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文科背景下人工智能辅助《商务翻译》教学的实证研究

2021-09-06许皓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2021年8期
关键词:机器翻译新文科人工智能

许皓

摘   要:新文科促进外语专业与其他学科间、技术间的交叉融合、渗透和跨越,也对外语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人工智能创新《商务翻译》教学符合新文科的时代要求。作者对实验班采用人工智能辅助的KCP教学模式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教学实践,通过对比研究结果显示:KCP教学模式下,通过机器翻译加译后编辑,学生在翻译速度、译文质量方面都比实验前有更好的表现,且绝大部分学生对该教学模式持积极态度,实践证明该研究结果对《商务翻译》教学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新文科;《商务翻译》教学;人工智能;机器翻译;译后编輯

中图分类号:G434;H3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21)16-0048-07

在新文科的时代背景下,外语专业发展、外语人才培养模式都值得进行深层次的探讨和研究,而外语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则是实现外语人才培养深度改革的重要途径之一。人工智能的发展也给外语课堂教学带来了新思路和新机遇,符合新文科背景下“语言+科技”外语人才培养的时代诉求。人工智能推动了机器翻译的发展,目前机器翻译加译后编辑已经广泛地应用于翻译行业,因此《商务翻译》课堂教学也应与时俱进。

本文尝试对商务英语专业《商务翻译》课程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并从翻译速度、翻译质量以及学生态度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以探讨人工智能辅助的《商务翻译》课程教学改革的有效性。

一、国内外新文科的发展综述

1.国外新文科的发展

“新文科”对应的英文是New Liberal Arts,其改革始于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Alfred P. Slogan基金会最早提出新文科理念并推动相关项目的实施。该基金会把三项科学技术性的基本能力,即应用数学、计算机技能和技术常识看成新文科教育的核心内容,并在1982—1992年间向23所文理学院提供经费支持,旨在鼓励这些学校将量化推理和技术常识融入课程之中。[1]

2017年,美国希拉姆学院(Hiram College)的校长Varlotta在学院推行Teck and Trek项目(一个综合性的移动技术项目),向学生和教职员工提供移动技术设备,鼓励学生创造性和批判性地运用技术去提升自己的能力。

Varlotta认为新文科的学习包含三个维度:积极的课堂学习、影响深远的体验活动和反思性的技术运用。[2]其改革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Skill Set和Mind-Set,即关联度高但种类多的技术集合、思维模式、观点倾向、心态等。而新文科的教学安排应包括以下四大要件:一年级的共同体验(帮助学生学会自我反省和思考)、专业融合(专业不再与其他专业完全割裂,在学院内部或跨学院进行融合)、系统性内核(即从学生本位出发,旨在帮助学生根据个人兴趣、自身发展或职业规划角度认识学科科目间的关系)以及体验性学习(即所学内容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3]

2.国内新文科建设的背景

在教育部召开的2019年第四场教育新春发布会上,介绍了201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基本情况。会上,教育部高教司首次提出,要通过大力发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推动形成覆盖全部学科门类的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专业集群。

2019年4月29日,教育部等13个单位联合召开“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启动大会,全面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的建设。2020年11月3日,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在山东大学召开,会议发布了《新文科建设宣言》,对新文科建设作出全面部署,提出推进新文科建设要遵循守正创新、价值引领、分类推进“三个基本原则”;把握专业优化、课程提质、模式创新“三大重要抓手”,抓好中国政法实务大讲堂、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中国经济大讲堂、中国艺术大讲堂“四大关键突破”,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应用型、复合型文科人才。具体做法为夯实基础学科,发展新兴学科,推进学科交叉融合。[4]

二、新文科背景下外语专业发展途径

根据《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下设五大方向,分别为外国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翻译学、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国别与区域研究。其中,本科外国语言文学属于文学大类,下设英语、法语、日语、俄语、德语、商务英语、翻译等专业。专科的外语专业设置在教育与体育门类语言类学科下,包括应用英语、商务英语、旅游英语、应用法语、应用日语等专业。

外语专业虽属文科大类,又与其他文科专业有所区别:

其一,主要体现在它的工具属性,外语专业需要培养学生基本的外语语言知识,发展其基本的听说读写技能、用外语与他人沟通交流的能力。

其二,外语专业又具有一定的人文性,需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外语专业的学生肩负着了解异国文化、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使命。

其三,外语专业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性。外语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语言基础和较广泛的相关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因而与其他各个学科都有所交叉与交集,如语言学与教育学、心理学的交叉,跨文化研究与社会学、宗教学等学科的交叉,商务英语与经济贸易类专业的交叉,旅游英语与旅游类、会展类专业的交叉等等,而翻译类由于其特殊性,与理科、工科、医学、农学等所有学科都有所交集。

新文科建设更加强调文科专业基础的融通性,[5]促成学科间、技术间的交叉融合、渗透和跨越。[6]比如,语言学研究不仅进一步探索语言学内部的融合,还要探索语言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交叉融合。目前已出现病理语言学、地理语言学、数理语言学、计算语言学、语言智能等领域,体现出明显的跨学科性。[7]尤其是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智慧教育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外语跨学科发展有了更多的机遇。对外语专业而言,为了更好地服务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和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必须推进外语专业发展的系统性改革,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培养“会语言、通国家、精领域”的社会主义外语人才。[8]

目前,国内已有不少学者对新文科视域下外语专业发展、外语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如张永怀、钟焜茂从地方院校角度,探讨了在新文科背景下外语专业发展的路径。张永怀认为地方应用型大学应从培养类型新定、目标新树、规格新造、课程体系新构、师资队伍新建角度确立英语专业改革的新路径。[9]钟焜茂提出地方院校的外语专业应主动适应新文科理念,找寻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空间,重新定位并错位发展。[10]

对于外语人才培养方面,王兴伟认为独立学院英语专业的发展应以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并熟练掌握电脑技术和人工智能产品的学生为发展方向,立足区域实际,培养能够在区域经济社会建设中发挥作用的出色人才。[11]王钢以大连外国语俄语复合型人才培养为例,结合新文科建设的要求,在师资队伍建设、优秀生源吸纳、教学模式改革、教材编写、信息技术利用等方面提出对策和建议。[12]

新文科不仅对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同时为外语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也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郭向宇提出在新文科的背景下将课程思政中的德育元素和CIS(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注入大学英语课程改革[13]。汤海等人将KSA(Knowledge,Skill,Ability )实训体系引入商务英语专业实训体系,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的改革进行分析探讨。[14]可见外语人才的培养需要通过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体系重构、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实训平台建设、评价机制更新等多个层次的深度改革得以实现。

三、人工智能创新《商务翻译》教学

1.人工智能创新《商务翻译》教学的必要性

(1)符合新文科的时代诉求

课堂教学质量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石,因此实施外语课堂教学改革,提高外语教学质量,才能做强大外语,培养“一精多会”“一专多能”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在“第四届全国高等学校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高端论坛”上指出,高校要建设新文科,做强大外语,培养“一精多会”“一专多能”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而培养懂外语的一流人才,首先要淘汰“水课”、打造“金课”,提高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15]

新文科要求外语教师主动思考新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途径,培养学生语言智能+科技的能力。由于篇幅有限,本文仅以商务英语专业的《商务翻译》课程为例,整合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创新课程教学模式,引发学生的深度学习,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交叉性学习和研究型学习的动力。

(2)迎接新技术带来的新挑战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大大推动了语音识别和图像识别技术,随着深度学习推动人工智能在机器翻译领域的应用,迎来了神经机器翻译(Neural Machine Translation,NMT),它利用深度神经网络技术由整句翻译替代逐词翻译,准确度大大提高,是机器翻译(Machine Translation)领域的巨大飞跃。

与人工翻译(Human Translation)相比,机器翻译具有更加快捷和方便的特点,也能够节省译员的时间和精力。但是机器翻译不能带来100%精准的翻译,在词汇选择、语句切分和逻辑结构、语境语义等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需要融合机器翻译、译前编辑、译后编辑等手段提高翻译的精确度。对于一般难度的材料,职业译员每日人工翻译可达2500个单词,而采用机器翻译加人工编译能够完成6000个单词,翻译的工作效率提高140%。[16]随着机器翻译在翻译领域的逐渐普及,也给《商务翻译》课程带来了新思路和新挑战。

(3)满足学生深度学习的需求

首先,传统的《商务翻译》课程主要是“翻译技巧讲授+商务范例分析+操练”的模式,虽然这样的模式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翻译人才,但是随着手机、互联网的普及,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诉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模式很难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其次,笔者在任教过程中发现: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尤其是神经机器翻译系统的日渐成熟,很多学生开始习惯于使用百度翻译、有道翻译等平台,甚至存在一定的依赖性。但是他们对于机器翻译的使用,目前尚停留在“复制、粘贴”(网站翻译)或者“扫一扫”(拍照翻译)阶段,不太会主动去发现机器翻译译文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深度思考。因此,与其一味地阻止学生使用翻译平台,倒不如用开放式的态度拥抱翻译平台,教会学生如何正确有效地使用机器翻译,提升自身译后编辑能力,提高译文的“信度”和“效度”。同时,为学生日后深度学习、自主学习提供思路。

2.人工智能辅助的《商务翻译》教学模式

《商务翻译》课程是“英语+商务”的结合体,教学应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比如,笔者所在的学校处于长三角地区,对外经济贸易相对发达,因此本课程的教学定位是培养学生日后处理对外贸易企业日常涉外文件的翻译能力,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教学内容贴近现实社会需求,如商业名片的翻译、会议纪要的翻译、公司介绍的翻译、产品说明书的翻译、商业广告、合同的翻译、商务函电的翻译等,选取的材料以本地真实的案例为主。

笔者将人工智能辅助下的《商务翻译》教学模式概括为KCP模式(见图1):

K为Know,即了解,在正式放手让学生进行机器翻译+译后编辑的操作之前,教师首先通过不同的商务翻译文本,让学生了解不同机器翻译平台的优缺点,并学会综合使用2~3个不同的机器翻译平台。

C为Compare,即比较,通过比对机器翻译文本和人工翻译文本,发现机器翻译主要存在的问题。英国翻译理论家Newmark指出:译者在翻译时,需要在意义、所指、衔接和自然表達四个层面对译文负责[17]。根据蔡欣洁、文炳的研究:机器翻译汉译英目前存在词汇(包括术语和准术语、普通多义词项选择错误、机械性选词不当或重复选词、成语和熟语翻译错误等)、语句(句子结构和逻辑混乱、语句语境语义翻译错误、无主句主语还原错误等)及其他翻译错误(如漏译和大小写格式问题)。[18]

P为Post-Editing,即译后编辑,通过项目化的实训练习教会学生在机器翻译的基础上,使用译后编辑完善译文。TAUS实践中的译后编辑报告对译后编辑定义为“通过少量的人工修改以对机器生成的翻译进行完善”的过程。如今,大多数自由译者都把机器翻译作为提供翻译建议的有用工具,通常选择谷歌翻译或DeepL翻译。[19]

本课程使用的主要译后编辑方法为插入、删除、替换等操作。MT Post-Editing Guidelines一书根据译文质量的要求不同,将译后编辑的质量分为以下两种:“足够好”的质量(“Good Enough”Quality)和人工翻译质量(Human Translation Quality)。本课程的要求是人工翻译质量,具体为理解(最终用户完全理解文本的内容)、准确(传达的信息与源文本相同)、文体风格大致符合、语法正常、语法和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译后编辑过程中坚持以下一些原则:争取语法、句法和语义上正确的翻译;确保正确翻译了关键术语,并且未翻译的术语属于客户的“请勿翻译”术语列表;确保没有添加或省略任何信息;对任何令人反感、不适当或文化上不可接受的内容进行编辑;使用尽可能多的原始机器翻译输出;适用于拼写、标点和连字的基本规则;确保格式正确。[20]

四、实证研究

1.研究问题

本研究主要围绕以下两个问题展开:①人工智能对学生的商务翻译技能是否有积极影响?如果有,体现在哪些方面?②学生对《商务翻译》课程KCP教学模式的接受情况如何?

2.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笔者所在学校商务英语专业大三的学生,人数为36人,均以汉语为母语,英语为第二语言,平均英语学习年限为12年左右。参與研究的3名教师均具有10年以上教学经验,并且在商务翻译领域具有一定的实操经验。

3.研究工具

(1)实验材料

本研究的实施阶段为2020年9—12月,在课程开始之初给学生发放一段商务文本语段,要求进行人工翻译,作为前测。课程结束时,再次发放商务文本语段,要求使用机器翻译(本次实验仅使用百度机器翻译)+译后编译的策略。两次测试均要求学生在课堂内独立完成翻译任务。

为了使两次测试的文本难度尽量一致,剔除文本难度这一混淆变量,研究者对两个文本的文本长度、句子数量、单词数量进行了统计(见表1),并对文本的易读性进行了编辑。两篇文本均属于商务文本中的公司介绍文体,选取的材料是嘉兴本地两家大型企业的公司介绍,翻译方向为汉译英。目前两家公司的官网还没有英文网站,因此学生无法直接从官网获取译文。同时通过本次翻译,学生也能更好地了解嘉兴的本土企业,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服务于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

(2)问卷调查

研究问卷主要分两次发放。第一次问卷在课程教学开始之前发放,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学生个人信息,包括班级、性别、年龄、学习英语年限等;第二部分为学生使用机器翻译软件的频率及常用机器翻译软件的调查。第二次问卷在课程教学末期发放,主要针对人工智能辅助商务翻译的情况调查,涉及翻译速度、译者态度等,该部分的问卷采用Likert五级量表,该量表由一组陈述组成,每一组陈述都有“非常同意”“同意”“不一定”“不同意”“非常不同意”五种回答,分别记为5、4、3、2、1。研究者对被调查者的各个回答进行分数加总,从而判断被调查者的态度。

(3)访谈

为深入研究学生对人工智能辅助的《商务翻译》课堂即KCP教学模式的接受情况,笔者围绕5个开放式问题进行了访谈。比如,学生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采用人工智能辅助翻译之后自己在哪些方面得到了提升、对人工智能辅助商务翻译的评价等。

4.数据收集与处理

前测和后测均采用SPSS 18.0描述性统计、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研究期间,笔者发放了两次问卷调查,即课程改革开始时和学期课程结束时。问卷通过问卷星发放,作答和回收在1个小时内完成。第一次收回有效问卷为36份,第二次收回34份。访谈则是在第二次问卷调查完成后实施的,参加访谈的人数为实验组的15人,经同意访谈全程录音。

问卷调查显示:学生较常使用的机器翻译软件为百度翻译、金山词霸翻译、有道翻译、谷歌翻译和必应翻译。所有的学生都有使用机器翻译软件的经验,至少使用过其中一种软件。70%的学生表示会在完成翻译任务的过程中借助机器翻译软件的帮助,主要用于查找单词,14%的学生表示会完全依赖机器翻译软件的译文,6%的学生表示使用机器翻译软件的频率较低。

5.研究结果与讨论

(1)翻译速度

根据对前测和后测用时统计的描述性统计和配对样本T检验发现(见表2):在前测采用人工翻译的情况下,学生翻译任务用时平均值为32.19分钟,但是后测由于采用了机器翻译加译后编辑,任务平均用时缩短到了16.58分钟,比人工翻译平均节省了15.61分钟,Sig.=.000,P<0.05,说明人工翻译和机器翻译加译后编辑的任务用时存在显著性差异。

通过计算每位实验班学生的翻译用时,发现除两名学生之外,其余学生均表现为机器翻译加译后编辑的模式用时更短,这一发现与Daems等人的研究结论是一致的。[21]由于机器翻译的神经网络计算能够快速理解源语言文本,且74%~91%的译文保留在了最终译文中,因此学生用以查询资料和打字的时间大幅减少。

但研究者也发现:前测中用时最长的四名学生反而在后测中的用时最少,经过访谈得知:这几名学生本身英语基础较薄弱,无法判断出机器翻译译文存在的问题,因此没有花太多时间进行译后编辑的操作。

(2)翻译质量

Newmark将文本分为三种功能:即表达功能、信息功能和呼唤功能,并进一步指出译者应针对不同的文本类型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以表达功能为主的文本可采用语义翻译方法,以信息功能或祈使功能为主的文本可采用交际翻译方法。[17]

商务文本以信息功能为主,因此可采用交际翻译法,注重原文内容的再现,强调语言符合源语言的表达习惯,重视译文的社会价值和读者对文本的接受。

商务翻译的实用性要求其译文应达到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完整性、流畅性和正确性。完整性指翻译的内容要求与原文一一对应。原文中出现的所有文字、附件、图片以及图片所包含的所有文字都应在翻译之列。流畅性指译文语言流畅、准确、术语前后一致,符合源语言的文体风格。正确性指最终的译文需保证一定的准确度。翻译的错误种类包括术语翻译不正确、前后不一致、漏译或多译、译文与原文不符(或译文用词不够精确)、错别字、句子结构错误或逻辑混乱等。

三位参与研究的教师根据具体评价维度,按照分项评分量表逐项评分,经过加权合成一个总分,对学生前测和后测的译文进行评分。通过SPSS 18.0的数据分析,得到以下结论:

如表3、表4所示,从译文的得分而言,后测的译文平均分为86.42,比前测高出10.98分,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发现Sig.=.000,P<0.05,说明学生前测和后测的译文存在显著差异。由此证明经过三个月的KCP教学,学生能够使用机器翻译和译后编辑来辅助商务翻译任务,译文的质量也有大幅度提高。

对照前后译文,学生后测的译文完整性和流畅性较好,正确性也有所提高(见图2)。后测的翻译错误总数为129个,相比前测减少276个,各项翻译错误类型均有所减少。值得注意的是:前后不一致、漏译多译和错别字等错误经过机器翻译和译后编辑的加工减少到零。句子结构错误或逻辑混乱的问题虽然比前测有所减少,但存在的错误数量仍相对较多,主要由于学生自身基础不够扎实,在进行译后编辑时倾向于相信机器翻译的译文,不能及时发现错误并进行改正。

(3)学生态度

通过第二次问卷的五级量表和对部分学生的面对面访谈,可了解学生对于人工智能辅助的《商务翻译》课程KCP教学模式的态度和接受程度。

如表5所示,83.3%的学生认为引入机器翻译加译后编辑对自己的商务翻译有帮助,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翻译速度得以提高,学习效率有所提升。主要体现在术语和整体句子结构以较快的速度呈现出来,节省了大量查找资料的时间。在译后编辑时只需对照词汇检查拼写、多义词、术语、专有名词、缩略语等是否有误,对照语法检查时态、语态、词性等是否有错用,对照句子结构检查是否有成分缺失、逻辑混乱、连接不当等现象即可。

如在产品说明书的翻译中,“本装置仅限由接受过导管插入诊断及治疗培训的医生使用。”这里涉及医学类的术语,如导管插入、诊断及治疗,当学生把源语言键入百度翻译软件,得到下列译文:“This device can only be used by doctors who have been trained in catheter insertio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其中,专业术语“导管插入”的译文catheter insertion就不需要再额外花时间去查阅资料。

②机器翻译能在短时间内较清晰地理出译文的逻辑结构,给学生译后编辑提供了比较明确的思路。比如在做商务单证文本的翻译时,单证附注性说明文句或证明保证文句往往使用较复杂的语言结构,使用介词短语、过去分词或者被动语态结构较多,学生往往理不清句子的主干成分。

如“The carrier,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visions contained in this document undertakes to perform or to procur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entire transport from the place at which the goods are taken in charge to the place designated for delivery in this document,and assumes liability as prescribed in this document for such transport.”

百度翻譯给出的译文是“承运人按照本单证的规定,承诺履行或者促使他人履行从货物接收地到本单证指定交付地点的全部运输,并对此种运输承担本单证规定的责任。”虽然译文还有需要修改完善的地方,如货物接收地、指定交付地点可后期编辑成较为简约的表达:监管地、指运地,但机器翻译能够较快地呈现出句子的大体结构,学生可以比较轻松地对照机器译文进行译后编辑工作。

③通过机器译文,学生能够学到很多有用的表达方式,积累下来都是非常好的学习素材。比如,“目前该企业是全国小柴行业中产品品种最全、功率覆盖面最广、质量最优、知名度最高、主导产品均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

对应的机器翻译文:“The company is an enterprise with the most complete product variety,the widest power coverage,the best quality,the highest popularity and the independent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f the leading products in China's light diesel industry.”

学生学会了使用介词with复合结构、自主知识产权(Independent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等表达方式。但是,也有一些学生表示自身的语法知识水平较薄弱,无法识别机器翻译存在的问题,从而无法进行有效的译后编辑。

五、结论

根据新文科背景下外语人才培养的定位要求,在现代科技与语言科学的有机结合中,要实现五个战略定位:培养坚定的“以德为先”的政治素养;培养夯实“多种语言+”人文素养;打造立体的“国别区域+”综合能力;发展精湛的“交叉领域+”专业能力;拓展前沿的“语言智能+”科技能力。[8]

《商务翻译》教学引入人工智能,符合新文科要求的语言智能+科技的战略定位。从实践来看,学生通过KCP教学模式,能够提高翻译任务速度;就翻译质量而言,相比纯人工翻译的译文错误数量明显减少,在译文的完整度和准确度、语句衔接方面做得更好;绝大部分学生对该教学模式的反馈持积极的态度。因此,翻译教学应该顺应人工智能的时代要求,尤其是机器翻译加译后编辑的发展趋势,给学生提供相关培训,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曲卫国,陈流芳. “新文科”到底是怎样的一场教学改革?[J].当代外语研究,2020(1):14-25.

[2]Varlotta, L. Hiram College as the New Liberal Arts: Integrated Study, High-Impact Experiences, Mindful Technology[EB/OL].https://www.higheredtoday.org/2017/04/05/hiram-college-new-liberal-arts-integrated-study-high-impact-experiences-mindful-technology/.

[3]Varlotta, L. Designing a Model for the New Liberal Arts[EB/OL].https://www.aacu.org/liberaleducation/2018/fall/varlotta.

[4]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会在山东大学召开[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2011/t20201103_498067.html.

[5]张胜,王斯敏,胡海男,等.新文科“新”在哪儿?并非“科技+人文”那么简单[N].光明日报,2019-07-23(8).

[6]周杰,林伟川.地方院校新文科专业建设的掣肘及路径[J].教育评论,2019(8):60-65.

[7]戴炜栋,胡壮麟,王初明,等.新文科背景下的语言学跨学科发展[J].外语界,2020(4):2-9+27.

[8]姜智彬.新文科背景下外语人才培养的定位[N].社会科学报,2019-04-04(5).

[9]张永怀.“新文科”视域下外语学科新形势与新进路——以H市地方应用型大学英语专业建设为例[J].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2020(2):39-44.

[10]钟焜茂.“新文科”建设下的地方院校外语专业发展路径[J].龙岩学院学报,2020,38(3):112-116.

[11]王兴伟.新文科背景下独立学院英语专业转型发展探讨[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17):167-168.

[12]王钢.新文科视域下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态势分析——以大连外国语大学俄语+区域学人才培养为例[J].东北亚外语研究,2020,8(2):74-79.

[13]郭向宇.新文科背景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回归与创新”——基于郑州工程技术学院的实践研究[J].中州大学学报,2020,37(2):91-96.

[14]汤海,齐丽红,马孟春.基于新文科理念的KSA模式构建商务英语实训体系的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1):84-85.

[15]吴岩.新使命 大格局 新文科 大外语[J].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19(2):3-7+90.

[16]SDL.Shaping the future of Content Translation-An Introduction to Machine Translation & Post-Editing[EB/OL].https://www.yumpu.com/en/document/read/36224091/shaping-the-future-of-content-translation-sdl.

[17]Newmark P.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New York: Pearson Education,1988:22-23.

[18]蔡欣潔,文炳.汉译英机器翻译错误类型统计分析——以外宣文本汉译英为例[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6(2):162-169.

[19]Massardo I.5 Effective Strategies for Post-Editing MT[EB/OL].https://wordbee.com/blog/localization-industry/5-effective-strategies-for-post-editing-of-machine-translation/.

[20]Massardo  I., Meer  J., Brien  S., et al.MT Post-Editing Guidelines[EB/OL]. https://www.taus.net/insights/reports/taus-post-editing-guidelines.

[21]Daems J.,Vandepitte S.,Hartsuiker R.,et al. Translation Methods and Experience: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Human Translation and Post-editing with Students and Professional Translators[J].Meta,2017,62(2):245-270.

(编辑:李晓萍)

猜你喜欢

机器翻译新文科人工智能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研究
新文科建设的理路与设计
新文科背景下公共管理学科大类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
“新文科”背景下新闻传播教育的新形势与新进路
2019:人工智能
数读人工智能
互联网+新时代下人机翻译模式研究
“语联网+行业” 助力中国伟大复兴
大数据背景下石油科技翻译
大数据背景下石油科技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