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系列绘本故事帮助小学中低年级学生增强挫折承受力

2021-08-27王婷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1年17期
关键词:挫折感绘本故事

王婷

〔摘要〕采用问卷和访谈两种方式,了解了小学中低年级学生产生挫折感的情境以及主要的挫折应对方式。然后通过系列绘本故事教学,周期性地开展挫折教育,帮助学生认识挫折情境,改变不合理信念,引导学生交流挫折应对方法,提升应对挫折的信心和技能,从而增强学生的挫折承受力。

〔关键词〕挫折感;挫折承受力;绘本故事;小学中低年级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17-0038-03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学生面对的各种压力也在不断增加。近年来,学生极端事件频发,事件结果不断升级,而当事人年龄也不断下降,着实令人痛心。因此,开展挫折教育,增强学生的挫折承受力非常有必要。

挫折是人们在有目的地进行日常生产和生活过程中,遇到无法克服或者自认为无法克服的障碍或干扰,致使其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而产生的紧张状态和消极的情绪体验。挫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客观原因,也就是挫折情境;二是主观原因,也就是挫折认知,即个体对挫折情境的知觉、认识和评价。

法国文豪巴尔扎克说:“世上的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因人而异。苦难对于天才来说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而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个体对挫折情境的认知决定了随后的挫折反应,影响着挫折反应的性质和程度。个体挫折感受存在差异,表现为不同的挫折承受力。挫折承受力这一概念是美国心理测验专家罗森茨威格(Rosenzweig)首先提出的,指个体在遭遇挫折情境时,能否经得起打击和压力,有无摆脱和排解困境而使自己避免心理与行为失常的耐受能力。

不少学者对挫折承受力进行研究,提出可通过提升个体自我抱负水平和实际能力的一致性、确立合理的自我归因、提升个体的挫折认知水平、构建成熟的心理防卫机制等策略来增强个体的挫折承受力。另外有学者认为,挫折承受力教育是以心理学、教育学原理为基础,面对所有在校学生,运用适当方法来提高学生适应挫折、战胜挫折的能力为目的的教育。挫折承受力教育目标和重点都应该集中在如何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上。

一、课前调查

小学中低年级学生因为年龄小,生活经验不足,当他们遇到挫折情境时,容易产生无措、失落、焦虑、害怕等挫折感。根据“挫折承受力是可以训练的”这一研究结论,笔者尝试用绘本故事来引导学生认识挫折情境,与不合理信念进行辨析,掌握应对挫折的有效方法。

为了更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笔者使用了郭钺、曹瑞等联合编写的“小学中低年级学生挫折情境问卷”和“小学中低年级学生挫折应对方式问卷”,对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某小学中低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小学中低年级学生挫折情境问卷”采用四点计分法调查学生的压力现状,了解学生的挫折来源。统计结果表明,小学中低年级学生在学业成绩、师生关系、同伴关系、亲子关系、生活适应等各种挫折情境下普遍存在一定的挫折感。 “小学中低年级学生挫折应对方式问卷”采用“是、否”的回答方法,结果表明,小学中低年级学生应对挫折采取的方式由主要到次要依次为:解决问题、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自责。虽然“求助”在应对方式中排在第二位,但在进一步分析中发现,48.87%的学生选择“把不愉快的事情埋在心里”;57.42%的学生“常默默忍受心中的烦恼”;而62.9%的学生在有烦恼时不喜欢向别人倾诉。可以看出,一半左右的学生在遇到挫折,产生不愉快和烦恼时,选择自己独自承受,这说明学生遇到挫折时向外界寻求帮助的主动性并不高。而自责这一应对方式的排序与郭钺、曹瑞的研究结果不一致,这可能与被试样本所在的地区不同等因素有关。

问卷调查之后,笔者采用与学生开展对话访谈的方式来了解学生在面对挫折情境时的情绪感受以及原因。归纳分析后得出以下结论:一,当学生没有经历过与挫折情境相似的情况时,因缺少相应的应对经验,容易产生挫折感,采取幻想退避的应对方式,这与学生年龄小,缺乏社会和生活经验有关;二,部分学生有过多次与挫折情境相似的生活经历,但其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都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因而在反复挫败中产生自我怀疑,并将无助感泛化到新的情境中,表现出习得性无助。

二、课程设计

美国临床心理学家乔治·彭斯(George W. Burns)说:“故事总是比任何道理都更容易被接受。”绘本故事相比其他故事,不仅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还增加了生动有趣的画面,蕴藏着健康而正面的问题解决方案,非常符合小学中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另外,绘本故事对学生可能面临的挫折情境和应对方式进行了艺术加工,将真实的事物用影射、模拟的方式传达出来,容易引发学生共鸣和思考。因此,笔者选用绘本故事创设挫折情境,向学生传递生活中存在不确定性的观念,容易引发学生思考,引导他们交流各自的经验,彼此启发,以帮助学生获得更多应对挫折的间接经验。

笔者设计了两种绘本故事教学方式。两种绘本故事教学方式在课时数量和使用的绘本故事的数量上是相同的,实施教学的年级也一样,区别在于,一种教学方式使用的是单本绘本,另一种使用的是系列绘本。使用的系列绘本及教学年级如表1。

笔者在实施绘本故事教学后发现,虽然单本绘本选择面很广,但系列绘本故事表现出了独特的优势。其优势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

(1)系列绘本故事以主人公的生活和成长经历为主线,有助于学生意识到,同一个体可能会在不同的成长阶段遇到相同或不同的困难和挫折。例如小鸟鲍勃系列,第一本《鲍勃是个艺术家》中,鲍勃首先经历的是关于外貌体征的挫折;第二本《鲍勃的蓝色忧郁期》中,鲍勃经历了同伴关系的挫折;第三本《鲍勃玩波普中》,鲍勃遇到了竞争带来的挫折感。

(2)系列绘本故事的使用,使教学更具一致性和连贯性。学生在第一堂课上认识故事主人公之后,对主人公有一种熟悉感,当第二堂课、第三堂课再次呈现该故事人物时,学生就像见到了“老朋友”一样,这樣的情绪状态有助于快速进入课堂教学。另外,故事主人公的反复出现,在无形中引导学生调取出该故事人物之前遇到的挫折情境以及应对挫折的方式等记忆,可以巩固原来习得的挫折应对方法和技能。

(3)在不同年级教学中使用不同系列绘本事故,传递给学生的信息是“不同故事主人公可能面对的是相同或相似的挫折情境”。例如《不是第一名也没关系》《大脚丫和玻璃鞋》和《鲍勃玩波普》等绘本涉及的情境都是遇到竞争对手。从而帮助学生懂得,挫折是生活中的正常现象,每个人都不可避免。通过这种正常化认知的引导,可以有效帮助学生避免不合理信念的产生。

以三年级的教学设计为例,对大脚丫系列绘本各个故事的内容以及教学导向进行分析。具体内容见表2。

三、课后调查

笔者为每堂绘本教学课都配备了学习单,以学习单的形式辅助学生回忆、记录以前遇到的挫折情境及当时的心情。并在实施绘本教学后,再指导学生比较、梳理较好的挫折反应和挫折应对方式,写下对自己的鼓励,为自己赋能。有學生写道:“我因为个子太矮被同学嘲笑,现在我懂得了要接受自己,其实我也有很多优点。我想对自己说:加油,认真学习的你最棒!”还有的学生在回忆自己的失败经历时写道:“有一次期末考试,我的分数很不理想,那时我非常失落、难过,我觉得自己不应该考那么差。现在我想对自己说:一次失败不代表什么,没有一个人生来就是状元。”系列绘本故事教学能有效帮助学生降低在应对挫折情境时的焦虑、自责,避免绝对化归因。

在每个年级实施系列绘本故事教学之后,笔者再次对学生开展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实施教学之后,学生在挫折情境各维度上的挫折感要明显低于实施教学之前,且学业成绩和生活适应两个维度的挫折感前后有显著变化(分别为p=0.011*,p=0.002**);在求助这一挫折应对方式的维度上数据有显著变化(p=0.010*),学生能更多地采用向他人倾诉、请求家长老师帮助等挫折应对方式。这说明系列绘本故事教学对学生增强“寻找外部支持资源”有指导作用。

增强学生挫折承受力是一个动态持续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通过有目的、有意识地选择和使用系列绘本故事开展教学活动,周期性地开展挫折教育,有助于学生在对挫折情境反复认识和辨析中一点点改变不合理信念,降低挫折情境带来的冲击,在一次次感受体验、交流分享和积极赋能中提升应对挫折的信心,掌握应对技能,增强挫折承受力。

注:本文系福建省厦门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立项课题“运用绘本实施小学中段挫折教育的研究”(立项编号186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滨东小学,厦门,361004)

编辑/张国宪 终校/刘 芳

猜你喜欢

挫折感绘本故事
学校体育教育对学生挫折观的影响研究
人可以承受挫折,但不能习惯挫败
中职院校学生挫折感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巧用绘本打造精彩开放的英语课堂
具身教学应用于小学绘本故事课堂的研究
Phonics课堂的五部曲
重拾绘本故事 撷取别样芬芳
当前大学生的挫折感及挫折教育探析
学前儿童汉字识读的新路径
浅析幼儿挫折感形成的原因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