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下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2021-08-27宋晓飞

文理导航 2021年23期
关键词:高中课堂研究性学习新课改

宋晓飞

【摘 要】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我国教育水平的快速提升,新课改背景下研究性学习对课堂教学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基于此,本文将概述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分析高中课堂教学的现状,并探究新课改下在高中课堂教学中应用研究性教学方式的有效策略,希望能够帮助高中教师科学开展教学工作,有效提升各科教师的教学质量,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新课改;研究性学习;高中课堂;课堂教学

新课改背景下,社会对高中课堂教学水平的要求提升到了另一个高度。高中属于学生学习生涯中最重要的一个学习阶段,学生这一阶段的学习成绩将决定了学生以后的发展状态。因此,在高中课堂教学中,各科教师和学生要明确高中的重要性,教师要采取合适的、有针对性的措施,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进行引导,确保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有效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

1.研究性学习概述

在高中课堂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合作或者是个人的方式,根据自身生活情况和学习情况,选择一个符合自己的研究题目,并以和科学研究类似的研究方式,主动地去获取相关知识并掌握所学习到的知识,从而可快速理解和认识问题的课堂教学方法。在高中课堂教学中使用研究性学习,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研究性学习的开展需要以人为本,高中教师要将学生视为教育的中心,并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成绩作为教学目标,让学生使用自由和开放的学习方式,和教师一同完成教学目标,有效提升高中课堂教学质量。在高中课堂教学中,各科教师要提高对研究性学习的重视程度,并采取具体的措施,科学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推动研究性学习教学工作的开展,有效提升高中的整体教育水平。

2.高中课堂教学现状

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加大了学生教育的重视程度,并采取“九年义务教学”等措施推动了教学工作的开展。但是就当下而言,我国高中课堂教学依旧存在一些明顯的不足,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在如今的高中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依旧存在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开展课堂教学的情况,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性,并不能满足社会的快速发展需求。很多教师主要根据学生对课堂理论知识的背诵情况来评判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这种方法单一且没有理论依据,不能完全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使用这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验,不仅不能得出正确的检验结果,还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第二,师生互动较少。高中各科的学习难度较大,且学习时间紧迫。学生如果不能采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将无法有效提升自己的学习质量。与此同时,高中教师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计划,会使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和学生进行交流,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也无法有效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第三,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就当下而言,高中阶段的学生学习压力比较大,教师教学模式单一会使学生的学习长期处于被动的状态之下,学生会机械性的完成教师安排的任务,最终会在教师的题海战术中疲惫不堪,失去了学习兴趣。长期下来,学生的学习成绩不会得到有效提升,反而会在原地进行踏步,甚至会出现后退的情况。因此,在高中课堂教学中,各科教师有必要改革教学方式,使用研究性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各科教学工作的高效开展。

3.新课改下在高中课堂教学中应用研究性教学方式的

有效策略

3.1营造研究氛围

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可一定程度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相比较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研究性学习教学方式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以培养学生研究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动手能力等为主要目标。高中教师根据这种教学方式的特点,可将课堂氛围营造作为教学重点,通过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推动研究性学习教学工作的开展。在高中各科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根据课本内容,采取变更教学场景、合理使用教学工具等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

3.2加强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在高中课堂教学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高中教师定期开展教学评价活动,能够有效判断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就目前来看,高中各科教师对教学评价的重视程度普遍不足,不能及时开展教学评价工作,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因此无法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有效提升学生学习质量。针对这种情况,高中各科教师有必要加强开展教学评价工作,并将研究性学习教学方式应用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例如,对于高中数学而言,教师可定期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研究性学习活动结束后,数学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数学问题的质量、学生学习成效等方面,对研究性学习活动进行综合性的评价。通过教学评价,数学教师能够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继而可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解决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可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长期下来,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将得到有效加强。

3.3明确教学目标

在高中课堂教学中,明确教学目标能够为教学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使用研究性学习方法开展教学工作的时候,第一步要做的工作是明确教学目标,要避免没有目的性的安排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这样只能增加学生的学习难度,并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为保证课堂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教师需要在课前针对课堂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科学设计符合学生发展方向的研究性学习教学方案。只有在明确了教学目标之后,高中教师才能对学生开展研究学习工作,从而可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高中课堂研究性学习新课改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高中课堂生态问题的探讨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灵活开展研究性学习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术科类课程研究性教学的探讨
开展研究性学习深化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探究
高中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应用探究
浅析高中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