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家校共育新模式的策略

2021-08-30黄长新

中小学班主任 2021年15期
关键词:家校共育新模式构建

黄长新

[摘要] 现代教育仅靠家庭或学校很难保障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需要学校和家庭两个“教育者”对学生信念一致、行为一致,共同发挥家校共育合力,构筑家校共育体系,确保学生健康成长。本文主要在分析现阶段家校共育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对构建家校共育新模式策略进行探索。

[关键词] 家校共育;构建;新模式;策略

教育是一个生态系统,学生是种子,家庭是土壤,教师是园丁,社会是环境;种子饱满,土壤肥沃,园丁辛勤,环境适宜,才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障。生态链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遭到破坏,都会影响学生的发展。然而,一直以来我们的教育存在着重学校教育、轻家庭教育的倾向;家长重学生成绩,轻学生思想和心理发展;家长与孩子沟通不畅,家庭教育难以开展,效果不明显。近年来,国家将家庭教育摆到了教育体系的突出位置,并以大纲为指导,规范家庭教育行为,在此情况下探索一种合适的家校共育新模式显得至关重要。

一、现阶段家校共育中存在的问题

家校共育是提高整体教育效果的有效途径。学生每天在学校的时间有限,回家后的具体情况教师无法掌握,这就需要家长进行监管与引导,发挥家庭教育主战场的作用。

1.家长忙于工作而忽视家庭教育

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迁移,不少农村孩子缺少父母的照顾;而城市中的人们每天工作繁忙,只能抽出少量时间照顾孩子的学习生活。很多孩子由老人或保姆照顾,他们文化水平不高,对孩子十分溺爱。在此条件下,家校共育很难开展。家校共育的目的是更好地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老师要想办法让家长积极参与进来。

2.家长不关心孩子的在校情况

一些家长对于孩子的学习无能为力,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家长根本指导不了,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也不关心。他们片面地认为学校是教育的主战场,要负责学生的成绩、成长,教育任务应由教师承担。孩子在校的表现家长并不在意,而唯一对其有所触动的就是孩子的分数问题,可分数无法与综合能力、综合素养画等号。家长这种漠不关心、置若罔闻的态度导致家校共育呈现出形式化特点,不利于新模式的构建。

3.家长缺乏家庭教育知识的有效认知

家长对孩子的成长规律缺乏科学认知,也没有系统地去研究过孩子的心智发育特点,不少年轻家长自己的心智都还不太成熟,对孩子的教育较为随性。一些父母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对学校和教师的依赖心理强,影响了孩子的成长;一些地方教育理念落后,把错误的教育方法传导给家庭,很多学校缺少家庭教育的专业教材和研究,无法为家长提供有效帮助。随着独生子女家庭、单亲家庭、空巢家庭增多,家庭规模日益呈现出小型化特征,削弱了家庭的教育功能。

4.教师与家长缺乏有效沟通

在现今的家长群中,发言最积极的是老师,大多是公布各项作业、各科分数的信息,家长却很少进行交流。家长与教师之间存在隔阂,表现在:首先,家长不敢在群里随意发言,也很少主动与老师沟通孩子的在校情况,家长对教师存在一种畏惧心理;其次,教师工作不够积极,没有定期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彼此间的关系较为疏远。虽然微信群沟通很方便,可家校之间互动式沟通很少,只是教师的单方面沟通,而不是有效的沟通。

二、构建家校共育新模式的策略

1.保障沟通数量与质量

教师要将沟通看作一门艺术,沟通时以家长较为关心的话题作为切入点,抓住每个家长对孩子不同的关注点,多挖掘孩子的优点,阐述观点时考虑家长感受,以适当的方式唤醒家长的情感共鸣,让家长真正感受到教师对孩子的关心与爱护,慢慢取得家长的信任,为后续各项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这样的沟通对于学困生家长尤其重要,因为本来自己孩子各方面表现不是很好,家长和孩子容易有自卑和抵触心理,这时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信任是一切沟通的前提,教师更要注意沟通的方式、方法。除此之外,保障沟通的数量也十分重要,教师要与每位学生家长建立长效沟通机制,不能一时兴起、一次而止,不要让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联系、形成的信任因疏远而消失。

2.转变家长的思想观念

学校要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通过多种途径逐步改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固有认知,比如以班级为单位建立家长委员会,组织班级内重视孩子教育、文化水平高、号召力强的家长宣传家校共育,以家长带家长、学校带家长等方式让更多家长参与到家校共育之中。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家长学校定期举办专题讲座,讲授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传授家长遇到各种学生问题时开展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等。特别是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很多家长很难与孩子心平气和地沟通,掌握与孩子沟通的技巧尤为重要。这就需要我们更好地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给家长传授相应的方式、方法。另外,学校也要对班主任或其他教师进行家校共育专项培训,聘请一些具有教育经验的专家教授传授经验,与先进教育工作机构建立合作机制,汲取先进的教育理念,以达到开拓思维、取长补短的目的。

3.了解每个家庭的困难

许多家长忙于工作,根本无暇照顾孩子,更不会有针对性地开展家庭教育。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站在家长角度去思考问题,理解家长的困难,以倾听者的身份去唤起家长的情感共鸣,以朋友的语气提出一些适合的解决方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感化学生家长。只要家长用心投入地去关心孩子、教育孩子,总会收到效果。教师与家长按照每个家庭的实际情况共同探讨学生的教育方式,共同制定具有可行性的教育方法,将家校共育的教育目标落实。

4.实施分层共育策略

如果教师实在没有足够的精力、时间与全班学生的家长都取得有效联系,可以尝试分层共育模式。教师可以借助微信等社交软件,将不同层级学生的家长拉入到同一讨论组中,毕竟处于同一层级的学生多少存在相似之处,且该层级特性显著。教师可以将一些知识要点、教育小妙招等发布其中,并像选择家长委员会那样选出每个讨论组的委员会,让他们在群内分享自己的教育心得,提高家校共育的针对性与时效性。借助新时代信息化手段与全新的教育管理方式相结合,能够大大提升家校共育的实际效果。

综上所述,构建家校共育新模式非常有必要,相关教育工作者应该发挥引导价值,去思考传统模式所存在的问题,在工作中结合实际情况寻求改革创新,真正践行全新的教育管理理念,真正与家长统一战线,形成亲密无间、相互助力的良好协作关系,为孩子的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共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黄笑蕾.自媒体时代家校共育生态建构初探[J].中小学德育,2018(06).

[2]李晶瑄.浅谈家校共育对现代教育发展的影响和作用[J].基础教育论坛,2017(11).

[3]路天斌,齐庆龄.协同教育理念下家校沟通的问题与解决策略[J].教书育人,2021(13).

[4]楊树秀.解读“互联网+”背景下的农村中小学家校共育发展方向[J].考试周刊,2021(35).

[5]张翠萍.浅谈在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开展家校共育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06).

猜你喜欢

家校共育新模式构建
影响小学家校共育的因素以及解决策略初探
《语文学科课后作业的有效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浅议如何化解家校教育的矛盾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礼仪文化引领下的高校女生教育新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