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讨论

2021-09-05林美嫦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93期
关键词:讨论式教学道德与法治对策

林美嫦

【摘要】讨论式教学促进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有效互动,课堂气氛活跃,突出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全面提升了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讨论式教学;对策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摒弃过去“一言堂”的单一传授模式,在课堂上经常采用讨论式的教学方式。讨论式教学促进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有效互动,课堂气氛活跃,增强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全面提升了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那么,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进行讨论呢?下面,笔者就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进行讨论作一些探讨和思考。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讨论式”教学存在的问题

1.摆“花架子”

有的教师在接到公开课的任务后,事先布置好要讨论的问题,而且事先还定好了各小组要发言的学生名单。对于哪些成绩欠佳的学生,只要求他们在小组讨论的时候做做样子、说说话,好像在认真讨论的样子。这样就使得整個公开课显得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能“积极”思考,“踊跃”参加讨论。而代表小组发言的学生也会“积极”发言,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也“空前”高涨。殊不知,这都是上课教师导演的“一场戏”,演给听课教师看的。“花架子”虽然搭得漂亮,却没有实质的内容,多数学生并没有在“讨论”中取得真正的认识,得到实际的效果。

2.讨论的问题,针对性不强

课堂上的学习,之所以要讨论,就是要求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去探求、去开拓、去创新,而不是去列举现实生活中已存在的客观事实。如,在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六课《共筑生命家园》课堂上,教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生活中有哪些行为是破坏环境的?要求大家讨论并回答。对于这种在生活中已存在的破坏环境的行为,上课时,只要学生直接发言,教师总结一下就行了,没有进行小组讨论的必要。而真正应该讨论的是:这种破坏环境的行为将给我们的生活、生存带来什么样的后果?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平时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因此,讨论的问题一定要有实质性。

3.讨论的问题,事先就确定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很多教师在其备课的过程中事先准备好讨论的问题,并且有了“标准”的答案。这样的问题,思想比较僵化,形式比较教条。这种由教师认为在课文的某一部分、某一专题要求学生讨论的做法比较普遍,而且讨论的问题基本上都是由教师提出。范围限制了,专题确定了,学生只有在教师画好的圈内来“讨论”,从而失去了主动提出新问题、讨论新问题的权利,失去了创新思维的能力。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谓的并且已经变了味的“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实质上是被动的“主体”。

二、学生在课堂上的讨论没有起得实效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教师有“三怕”

1.一怕学生不理解课文,不懂得怎样去”讨论”

按照《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内容来说, 《道德与法治》原理、基本观点、基本概念等都的理论性都较强。这对于初中生来说,确实有时难以理解。因此,有的教师就越俎代庖了,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向学生反复强调课本实质内容,然后列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讨论。而学生一看教师讲课的“神色”,有时不用讨论就知道“答案”是什么了。这种“怕”学生不懂讨论而走走过场的“讨论”,必然会使学生形成懒惰的心理,对学习较好的学生来说,还会产生一种厌学的情绪。因此,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给《道德与法治》课堂注入生机和活力,就必须要用好课堂“讨论”这种教学形式,利用“讨论”来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让学生有主见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意见和建议,调动学生对“讨论”的参与性和积极性。

2.二怕课堂时间不够,影响教学进度

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想通过课堂“讨论”这种形式,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提高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兴趣,又怕在课堂上放开了学生的“讨论”,学生一味地讨论,会浪费课堂宝贵的时间,不能完成教学任务。试想,《道德与法治》课一个星期才两节课,如果课堂上学生占用“讨论”的时间多了,教师讲课的时间就少了。这样,教师也就难以完成预定的教学的目标。更何况,作为教师,备课时就已经确定了本节应讲授的内容,并且还设计好讨论某一个问题时所需要的时间。因此,只要学生一超时,教师就会制止,使得学生刚燃起的学习《道德与法治》的积极性遭受到挫伤。久而久之,学生就可能对这样所谓的“讨论”失去兴趣。

3.三怕讨论的“主题”走“题”

这里所谓的“主题”的“题”,指的是,在课堂上,教师要讲授的课文内容。例如,某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讲授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时,讲到了市场经济。他要求学生对市场经济的作用展开讨论:我们知道市场经济越发达,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幅度就越大。针对这个经济问题,学生的讨论十分踊跃,因为市场经济确实给劳动者带来广阔的市场,人们都收入不断增加。讲到收入时,个别小组的“讨论”说到了“贪官”。而这个话题一下子蔓延开来,全班学生的“讨论”几乎都围绕着“贪官”的话题展开了。面对学生走“题”的讨论,这位教师立即制止了,“讨论”无法进行。因为这时时间已过了大半,教师只好按原先的教学计划,滴水不漏地对学生讲解起来。其实,这次的“讨论”告诉了我们:其实,学生既关注了市场问题,也关注了社会问题。作为教师,对学生的这种发散思维应该因势利导,使其能在课堂的讨论中得到真正的收获,给学生指出“贪官”的危害以及其对市场经济的破坏作用。这也是从另一个侧面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只不过引导的话语要简洁、铿锵有力,无须用太多的时间。而不是去压制、束缚学生,使学生觉得:你所谓的课堂“讨论”,只是为教师的上课“服务”,给课堂增强“气氛”而已,而不是学生探求知识,追求真理的学习途径。

猜你喜欢

讨论式教学道德与法治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讨论式教学方法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讨论式教学在《医学生物化学》教学改革中的实践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高三历史教学中讨论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