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盲皱襞覆盖在回盲部结肠憩室穿孔中的疗效观察

2021-09-08孙少明陈根庒始建王文俊

临床外科杂志 2021年8期
关键词:血运肠壁肠梗阻

孙少明 陈根 庒始建 王文俊

结肠憩室穿孔病多见于西方国家人群,其发病原因与自身肠壁薄弱、年龄增加及高脂饮食有关[1-3]。近年来我国发病率有增加趋势。该病发病隐匿,临床表现与阑尾炎极其相似,若未能及时救治,会引发严重腹腔感染等并发症。本文回顾性分析采用回盲皱襞覆盖修补结肠憩室穿孔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2015年9月~2019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回盲部结肠憩室穿孔病人40例,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21~78岁,平均年龄(52.46±11.26)岁,发病至入院时间为50分钟~18小时,穿孔直径0.5~1.5 cm,平均1.1 cm。所有病例均行下消化道修补术,其中20例选择回盲皱襞覆盖,另20例采用带蒂后腹膜或肠脂垂覆盖修补。两组病人年龄、性别、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病人均出现右下腹疼痛且伴有体温,血象升高及腹膜刺激征表现。4例为右下腹包块,经保守治疗后症状缓解,再次复发后,开腹观察病人腹腔感染、粘连情况,其中3例进入A组,1例进入B组。所有病人心、肝、肾功能正常,无其他严重影响手术的基础疾病。

二、方法

两组病人均采用联合阻滞麻醉或全身麻醉后,常规腹部消毒,铺单,取右下腹麦氏切口或腹直肌外缘切口进入腹腔。A组病人的修补方式为在憩室根部的结肠壁上,将浆肌层切开,拉长黏膜,于憩室根部结扎系膜,以7号丝线缝合3针浆肌层。打结时应轻柔避免撕裂肠壁,打结后不剪线,于左侧阑尾系膜处选取回盲皱襞,透光法观察其血运(图1)及受污染程度,粘连状况,观察无异常后将其充分展平并适当裁剪,注意勿损伤其血运,完整覆盖于结肠憩室穿孔处,使针穿过回盲皱襞,再次打结固定回盲皱襞,使其腹膜化(图2)。B组病人为在穿孔部位以7号线缝合3针修补穿孔,采用带蒂后腹膜或肠脂垂覆盖修补穿孔部位。术后常规行抗炎,补液支持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

图1 透光法观察回盲皱襞血运

图2 回盲皱襞覆盖穿孔部位

三、统计学方法

结果

本组40例病人均治愈出院,无死亡病例。A组平均住院时间为(5±0.56)天,B组为(9±2.59)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平均进食时间为(1±0.76)天,B组为(2±1.76)天,两组比较差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发生肠梗阻1例,无肠漏、出血、腹腔脓肿。B组发生切口感染、腹腔脓肿、肠漏和肠梗阻各1例。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B组为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

结肠憩室穿孔是一种少见的急腹症,其发病隐匿,并发症严重且极易与阑尾炎相混淆。结肠憩室可分为真性与获得性两种,真性憩室由结肠壁的全层薄弱导致,憩室内含有各层肠壁。获得性憩室是由黏膜通过肠壁肌层的薄弱处突出,继发于肠腔的压力升高,类似于疝气突出腹横筋膜的原理。结肠憩室穿孔的临床表现为体温升高,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感染性休克等表现,需对结肠憩室穿孔进行有效救治,避免危害生命健康。选择回盲皱襞处理憩室穿孔的理由:(1)位置固定,宽大松弛且带有血运。(2)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如采用带蒂后腹膜修补,手术操作复杂,不宜推广[4]。(3)回盲皱襞相对完好,抗感染力强,强度较高,游离操作简单。(4)穿孔时肠壁水肿一般较为严重,不适宜进行荷包缝合,以免造成肠漏。(5)腹腔污染严重时,肠脂垂表面常附有脓苔且直径较短,覆盖范围不够。

回盲皱襞覆盖修补的操作要点:回盲皱襞在覆盖穿孔处时应注意裁剪时将皱襞充分展开,距回盲壁0.5~1.0 cm处由远及近剪开,完整铺在修补处,充分贴合,不留死腔。修补时应在无张力状态下进行,避免回盲部肠管角度改变,影响肠道排空造成肠梗阻。

本研究采用回盲皱襞覆盖穿孔,覆盖后能与肠壁严密缝合,利于穿孔的愈合,避免发生肠漏及相关并发症。但是,不同病人的回盲皱襞物理条件各不相同,受其半径长短,感染挛缩等因素影响,对穿孔部位的选择具有一定的限制。当回盲皱襞与肠管形成致密粘连时,不能强行分离,以免损伤肠管浆膜层。本研究中除出现1例肠梗阻并发症外,无其他异常表现。

猜你喜欢

血运肠壁肠梗阻
CT小肠造影在鉴别克罗恩病活动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指尖血糖监测判断断指再植术后指体血运的临床效果
超声检查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手术决策的意义探讨
多层螺旋CT诊断肠梗阻的价值分析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肠壁增厚分层并定量分析对小肠坏死的诊断价值
一种手外科血运观察指示装置的研制与应用
保留左结肠动脉(升支)的腹腔镜直肠癌全切除术的疗效观察
肠梗阻不手术有何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