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武术教育的思政价值研究

2021-08-31范金霖

锦绣·中旬刊 2021年9期
关键词:武术教学思想政治教育融合

范金霖

摘要:课程思政理念要求各学科都要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武术课程是高校体育课程的一项基本内容,高校的武术教学与课程思政相结合,充分挖掘武术教学中的德育功能与价值,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竞争意识、规则意识等,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对高校武术教学与思政教学相结合的意义进行了阐述,并在此基础上对高校武术课程思政的教学途径进行了探索研究。

关键词:武术教学;思想政治教育;融合

近年来,党和国家日益关注高校德育工作。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布,明要确 “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而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华武术教育,富含文化资源和教育资源,如何在高校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过程中,围绕“传授知识和传授价值相结合”的目标,通过武术教育和武术课程充分挖掘武术中的德育元素,将“武术”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爱国精神、理想信念、集体主义精神和思想道德教育的力量,并通过人才培养中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育人主体等路径来呈现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校武术课程思政的教学意义

1.有利于贯彻实施“课程思政”的理念

课程思政要求各个学科都要与思想政治相结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在高校武术课程中进行课程思政教学,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体育教学相结合,贯彻了实施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课程思政的理念。高校的各个学科都有教学育人的责任,育人还包括对学生道德的教育,各个学科在教学过程中都要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将德育教育切实地落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发挥各类课程育人的功能,不断地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和国家培养栋梁之才。

2.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操

我国的武术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武术教学对弘扬我国的悠久历史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在高校的武术课程中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武术对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及竞争意识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武术训练对学生的意志品格还有着较高的要求,武术教学与课程思政相结合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顽强品质,同时也对提升学生的规则意识有着重要的作用。可见,在高校的武术课程中进行课程思政教学对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操有著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应当努力探究武术与课程思政相结合的途径,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二、武术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1.武术教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势

武术教师大都拥有优秀的武德、渊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情感,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这些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和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武术教学中,教师自身所具备的人格魅力,能够深入到学生内心世界。首先,学生易从师表及感情上接纳教师,对武术这个项目产生信仰;其次,教师以自身所具备的人格魅力、知识、修养等自身素质去影响、感化学生,可以帮助学生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和树立远大的目标,这对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思想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武术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习武先习德,可见武德教育在武术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武德,专指以武的行为特征、以仁义为准则的修习武术之人的言行举止操守准则。就武术课程的本身而言,其具有自己完整的道德规范。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这不同于一般的谈话或是报告,不可能通过一堂课或是一次报告就可以得到提升的,而是通过武术课的理论课、实践课的教学中,不断地强化,从而使大学生形成相对稳定和完善的思想政治意识。

3.高职院校武术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目前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现代通讯工具基本已经普及,信息传播快捷化、多元化,这使得大学生在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思维方式、思想观念等方面受到的影响很大。大学生都还未涉足社会,对事物的深度探究能力还不足,这为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挑战。

三、思政教育融入武术课程的路径研究

1.注重教师培养,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学校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所谓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当课堂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陪伴者。教师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要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首先要注重教师自身思想政治素养及综合素质的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升往往被大部分高校所忽视,大部分体育课上,教师在授课时更重视或者只关注于学生动作技能的学习和掌握,注重技术动作讲授而忽视了体育文化和历史内涵的讲授与体育意识的培养。高校体育课是集育体与育人于一体的一门课程,实际上,在锤炼体魄的过程中,也更容易让学生对于团结、合作、拼搏、奋斗等精神有更加深刻的体会与了解。

体育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足够的素养和能力,只有自身具备了优质的素养,有了坚定地信念,才能真正提升自身的德育育人能力,完成对学生的德育培养。随着课程思政的大力推进和素质教育改革,大学体育课应不断革新,坚持以人为本,立德树人,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丰富自身文化素养,育体与育人同步进行,体育课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

2.挖掘大学武术课程思政元素,加强顶层设计

“课程思政”即强调学校中开设的各类非思政类课程与思政类课程协同同向同行,开展对学生“三全育人”的“大思政”格局,形成协同效应,落实学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具体而言,首先,充分挖掘大学武术“思政元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思政课程”要点,重点挖掘大学武术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健康观等培育的“思政元素”,促进“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有机融合,实现立体化育人。二是知识育人和立德树人相结合,实施全方位育人。在课程中既要有知识教育,同时又要有道德教育,暨要回归高校课程的价值本位“育人”。

高校武术教育理念就是在传授武术专业技术的同时,对学生实施“育人”的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礼仪、武德、和谐、自由、公正、爱国、友善等思想道德、价值观等的教育。可以说在“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视域下,“立德树人”与“武德”理念有着共性。武德是对于习武之人,在社会活动中一般遵循的武术精神及相关道德规范的简称。习武者按它修养身心,依它规范举止,品评善恶。爱国、民族自豪感历来是武德最突出的思想特征。武德“三奖六惩”中即有“奖爱国卫民,惩卖国求荣”。武德文化以“仁”为核心,并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规范,倡导仁爱、和谐观念,关注习武者的命运和处境。武德的初心和本质是社会公平公正。武德秉承“尊师重道”“自强不息”等作为武德信条。武德同时倡导“修身养性,内外兼修,形神兼备,知行合一”等和谐观念,这些武德内容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符合,又是建設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弘扬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因此,高校武术教育理念是学生通过习练武术,从理论、思想、精神、行动等方面了解和掌握“武术文化”内涵,进而形成与“课程思政”相一致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品质,并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实现武术课程“专业知识”和“德育引领”的无缝对接。

3.丰富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增强教育效果

当前,高校传统的武术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单调枯燥,过分注重武术技能的教学,采用的仍是“一言堂”的教学形式,没有充分弘扬我国武术文化的博大精深,学生的积极性也不高,武术教学中的课程思政理念也没有做到贯彻实施。武术育人的作用根本没有发挥出来。因此,教师应当摒弃传统的教学手段、形式,丰富教学内容,采用多元化的教学形式,也可以将多媒体教学引入到武术教学中,或在武术训练中采用趣味赛、小组赛等的形式等,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感受到武术的团队合作、顽强拼搏、坚忍不拔等的精神,学生愿意参与武术训练,这才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培养学生终生体育的意识,促进学生高尚道德品质的养成,也有利于课程思政理念的贯彻实施,推动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

四、结束语

武术课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但要贯穿于武术教学的全过程,还要方式灵活多样,并结合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因势利导,从而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中国的武术有自己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武术文化,作为武术课教师应把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应把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应把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应把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起到表率、榜样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因材施教、以文化人、讲究实效,这样才能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去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当代大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所需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晓勇,李静宇.高校公共体育课开展课程思政同向育人的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9,(7):441.

[2]宫维明.“课程思政”的内在意涵与建设路径探析[J].思想政治课研究,2020,(6):66-69+91.

[3]王秋玉.以立德树人践行高校教师本分[J].人民论坛,2020,(29):118-119.

[4]冯莉.“课程思政”理念融入体育课程的途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0,8,(29):78-79.

[5]薛欣,高永强.新时代“课程思政”理念下学校武术教育的回归与定位[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9.

猜你喜欢

武术教学思想政治教育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破次元
融椅
武术教学的第二课堂
武术教学中武德教育是人格教育的重要途径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