导学生欣赏二胡器乐曲时,引用瞎子阿炳的故事,学生普遍认为阿炳就是个穿着破烂在街边乞讨、卖艺的盲人。有的学生却持不同意见说:“我不是这样认为的,我觉得阿炳是个作曲家、艺术家,我曾经看过《瞎子阿炳》这部电影。阿炳生下来后不久她母亲就去世了,从小就被族人抚养,8岁后回到道观和父亲一起生活,道士们做道场用的乐器他全都学会了,很多乐曲都是他自己自编的,今天欣赏的《二泉映月》就是他的代表作,这首乐曲就像他的悲惨一生的阐述!”说完全班鸦雀无声,而后对这位同学报以雷霆般的掌声。课堂上,对学生善于动脑筋,把课外学习掌握的知识融入到学习当中,还有自己不同的想法,值得充分肯定,为此,教师要适时把握学生思维创新的火花,大胆地鼓励学生的独特见解,培养创新思维。

二、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

一个勇于冲破藩篱,勤于创新的教师才能真正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音乐教学模式是音乐教学过程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为音乐教师提供教学设计和组织音乐教学开展广阔空间。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是主体,学生是被动的学习者,长期压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新课程音乐教学模式的创新,首先是运用良好的情景陶冶的教学模式来激励学生的创新。情景陶冶教学模式是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引入、创设一种情感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环境或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音乐氛围中学习,促进其知识和能力的协调发展。利用学生喜欢的音乐氛围,配以运用现代多媒体的辅助,通过语言的感化,实物的展览与演示,音乐的操作等教学程序再现。其次,运用探究、发现的教学模式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究、发现教学模式是音乐教师创设音乐教学情景,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充分的讨论,最后学生总结出问题的答案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注重在音乐教学中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的作用,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学习的结论。通过自主学习,使学生学会学习,锻炼能力,提高素质。再是运用引导创造的教学模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也是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发展和积累的过程,在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注重发现学生的思维闪光点,激励学生积极进取,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培养创新精神。

三、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激发创造性想象

俗话说:动人心者,莫先乎情。理解中带着情感,情感中有所理解,是音乐欣赏中的另一创造性想象,它带有浓厚的情景色彩。学生主观的认识与情感的体验在想象中得以自由发挥,因而在理解作品时也会在想象中染上一层浓厚的感情色彩,使欣赏和创造能够“情景交融”。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都在进行心灵的碰撞,良好的师生关系,课堂就显得融洽、愉悦,学生自然而然会把教师的爱迁移到学习中,师生关系会变得更加融洽。教师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以丰富的音乐教学资源,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激起学生的丰富想象,积极鼓励学生创新。一部音乐作品的情感和意境不同,在欣赏音乐时,应从引导学生体验音乐作品内涵的情感和意境人手,让学生去感受音乐的不同情绪,体会音乐中无穷的乐趣,学生便会陶醉在教师激情澎湃、富于表演力的讲解中,学生会被深深地吸引着,将会激起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和努力学习的愿望。学生便会自然而然地体验作品带来的无限魅力,由此激发其创造性想象。

四、利用音乐的抽象性与通感性,升华创造性想象

音乐是很微妙的一种艺术,让人向往、让人憧憬。由于音乐的抽象性与通感性,驱使人们在欣赏音乐时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时高时低的音乐旋律变换,导致情与景在脑海里的不断地转换,想象也随之变幻与升华。教师在这样的情景中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升华创造性想象,引导学生思维和情感驰骋更高境界的音乐之中。我在教授欣赏李叔同的《送别》时,先让学生有感情朗诵歌词,然后欣赏、聆听李叔同创作这首《送别》时的曲调音乐,歌词阐述中经历了“送友离别”,实际上是李叔同以送别朋友为缘由,从而感悟到人生短暂,看破红尘,也是他弃世出家的“前奏曲”,乐曲充满着彻骨的寒意。最后启发学生逐渐从初听欣赏转入到感情欣赏,再发展升华到理性的审美想象。有的学生问:“李叔同出生在富商家庭,为什么最后出家了呢?”有的学生回答说:“中国人口那么多,当时社会很乱很多人已经自顾不暇,不一定帮你当知心朋友,《送别》应该就是李叔同对中国当时现状的一种揭示”。又有的同学想到说:“初中社会中学过,李叔同正处于中国内战,社会动乱、变化多端时期,他肯定是遭到了社会的打击才会出家的。”这些既为听觉转化为思考的通感,更有创造性想象的升华,获得音乐所容纳的深远意蕴,使学生有着“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广阔的想象空间。

五、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意识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的情感渲染、方法引导,教师只有在教学实践中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才有可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教师首先要有创新意识,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因为音乐欣赏的目的是让学生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想象力、创造力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而不是纯粹的欣赏课。所以教师要明确创新取向,改变教学观念和以往沉闷的课堂气氛,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中入手,要善待学生的质疑,保护和发展他们独创与奇特的想象力。学生的突发奇想,就是奇妙的创新过程,所以教师要努力的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助燃”学生的“智慧火花”。当然,学生在独创与奇想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不同的想法,教师应充分尊重,乐于听取学生的不同见解,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认识提出不同的见解。有些学生很希望在回答问题后得到教师的表扬和鼓励,即使是回答错误了,教师也不要马上否决与批评,应该和学生一同评价学习过程的得失,使其找到正确的方法,并鼓励学生学会在错误中转变思维方式,在失败中获得宝贵的经验。总之,以学生创新活动为基础的全新教学模式,正是音乐欣赏教学需要努力的方向,学生审美活动和创造活动才能有效的实施!

由此可见,中职音乐欣赏教学中创造性想象的培养与课堂温馨和谐的氛围、教师的教学观念、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是密不可分的,这几种机制是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温馨和谐的学习氛围是教学的基本前提,教师的教学观念是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师生间情感交流是教学中的纽带,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是智慧产生的源泉。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欣赏教学中不断想象、不断进取、不断创新,增强信心,体验成功!

参考文献:

[1]刘沛.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2]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9

[3]吴跃跃.新版音乐教学论[M].湖南文艺出版社,2005

[4]尹爱青.音乐课程与教学论[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新课程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浅谈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
基于MOOC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