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小学美术教学研究

2021-08-23王竞航

求知导刊 2021年30期
关键词:中小学美术核心素养

摘 要:在素质教育理念不斷落实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对于培养学生艺术审美能力的美术学科而言,美术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在线条勾勒及色彩配置中优化美学感知,进而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奠定良好基础。本文概述了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研究了在核心素养视角下构建中小学高效美术教学课堂的路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中小学美术;艺术审美能力

中图分类号:G40-0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30-0083-02

引 言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不仅包括学生的专业绘画技能,还包括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及行为习惯。在中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艺术作品进行多方面鉴赏、创作及评价,能够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进而为培养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奠定良好基础。

一、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概述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教学既包括绘画技能教学,也包括个人能力和思想品德培养,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内容:形象识图、艺术表现力、审美判断、创作实践、文化理解。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识别美术作品中的各种意象、符号及造型等,进而锻炼学生的鉴赏能力[1]。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色彩配置、比例优化及风格创作的过程中提升对美术作品的整体感知,使得自身的思想感情得到彰显。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还需要注重对学生创造能力、想象能力及审美能力的培养,进而促使学生的综合艺术感知能力得到提升。

二、核心素养视角下构建中小学高效美术教学课堂的路径

(一)因材施教,创新美术教学方法

教不仅是对小学生进行知识教授,还包括对小学生心理和思想的教导[2]。陶行知认为,教是教师的主要职责,而学和做则是小学生的主要职责。因而,在“教、学做合一”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要恪尽职守,让小学生学到更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知识和道理,而不是为了完成工作而单纯地教小学生,做到“诲人不倦”。教师在指导小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全面了解小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因材施教。例如,在教授一年级下册“春天的颜色”一课时,美术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在生活中观察绿绿的小草及盛开的花朵,以此更好地激发小学生的艺术想象力,进而为提升小学生对春天自然景物的认知奠定良好的基础。在主题墙设计中,美术教师可以鼓励小学生采用大面积的绿色营造大自然环境,并以大量的自然景物为点缀,呈现出一种开阔清爽之感。除此以外,教室的墙边还可以贴上蓝色的装饰物作为呼应,以此更好地将日常生活的基本场景还原,令小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并从不同角度赏析美,提升其艺术审美能力。

(二)贴近实际生活,深化色彩感知

中小学外部环境中有各种自然景物可作为美术教学的素材,其中,春季常见的嫩芽、灿烂的花朵及青葱的小草都能为美术色彩教学创造良好条件,美术教师可以将美术课程教学从室内的理论讲解转化为户外写生,进而提高学生对自然景物的客观认识,使其能够创作出更加有创意的美术作品[3]。

例如,在户外写生时,美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路边的小花,并将其外形特点绘制在图画本上,而后通过合理的色彩搭配使得花朵的美感呈现出来。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前准备好生活中的素材,如苹果、树叶及蔬菜等,以此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生活中事物的形态进行鉴赏,而后进行绘画创作,由此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进而为其创作出优秀的美术作品奠定良好基础。色彩教学是培养学生艺术感知能力的重要途径,美术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观察空间,促使其在观察、借鉴中深化对色彩的感知。

(三)借助多媒体技术,实施鉴赏教学

在美术作品鉴赏课上,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技术,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画作的思想内涵[4]。

例如,在鉴赏外国画作《蒙娜丽莎》的过程中,美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对多媒体屏幕上的画作进行赏析,并给予学生发表鉴赏感受的机会,以此使学生更好地领略西方画作创作的奇特手法,为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又如,在赏析凡·高创作的《向日葵》时,不同学生的关注重点存在一定的差异,如部分同学更加关注一朵濒临枯萎的向日葵,而部分同学则更加关注向阳而生的向日葵。不同状态的向日葵在表达含义上具有特殊性,因而,教师要营造积极活跃的氛围,为学生表达自己的鉴赏想法提供良好平台。再如,在教授“甜美的水果”一课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设备给学生展示一些水果的图片或视频,然后让学生展开联想,画出自己眼中、心中的水果图形,从而增强学生的认知体验。在学生创作的过程中,教师要肯定和表扬学生的积极表现,使每位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尊重,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生活素材为依据,优化美术创作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从而为学生发展美术创作思维创造良好的条件。在实践活动中,学生根据不同的绘画主题,创作出具有创造思维的美术作品,增强了作品的灵动性与丰富性。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卷纸动物”一课中,美术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各种动物的外形特征,并利用卷纸勾勒出它们的主要外形特征。美术教师还可以组织户外动物园参观活动,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动物的特征,在了解动物特征的基础上进行联想与创造,促进学生绘画能力的提高。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应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并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艺术创作,体会多维绘画对表现绘画主题美感的妙处,从而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提高绘画水平。美术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不断创新教学模式,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在尝试、探索和实践中感受艺术创作的乐趣。例如,在教授“荷花”这一艺术主题中,教师可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艺术手法表现荷花的姿态,这样不但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而且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展现荷花的姿态,达到一举两得的教学效果。

(五)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自我评价

1.教会学生说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美术学科倡导学生评价的自主性,学生不仅要对自己知识技能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还要对自己的心理、意志和创作的积极性做出评价。所以,美术教师首先要准确地告知学生自我评价包括哪些方面,然后指导学生对自我进行综合、客观的评价。例如,在教授七年级下册“多变的色彩”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印象深刻的色彩运用案例,然后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几幅具有色彩冲击力的空间设计图片,引导学生作出“运用丰富的色彩,使得整个空间结构变得更加开阔”“我的作品运用了不同色系的色彩进行搭配,使其整体视觉冲击力变得更强”等自我评价。在学生作出自我评价后,教师可以针对学生作品中的不足之处提出问题:“你们作品的色彩搭配可以再进行优化吗?如何搭配能够使得整体的画面设计感更强呢?”通过指导,学生对自身作品的评价更加全面。

2.引导学生说

学生对美术学科知识缺乏系统性认知,导致其在自我评价的过程中出现评价内容空洞、词不达意的现象。因此,在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的过程中,美术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专业的评价术语对自身的综合表现进行评价,其间,还要在学生难以表达的情况下积极圆场,帮助并鼓励学生进行更加深刻的自我评价。在课堂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美术创作活动,帮助学生加深对美术学科知识的理解,更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在中小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引入学生互评,以增强评价的全面性。学生平时在一起学习和活动,互相观察得更仔细,交流更方便、更平等,给予同学的评价更容易被接受。学生互评还有利于学生之间取长补短,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判断能力,使学生更好地完善和提升自己。

结 语

总而言之,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小学美术学科教学的重要任务,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因此,美术教师要充分认识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实施多元美术教学,以调动学生的创作积极性,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升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张凤云.基于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中小学美术高效课堂构建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8(22):152.

王慧茹.基于核心素养视角的基礎教育美术学科发展探析[J].美与时代(中),2018(12):86-87.

王爱春.核心素养呼唤美术综合课堂[J].美术教育研究,2017(10):164.

冯毅.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养成的美术学课程整合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98):187-191.

作者简介:王竞航(1998.12—),男,福建厦门人。

猜你喜欢

中小学美术核心素养
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MOOC与当代中小学美术教学变革
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美术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和方法研究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创新思维能力与发散性思维的培养