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研究

2021-08-31纪宣羽

理论观察 2021年3期
关键词:内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

纪宣羽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内尔·诺丁斯;关心伦理

中图分类号:G41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1)03 — 0045 — 03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能力,在新时代背景下对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道德情感、法治意识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加强人文关怀教育建设,是促进大学生自由而又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也符合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原则与基本思想,将学生作为教育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做到以人为本。诺丁斯的关心伦理认为教育的重心应从知识转向价值取向,关心学生的需求,强调关心的关系性。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仍存在着重理论轻人文的问题,从而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到达应有成效,因此,通过关心伦理视角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提出新思考,在立德树人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与关心伦理的内在关联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与关心伦理具有共同点,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将人文关怀作为重点教育内容,实际上体现的是对于学生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的关注与引导;而关心伦理允许学生作出自己的选择从而满足自己的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关心伦理下的教育不再刻板而是更具人文关怀,所以二者之间存在必然的内在关联。在此情况下,厘清二者关联有助于将关心伦理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之中。

(一)内涵具有关联性——注重对学生的关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育工作者除了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外,更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状况,将人文关怀真正作为其提升思政教育、思政课亲和力和针对性的有效手段,在人文关怀教育理念的指引下,更加注重以“学生为本”,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对大学生合理性需求的满足。”〔1〕在《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中,诺丁斯关于如何在教育中进行关心伦理实践有着这样的论述:“满足孩子的身体需要当然是重要的,但哺育他们的精神更重要,我们需要创造一个来自不同种族背景的孩子能够在一起和平共处的环境。”〔2〕由此可见,二者具有相同的理论内涵,都以关心学生为基本准则,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在教育实践中加强人文关怀,就应借鉴关心伦理理论基础,以拓宽理论视野。

(二)目标具有关联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与关心伦理,在目标导向上具有相同性,都以提升学生道德情感,满足学生精神需求,最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导向。首先,二者都是一种以育心为价值取向的教育理论,关怀性为方式,将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视为教育目标;其次,二者都是注重学生的精神世界,以关怀的情感去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最后,二者不同于以往传统的重理论轻人文的教育模式,而是在“唯知识”的问题上加以改善,注重学生的情感、生活世界,让学生自由而又全面地发展。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应在实践中兼顾素质与能力,从而产生强大的关怀效应,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有效能。

(三)本质具有关联性——强调“以人为本”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对受教育者加以人文关怀,也就是在关注受教育者成长与发展的同时,提升其综合素质水平,并且关注受教育者个体需求,尊重个体自主选择的权利,从而达到个体实现身心健康发展的目标。诺丁斯通过学术作品向我们证明了关心伦理对于解决社会道德冷漠的重要价值,其关心伦理的核心就是关系的关系性,“人”便成为了关心伦理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因为“关怀作为人的一种基本的道德情感,存在与自我与他人的关系中,负有关注、帮助、满足及实现他人的某种责任。”〔3〕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更应该与关心伦理加强理论合力,在实践中注重关心与爱护,构建良好的沟通关系,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之维。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存在的问题

在我们党和国家一系列相关政策方针的指引下,我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发展到今天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比如教学理念得到重视、校园文化环境有所改善等等,但在发展进步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在立德树人背景下,及时发现并积极解决这些问题对于不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实效性能够起到助推作用,也是对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基本原则的良好遵循。

(一)教学实践缺乏人文关怀教育理念

关心伦理视角下的人文关怀理念的核心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强调学生主体地位,从传统的以知识为中心的教育转变为以关心为中心的教育,“我们必须认识到教育不是输入、处理、而后输出的技术过程,教育必须以爱护和关心为中心,意识到孩子的感受,关心学生的需要,从孩子的需求出发。”〔4〕目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仍然没有完全完成转型,无论是思政课教师,还是辅导员队伍还存在着“唯分数论”的错误教学理念,只注重教学任务和结课分数,却不关注课堂质量和学生需求,主要表现在:第一,教师对于课程设计方面存在误区,在教学过程中,内容比较单一,只强调教材内容,重理论轻实践,没有关注学生真正需求,导致课堂效率低;第二,部分教师缺乏课程认识,教师应该意识到思政课是一门有温度、有情怀的课,不只是单纯的灌输,比起让学生在课上学到知识,让学生提升道德情感、培养正确价值观、人生观才是更为重要的,而要让高校思政课发挥应有效能,教师应该真正做到关心、爱护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注重学生精神世界,这也恰恰是部分思政课教师所缺乏的,需要进一步提高人文关怀教育能力。

(二)师生关系缺乏人文关怀关心性

诺丁斯关心伦理的核心就是建立关心的关系性,作为社会生活的特殊性质之一,关系的建立是人适应社会生活的重要方式,而人与人之间应该建立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这是关心伦理提出问题的重要着力点。关心伦理认为,人应处于一种彼此关心的关系之中,才能使社会达到和谐的状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这一关系性同样适用,无论是师生之间,还是同学之间,都应该建立起一种关心的关系性,尤其是师生之间,因为思政课中,虽然学生是主体地位,但教师却扮演着重要的引导角色。然而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师生关系仍有加以改进的空间,主要体现为:一是教师不熟悉学生,大班额的教学模式导致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少,彼此之间不了解,教师无法关注学生的需求;二是教师对学生的生活缺乏关注,教师和学生只在上课时接触,课上的时间又都用来讲解知识,因此教师们对学生们的生活世界关心较少,师生之间缺乏情感建立;三是学生不关心教师,学生上课只关注最后的分数,很少关注课程以及教师自身,对思政课教师态度较为漠视。这些因素都影响着教师与学生之间关心的关系性建立,思政课教师无法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關系,也会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能力。

(三)校园环境缺乏人文关怀教学氛围

马克思指出:“有一种唯物主义学说,认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因而认为改变了的人是另一种环境和改变了的教育的产物,——这种学说忘记了:环境正是由人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5〕诺丁斯的关心伦理中,在关心的对象方面,可以关心周围的人,比如教师、同学、家人,还可以关心周围的物,比如动物、植物和世界,通过对这些对象的关心,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人文关怀环境。因此,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能力就需要加强人文教育环境建设,但由于当前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不良因素影响了大学生的价值判断,从而阻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发展。首先,在社会环境层面,由于经济迅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逐渐从重义转变成重利,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随之而来,从邻里之间人情淡漠到街上遇见老人摔倒视而不见,社会环境道德冷漠现象愈演愈烈;其次,在网络环境层面,科技进步为我们创造了丰富的网络条件,在人们享受着网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要承担网络的弊端。近年来,网络的不良舆论、带有错误引导趋向的信息,对于人们尤其是自控能力较弱的大学生造成了许多不良的影响,对于一些负面信息,大学生处理不当、不能加以辨别,会作出错误的判断,对思想、行为等方面都产生了危害,不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正确观念的树立;最后,在校园环境方面,对于大学生而言,进行活动最多的场所就是大学校园,然而目前大部分学校都存在着校园环境建设缺乏人文因素的问题,比如大多数学生不知道学校的校规校训,很多学校校园内没有设置宣传栏,或者在宣传栏上只张贴了一些通知和公告,并没有发挥出真正的作用。

三、关心伦理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新路径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实践性大于理论性的教育活动,在高校这样具有特殊性质的环境下加强人文关怀更具有实践意义。诺丁斯的关心伦理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具有着一定的理论关联,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面临种种问题时,基于关心伦理视角探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未来发展路径,对于提升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和针对性,增强新时代大学生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获得感和认同感,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理论价值。

(一)提升教育者人文关怀能力

教育者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担任着重要的责任,也是人文关怀的关键因素,因此,基于关心伦理视角,教育者应将加强对关心伦理理论的掌握,并将理论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使思政课充满人文关怀。第一,要创新教学理念,知识与实践并重。教育者作为思政课的主导,应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要不断对现有的教学方法加以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教学目标并不是让学生掌握深厚的理论基础,而是要让学生提升综合素质,增进道德情感,在这样的目标之下,教育者应减少灌输在课堂中的比重,多增加一些实践环节,例如志愿服务、模拟就业等等,让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不再处于被动状态,而是亲身参与到课堂中,从实践中得到素质的提高。第二,要关注学生需求,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高校思政课大部分实行大班额制,这就需要教育者改变教学方式,可以采取小组等小范围的组织方式,能够更准确地了解学生们的诉求,解决学生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帮助学生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提升思想品德素质。第三,坚持立德树人,提升教师队伍道德素养。在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师不仅要在教学内容上保证德育目标,更重要的是教师自身要树立良好思想品德形象,无论是理论储备,还是言行举止,都要严格的进行自我规范,为学生树立榜样,要做到不仅在知识上教导学生,精神上更要影响学生,从而提升人文关怀能力。

(二)建立师生相互关心的人文关怀关系

诺丁斯关心伦理的核心就是关心的关系性,而这种关系的形成的前提是“双向性”,关心者在给予对方关怀的的同时也要接纳对方回应的关怀,即处于关心关系的人既是关心者,也是被关心者。关心伦理视域下,关心是教育成功的关键要素,作为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师生之间更应该相互关心,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营造人文关怀环境。在教师方面,要遵循以人为本意识,做到“平视”学生。一直以来,无论是中小学还是高校,教师和学生之间一直是不平等的关系,教师认为自己是课堂的主体,具有教育权威性,对于学生们总是“俯视”的态度,与学生缺乏沟通或者交流方式不当,只关心学生的成绩,对学生的生活和心理状态比较漠视。面对这种问题,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有职业意识与责任意识,担负起关心学生的责任,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关心他人、关心周围事物以及关心自己。在学生方面,要对于教师的关心积极作出回应,多与教师沟通交流,要对教师信任,能够敞开心扉,及时与教师反映生活学习近况与问题,让教师了解自己的诉求,从而形成师生之间良性互动,建立起一种良好的双边关系,最终构建相互关心、彼此信任的人文关怀关系。

(三)加强校园人文关怀环境建设

环境对人的塑造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因此,高校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能力的前提是优化校园环境。首先,优化校园物质环境,物质环境给人带来的是最直观的,对人的影响也是最直接的。高校校园的物质环境主要就是校园内部的基础设施建设,例如教学楼、宿舍、食堂等建筑内部的设施以及校园宣传栏等等,高校要使教学环境充满人文关怀,就应在教学楼等内部张贴标语,在宣传栏上张贴校园模范事迹,这些设施的完善都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一言一行,提升学生道德素质。其次,优化校园人文环境,人文环境虽然较物质环境相比缺乏直观性,但在对人的方面能起到关键作用。高校要加强校风校训对于学生的引导作用,可以多举办一些人文性的讲座,或者多开展一些相关的校园文化实践活动,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其中,在实践中学会关心自己、关心同学、关心家人、关心周围环境,通过亲身实践提高自己道德品行。最后,优化校园网络环境。随着网络科技飞速进步及其便利性,目前网络受众群体大部分都是高校学生,学生们每天通过校园网以及校园公众号了解学校动态和通知,因此高校要利用好网络这一传播渠道,加强网络人文环境建设,丰富校园网和公众号等学习网络的内容,设置人文版块,定期发布一些模范榜样事例或者相关讲座、校园活动的通知,加强网络平台育人的功能。

结语

提高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能力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诺丁斯的关心伦理具有深厚的人文情怀,因此基于此视角下进行研究对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建设提供了一个新视野,关心伦理相关理论也是为解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困境提供了新的对策指向。将关心伦理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研究当中,用关心去重建师生关心,用关怀去打破道德冷漠,对于改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现状、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方法提供了理论借鉴和实践动力。

〔参 考 文 献〕

〔1〕刘娟.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20.

〔2〕〔美〕内尔·诺丁斯.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第 2 版〔M〕.于天龙,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31.

〔3〕王聪.内尔·诺丁斯关怀伦理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6.

〔4〕吕星宇.从控制转向关心的教育——来自内尔·诺丁斯“关心理论”的启示〔J〕.当代教育科学,2014,(14):7-9+22.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9.

〔責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内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
[德国]莱昂内尔·法宁格作品5幅
不必做的事情
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启示
对员工的人文关怀,是预防工伤事故的重要手段
论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研究
我喜欢,妈妈也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