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拓展训练的探讨

2021-09-10马玉明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9期
关键词:拓展训练体育教学高校

摘  要:随着科技不断发展,在社会不断更迭的今天,人们更多地开始重视自身的身体素质。身体素质的加强并非一日之功,这需要我们从学校学生抓起。如今高校中的体育教学成了新颖的教学模式,是高校体育改革后的成果。在突破了传统教学方式的同时,扩大了体育课程可涉及的领域,将各种理论学科与体育相结合,以此实现拓展训练下体育课程的个性化与多样化。本文从实施扩展训练的原因、重要意义、基本原则等方面对高校体育教学中拓展训练的实施展开探讨。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拓展训练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1)09-0-02

现如今,精神世界和素质生活成了更多人竞相追逐的目标,这就需要我们培养更多全方位发展的综合性人才,更多使用多元化教学模式,推陈出新,才能更好地培育出新时代所需要的综合性人才。拓展训练是让学生通过参与教学自行感受体验型教学方式,所有的课程精心设计都是通过经典情景和活动让学生受到锻炼,从而使其成为持之以恒、坚忍不拔、拥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充满正能量综合发展的优秀学生。

一、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扩展训练的原因

第一,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大学生常年困于书本与课堂,虽然书本的学习能够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在课堂中能够学到若干专业知识,但缺乏更多的拓展训练。虽然,体育课程一般一周只有一节课,但是除了完成相应的体育知识与技能之后,还要对自身进行正确评价。大学生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将拓展训练运用于体育课程将会让大学生思维发散,眼界开阔,将实时热点问题融合于自身思考,以此锻炼学生发现问题的敏捷度和解决问题的行动力。

第二,传统体育教学有缺陷。旧有体育教学虽然能够弥补大学生缺乏体育锻炼的短板,亦能够为国家输送体育人才,但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依然存在着不可忽视的缺陷。因为传统体育教学方式较为单一,一般在热身活动后进行实践教学,其次便允许自由活动。把教会学生知识技能作为主要目标,往往容易忽视锻炼身心的核心目的。传统教学模式容易将知识输入与整体素质培养割裂开,这容易本末倒置,对学生个性发展极为不利。

第三,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高校体育教学软硬件改革迫在眉睫。虽然如今大学生整体素质高,大学教师知识储备能力极强,也同样愿意随着学生的差异进行个性化教学,因材施教。但大学课本的选择往往墨守成规,各类高校的体育教材一般都是活动类人选教材,具有灵活性但不够个性化。硬件方面,大学往往开展更多如篮球、足球、网球等体育项目课程,然而大学扩招的现状导致体育场地远远不够,体育设备也十分短缺,更多资金流入科学实验室,宿舍楼等设备改进,而忽视掉体育场地和设备的短缺。所以综上所述,学校往往会选择简单的拓展训练开展教学内容,所以高校体育教学软硬件改革需要尽快提上日程。

二、高校体育教学中进行拓展训练的重要意义

第一,完善传统体育教学方式开展素质教学。素质教学是如今教学的新主题。素质教育以社会的长远发展和受教育者的终身发展为目标提升整体学生素质水平。拓展训练是全面开展素质教学的突破口,能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导,体验学习与实践的快乐。拓展训练也能够拉近师生距离,相互学习、相互进步,并且能够改善传统教学模式的死板、单一与枯燥,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继而推动大学生素质教育水平。因此,我们可以在现有教学模式上进行改进。传统教学模式局限于现有体育设备与场地,结果就是教学单一,学生无法得到应有的锻炼。还可以将现有的体育器械与设备应用于拓展训练。比如通过校园楼宇间的树林、草丛、小径,布置各种户外拓展训练,让学生自发组队并完成任务,如越野定位搜索、寻宝、探险等,利用植物进行隐蔽和侦察训练,可以在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发现能力、自保能力、竞争意识等,极大丰富高校体育课堂的活力。

第二,激发潜能,培养创新精神。人的大脑可以被尽情开发,潜力也是如此,如果不去探索便很难知道自身的无穷潜力。拓展训练在设置时往往会增添一定难度,让学生在拓展训练的过程中不断挑战自己,激发无穷潜能,在增强学生自信心的同时,使其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与能力。通过拓展训练能够让学生直接感悟到,表面上看起来不好完成的任务,其实经过尝试后自己完全可以克服,从而激发潜力,攻克难关。

第三,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發展。传统体育教学往往涉及篮球、足球、网球等传统球类运动,如果在传统体育教学中增添拓展训练,便可以将这些传统运动融入其中,以一种相对自然的状态回馈给学生。比如,在校园内不同位置设置不同关卡,需要跑步行进的同时加入其他运动任务从而达到任务成功的目的。这能够让学生在自然环境下接受体能和心理素质的双重考验,强化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在提升整体身体素质的前提下矫正三观,提升眼界高度。

三、实施拓展训练的基本原则

第一,适应性。适应性是在现有无法改变的条件环境下进行模式、方法等的改进。适应性运用于拓展训练是充分利用高校现有的场地布局、器械设备、植物分布等进行拓展训练的设置与分布。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结合体育项目的固有特征,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死板与教条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由教师扮演引领者,引导学生参与拓展训练,设计更符合学生条件的项目。

第二,灵活性。灵活性是适应性的引申是在适应性的基础上,灵活变通。在场地与设备难改进的前提条件下,要想更好地完成传统教学模式的突破,就要在项目设计时,搞清侧重。一些户外项目则需要侧重身体素质的培养,一些户外探索项目则更加侧重实践与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高校体育教学和拓展训练内容的有机结合,离不开项目设计的灵活性,这就需要将不同的拓展训练根据学生所需和客观条件,穿插在传统教学模式中,针对不同的锻炼目的选择不同训练模式。

第三,结构化。结构化即是高校体育教学的前后层次关系。以体育教学为核心,将素质教育提升作为辅助推动,将拓展训练作为催化剂,明确高校体育教育的正确定位,实现对体育教学的合理安排和不同侧重。结构化的教学安排和拓展布置够分清主次,让学生更有参与感和体验感,并且不与高校其他学科素质化教育脱节。

四、高校体育教学进行拓展训练的对策

第一,建设强大的师资队伍。在高校不断扩招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能够获得更高素质水平的教育。与此同时,师资队伍的强大是保证教学水平的前提条件。体育教师作为专业人才,掌握更多的是理论部分的知识,而非拓展训练方面的知识。如今国家越来越重视拓展训练的重要性,安排了体育学院、系建立拓展训练专业,为国家输送人才,不少高校也在培育本校体育教师时培训其拓展训练专业知识,充实知识库,掌握更多种类与形式的拓展训练专业知识和手段方式。在现代科学技术的辅助下,与学校原有的体育设备设施相结合,能让学生爱上拓展训练项目,推进高校体育拓展训练的有效开展。

第二,设计健全的场地设备和项目内容。大多数高校对拓展训练的忽视与不重视,导致学校不管软件还是硬件都缺少客观可实施条件,教师也缺乏实战经验。所以当高校决定开展拓展训练时,需要对学校原有的体育办学理念、师资力量、课程设置、人员配比、管理模式、场地设备条件等进行实地考察,保证拓展训练实施的可行性与可持续性。比如,校园面积不大的学校可以利用周边环境资源,没有游泳池的学校可以尽量避免水上拓展训练,绿植多的学校可以更多进行野外生存类拓展训练。

第三,进行资金投入和管理工作。拓展训练往往是在本校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上进行拓展,所以并不需要过多资金投入。高校可以根据本校情况,结合现有设备,检测是否需要翻新或购入新设备。但启动资金是必不可少的,是拓展训练得以持续进行和学生安全得到保障的根本。同时,也需要有一定的高校体育教师学习对学生安全的相关培训。在野外进行拓展训练时首先要保证学生的身心安全。如此,既能够达到教书育人的主要目的,同时也可以回馈社会。

第四,对拓展训练的内容进行深入研究。拓展训练并不是简单地将原有体育教学模式进行传统升级,而是需要教师与学校投入更多精力,将旧的体育教学推陈出新。这需要教师在设计拓展训练的内容与项目之前进行深入研究。对内容的研究越深入,便越容易制定个性化与多样化的拓展训练项目,能够更方便实行管理,让学生更好地参与进来,实现项目的可实施性和有效性。在拓展训练的前半段往往伴随着素质训练和综合训练,侧重培养学生的自我挑战能力。继而开发学生潜能,激发团队协作意识。拓展训练的中期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让其成为学习的主人。拓展训练的后期可以与教师共同进步,互相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所以开展统战训练时,教师务必结合条件所需和学生的能力,提高课程针對性和个性化。

五、结语

拓展训练可以将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推陈出新,因地制宜,结合学校条件与实力,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增加体育教学的活力和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为我国整体发展储备更优秀、更全面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马国杰.试论高校体育教学中拓展训练的实施[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4(12):103-104.

[2]丁静.分析核心素养下英语读写结合教学[J].高考,2021(11):49-50.

(责任编辑:张咏梅)

收稿日期:2021-04-07 修改日期:2021-07-05

作者简介:马玉明(1983—),男,山西寿阳人,讲师,主要从事体育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拓展训练体育教学高校
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拓展训练开展
拓展训练融入中学体育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