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德育工作理念及方法

2021-08-26薛玉林

求知导刊 2021年16期
关键词:高中教学新课程改革

摘 要:“立德树人”的人才培養理念下,全面加强高中生的德育工作已经成为当前教师关注的重点、教育的方向。高中教师在对学生开展德育时,必须遵循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德育理念,转变传统的德育模式,不断提升高中生的德育效果。基于此,本文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德育工作理念进行了全面、详细的分析,并在新德育理念下分析了最佳的德育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教学;德育理念

中图分类号:G40-0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16-0083-02

引 言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传统的“知识本位”教学理念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教学要求,逐渐朝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方向发展。尤其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其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和重要转折点,学校唯有做好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全面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引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健康的人格、积极的心态、崇高的思想道德素养、远大的理想信念等,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加强高中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面对新课程改革下的“立德树人”要求,德育已经逐渐超越智育,成为整个教育体系的首要任务。全面加强高中生的德育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有助于推动学生思想观念的转变,实现学生的良性发展。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一个特殊的阶段,已经具备了初步的人格、信仰,但依然不够成熟,极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全面加强高中生的德育教育,是对高中生思想道德进行约束的重要途径,也是引领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途径。

其次,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阶段的教育必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重点,不仅要强化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还要关注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健全人格、良好的心理状态等。因此,在高中阶段的教育中,强化学生的德育教育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最后,有助于推动新课程改革的有效落实。新课程改革要求高中教育必须深化、落实德育工作,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全面加强高中阶段学生的德育教育,并将其与文化课程教学有机结合到一起,是推动新课程改革落实的必然选择[1]。

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德育工作新理念分析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全面加强高中生的德育教育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新的形势下,传统高中德育工作的理念和模式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育人要求。教师唯有立足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德育工作新理念,优化和改进德育手段,才能不断提高高中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第一,坚持以人为本德育理念。在现阶段,社会对人才的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学生不仅要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还要具备极高的思想道德素养、职业素养,积极的心态,良好的个人品格等。因此,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为了使高中教育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教师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围绕学生这一中心开展德育工作,以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德育目标,并在德育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爱护学生。

第二,坚持科学发展观。高中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必须将德育工作的内容与当前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实际生活中的案例等相关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使德育与社会发展、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只有做到这一点,学生才能在熟悉的案例中感受到德育的重要性,进而更好地配合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2]。

第三,实事求是的原则。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教师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必须以学生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将德育内容与高中生的学习状况、实际生活等结合起来,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德育目标。

三、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德育教育策略分析

(一)重视德育教育,重塑德育目标

长期以来,我国高中阶段的教育存在严重的“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教师片面地认为只要学生成绩好就可以,高考才是唯一的追求目标。同时,鉴于学生德育工作比较抽象,很难对其进行量化和评估,并且在短时间内难以取得成效。因此,教师不愿意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学生德育教育上。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学校必须转变传统的片面性育人理念,在智育的基础上,树立科学的德育观点。这就要求高中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学校的德育工作,组织学校的教职工对德育工作的相关内容进行学习,充分体会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使其在日常教学中自觉渗透德育内容。另外,为了保障高中德育工作的顺利展开,学校还必须提供一定的外部保障和条件,确保学生德育工作顺利开展。

在以往的高中生德育教育中,德育目标与学生的心理特点相背离,教育内容比较空洞和笼统。教师基本上是以知识灌输的模式对学生进行德育。在这种片面的德育目标的指导下,根本无法提升高中德育的有效性。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必须遵循新课程改革理念下德育工作新理念,重新制定德育目标。具体来说,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校应围绕三个方面重新设置德育目标。(1)一切为了学生。学校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必须以学生为根本和中心,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创造一切有利的条件,而并非传统德育模式下的束缚、禁锢。(2)为了一切学生。高中教师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使其获得独立发展、快乐成长的权利。(3)对学生的一生负责。高中学校在开展德育工作时,不仅要为学生在学校的一切负责,还要为学生的一生负责,这是学生获得更好发展的基础[3]。

(二)创新德育教学方式,开展隐形教育

在以往高中德育工作中,教师所采用的德育教学方式比较陈旧,基本上是以权威的模式对学生进行压制。在这种上传下达、千篇一律的“说教式”教学模式下,高中德育教学效果不佳。基于此,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高中教师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必须转变传统的德育模式,积极开展隐形教育,使学生在无形中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最终实现德育的目标。

与传统的“灌输式”德育教育模式不同,隐形德育主要是从外部条件逐渐向内部心理过渡,并对个体产生作用。基于此,高中班主任在开展隐形德育教育时,应做到以下几点。(1)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在外部环境影响下,逐渐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积极乐观的学习心态,以及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具体来说,学校必须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创设一个“时时受教育、处处受感染”的教育环境,还要对校园进行“绿化、净化、美化”,对校园的每个角落进行精心布置,通过悬挂名人字画、名言警句等方式激励学生,使学生在无形中受到教育;同时,学校还要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积极创建学习园地、荣誉栏、设置班训等,使学生在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中,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2)教师应与学生进行积极的沟通、交流,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并在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中,借助自身的言谈举止影响学生,最终实现对学生的隐形教育。(3)高中各个学科的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应结合教学内容,不失时机地融入与其相关的德育内容,使学生在学习文化课程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养,最终实现德育教育目标。

(三)尊重學生主体地位,结合学生发展实施德育

在传统高中德育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自身为中心,片面地向学生灌输德育知识。当前,这一传统的德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课程理念下“以生为本”的育人要求。基于此,教师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有针对性的德育教学。具体来说,一方面,针对高中生极容易犯错的现状,教师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必须耐心引导、理性教育,使学生明白自己在成长过程中所犯下的错误,引导学生改正,最终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另一方面,高中教师在日常的德育工作中要与学生平等沟通和交流,获得学生的信任,使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主动与教师进行交流,进而使教师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

(四)理论联系实践,强化德育效果

在以往的德育模式下,导致德育效果不佳的根本原因就是将德育教育从实际生活中剥离出来。教师基本上是按照教材对学生进行相关的理论灌输,忽视了德育工作的实践性,导致学生在德育学习中出现了明显的知行脱离的现象,以致德育效果不佳。基于此,教师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必须结合德育教育的内容,从实际生活中选择一定的素材融入课堂教学中,引领学生在熟悉的环境、学习素材中深化理解德育的相关内容;教师可以定期开展“德育主题”活动,引导学生针对某一个德育内容展开讨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的知识,并使其在讨论的过程中升华自身的道德素养;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周末、节假日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包括“养老院送爱心”“山区支教”等,使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多方面感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结    语

综上所述,在“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下,全面加强高中生的德育教育已经成为高中育人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环,直接决定了人才培养质量。因此,高中学校在落实学生德育工作时,必须紧紧围绕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德育新理念,不断加强对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高中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曾琼芳.刍议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理念及方法[J].才智,2020(16):164.

张忠.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理念及方法讨论[J].学周刊,2020(02):157.

赖德辉.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理念及方法刍议[J].课程教育研究,2018(34):74-75.

作者简介:薛玉林(1982.2—),男,江苏海安人,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高中教学新课程改革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高中数学概念的教学方法探讨
新课改下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活动组织研究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