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价值链视角的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研究

2021-09-10倪燕

新世纪图书馆 2021年8期
关键词:价值链高校图书馆思维导图

倪燕

摘 要 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研究处于不断探索时期,文章尝试从价值链的理论视角进行研究,旨在克服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过程中服务附加值提升的难点,探索空间再造的方向与路径,以期为相关领域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由此,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从价值链的视角出发,绘制出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的思维导图,以此构建出空间再造价值链的活动模型,明晰高附加值的关键活动环节。从这一模型着手研究分析,认为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将以开放的设计理念,优质的服务质量,不断向“微笑曲线”的两端攀升,才能进一步提升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服务附加值。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空间再造  价值链  思维导图  微笑曲线

Abstract The research on space re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library is in the period of continuous exploration. This paper attempts to study from the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of value chain, aiming to overcome the difficulties of service added value promotion in the process of space re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library, and explore the direction and path of space reconstruction,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research in related fields. On the basis of literature analys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value chain, this paper draws a mind map of the space re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library, so as to construct the activity model of the spatial reconstruction value chain, and clarify the key activities of high value-added activities. On the basis of the model, it is believed that with the open design concept and high-quality service quality, the space re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library will continue to climb to the two ends of the “smile curve” to further improve the added value of space service of university library.

Keywords University library. Space reconstruction. Value chain. Mind map. Smile curve.

0 引言

“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正在从以物理馆舍和印本文献为特征的传统图书馆,走向以智慧化和现代化为标志的新型图书馆。依据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的通知精神[1],图书馆应不断提高知识服务水平,采用现代化技术改进服务方式,优化服务空间,注重用户体验,提高馆藏文献利用率和服务效率。而图书馆空间作为图书馆多维度的主体,优化空间资源,不断提高服务效率将是高校图书馆未来的发展趋势。

随着教育信息化、数字化新媒体时代的到来,高校图书馆的馆舍空间不仅是“藏书空间”“阅览空间”“学习交流空间”,更是“信息共享空间”“智慧空间”“创客空间”“文化空间”“交流空间”等。如何以用户需求为核心,从传统的以文献、检索、咨询服务,延伸和拓展为提供嵌入式的个性化、深层次的学科服务、空间服务等增值服务,才更能体现图书馆的服务能力与核心价值[2],进一步增强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职能与提升服务效益,成为许多高校图书馆的积极有益地尝试。

本文旨在尝试从价值链的理论视角进行研究,探索空间再造的方向和路径,对空间及空间资源配置进行重塑和再造,将高校图书馆打造成集学习、研讨、交流、创新为一体的学习场所,力争积极为读者营造出更温馨雅致的学习环境,为高校图书馆的空间再造建设提供有益的帮助。

1 高校图书馆空间或空间再造研究现状

高校图书馆空间或空间再造,体现出国家政策、社会文化、经济发展、新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影响和变迁,使聚焦于“双创”时代背景下的众创空间、信息化技术、读者多元化需求等不同层面的空间或空间再造研究不断涌现,如“信息共享空间”“创客空间”“文化沙龙空间”“学习交流空间”。图书馆的空间作为服务载体,围绕服务研究的主题比较多,主要有“高校图书馆服务”“服务创新”“空间服务”等。

对上述各研究主题进行梳理可以对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研究的脉络进行分析,掌握该领域的研究全景,归纳出最新的研究热点。凌征强等对国内外图书馆空间再造的研究状况进行整理,归纳出该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服务转型、空间评估、创客空间等方面[3];王宇等通过对国内外大学图书馆空间再造的起源和发展现状分析,梳理出“理念、规模、标准”等因素制约着空间发展 [4];王宇等还对各类型大学图书馆空间再造進行调研,认为应根据本校人文、学科情况选择适合的空间模式[5]。高校图书馆空间在前沿科技的推动下,也开始着手创客空间的研究。张晓桦指出,创客空间是社会创新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引入创客空间是图书馆战略转型的前沿趋势[6];蒋萌探析“互联网+”图书馆空间再造模式,借助于互联网新一代信息网络与智能技术,全面改革完善提升资源、知识、技术、服务、管理、开发系统,形成一个协同创新、技术交流互补的空间新生态[7];王筱雯等提出了图书馆智能空间再造的“人—事—物—场—时”五要素构建模型[8]。此外,高校图书馆也对空间评估指标体系进行了研究。董国华以美国东北大学图书馆空间再造评估体系为例,指出完善的空间再造评估体系有利于保障空间再造的质量[9]。强菁等对北卡罗纳州立大学格林斯伯勒分校图书馆空间评估研究进行梳理,为国内图书馆空间评估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10];王舒等认为空间评估是高校图书馆空间改造工作的核心环节[11]。

为了更加清晰地从不同视角对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研究,研究者们还从服务的供给侧、读者的需求方面提出了思路和策略,对相关的成功案例进行了相关分析和研究。安娜等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视角,提出了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与服务转型策略[12];孙超等基于读者属性分析,对不同类型的图书馆给出有效改善图书馆空间的思路[13];曹国凤基于5W1H分析法,对图书馆空间再造进行全面分析[14];王宇等基于能动性学习能力方面,提出图书馆能动型空间的服务思路[15];弓建华等对图书馆用户行为及需求进行样本调研,围绕用户需求特征,着重用户体验的图书馆空间建设[16]。张惠君等结合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主题空间再造的案例,提出“主题空间”建设思路[17];王宇等以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空间再造为例,提炼出空间再造拟采取的方针和策略[18];张晓雁以北京大学图书馆外国语学院分馆的空间再造为例,探索建设的思路,分析空间再造带来的服务成效和影响[19]。

研究者们还对国外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的实例研究,以期为我国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提供参考。蒋逸颖以美国20所高校图书馆为研究对象,对美国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空间建设现状进行研究[20];师丽娟等采用文献调研和内容分析法,提炼出与空间变化密切相关的空间结构、馆藏建设、存储政策、空间服务等方面所呈现的特点[21];罗亚泓以英国考文垂大学图书馆为例,认为图书馆的延伸服务可从时间、空间、内容三个维度进行考量[22];潘洋等对2010年以来新加坡公立大学图书馆空间再造的案例研究,分析了空间的再造路径及其成效[23];李梅采用网站调研,分析研究了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图书馆的最新空间再造案例及其对空间服务转型的影响[24]。

2 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价值链视角下的思维导图

经上述文献资料分析可知,目前国内外关于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研究的内容很多,但鲜有涉及价值链视角进行研究。有鉴于此,笔者尝试另辟蹊径,从价值链视角对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活动现状进行剖析,探寻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的关键活动和价值增值服务,从而丰富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研究视角,不断提高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

价值链(Value Chain)的概念[25]最早起源于1985年,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 (Michael Porter)在其著作《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在同一时期,科古特(Kogut)在国际战略优势的分析中,提出价值增值链(Value-Added Chain)的概念,认为产品的生产就是一条价值增值链,厂商将原料、技术跟劳动力相互融合在一起形成产品,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产品价值会有所增加,并形成良性的价值循环[26]。图书馆界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图书馆是一个经营体”(Library is a business) [27] ,它的含义是指将图书馆作为一个经营体,其中有很多与产业组织中价值链相类似的结构和运作模式。由此,作为经营体的高校图书馆的空间再造不仅是面对新时代的机遇和挑战所采取的举措,同时从消费对象角度来说也是满足读者需求的体现。通过空间再造焕发出高校图书馆新的活力,进一步促进和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增强图书馆的黏性,实现与强化图书馆的教育职能,推动浓厚的校园文化建设。

笔者将思维导图(The Mind Map)运用到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研究中,它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28]。思维导图是英国学者托尼·布赞 (Tony Buzan)在20世纪 60 年代初提出的关于放射性思维及其图形表达的研究成果[29],可以将高校图书馆价值链视角中的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之间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如图1所示),契合高校图书馆价值链视角下的空间再造活动的内在逻辑,系统地梳理出空间再造的全部活动,进一步将空间再造活动思维形象化。清晰且有内在逻辑统一的思维图形,有利于理解和探寻空间再造活动的关键活动环节,为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的实践和决策提供有益的参考,不断推动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3 基于价值链思维导图的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活动

3.1 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价值链中的基本活动

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价值链所涉及的基本活动可以分为五种类型,分别为:投入性活动、生产作业、产出性活动、营销活动、服务活动。

(1)投入性活动。新时代的高校图书馆逐渐由“以馆藏资源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转向“以读者为中心”,未来图书馆不仅是存储知识,而且需要创造知识,为读者提供更多的空间资源服务。在空间布局上,渐渐改变传统的“书架+阅览室”的设计模式,以新的设计理念与智能化技术为基础,拟投入更多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智能化设备、设施等,着力将收藏、阅览、学习、交流融为一体,开辟出更多的学习空间,努力打造成学校的文化交流中心,读者的悦书房。

(2)生产作业。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过程与产业的生产过程不同,它的生产作业不是制造出产品,而是将用于建设的经费转化为资源或与空间再造相关的各项服务活动,这种活动是以读者的需求为起点,以馆员为源动力,以新技术为实现途径,将空间以资源的形式提供给读者,实现读者与空间的连接,并为读者提供价值增值的服务过程。

(3)产出性活动。产出性活动指将投入转化為最终产品的过程。图书馆空间再造依据读者对空间功能需求的轻重缓急,利用新理念、新技术,吸收利用同行的先进经验,通过对空间的区域划分、结构调整和功能重组等,再造出更加开放式、多元化、多功能的学习空间。

(4)营销活动。高校图书馆作为服务读者的公益性机构,它契合用户的实际需求,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空间设计理念,将更多的主题空间进行有效利用,对开放的空间实行免费预约,并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更好地满足读者的学习需求,提升图书馆的利用率。

(5)服务活动。在“双一流”建设和智能化信息技术普及应用的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的服务也逐渐朝着深层次、嵌入式、个性化服务的方向发展。空间再造与功能重组作为未来图书馆发展的新形态,更多地呈现出泛在化、智能化、体验式的实体空间和虚拟空间的结合,体现出图书馆空间服务的价值增值特点。

3.2 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价值链中的辅助活动

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价值链的辅助活动指对基本活动起到有力的支撑和辅助作用的活动,包括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技术开发活动、采购活动等。

(1)基础设施。高校图书馆的基础设施包括馆舍建筑、组织结构、规章制度、文化环境等。图书馆的管理层在这些基础设施的配置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围绕着空间再造的战略目标,对现有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安排和最优化的配置,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高校图书馆的基础设施与其它支持活动不同,是用来支撑整个价值链运行的核心,即所有其它的价值创造活动都在基础设施中进行。

(2)人力资源管理活动。高校图书馆进一步创新学习形式,加大培训力度,增强人力资源管理实效,逐步实现职工培训工作的常态化、规范化。对新入职的年轻馆员,强化服务意识、服务能力、业务技能方面的培训,重点进行业务知识和业务技能的培训;对管理人员着重于办事能力、处理问题等方面的培训;对表现突出的业务技术骨干,不定期安排到国内高水平大学图书馆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努力建设一支具有良好的业务研究、学术研究、团结协作氛围的专业化人才队伍。

(3)技术开发活动。信息化时代,高校图书馆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智能化的设备为读者在线访问图书馆和利用虚拟资源提供保障。新技术开发为读者带来新的体验,如湖南理工学院图书馆设立“南湖创客空间”、上海交大图书馆为读者提供馆内3D场景地图,可以虚拟漫游,实时查看资源;可以快速导航到图书所在的书架位置,通过馆内的实时导航定位,能够迅速找到图书的位置;读者还可以体验到3D动感影院效果等。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图书馆的空间形态也在更迭交替[30]。

(4)采购活动。高校图书馆根据经费预算,按空间再造的设计方案,采购自助服务区设备、研修间设备、阅览家具、书架、计算机、投影仪、IT基础设施、数据连接、照明设施、暖通设备、地面敷设、室内文化元素装饰等,开辟不同主题的学习、交流、研修空间,打造全新的学习环境。

4 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价值链结构

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价值链也是图书馆空间再造的作业链(Activity chain),价值链中的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构成了图书馆空间再造活动的所有内容(如图2所示)。为实现图书馆的服务价值增值,不断满足读者的服务需求,不仅需要价值链中的每项活动发挥作用,而且需要不同活动之间的协同作用,特别是对关键环节的重点控制,以实现服务效益最大化。

5 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活动中服务附加值提升方向

新时代,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呈现多元化,面对读者日益增长的需求,图书馆的服务从传统的印本文献服务向优质的空间资源转移,为用户提供不同主题的学习空间,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实现价值增值服务。在价值链实现过程中,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的重心只有不断地向附加值高的环节转移,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在同质化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

由于国内高校图书馆在发展上还存在一定的差异,在空间再造方面还没有很好地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没有兼顾到运行成本与实际应用效果,缺乏根据本馆自身特点建立科学分类指导和长期的战略规划部署,这导致了相关空间服务战略规划不完善,没有形成空间服务体系,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面临一些新的挑战。

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从以聚合资源为使命,不断向探索空间领域的知识挖掘与知识服务延伸,以适应现代化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进一步实现高校图书馆价值增值服务,未来高校图书馆的空间再造将不断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

“微笑曲线”(Smiling Curve)是台湾宏碁创造人施振荣先生在1992年提出,价值链两端分别表示具有高附加值的研发设计和市场营销环节,中间凹的部分代表低附加值的产品制造环节[31]。高校图书馆作为类似的经营体,其空间再造实践中的每个环节的附加值也存在不同,根据价值链两端的附加值较高,而处于中间位置的附加值较低的理论,其服务链也构成一条“微笑曲线”,由此可明晰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实践中高附加值的关键活动环节。

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的价值链模型从技术角度分析,包括相关产品或服務的研发与设计,知识技术水平的发展等,构成价值链的各个环节的附加值是不相同的。从技术视角,处于价值链两端的“投入活动”“用户服务”,分别对应“空间设计”“空间服务”环节,这两个活动环节的附加值非常高,而处于中间位置的“产出活动”,即“空间建设”环节的附加值较低。根据各个环节的附加值不同,构成了一条“微笑曲线”,横坐标代表价值链,纵坐标代表附加值(如图3所示)。

“微笑曲线”是一种静态表示,附加值更多地体现在曲线两端。透过“微笑曲线”,还可以呈现出动态的一面,对价值链上游的“空间设计”进行科学合理地规划,赋予空间的功能和特性;对价值链下游的“空间服务”不断进行创新,架起读者与空间服务的桥梁,为不同的读者带来创作灵感和超出预期的体验,藉此不断提升高校图书馆深隧的文化内涵。

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的价值增值链中,将“空间设计”“资源整合”“空间建设”“空间推广”“空间服务”的各项增值活动进行组织,各节点之间相互渗透、融合,对于读者利用图书馆进行知识创新提供了强大的保障。在价值链的上游,“空间设计”的附加值最高,接着是各项“资源整合”,“空间建设”在价值链中的附加值最低;在价值链的下游,需要不断进行“空间推广”,“空间服务”体现出最高的附加值。

图书馆依据价值链中附加值的高低,拟定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的战略规划,以“空间建设”为基础,将图书馆的工作重心不断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以提高空间再造与功能重组的质量和服务效益,实现高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与价值增值服务。以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为例,该馆首创一种新的空间服务模式IC2,在支持学习的“信息共享空间”基础上,引入“创新社区”的新型服务理念[32]。它的目标是“启迪创新,鼓励参与,促进交流”,以期用不同方式、从不同视角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校园人文素养,实现服务的价值增值。

6 提升空间再造服务的价值增值的策略和措施

从系统论的角度分析,“一个封闭孤立系统的熵总是趋于增大的”,若没有外部能量输入,封闭系统趋向于越来越混乱。如果一个复杂系统要建立秩序和自组织以及长期保持活力,系统内部要有“熵减”的机制。当“熵”处于最小值,即能量集中程度最高,整个系统处于最有序的状态[33]。

高等学校图书馆可以看成一个复杂系统,空间再造就是“熵减”机制,开放引入更多的优质空间资源和先进的管理模式,就是“负熵流”。从“熵”的角度分析,图书馆从古代封闭式的藏书楼,到近代逐渐形成的藏、借、阅、文献整理加工的物理空间布局,现代化图书馆如果不改变这种发展模式,图书馆将无法均衡、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因此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必须树立开放式设计理念,这样才能有助于形成“负熵流”,从而达到有序化、规范化,有助于现代化高校图书馆充满活力。

为适应读者阅读的网络化、多元化服务的需求,高校图书馆建筑和服务空间也需要依据现代空间理论、模数式图书馆建筑设计理念和当代服务观念的指引进行重新定位和规划。高校图书馆空间设计要注重开放、共享、协同、多元、智能、舒适和人文理念的融合[34]。高校图书馆的学习环境正经历着由物理到虚拟、由场所到空间的转变。以笔者所在的合肥工业大学屯溪路校区图书馆为例,该馆是学校标志性建筑之一,馆内空间实行开放式的再造设计理念,通过智能化技术、流线设计,结合现有的自身空间基础设施优势,对空间进行了功能重组,为读者设立服务咨询台、智能化自助服务区、校友著作展示区、阅览区、休闲区、研修间、专题教育学习空间、培训教室、360度图书馆全景等,创建多元化的空间支持读者交流互动和学习,通过空间传达以读者为中心的意蕴,呈现出和谐的高校图书馆文化空间氛围。

以读者的满意度为目标,提升空间再造服务的高附加值。图书馆的空间也是资源,同样可以用来服务读者,要逐渐从“作为场所的图书馆”转变为“作为空间的图书馆”。图书馆是“馆员与读者”“读者与读者”之间交流的共同体,因此,空间再造要以读者体验的视角为主,打造出吸引读者、留住读者、提高读者的学习舒适感和愉悦感的环境。在以智能化建筑空间为基础的要求下,充分考虑未来智慧图书馆管理的需求与智能化设备的特性,将两者与空间环境有机地相融合,建成集检索、查询、阅览、收藏、借阅为一体的大开放“一站式”学习空间,从而体现出更便捷、更快速的数字人文空间。

图书馆的物理空间作为空间与读者的主要聚集区域,在开办“创客空间”方面,有着独特的空间资源优势。2013年5月,上海图书馆建立我国第一个公共图书馆创客空间“创·新空间”[35]。高校图书馆在创客运动的影响下,也逐渐开始了创客空间的探索。以上海海事大学图书馆为例,2015年5月,该馆设立支持读者创新、创业的“众创空间”,为读者的学习、交流、创新、创业提供了有力支撑,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36]。

浙江大学图书馆为读者设立了信息共享空间,在原有的电子阅览室基础上进行再造与功能重组,配置多媒体设备、会议设备等优良的硬件设施,整合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为读者提供一种新型的空间,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一种共享的交流社区。图书馆的服务将突破物理场所局限,融入信息环境,为读者创建知识支撑平台[37]。信息交互和共享服务模式不断提高读者对图书馆的满意度。

7 结语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的实体空间和虚拟空间的内涵将不断拓展延伸,同时,读者对空间需求的多样性,使得越来越多的高校图书馆实施空间再造和功能重组。作为实体的图书馆不仅经历一个空间演进的过程,而且图书馆的服务也经历着一个由文献服务、信息服务、知识服务到空间服务的发展过程[38]。从传统图书馆封闭式的借阅管理模式,到现代化的集学习、阅读、信息交流、文化、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学习共享空间,图书馆空间变迁也是一部服务演进的历史[39]。现代高校图书馆的空间是重要的服务载体和资源,高附加值的服务为空间赋予生命力。当前图书馆空间再造更加注重读者的需求和体验,读者不仅是空间的使用者,更是策划者、设计者;图书馆从以书本为主体转换为以知识为主体,从以阅览为主的空間转换为学习交流与体验的空间。由此,笔者认为,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将以开放的设计理念,优质的服务质量,不断向“微笑曲线”的两端攀升,进一步提升高校图书馆的价值增值服务,吸引更多的读者倘佯在书海中,体验读书的乐趣。

参考文献:

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的通知[EB/OL].[2016-01-04].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moe_736/s3886/201601/t20160120_228487.html.

邵波,张文竹.下一代图书馆系统平台的实践与思考[J].图书情报工作,2019,63(1):98-104.

凌征强,卢桥.图书馆空间再造研究综述[J].图书馆,2018(10):55-59.

王宇,孙鹏,胡万德.大学图书馆空间再造历程及驱动力[J].图书情报工作,2019,63(8):6-11.

王宇,车宝晶,刘偲偲.大学图书馆空间再造进展及其思考[J].图书情报工作,2019,63(8):12-17.

张晓桦.创客时代图书馆空间再造与服务融合路径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5(11):47-51.

蒋萌.“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空间再造创新与策略研究[J].现代情报,2016,36(3):92-96.

王筱雯,王天泥.基于人工智能的图书馆空间再造与服务[J].图书与情报,2018(3):50-55.

董国华.美国东北大学图书馆空间再造评估体系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4(23):94-97,93.

强菁,黄扶敏.美国高校图书馆空间评估研究及启示[J].图书馆建设,2015(2):92-95.

王舒,王红,刘诗童,等.基于GIS技术的高校图

书馆空间使用评估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20,38(1):42-50.

安娜,凌征强.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与服務转型研究: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视角[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8(3):22-26.

孙超,刘咸.基于读者属性分析的图书馆空间再造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8,62(20):43-48.

曹国凤.基于5W1H分析法的图书馆空间再造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9(10):123-128.

王宇,车宝晶,王磊.能动性学习与图书馆能动型空间再造[J].图书情报工作,2019,63(8):24-28.

弓建华,李书宁,吕岩彦.用户需求数据驱动的高校图书馆空间建设[J].图书馆学研究,2020(2):12-17.

张惠君,王元,翟中会,等.高校图书馆主题空间再造与创新实践[J].图书情报工作,2017,61(20):105-110.

王宇,王磊.大学图书馆空间再造与服务转型:以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9,37(4):61-70.

张晓雁.“互联网+”思维驱动下的高等院校学科分馆空间再造的实践与探索:以北京大学图书馆外国语学院分馆为例[J].大学图书馆学报,2020,38(1):51-56.

蒋逸颖.美国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空间实践及启示[J].图书馆学研究,2019(24):78-86.

师丽娟,周彤.欧美高校图书馆空间规划演变及启示[J].图书馆建设,2019(6):151-158.

罗亚泓.高校图书馆空间与服务的延伸:以英国考

文垂大学图书馆为例[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9,37(5):45-52.

潘洋,顾建新.空间即服务:新加坡公立大学图书馆空间再造项目扫描[J].图书馆杂志,2018,37(12):74-82.

李梅.大学图书馆空间再造的实践探索与空间服务发展趋势:以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建设,2019(2):119-125,141.

PORTER M E.Competitive advantage: creating and sustaining superior performance [M].Free Press,2004.

KOGUT B.Designing global strategies: comparative and competitive value-added chains [J].Sloan Management Review,1985,26(4):15-28.

刘勇,孙晔.图书馆价值链内涵及其模型的构建[J].现代情报, 2007(10):163-169.

刘晓宁. 我国思维导图研究综述[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19(10):109-111,116.

BUZAN B. The mind map book[M].BBC Books,1995:320.

单轸,邵波.国内图书馆空间形态演化探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8(2):20-26.

乐志豪.基于微笑曲线的勘察设计企业转型研究[J].电力勘测设计, 2019(10):72-75-80.

郭晶,陈进. IC2:一种全新的大学图书馆服务模式[J].图书情报工作, 2008(8):115-118.

陈建珍,赖志娟.熵理论及其应用[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综合), 2005(6):9-12.

张春红.新技术、图书馆空间与服务[M].北京:海洋出版社, 2014:53-55.

刘英,袁琳.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发展综述[J].新世纪图书馆,2017(8):71-74,84.

空间服务起源及现状[EB/OL].[2019-12-20].http://www.library.shmtu.edu.cn/service/room/about.php.

崔海峰.高校图书馆创新发展思考[J].图书馆界, 2011(1):9-11.

郭海明.资源共享理念下的图书馆空间服务[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1(7):1-4.

曹娟.图书馆空间再造过程中的人力资源需求与人才队伍建设[J].当代图书馆, 2017(2):4-7.

猜你喜欢

价值链高校图书馆思维导图
数字化转型与价值链成本管理研究
价值链会计研究的现状和管理理论
《价值链重构》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