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素养探究

2021-08-24汪慧英

文教资料 2021年15期
关键词:思政课教师教师素养新时代

汪慧英

摘   要: 习近平同志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教师,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六个要”的殷切期望,为思政课教师提高素养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担当起立德树人的伟大使命,必须全方位提高思想政治素养、职业道德素养、业务能力素养,努力成为新时代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教师。

关键词: 新时代   高校   思政课教师   教师素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政课及教师素养的提高。2019年3月,习近平同志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特别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课教师要发挥好这个‘关键作用,必须做到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1]这一重要论述凸显了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素养不同于一般专业教师的素养。思政课不是简单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也不是以简单知识传授为主的课程,而是一门具有政治立场、政治任务和承载国家意识形态教育的政治性课程,是一门融合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和导向性的教育课程。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师除了要承担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外,还要阐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也就是说,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政治教育、理论教育、道德教育、人文教育和素质教育。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具备更高的思想政治素养、职业道德素养和业务能力素养。

一、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

习近平同志强调:“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在马言马、在马信马,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1]思政课教师必须做到“政治要强”“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自觉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在政治信仰、政治方向、政治立场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并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这既是思政课教师必须具备的思想政治素养,也是讲好思政课的根本政治保障。

1.思政课教师必须坚定正确的政治信仰

马克思曾经指出:“征服我们心智的、支配我们信念的、我们的良心通过理智与之紧紧相连的思想,是不撕裂自己的心就无法挣脱的枷锁。”[2](295-296)这意味着信仰内化为良心可以战胜一切;背弃信仰会遭受良心的谴责。思政课教师坚定正确的政治信仰,一,要坚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在课堂上以说理透彻、逻辑严密、生动活泼引起学生共鸣,实现师生间良性互动,“帮助学生筑梦、追梦、圆梦,让一代又一代年轻人都成为实现我们民族梦想的正能量”。二,要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明确教育是为人民服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自觉把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贯彻到思政课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学实践中以满怀的信心、高涨的热情、饱满的情绪感染课堂里的每一位学生,引导学生“注重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3],实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1]。总之,高校思政课教师只有具备坚定的政治信仰,在教学实践中才能像一股清泉出幽谷,奔腾不已到海洋,才能真正實现“政治要强”。

2.思政课教师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思政课的本质属性是政治性。一,思政课教师坚持的正确政治方向是国家站位、民族站位和人民站位至高无上。高校思政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强化政治意识,突出政治属性,善于从政治上观察、思考并解决问题,组织课堂教学要从一切有益于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民族振兴的大局出发,课堂上不能出现不利于国家、人民和民族的言论,不能出现有悖于党中央精神的言论。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要有很强的“看齐”意识,“看齐是最最紧要的政治”,看齐不是小事,而是关乎党的政治方向的大事。思政课教师在课堂上坚决响应党中央决策,坚决执行党中央决定,成为党执政的坚决支持者,引导大学生辨析和批驳各种错误思想,做大学生的思想领路人。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具备坚不可摧的政治方向,炼就“金刚不坏之身”,在教学中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正确理解贯穿在新思想中正确的政治方向、鲜明的人民立场、不忘初心的担当、求真务实的作风、勇于革新的精神和科学方法论,坚持知、情、意、信、行相统一,学懂弄通做实。

3.思政课教师必须坚守正确的政治立场

毛泽东同志指出:“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毛泽东同志把正确的政治观点比作“灵魂”,足见正确政治观点的重要性。思政课教师的重要使命是坚守正确的政治立场,必须具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打牢思想政治根基,强化政治观点,提高政治鉴别能力。具体到日常的思政课教学实践中,就是要做到真讲政治,以正确的政治观点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要深切了解国际国内重大问题,准确判断政治是非,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思考问题,保持较强的政治敏感和政治警觉,用心体会、用智辨识、用理解析。要聚焦中国实际问题,研究中国历史,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了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关注当代中国的深刻变革,讲好中国故事,用历史思维和历史眼光正确认识中国。用正确的政治观点为青年学生的“拔节孕穗期”添加丰富的精神养料。

实践证明,高校思政课教师只有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确立牢不可破的政治信仰、坚不可摧的正确政治方向和毫不动摇的政治立场,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才能保持政治清醒和政治定力,才能保持较强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警觉性,成为“可信”的教师;只有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才能在重大政治原则上毫不动摇,才能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大是大非问题上站稳脚跟、毫不含糊,传导主流意识形态,直面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想,自觉把政治要求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各个环节,成为“敢为”的教师。

二、职业道德素养

为人师者,必先正其身,方能教书育人,此乃师德之本也。思政课教师担负着立德树人的崇高使命,“打铁还需自身硬”,思政课教师“纪律要严”应该为人师表,做到严于律己;“人格要正”,应该具备高尚的人格和操守,做到以德感人;“情怀要深”,应该忠于和热爱教育事业,做到以爱育人。这些是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具备的职业道德素养,也是讲好思政课的基本保证。

1.思政课教师要严于律己

马克思曾说:“如果你想感化别人,那你就必须是一个实际上能够鼓舞和推动别人前进的人。”[4](247)思政课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础工程,要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因此,思政课教师要严于律己,释放人格魅力,成为学生品格成长的示范者。首先,思政课教师不论何时何地都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创造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环境,做时代的引领者。思政课教师不仅是一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他人,还像一束光源一样,所照之处皆是光亮。其次,在思政课的教学实践中,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教师要做到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引领学生分清真善美和假丑恶。在思政课的教学实践中,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教师要做到言传和身教相统一,用自己的道德情操、学识经验、生动具体的典型事例和人生阅历诠释马克思主义真理。最后,思政课教师要互相監督、互相帮助营造良好氛围,及时提醒身边行为失范、违规违纪的教师,摒弃“看客心态”,不能熟视无睹、袖手旁观,让守纪律蔚然成风。

2.思政课教师要以德感人

德行端才会作风正,作风优良才会养成高尚的人格。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成功教育的重要条件。高校思政课教师的人格具有强大的示范效应。孔子有言:“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5](185)思政课教师“人格要正”,以德感人。首先,思政课教师必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强,注重提高道德修养,担负起培根铸魂的使命。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的道德品质和言行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教师高尚道德情操人格的示范和引领,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理想信念沁入学生心灵深处,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推动学生品德言行的形成和发展。其次,思政教师要始终坚持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绝对不能说一套做一套、课上一套课下一套,要以身作则,始终保持良好的师德风尚,努力向学生传递榜样力量,力争成为学生学习的优秀典范,以优秀的道德品质影响学生,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赢得学生。

3.思政课教师要以爱育人

思政课教师情怀要深,让有情怀的人讲情怀,心系国家和民族,心里装着教学事业和学生,以爱育人,在党和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关注时代、关注社会,汲取养分,丰富内心世界,以教书育人的实际行动报效国家和人民。首先,高校思政课教师要热爱思政教育,忠诚于教学工作,尽职尽责,发扬敬业奉献的无私精神,以忘我的境界全身心地真情投入教学工作中。其次,思政课教师要热爱祖国和民族,具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坚定的文化自信心,奉献于国家和民族,并以对祖国和民族的深厚情感影响和感染学生,激励学生将个人价值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再次,高校思政课实践中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关心学生、相信学生、热爱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尊重学生的权利,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与学生的深度沟通和有效交流,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在与学生广泛而深入的交流中聆听他们的心声、走进他们的心灵、了解他们的想法、参与他们的成长过程,让学生真切体会到教师对自己的关爱和期望,力求促进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的交融和统一,激发学生内心潜在的向上动力。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亲其师而信其师,才会信其师而信其道。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思政课教师在思政课教学实践中只有严于律己,以德感人、以爱育人,潜移默化地为学生做好表率,散发正能量、传递正能量、释放正能量,才能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成为“可敬”的教师,才能忠诚于自己的职业,成为“乐为”的教师。

三、专业能力素养

高校思政课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要求思政课教师具备完整的知识结构、较高的专业能力素养。新时代大学生拥有较全面的知识结构,呈现多样的价值取向化,具有活跃的思维情感。面对这一群体,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不断开阔知识视野,着重充实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做到“视野要广”;必须在社会参与素养和信息技术素养上苦练“内功”,做到“思维要新”。

1.思政课教师要涵养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各项事业取得成功的指导思想。习近平同志强调:“新时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思政课教师必须拥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这是搞好思政课建设的核心与关键问题[6]。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积极参加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周末理论大讲堂”,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与文献,向同行专家学习,与同事探讨,了解学术动态,时刻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前沿知识,花气力和苦功夫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真谛,做到融会贯通,弄懂马克思主义的实质、精神和规律,真信并真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思政课中的引领作用,通过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讲好思政课。四门思政主干课程教师要对相应的课程知识展开纵向与横向的深度学习。具体而言,针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师要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领悟马克思主义精髓,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将原理运用到人类社会发展现实中,使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运用到社会实践。针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师要从历史出发,讲清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些基本问题,帮助学生建立对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认同,并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把握马克思主义与西方其他思想流派的关系。针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师要积极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熟悉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历史和现实中的发展,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针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师要在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熟练地分析、解释现实中的各种问题,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史和大学生思想实际中的发展。只有这样,高校思政课教师才能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逻辑结构、知识体系、发展线索、时代价值等,真正让思政课体现出“真理的力量”。

2.思政课教师要拓宽人文社会学科视野

高校思政课涉及哲学、法学、伦理学、经济学、军事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历史学等相关人文社会学科领域。思政课教师具备的知识广度、深度将直接影响课程教学效果。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具备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素养。教师要系统学习并自觉储备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自觉开阔学术视野,打破学科之间的束缚,了解各学科之间的关联性和差异性,培养对人文学科的兴趣,积累人文学科知识,形成系统的“知识链”,将其他学科的方式方法融入专业领域中,做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和其他人文社会科学资源的融会贯通,将教学理念和教学总结反映在教育实践活动中,为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针对性奠定基础。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知识越精湛,视野越宽广,各方面的科学知识越宽厚,他就在更大程度上不仅是一名教师,而且是一位教育者。”[7](22)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具备良好的社会科学素养,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进行立体式学习。

3.思政课教师要开阔社会视野

理论扣緊现实是大学生对高校思政课的热切期盼,新时代“00后”大学生具有个性独立、思维多元的特点,思政课不能仅在课堂上和学校里讲,还要推动学生深入社会大课堂。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高度融合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10]。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具备社会参与素养。社会参与素养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一是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释社会现实问题,启发和引导学生正确思考、认清现实;结合人生阅历和日常生活实践答疑解惑,回应学生关注的理论和现实问题,用高尚的人格吸引学生,用坚定的理想信念鼓舞学生,用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感染学生;二是能够指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和调查,全面增强学生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引导学生结合所学专业深入学校、社区、街道等开展志愿服务,有计划、有主题、有导向地组织学生到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精准扶贫一线开展基层实践锻炼,到革命圣地和改革开放前沿参观调研,在深入了解党和人民伟大社会实践中汲取养分、丰富思想,精心打造思政教育的“身边课堂”“行走课堂”,促进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在实地经历和亲身体验中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神力量,实现知、情、意、信、行的统一,自觉投身到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

4.思政课教师要强化信息化技术

在以互联网为主要特征的信息化社会,大学生对新事物充满好奇,思想观念具有开放性,易于接受新事物,是互联网的主要受众。这对高校思政课教师的信息化技术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信息化技术素养是思政课教师将教材资源向教学资源有效转化的技术保障,是“教”与“学”之间的桥梁。高校思政课教师一是要善于运用新媒体信息传播平台,利用巨大的信息量丰富思政方面的内容,利用信息传播的交互性促进思政教育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将思政课堂与时代发展相结合,拉近学生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距离,增强课堂教育效果。二是要熟练运用微课、智慧课堂、融媒体课堂、网上网下混合式教学、虚拟仿真教学等教学载体和教学方法,探索思政课与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推动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运用日新月异的信息化技术打造思政“金课”。高校思政课教师要积极吸纳新技术,不断提高信息技术素养,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高校思政课教师只有熟悉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拓宽人文学科视野,擅于将理论知识与生活经验相结合,具备社会参与素养,并熟练掌握新媒体,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素养,才能精于“传道授业解惑”,成为“可靠”的教师,才能既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成为“有为”的教师。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1).

[2]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3]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10(1).

[4]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论语集注(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6]王立洲.切实提升思政课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03-17.

[7]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8]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N].光明日报,2019-08-01.

基金项目:2020年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养及提升研究”(项目编号:20C1844)。

猜你喜欢

思政课教师教师素养新时代
高校辅导员队伍与思政课教师队伍交流机制研究
浅谈师生问答细节的教育思考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新形势下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必备素质
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暑期社会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中职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途径与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